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藩籬:從MWC 2016看通信科技行業趨勢

2021-02-07 科技雜談

【摘要】以「萬物皆移動(Mobile is everything)」為主題,今年大會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移動大會已經不再局限於移動業界,有越來越多其他的行業加入進來,並成為全球科技愛好者的一個普遍熱點話題。




| 科 技 | 雜 談 |

中國通信行業第一自媒體



本文作者:蔣均牧

本文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歡迎投稿 雜談投稿郵箱:631255063@qq.com


2016年將是一個承前啟後又充滿變革的年頭,從剛剛落下帷幕的2016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16)上可以看到。


以「萬物皆移動(Mobile is everything)」為主題,今年大會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移動大會已經不再局限於移動業界,有越來越多其他的行業加入進來,並成為全球科技愛好者的一個普遍熱點話題。



相信很多人在展會期間都被扎克伯格現身三星Galaxy S7&S7 Edge發布會等消息所刷屏。大會上不僅成功籌辦了12個跨行業主題的思維碰撞,還吸引了Facebook、萬事達卡、福特等其他行業頂級玩家來暢談移動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充分體現了移動在使能整個社會創新上的關鍵作用。


移動與連接成為未來社會的基礎。移動產業已經影響了社會方方面面,大會主題發言和討論即主要圍繞豐富生活體驗、提升社會效率和行業的數位化展開。同時,運營商是移動和聯結的驅動力之源。扎克伯格在2015年大會上就曾指出,推動人類無處不在聯結的是運營商,今年主題發言中他再次向移動運營商喊話,世界上還有40億的人無法上網,完成你們的工作吧。


新業務新體驗集中亮相


在展臺上,各大廠商都不遺餘力的展示自家的最新科技,從中可以清晰看到諸多科技演進脈絡。



晶片:下一代移動大腦


高通展示了新款頂級基帶產品「Snapdragon X16 LTE」,使用四個20MHz載波聚合、兩個載波聚合的4x4 MIMO多入多出和256-QAM,首次達成了1Gbps的驚人下載速度,標誌著移動寬帶進入Gbps時代。


隨著可穿戴設備大規模商用,可穿戴設備晶片成為晶片廠商的必爭之地。ARM為可穿戴和物聯網設備發布了新架構Cortex-A32,其內核效率提升25%、功耗降低至300mW。聯發科則推出了首款生物感應模擬前端晶片MT2511,可用於運動、健身記錄及健康監測。可穿戴和物聯網專用晶片的出現將推動下一代可穿戴和物聯網設備更小體積、更低功耗、更多功能發展,從而推動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大規模普及。


智慧型手機:更清晰、更快速、更耐用


2K手機屏幕儼然成為手機行業的新標準,展會上多款旗艦手機都使用了2K屏幕配置,為保證視網膜的效果,這些新產品的屏幕解析度高達2560*1440,比如三星Galaxy S7/S7 Edge、LG G5、谷歌Nexus 6P(華為)、阿爾卡特Idol 4S、小米Note Pro、樂視MAX Pro等。


同時,多款支持LTE Cat.12的手機再次刷新了智慧型手機的連接速度,最高下載速率可達600Mbps。


快速充電技術讓手機隨時在線,OPPO發布新一代閃充技術,可在15分鐘內為電池容量為2500mAh的手機充滿電池;華為手機的快速充電技術可在5分鐘內為3000mAh電池充電48%。快速充電技術能讓用戶最大限度的利用碎片時間,從而延長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時間。


可穿戴:通過eSIM獨立連接


就目前大多數可穿戴設備而言,其功能仍然依附於智慧型手機,或作為智慧型手機的第二屏、或作為通知中心,即便是查看一項簡單的健康數據都必須打開手機APP。可穿戴設備的信息通達度仍然是核心,具備獨立SIM卡可以直接連接網絡的可穿戴設備將擁有更多的功能,且不依賴於智慧型手機,將會在健康監控、守護兒童安全、輔助行駛等領域率先應用。但是給可穿戴設備單獨買一張實體SIM卡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麻煩,是否無需實體SIM也能實現獨立連接呢?


嵌入式SIM卡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電信和西班牙電信展示了embedded SIM卡解決方案。西班牙電信認為,eSIM在物聯網發展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將能夠為物聯網的強勁增長提供數十億設備的連接能力。三星則在大會前便宣布,將在智能手錶「Gear S2 classic」中使用eSIM來直接連接網際網路。


隨著eSIM標準在2016年中凍結,預期會有越來越多的可穿戴和物聯網設備因為使用eSIM而變得更小、更方便使用。


視頻:社交溝通新品類


生活的樂趣在於分享,視頻已經成為社交分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acebook扎克伯格表示,「人們希望共享的內容也在發生著變化,技術為信息分享提供了豐富的工具,五年前我們分享的主要是文本,今天已變成照片和視頻  」,「直播視頻給人們提供更加親密、原滋原味的環境,在這裡你有理由做更加真實的自己」。


在大會上有眾多社交視頻直播平臺的展示,均可為內容產生者和觀看者提供實時互動交流,比如YouTube Broadcast yourself、Facebook livestream都為用戶提供了實時分享視頻、廣告和聊天服務。韓國SK電訊展示了基於LTE的移動直播平臺,幫助用戶自建個人頻道,該平臺可用於實時體育直播、災難報導及選舉直播等場合,還可用於企業廣播方案和基於位置的廣告服務。


感受完這股視頻直播熱潮,令人不禁猜想微信何時會像Facebook和LINE一樣增添視頻直播功能?


虛擬實境:端到端VR產業鏈已經構建


虛擬實境在今年展會上可謂「搶得最大風頭」,科技巨頭們競相推出自己的虛擬實境產品,以便在未來新一輪的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端到端的VR產業鏈已經悄然形成,從晶片(高通晶片專門為VR優化)、終端(Facebook Oculus、三星Gear VR、HTC Valve)、內容生成(LG VR攝像頭、Nokia VR攝像頭OZO,三星Gear 360攝像頭)到內容傳播平臺(Facebook VR平臺,YouTube VR平臺)。業界普遍認為Oculus等一體機會率先被遊戲迷所採用,而基於智慧型手機的VR應用才會在大眾消費者中大規模商用。


扎克伯格意外現身三星發布會引起全場驚呼,他正是為虛擬實境而來。「VR是下一代社交平臺,在這裡人們可以創造和體驗許多前所未見的事物。」在扎克伯格看來,眼下遊戲是VR的主陣地,不過很快就會進入其他領域,而Facebook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團隊來研發VR場景下的社交互動。


超高速網絡的支持,對VR成為新一代社交平臺至關重要。在華為展臺的VR演示現場,華為人士介紹稱,高清VR對移動帶寬的需求在1Gbps以上,需要4.5G/5G的高帶寬才能實現。


車聯網:車載娛樂和大數據分析隨處可見


汽車除了作為城市交通重要載體和日前家庭常見消費品外,在MWC的展臺也同樣體現了其通信節點的關鍵地位。


運營商為了擴展市場、填充管道,瞄準了車內Telematics等業務——通過高速移動網際網路網絡,提供車載通訊,娛樂、導航、安全駕駛等,方便駕駛員和乘客。此外,行車數據、車輛安全、路線及車隊監控、車輛故障上報及診斷等新產品,為B2B打開巨大數據的市場。


AT&T、CMCC等運營商展示的車聯業務,高通、英特爾、Jasper、宏碁、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從惠普拆分而出)等製造及業務提供商帶來的車聯網數據分析平臺,加上路虎、捷豹和福特等整車廠商的直接參與,各方的參與令車聯網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各家競爭亦不斷催熟技術和系統。


智能農業:物聯網與大數據顛覆傳統


人的連接在不斷深入,物也已經開始上線。物聯網對農業產生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可觀。在展會現場,就有英特爾的精準農業平臺、SAP的智能農場以及GSMA展島的低功耗廣覆蓋系統(LPWA Low Power Wide Area)的專業展示。


物聯網對智能農業發揮的作用在於對農業生產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對公司的管理、對環境變化的監測、對畜牧業和漁業的遠程統一管理以及農產品的智能物流;通過遠端傳感器、無線發射設備、基站、數據、運營及開放接口等實現端到端的掌握和了解。


憑藉高科技手段,蜂窩物聯網的廣域特性和運營商的數據開放及運營能力將大大促進農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產出的增加。


資產跟蹤:放心旅行,物品不再丟失


物聯網的另外一個拓展方向是資產跟蹤業務,如行李跟蹤、寵物跟蹤、專業的物流件跟蹤等。


簡而言之,資產跟蹤業務是通過資產上的蜂窩通訊模塊,讀取GPS或者小區信息了解資產位置以及更為專業的對開箱告警、晃動/破損等記錄,為行業提供高效的監控。今後海關通關只需從後臺查看物流車輛是否有不正常停留、開箱等記錄就能判斷進一步處置方法。


展會上,沃達豐展出的家庭跟蹤、中國移動的資產跟蹤、AT&T的貨物更新、SK電訊的寵物跟蹤等業務都廣受觀眾關注。


智能家庭:追求更安全可靠的連接,方便萬家生活


智能家庭將家電、家具連上網,提供更安全、便捷的生活方式。展會現場就有來自SKT、AT&T展示的不同終端設備,英特爾、Qualcomm的晶片和解決方案,以及各垂直行業的展示如VESTEL的智能廚房等。


由於家庭的私密性和對更高安全等級的追求,可靠、安全、廣覆蓋的蜂窩網絡將逐漸成為未來智能家庭的基礎連接。


雲端智能:尋求大帶寬與低時延


隨著雲服務和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這些新技術也隨之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


IBM展示了Watson平臺,採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洞察大量非結構化數據背後的價值所在。IBM已經提供了基於Watson的各種應用,各家企業可以在此平臺上輕易開發出自己的雲端人工智慧處理系統。


在展會現場展示的軟銀Pepper類人機器人正是基於Watson系統,能夠通過雲端學習技能讀懂人類表情,通過不斷的增強會培養出獨一無二性格。為了實現移動性,軟銀已經在前些時間宣布將使用高速蜂窩網絡將Pepper連上網。


DoCoMo展示了在線實時翻譯軟體JSpeak,該軟體通過雲端語言、語音、圖像等識別,實時翻譯對方使用的語言,此功能需要高帶寬和低時延的網絡來支撐。


當無處不在的高速連接能夠隨時隨地接入雲端的人工智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更多生活助手和應用出現在我們身邊。


移動辦公:讓大自然成為你的辦公室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展示的新奇事物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還會影響我們的辦公方式、企業生產和運作方式。


從今年各大廠商的發布來看,企業辦公系統全面走向移動端成為大勢所趨。企業辦公移動性管理上更加關注終端用戶的體驗和滿意度,整合電腦、手機和平板的綜合管理,從而使企業員工能夠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並與同事合作。業界最大的企業移動化管理供應商AirWatch準備了巨大的展臺,發布了最新的應用管理和終端管理系統;IT巨頭IBM和Google也分別展示了最新的Android for work和Mobile First中的Enterprise Mobile的移動辦公解決方案;就連社交軟體Facebook都推出了Facebook工作版。


移動辦公終端發布亦是一大看點,其中最受矚目的廠商無疑是華為。華為在今年巴展正式發布旗下首款二合一電腦——HUAWEI MateBook。作為一款全新商務風尚移動生產力工具,它既可以單獨用作平板,亦可連接鍵盤變身為輕薄便攜筆記本。其他終端廠商也發布了多款移動辦公終端,聯想的Tab310和Ideapad MIIX 310、Ubuntu的BQ Aquarius M10、松下FZ-N1和阿爾卡特Plus 10各有特色。這些終端的出現都是為了滿足商務人士移動辦公無處不在的巨大需求,將會極大提升移動辦公的體驗、豐富企業和最終用戶的選擇。


網絡發展趨勢及洞察


一切終端演進及業務創新都需要網絡支持,讓我們來看看這次世界移動大會上,整個無線業界所展示的網絡趨勢。



5G:無線網絡的未來


5G是本次盛會的一大熱點,各大設備商都進行了5G相關演示。關於5G應用的演示,華為展示了5G港口大規模貨物處理能力、5G機器人打冰球和實時虛擬實境眼鏡的應用;愛立信展示了機械臂遠程操控;諾基亞展示了5G自動駕駛汽車的概念模型。


而5G技術的演示則集中在兩個領域: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時延。華為和德國電信在巴展現場聯合展示了70Gbps速率的空口速率,利用毫米波技術和多用戶MIMO(多輸入多輸出)技術,達到了這一超高的速率;愛立信展示了5G射頻原型機,下行吞吐量可達到25Gbps;而諾基亞的現場展示達到了22Gbps的速率。除了這些利用毫米波技術達到超高速率的演示之外,華為還展示了高低頻聯合組網技術,認為5G未來頻譜將以低頻(6GHz以下)為主、高頻為輔,低頻實現連續覆蓋、高頻提升熱點速率。


在5G低時延的演示方面,德國電信展示了世界上首個端到端網絡切片,與華為共同展示了如何在網絡切片中實現世界上首個低於1毫秒的端到端時延;諾基亞在5G自動駕駛汽車演示中則強調超低時延對於自動駕駛的重要性。


5G之前做什麼?


5G是未來,但5G什麼時候到來?


「即使對於最具創新性的運營商來說,5G在2020年之前也不會商用,而5G的大規模商用則更是來日方長。」華為輪值CEO郭平在巴展上的主題演講中明確指出5G的到來還需要時間,最早於2020年商用,而大規模商用則要到2025年。他提出,整個無線產業在5G到來之前,不應該在等待中失去機會,而是應該從增強聯接、使能垂直行業和重新定義網絡能力三個方面來做好準備,從而避免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同時產生帶來的不確定性。


郭平稱,在5G之前應該使用4.5G技術來增強聯接。4.5G著眼於當前出現的新終端、新業務和新體驗,能夠支持更大帶寬、更短時延與更多聯接,將為5G的順利商用打下堅實基礎。4.5G是4G的自然演進,全球運營商也要在4G持續演進的道路上保持創新動力,這正是4.5G的核心目標之一。


4.5G:5G之前必經階段,2016年大爆發


2月21日,來自歐洲、亞洲、美洲、中東等區域的300多名全球主流運營商,業界分析師機構,行業媒體共同參加了4.5G產業峰會。華為攜手多家全球領先運營商,挪威TeliaSonera、香港HKT、韓國LG Uplus、波蘭P4以及科威特VIVA等共同出席4.5G戰略合作啟動儀式,該合作象徵著4.5G全球大規模商用正式啟航。


峰會上發布了4.5G三個核心理念:「Gbps網絡」,「體驗4.0網絡」,「連接+」。4.5G有助於運營商保護已有的投資,基於現有基礎設施實現速率的提升和體驗的改善,速率可以達到1Gbps,實現「Gbps網絡」;通過引入窄帶物聯網NB-IoT和寬帶集群等新技術,基於運營商現有網絡進行部署,幫助運營商利用自身優勢服務垂直市場,實現「連接+」;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改善高清語音和高清視頻的網絡體驗,使得語音MOS值(平均意見值)超越4.0、視頻MOS值 vMOS超越4.0,實現「體驗4.0網絡」。


在展會第三天,4.5G登上官方雜誌Mobile World Daily,宣布到2016年底預期60個4.5G網絡商用。


Gbps成為行業共識


展會第二天官方雜誌頭版頭條是「CEO們號召進入Gigabit經濟」,可見網絡要在幾年內達到Gbps這一關鍵速率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沃達豐集團CEO維託裡奧·科勞向業界呼籲:「在下一個五年,整個社會都會被我們重塑,我稱之為Gigabit社會。也就是網絡可以提供極高的速率、極低的時延和同等強度的安全性……我們都在為這個方向而努力。」


Gbps速率的演示也出現在了業界關鍵玩家的展臺。英國運營商Everything Everywhere聯合高通和華為演示了高達1Gbps速率的4.5G技術;沃達豐展臺也聯合華為演示了超過1Gbps的8x8 MIMO技術;愛立信在巴展前發布了Giga LTE解決方案,並在巴展現場進行了演示;高通展示了最新X16晶片,支持1Gbps速率;索尼則展示了支持1Gbps的智慧型手機。


從今年大會可以看到,1Gbps已經成為運營商的下一個目標,端到端產業鏈正在朝著這一目標發力狂奔。


NB-IoT:助力運營商開拓新藍海


作為3GPP標準中面向低功耗廣域網的關鍵蜂窩網絡技術,NB-IoT(蜂窩窄帶物聯網)具備低功耗、廣覆蓋、低成本、大容量的特點,使得它非常適合於計量和傳感器監控等應用。


展會前一天,GSMA聯合華為、沃達豐、愛立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AT&T、德國電信、阿聯電信、GTI、英特爾、KDDI、韓國電信、LG Uplus、聯發科、諾基亞、Oberthur Technologies、高通、義大利電信、西班牙電信、u-blox、Verizon共同發起成立了NB-IoT Forum,並召開了首屆全球NB-IoT峰會。在峰會上,沃達豐集團研發主管盧克·艾伯特遜,義大利電信標準部主管路易吉·利恰爾迪、阿聯電信物聯網主管安吉爾·大衛·巴裡奧以及中國移動研究院黃宇紅副院長均表示NB-IoT給運營商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


整個業界都在呼籲NB-IoT儘早成熟。華為宣布2016年三季度商用版本正式支持,並且已經與德國電信、沃達豐集團和中國移動部署了預商用網絡;愛立信宣布在17A版本支持NB-IoT;諾基亞則和英特爾聯合展示了NB-IoT技術和業務演示。晶片層面,除Neul已經提供預標準晶片之外,高通和英特爾也宣布支持NB-IoT。多家物聯網模組廠商也已開發了成型的原型模塊,如u-blox、Kamstrup等。


展會現場,基於NB-IoT的應用展示廣泛分布在個人生活、城市設施和工業等各個領域。德國電信和華為聯合展示了智能垃圾桶、沃達豐集團和華為聯合展示智能停車、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展示了工業氣體檢測、英特爾聯合諾基亞愛立信展示了智能自行車、著名箱包生產商TUMI展示了智能行李跟蹤、GSMA則在智能城市中展示了基於NB-IoT的寵物跟蹤。


公網集群:公共安全新選擇


一般用於警務、政務、公共安全領域的集群業務,現在正在朝著寬帶集群演進。隨著相應集群技術在3GPP Release12/13的標準制定陸續完成,集群通信已可承載在LTE網絡上。其中英國應急服務網絡ESN(Emergency Service Network)是世界上首個全部承載在運營商公網上的公共安全網絡。


正如EE無線主管曼蘇爾·哈尼夫在展會上所言,「我認為任何一個呼叫都是緊急呼叫(需要完全保障),以前的老式push to talk集群業務現在完全可以在LTE網絡上承載並演進成為push to video。相應技術已經在3GPP中標準化了」。他還表示,除了用於公共安全,公網LTE集群也適用於集團群呼、計程車等行業應用。


LTE寬帶集群被公認為一個重要方向。沃達豐西班牙公司在展會前宣布與華為開展了商用公網集群聯合測試;SK電訊在展臺上演示了基於LTE的集群通信系統(PS-LTE GCSE)和特種終端;諾基亞展示了基於LTE的集群通信系統。


隨著LTE支持寬帶集群通信業務,各國政府從此有了一個新的選擇——採用運營商LTE公網來承載公共安全業務,從而大量減少網絡投資和運營費用。而運營商也可以通過這種新業務開拓新市場、獲得新收入。


室內數位化:寬帶必需


據統計,移動數據的產生有80%是發生在室內,而當前有高達68%的情況是室外宏站覆蓋,已有的一些獨立部署的室內分布式天線系統(DAS)亦難以滿足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容量需求。因此,室內數位化之路是移動互聯產業向前的關鍵一步。


潘石屹SOHO中國對三大運營商4G網絡進行排名之舉,也顯示了國內室內數位化需求之強烈。由此可見,室內數位化將會成為水、電、氣一樣的大廈開通必需品。


展會上,各大廠家都紛紛展示了新一代室內數位化解決方案,如獲得2015年度GSMA移動基礎設施創新大獎的華為LampSite 2.0、愛立信Dot 2.0、諾基亞小站等。在Hall 1/3/6展廳,沃達豐集團採用了華為LampSite方案,僅用了25天就完成了3個展館的室內數位化改造,較部署前有16倍下行流量、9倍上行流量的商用網數據量提升,極大增強了用戶體驗;現場還演示了40部智能終端同時播放2K在線視頻,體現了室內數位化對網絡能力的絕對提升。


無線家庭寬帶:無形光纖連接萬戶


不論在發達還是發展中國家,最後一英裡都是影響用戶接入的關鍵。隨著無線技術的演進,無線基站提供的容量越來越大、單用戶能獲得的速率越來越高,利用無線網絡來提供家庭寬帶成為運營商的另外一種選擇。而憑藉易部署、快速投資回報、大帶寬、可演進等特性,無線家庭寬帶可以在短時間內一定程度上提升寬帶滲透率或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展會期間,由諾基亞、高通、華為、FirstMedia、Gemtek等廠家牽頭的「無線承載智慧家庭」峰會中就無線家庭寬帶技術發展、商業前景、國家政策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大大推進了產業前進步伐。


展會上,華為展臺的Wireless To the X(WTTx)和諾基亞展臺的FastMile方案,就接入和平臺提供了端到端解決方案;高通的X16 LTE modem支持3.5GHz TDD頻譜,可以達到1Gbps,將有效滿足無線場景下智能家居的需求。


由於無線家庭寬帶可以幫助運營商以極低成本提供家庭寬帶,逐漸成為了運營商在人口稀疏地區提供家庭寬帶的首選。不僅中國、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等地區開始了部署,發達國家中的加拿大、日本運營商也開始提供此類業務。


結語


從整個2016年世界移動大會來看,「萬物皆移動」,整個社會必將打破藩籬、全面走向移動化。


而各種創新乃至天馬行空的應用和業務,也要求無線網絡進一步演進和升級,從4G到4.5G、再走向5G是運營商的必經之路。


讓我們在期待新應用、新業務改變世界的同時,更多關注運營商的網絡演進、關注無處不在的高速連接這一未來社會的必需基礎。


科技雜談已經開通文章評論

點擊下方「評論」表達我的態度


【昨日文章索引】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加入 「科技雜談菁英會」。



2013年度最佳IT原創自媒體

2014年度最佳新媒體人

2014年度最受企業關注自媒體

國資委微公益行動聯合發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駐百度百家、騰訊新聞、搜狐新聞、今日頭條、網易閱讀
犀牛財經自媒體聯盟(xinews)成員


轉載授權、商務合作,聯繫微信號:sophie0306



相關焦點

  •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通過專網通信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專網通信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專網通信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全球與中國融合通信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這種情況下,運營商想要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不僅要建設好能適應新時代、新網絡、新業務需求的運營支撐系統,同時還需要聯合各方共同打造一個有活力、有價值的新型生態圈,打破表面應用的創新,實現網絡融合,深入了解客戶個性化通信需求,提供更具創造性的服務,構建差異化融合通信服務,從而實現通信服務轉型升級。
  •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年我國專網通信需求領域分布格局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專網通信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專網通信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專網通信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專網通信行業進行了全面
  • 2021-2027年中國可攜式通信系統行業現狀調研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可攜式通信系統行業現狀調研與前景趨勢分析報告還向投資人全面的呈現了可攜式通信系統重點企業和可攜式通信系統行業相關項目現狀、可攜式通信系統未來發展潛力,可攜式通信系統投資進入機會、可攜式通信系統風險控制、以及應對風險的對策。
  • 中國科技金融服務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
    中國科技金融服務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最後闡明科技金融服務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是相關科技金融服務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科技金融服務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從行業應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時延,能夠滿足智能製造、自動駕駛等行業應用的特定需求,拓寬融合產業的發展空間,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從發展態勢看,5G截至**還處於技術標準的研究階段,今後幾年4G還將保持主導地位、實現持續高速發展。但5G 有望**年正式商用。
  • 2020年版中國通信設備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通信設備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通信設備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通信設備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第一節 2020年-2022年中國通信設備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一、國際產業轉移趨勢預測    二、通信設備產品節 能趨勢預測    三、通信設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四、2020年通信設備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第二節 2020年-2022年中國通信設備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一、2020年通信設備行業盈利預測分析
  •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保險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保險科技打破...
    當前保險科技在行業的運用僅集中於銷售環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打破行業痛點,需要將保險科技滲透到全產業鏈環節。網際網路保險經營形式主題多樣化網際網路保險是指保險機構依託網際網路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經營活動。
  • 2016中國商業地產行業趨勢:大躍進結束 行業逐步回暖
    整個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生死攸關的時刻。   剛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深度極寒。一方面實體商業消費低迷,另一方面電商的競爭猛烈,再一方面大量新增供給遲遲無法消化,市場正在經歷痛苦的去庫存周期。
  • 2020-2026年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市場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
    《2020-2026年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市場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相關協會的基礎信息以及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科研單位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行業發展環境、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產業鏈、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市場規模、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重點企業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行業市場前景及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 看Acer非凡S5 (Swift 5) 抗菌本如何打破科技與人...
    2016: 宏碁Swift系列超輕薄本耀世亮相 打響了1cm戰役在2016柏林消費性電子展(IFA)前夕,宏碁(Acer)發表非凡系列產品的前身宏碁Swift系列超輕薄本,並推出Acer Swift 1、Swift 3、Swift 5、Swift 7四款新機,用不同的尺寸詮釋了宏碁自己對輕薄筆記本領域的最新理解,迅速在筆記本市場打響了
  • 打破校長終身制藩籬 全力推動校長交流輪崗改革工作
    8月4日下午,我市在會展中心召開全市中小學校長交流輪崗動員大會,旨在打破校長終身制的藩籬,推動興寧教育實現均衡協調健康發展,市委副書記何志平
  • 十年資深通信工程師經驗分享:看完終於讀懂通信行業
    離開通信行業已經有一段日子了。換了行業之後,慢慢的淡忘了通信的各種艱辛和酸甜苦辣。  通信行業,在國內經歷了2大高潮,1是90年代中期固網大發展,2是2000年左右的移動通信大發展。在這期間,通信行業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家家有電話,人人有手機。也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通信在大眾心目中樹立了「高技術,高待遇」的觀念。  通信行業對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和周邊同學都覺得通信比其他專業難讀多了。
  • 有方科技:不斷開拓和研發 成為物聯網通信領域引領型企業
    未來,有方科技將順應物聯網與多產業融合、LPWAN和5G等通信技術演進、物聯網設備數量和需求持續增長的行業趨勢,加大對重點行業的開拓和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優化產品和客戶結構,向綜合物聯網無線通信產品提供商轉變,實現產品及方案在多個垂直行業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並最終成為物聯網通信領域的引領型企業。
  • 通信行業深度分析報告
    現金流改善趨勢持續,剔除中興、聯通,通信行業前三季度現金流淨額同比大漲 94%。剔除中興、聯通,通信行業 2020 年前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 95 億元,同比保持上 升趨勢,較上半年現金流實現了扭負轉正,主要原因是下遊設備商回款集中在三、四季 度,行業整體現金流持續好轉。
  • 打破你思維的藩籬,新的一年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
    打破你思維的藩籬,新的一年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在任何時代,任何領域,思維觀念的改變都是最偉大的!古人講話:窮則思變,思變則通。歷史每一次進步,科技巨大發展的本質都是思維和觀念的轉變。經常聽到有人講,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階級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圈子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思維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每個人都要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維,不做「井底之蛙」。
  • 2020-2026年中國軟體開發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軟體開發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軟體開發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軟體開發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一、作業系統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二、資料庫系統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三、中間件技術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四、支撐軟體技術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五、應用軟體技術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六、網格的應用前景第十章 2016-2020年中國軟體開發行業關聯產業及政策分析  第一節
  • 重塑和新生:從兩會看數字科技趨勢
    從行業分布來看,企業服務類佔比最高,達15.5%。3、重塑和新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迎來廣泛應用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代表了IT領域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物聯網、雲計算總是和大數據一起出現,結合點是現代製造業和《中國製造2025》。
  • 打破K12在線英語教育價格藩籬,51Talk的底氣從何而來?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 2016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218億元,預計2018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關口,達到3480億元。根據我國家庭月收入及支出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近一半的中國家庭月收入在萬元以下,同時中國家庭為孩子教育產品的支付意願非常強烈——支出佔比顯示平均不足萬元的月收入中會有超過千元的月度教育產品支出,但是,38.6%的家庭在教育產品的月支出是500元以上,真正能負擔得起每月超過2000元以上教育產品支出的中國家庭,僅佔7.9%。
  • 中美科技脫鉤:中國最需要警惕的行業-虎嗅網
    本文從專利互持的角度,分析中美兩國技術關聯的總體態勢和演變趨勢,區分了中國高度、中度和低度依賴美國技術的三大類產業,並提出科技脫鉤的可能與應對思路。從本質上看,前者是中國對美國的技術出口,後者是中國從美國的技術進口。在對方國家申請專利,既有助於在其市場上銷售產品獲利,也有利於壓制對方國家的競爭企業。例如,在數字通信領域,美國高通公司充分利用專利戰略,在中國持有大量專利,且大多是繞不過的核心專利或標準必要專利,中國的通信設備和手機製造商向高通支付了大量專利使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