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近日,三個女孩天台「冒險」的視頻看得人膽戰心驚,評論區一片留言更是讓人脊背發涼。
很多人懷疑這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死亡遊戲」,是藍衣女孩蓄意為之,她想引誘兩名幼女掉下天台。更有知乎網友擔心女孩接受過「藍鯨」組織的訓練。
大片網絡言論引起新京報的關注,《緊急呼叫》欄目聯繫上女孩家長,了解了事情原由:
藍衣女孩沒有教唆另外兩個孩子去天台旁邊玩,而且這也不是藍衣服女孩的主意,她靠在天台邊抓著欄杆,是因為害怕、緊張,搶奪手機是孩子出於本身的自我保護意識,害怕家長知道後隨之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雖然真相已經浮出水面,但是有關「藍鯨遊戲」的猜測也並非毫無依據。四年前的俄羅斯就曾發生過驚人相似的一幕,但結局要悲慘很多。
2016年2月,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地區,15歲少女尤利婭和她的閨蜜16歲的維羅妮卡,從14層高的老式蘇維埃公寓樓跳下,雙雙身亡。
教唆她們的正是躲在背後的「藍鯨」組織。
調查發現,尤利婭和維羅妮卡,生前都在社交媒體上玩「藍鯨遊戲」。
二人跳樓前,都曾在網站上發布「結束」字樣。尤妮婭寫下一個單詞:「End」, 並配上一張「藍鯨」的圖片。而維羅妮卡,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過一張她在手臂上用刀刻畫的照片。刻下的,也是一條「鯨魚」。
「藍鯨遊戲」讓一個孩子心甘情願赴死,從加入到結束生命,只有短短50天。
這款「遊戲」通過社交媒體進行。進入之前,群主會要求他「如果你想開始遊戲,請先將身份證、住址、家庭成員全部上交」,否則不能入群。
而這些事關親人的信息,就像落入嫌疑犯手中的人質,堵死了加入者的退路。倘若他中途猶豫,想要退出,就會遭遇威脅。
「你死,還是你弟弟死?」
他只有跟著藍鯨遊戲的50個任務,一步一步往前走,並被要求不能與任何人說話,在每天凌晨4點20分起床,看迷幻和恐怖電影。
4點20,正是黃金睡眠時間,此時醒來,生物鐘很容易被擾亂,人會因此抑鬱焦慮,煩躁不安,心懷怒氣,極具破壞力。傷不著別人,就自虐自殘。
迷幻和恐怖電影裡血腥的場面,以及像來自地獄一般黑暗的音樂、慘叫和哭泣,更會對人造成強烈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一隻孤獨的藍鯨。而鯨魚,是會集體自殺的動物。這為他走向悲劇,埋下了可怕的心理誘因。
然後,他會得到第一個任務:用刀子在手腕上刻字。這個自殘過程,必須拍下照片,甚至錄下視頻,以證明完成了任務。
這些用刀子刻的圖案,有些是符號,有些是文字,有些是藍鯨圖。每一種都令人膽寒。
更可怕的是,當他第一次傷害自己之後,接下來一連串的自我傷害,就會很容易接受。而後,對方還會誘導他服用不明藥物,一直將他引向死亡。
相關資料顯示,藍鯨死亡遊戲的參與者,大多是10-17歲之間的青少年。一旦進入,會完全順從遊戲組織者的擺布與威脅,幾乎沒有人能夠活下來。
據《新報》統計,從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間,在俄羅斯境內發生的130起少年自殺案件中,至少有80人的死和「藍鯨」有關,總統普京為此痛心疾首,他直接領導FSB特勤部門對「藍鯨」展開調查,於2016年逮捕21歲的組織者菲利普。又於2017年,抓獲26歲的幕後主腦西多羅夫。
21歲組織者菲利普
26歲幕後主腦西多羅夫
菲利普被指控在過去三年裡,在社交媒體上組織了八個「藍鯨」組織,並誘導青少年自殺。而西多羅夫被捕時,仍在誘導32名學生自殺。
然而,明明操縱者已經落網,但遊戲好像根本停不下來。它像瘟疫一樣,藉由社交網絡從俄羅斯傳到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包括英國、阿根廷、墨西哥,甚至中國。
中國警方隨即對各大網絡社交平臺進行調查,一經發現有「藍鯨」、「4:20叫醒我」字樣的群,全部查封,並積極拯救誤入歧途的青少年。
2017年間,安徽省涇縣公安局,將6名沉迷「藍鯨死亡遊戲」的中學生從「死亡遊戲」中拉了回來;浙江寧波市警方,拯救了一名12歲的女生;四川省11歲到17歲青少年中,曾發現52名參與者。
而那些在遊戲中喪生的年輕生命將為我們永遠敲響警鐘。2017年8月22日凌晨4點左右,河北徐水城區一名16歲男孩,因藍鯨遊戲,在車庫裡燒炭自殺。實在是令人恐懼又痛心!
這邊,「藍鯨遊戲」尚未完全散去,那邊很快又流行起一款來自日本的自虐遊戲——「人體刺繡」,即在你的手臂、手掌、小腿等部位穿針引線,甚至有人拿自己的嘴唇下手。
雖然這種做法沒有把人直接引向死亡,但它對身體的實際傷害卻非常嚴重,醫生表示,針縫在皮膚上面就有創傷,一旦有細菌或病毒侵入,很可能引起敗血症。
類似的「藍鯨遊戲」還有很多。比如,一直流行於全球各地中小學的「窒息遊戲」,遊戲的要求是自行(或有人輔助)對自己進行導致窒息的行為,例如自溺,勒頸等,如果通過挑戰而且人還活著就算贏;
再比如,俄羅斯輪盤賭,在左輪手槍的六個彈槽中放入一顆或多顆子彈,任意旋轉轉輪之後,參與者輪流把手槍對著自己的頭部扣動扳機,活到最後者勝。
這些自殺遊戲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以「遊戲」、「挑戰」或「賭博」之名,通過對「遊戲」的趣味性、刺激性以及對死亡的未知性、神秘性的包裝和渲染,來誘騙青少年,而且稍一改頭換面,就能攻破他們的防線。
近日,湖北武漢,一名12歲男孩,就以一種離奇的方式死亡。
被發現的時候,他正倒掛在橫梁上,身上反穿著七八件女裝。腳上繩索至少綁了20圈,手法專業。
警方調查之後,初步認定:男孩屬於「性窒息」,意外死亡。同時,他們在男孩手機記錄中,發現男孩疑似曾觀看多個與「捆綁」有關的視頻,警方懷疑男孩瀏覽了一些私密網站,但受限於技術,無法確認具體網站。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沉溺於這種「死亡遊戲」呢?
不了解詳情的人,會以為只有個別具有自殺傾向的孩子才會熱衷「死亡遊戲」。然而事實是,那些交友廣泛,信息渠道豐富,好奇貪玩的孩子同樣會淪為這類組織 的「獵物」。
湖北離奇死亡的12歲男孩,其父說他性格開朗得很,心裡從來藏不住話。
又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好好的孩子走向不歸路呢?
首先,青少年期正是一個人好奇心最旺盛的時期,對新奇、時尚、新鮮事物敏感而好奇,而辨別是非和控制衝動的能力還未真正形成。好事之徒往往利用青少年的這些獨特的心理行為特徵為所欲為,這也是自殺遊戲能夠在青少年人群中蔓延並且防不勝防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父母的不理解與不認同,加深了青少年的無力感和孤獨感。甚至有些家庭還存在暴力情形,或者孩子在學校、朋友中受到欺凌,父母也沒能及時正面幹預。
當然,那些常年不被父母看見、感受不到愛的孩子,最有可能成為藍鯨遊戲的受害者。
家庭親情是一道抵禦風險的安全閥。如果家庭幸福、父母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注,哪怕不慎誤入魔坑,也會發現他的異樣。例如凌晨起床,不再開口說話,身上出現不明血跡,目光呆滯,行為詭異,甚至嘴唇割傷......
一旦父母發現,積極介入,反覆對孩子表達愛與接納,孩子就會回來。
希望那些掙扎在死亡邊緣的青少年,當他們無助時,困惑時,能夠被看到,能夠被撫慰,走出這一小段人生路上的陰霾。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