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師挖的坑?
寶寶放學了,手裡拿著一張興趣班的報名表就衝出了幼兒園的大門,就撲進了媽媽的懷裡,說是老師讓報畫畫班,自願報名。
媽媽回家跟爸爸商量了商量,決定不報了。
可第二天放學,孩子又跟媽媽提起了興趣班的事。媽媽就納悶了:說好不報了,怎麼又要報呢!
媽媽就問孩子,孩子很高興的說:老師說了,報了畫畫班有獎品。
媽媽緊接著又問:你是喜歡畫畫呢,還是想得到這個獎品?
孩子不知道這裡面有坑,順嘴就說了:我喜歡獎品,獎品是一套恐龍家族。
媽媽聽了,這心就更涼了:老師幾次三番的讓孩子報班,如果不報,會不會得罪老師呢?老師如果給孩子來個區別對待可就麻煩了。
二、怕字當頭照,自己嚇自己
這還真是個挺現實的問題。
老師的這種做法似乎挺普遍的,有些可能出於私利,有些則可能是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現在都知道孩子的錢好掙,所以商家會想盡辦法和孩子拉上關係。
等到了小學、初中,老師還可能會建議家長自願幫孩子購買一些輔助的教材。一般情況下,父母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報名、去買單,誰也不想「得罪」老師,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班級裡成為一個另類。
但以我的理解,在大概率上,老師都是通情理的人,不會因為這麼點小事就記恨在心。他們之所以要這麼做,只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而已。
作為父母,可能更難跨越的是自己的那道心理障礙,就是「怕字當頭照,自己嚇自己」。
三、當個另類的家長不容易呢
如果是我,如果決定不報班,那我會當面去和老師解釋一下,儘量和老師達成共識,讓老師也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
比如,我孩子剛上初中的時候,老師就要求買字帖練字,因為現在中考、高考都有「卷面分」,字寫的不好這幾分你就拿不到,而幾分之差就可能決定一個孩子是去上學還是回家去賣菜。當然,這也是自願的。
我和孩子商量後就決定不買,是他們班級裡唯一的一個。我的核心理由是,作為一個孩子,在練字這種事上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除了徒增我和他之間的衝突和他沒有完成的挫敗感之外,不會有任何的好處。
於是,我就去找老師了,雖說老師可能打心底裡覺得我這個家長挺另類,想法挺奇怪,但她應該還是能理解與體諒的,因為我表達了對老師足夠的尊重。
有什麼疑惑儘管問
我們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同路人
關注同名(蓬勃育兒社)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育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