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媽媽在哺育寶寶時經常遇到寶寶吐奶的情況,這讓媽媽們很是擔心,總怕寶寶出現什麼問題,那寶寶吐奶都有什麼原因呢? 吐奶後媽媽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寶寶吐奶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
寶寶剛出生不久,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會出現吐奶頻繁的情況,其次寶寶吸吮功能還比較笨拙,在吃奶時容易吞入一些空氣,當胃部開始收縮,消化食物時,這些空氣會向上湧,帶起一些胃部的奶水一起湧出,造成吐奶的現象。
2、外界因素餵養姿勢不當
新手媽媽給寶寶長期餵奶姿勢不當,或餵奶過快等等,都會造成寶寶頻繁的吐奶。吃太飽
出生僅一天的嬰兒的胃僅僅像彈珠或葡萄那樣大而已,出生十天的嬰兒的胃體積則發育到如雞蛋那樣大,所以當媽媽餵食30毫升或60毫升到這麼小的空間裡時,寶寶的胃很容易脹滿,胃裡裝不下的奶就被吐出來。
受涼了受涼會導致寶寶的腸胃功能下降,消化系統會受到損傷,寶寶吃奶後會出現回流的情況,媽媽可以給寶寶熱敷肚子、按摩、多吃溫熱的食物,能有效的緩解因為受涼引起的吐奶情況。
對奶源敏感
寶寶對於母乳或奶粉餵養出現過敏或不耐受情況時,也會吐奶頻繁,即母乳媽媽要特別注意飲食,奶粉餵養要及時給寶寶更換不過敏奶粉。
3、疾病因素
寶寶若有全身性疾病或腸胃疾病,也會導致寶寶出現吐奶頻繁的情況,所以媽媽發現寶寶身體異常要及時帶寶寶就醫診治。
寶寶吐奶怎麼辦
頭側向一邊
寶寶突發吐奶時,家長應立即將寶寶頭側向一邊,以促使口腔內奶液能及時從嘴角往外流;切勿採取仰臥位,以免吐出物倒吸誤入氣管或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時可窒息。
清除口鼻分泌物
寶寶奶液順嘴角流出後,家長可用手帕卷著手指及時清除嬰兒口鼻內分泌物,以免有殘留奶塊,堵塞呼吸道,阻塞嬰兒正常呼吸。
俯臥拍背
若清除嬰兒口內分泌物後,寶寶仍呼吸不暢,出現臉色蒼白、憋氣、喘氣等現象時,提示吐出物可能已經誤吸入氣管了;此時立即,將嬰兒俯臥在父母膝上,並稍用力從下至上拍打寶寶背部,促使口鼻、氣管及肺中奶水能有效咳出,直至呼吸通暢。刺激呼吸 咳出異物後,應刺激嬰兒呼吸,以免缺氧。可以拍打寶寶的腳底,讓寶寶大聲哭;哭的動作就是大量吸氣及吐氣,以測試呼吸道是否通暢,並可觀察嬰兒是否存在呼吸異常,如哭聲微弱、呼氣困難,胸部嚴重凹陷等,如有即可送醫。
如何防止寶寶吐奶
1. 適量餵食,切勿過多。
2. 少量多餐,以減少胃部所承受的壓力。
3. 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
4. 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中間應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5. 奶瓶開孔要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6. 在餵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 在餵食之後,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
吐奶多久會好寶寶吐奶除了極個別是因為生病外,大多是正常情況,媽媽們不必太過擔心。一般來說在寶寶能慢慢進食半液狀或半固體物質就會慢慢好轉的,有的可能需要到半歲甚至一歲,不過嘔吐次數是會慢慢減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