別府——泉都
別府的夜是靜寂無聲的,像一出黑白的老式影片,但平靜的氣氛中承載的是暗流湧動,正如緩緩流淌的溫泉水,底下滾沸著熱騰騰的氣泡。溫泉旅館燈火通明,霧氣昭昭,偶爾能看到人影的晃動,淡淡的硫磺氣味瀰漫四下,霧氣深處,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正在享受一池溫泉湯,舒服得不願睡去。
別府位於九州島東北部背靠鶴見火山群,火山如一道雄偉的屏風,面向大海伸展開來。無數次的火山運動造就了這座著名的溫泉城市。別府充分地享受著地球的恩惠。早在8世紀初,就已有頌揚別府溫泉的文字記載,隨著歷史的推移別府溫泉漸漸馳名整個日本,成為日本人偏愛的療養休息之所。
在通往別府的路上,便可看到海邊山區升起的嫋嫋白霧,如尋常鄉間傍晚時分的炊煙,一種朦朧神秘的美。別府市內,路邊隨處可見輕煙繚繞。全市溫泉眼接近3000餘處,一日湧岀量逼近13萬公升,有「泉都」的美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處名湯,分別是別府、柴石、龜川、明礬、鐵輪、堀田、濱脅和觀海寺溫泉。各處的泉水分別有不同的水質,迥異的療效,各具特色,也各有其針對性。
別府溫泉種類極為繁多,據說全世界有11個溫泉品種,別府至少已包攬其十,絕對的大手筆。別府的溫泉不僅僅是供人泡湯,另有一種溫泉,雖不能泡,卻是十分别致,令人過目難忘。如果「八大名湯」給予人的是輕柔的撫慰,那麼別府溫泉之旅的另一個精彩內容——別府八地獄,帶來的則是感官的刺激與心靈的震撼。
煙霧蒸騰的熱氣,沸騰滾滾的熱湯,團團飛濺的熱泥,炙烤著人體內的每一滴水分,水溫高達100℃,散發著刺鼻的硫磺氣味,比地獄裡的熱鍋還要恐怖,讓人望而生畏,無法接近。這便是別府人口中的「地獄」——一種不能浸泡,卻可以藥用兼觀賞的溫泉。
別府人深深懂得如何充分利用這天賜的資源,從昭和年代開始,便將這種有些駭人的「地獄溫泉」包裝成了各式各樣的觀光景點,地獄探秘的刺激之旅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直到今日,著名的「別府八地獄」景點仍然廣受歡迎。別府八地獄並非都是面目猙獰,但這或許正是地獄的最可怕之處,用沉靜斯文的外表掩蓋了暗藏的恐怖。
「海地獄」常年高溫,富含硫黃鐵的泉水在陽光下閃耀著寶石般的湛藍;「鬼石坊地獄」泥漿翻滾,汩汩有聲,從中間冒起淺灰色的小泡,向外擴散,似乎馬上就要有地下的惡鬼隨著躥出來;「血池地獄」噴湧著紅色的霧氣,滿池水色鮮紅,乍一看還真像地獄裡的血池;「白池地獄」無色透明。
寧靜無波;「龍捲地獄」是別府市指定的天然紀念物,以間歇泉而聞名,是世界間歇泉中噴湧間隔時間最短的溫泉。八大地獄千姿百態,驚心動魄,來別府不可不體驗這別出心裁的地獄之旅,在地獄裡走過這一遭,方能更為珍惜銷魂的泡溫泉時刻。
溫泉已經成為別府的標誌,別府人用管道便能引來溫泉水,在家裡盡情享受溫泉。對於遠路而來的遊人來說,「家」的溫馨之感來自於夜色裡那些還亮著燈光的日式溫泉旅館。橘黃的光打在白色的霧上,如一場異國的夢境,渲染著迷離的色彩。月色東升,夜幕低垂,只有那露天的沐浴最讓人割捨不下,一場滌蕩心靈的溫泉朝聖,不過才剛剛開始。
富士山——聖嶽
即便是沒有去過日本的人,又有誰沒有聽過富士山的大名?如同櫻花一樣,富士山已經成民族的象徵,是日本人不遠萬裡朝拜的聖嶽。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也是日本第一高峰,海拔3776米,位於本州島中南部,橫跨靜岡、山梨兩縣,接近太平洋岸。相傳公元前286年的一次地震形成了富士山,在日本的火山歷史記載中,它一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休眠至今,但地質學家仍把它列入活火山之列。
富士山體是優美的圓錐狀,下寬上尖,遠遠望去如在天空高懸的一把打開的摺扇。自古的詩人便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土白雪映朝陌」這樣的美妙詩句來讚頌它。圓錐形峰頂終年積雪,呈耀眼的銀白色,仿佛直衝湛藍的天宇,遠遠望去莊嚴美麗、壯觀。
「富士」源自於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語,意為「火神」,日本人崇尚山人合一的理念,將其作為民族精神永生的象徵。它寄託了日本人所有的崇拜與憧憬,是所有人心中的驕傲與夢幻。
在日本的國土上,常聽人提起富士山的名字,有人說,天氣好的時候望向那個方向,便能看到富士山的影子。在日本,能夠親眼望見富士山的雄姿,永遠都是一件振奮人心、值得自豪的喜事。
僅僅是遠遠看到在雲霧中繚繞的白色山巔,就足以讓人心潮澎湃,夢中的聖嶽竟然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多少神乎其神的傳說,賦予了它神聖與神秘的色彩,能有機會近距離朝拜,是多少人一生的夙願!
由於火山口多次噴發,富士山的山麓形成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山洞,有的洞口至今仍有噴氣現象。最神奇的富嶽風穴裡的洞壁上,結滿了如鐘乳石一樣的冰柱,洞內寒氣逗人,冰柱常年不化,在火山腳下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上有一大一小兩個火山口,最大的直徑約800米,深200米,據說乘直升機從空中鳥瞰,如一朵燦爛的蓮花般聖潔美麗,然而這卻是很少有人能夠體會到的極致美景。
環繞鋸齒狀的火山口邊緣的是鼎鼎大名的「富士八峰」,即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沿著富士山的主峰向兩邊迤邐而去,如同貴婦錦衣華服上兩條飄逸的裙帶,更加映襯出富士山的卓爾不群。怎麼看這座大山都是富貴吉祥之相,難怪日本人對富士山如此尊崇。
聖嶽周圍建起了許多廟宇和神社,有的甚至已經分布到火山口的邊緣和內部。久須志神社和淺間神社便是兩座位於頂峰的聖廟,是遊人的必到之處。對於宗教人士而言登山早已成為一種神聖的儀式。每年七八月的登山季節裡,總有大批的人聚集山下,成群結隊,統一攀登,氣勢頗為壯觀。而一些零散的登山者,一般都是慕名而來,挑戰極限的外國觀光客,他們也想用腳步來徵服這座聖嶽。
然而通往富士山巔之路卻不那麼好走,海拔2000米之下,道路還算廣闊,風景秀美,湖泊密布,叢林幽深。然而到了2000米以上,一路便都覆蓋著火山熔巖與火山灰,無水無林,空氣乾燥,僅在砂礫中能找到曲折的小道,一腳踩下去滿是凹陷之感,不似通常的山石路,很容易覺得疲累。
當太過深入時,未免有不識廬山真面目的迷茫之感,距離太近,反而不能清晰完整地觀賞到山頂的完美輪廓。儘管如此,每年亦有近30萬人仍願意一試身手,爬上富士山頭。如此辛苦的旅程自然會被大自然給予豐厚的回報,在富士山頂看日出、觀雲海可是人生一大神聖的體驗,壯觀的景色絕對是給心靈的巨大震撼。
所以對於大部分不勝腳力的遊客來說,富士山的美景,遠觀勝於攀爬。圍繞山體北麓的富士五湖走上一圈,便能從不同角度欣賞富士山雄偉的身影。富士五湖由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棲湖,都是熔巖流傾瀉而下、在山麓形成的堰塞湖。
這五湖是富士山極負盛名的旅遊中心。山中湖面積最大,湖畔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遊人可以在此打網球、垂釣、露營、滑水、划船。河口湖海拔最低,卻是五湖中開發最早的,交通便利,已成為五湖觀光的中心。它平靜的湖面上總是能清晰地呈現出富士山優美的倒影。西湖是環境最清幽的一個,岸邊有美麗的紅葉臺。
精進湖面積最小,景致卻極為獨特,湖邊有許多高聳的懸崖,地勢複雜。本棲湖水最深,呈明豔的深藍色,神秘莫測。五大湖各有各的特點,如明珠般點綴在富士山腳下。
富士山稱得上是一座天然的大植物園,山上各種植物多達兩千餘種,多分布在山腳地帶。南坡是一片遼闊的高原,綠草如茵,牛羊成群。山體西南懸掛著著名的白系、音止兩大瀑布,聲如雷鳴,震天動地,造成萬馬齊喑之勢。在富士山區之內還設有富士野生動物園、自然科學廳、富士博物館等機構,以各種各樣的豐富資料,為人們展示著富士山的多姿多彩。
自古以來,日本人民總不吝惜對富士山熱情的讚美和詠嘆。日本古老的《和歌》中多次出現它的身影,江戶時代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畫家曾留下了以富士山為題材的46幅連續版畫《富嶽三十六景》,廣為人知。直木文學獎獲得者新田次郎曾寫過關於富士山的許多作品。
隨著作家和藝術家們的偉大作品傳世,富士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越發神聖、崇高而我們想起的卻是那優美如行雲流水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誰能憑愛意令富士山私有?這世界上的許多事物,都如富士山一樣美好地盤桓於心頭,然而伸手終是不及,無法將其抓在手心。
或許這便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遺憾之美吧。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淡然面對終將要放棄的,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更多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