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筆試大綱《通用技術學科知識及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2021-01-10 華圖教師網
教師資格證筆試大綱《通用技術學科知識及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6-06 14:45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通用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一、考試目標

1.通用技術學科知識及能力

掌握《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通用技術學科所要求的專業基礎知識及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熟練掌握通用技術學科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探究新知識的意識與能力。

2.通用技術教學設計能力

能準確理解《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通用技術學科的課程目標和基本理念,針對高中生的認知特徵、知識與技能基礎、學習需求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合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凸顯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技術設計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各學科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3.通用技術教學實施能力

能依據通用技術學科特點和高中生的認知特徵及技術基礎,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有效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掌握通用技術課程相關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和策略,具有課堂駕馭和應變能力;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重技術思想方法教育,培養學生技術探究的能力,並能根據學生學習反饋信息優化教學環節。

4.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能力

掌握通用技術教學評價的基本類型和特點,掌握評價的原則和基本的評價方法;能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合理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積極倡導評價目標的多元性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能根據通用技術學科特點合理設置各種評價方式的權重,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和發展功能;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評價方式進行反思,並提出改進思路。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

(一)通用技術學科知識

1.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

2.熟悉《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所規定的通用技術模塊結構和相應的內容標準。

3.掌握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能對設計方案、設計過程和成果做出比較全面的評價。

4.能從技術設計的角度理解結構、系統、流程、控制等一般概念,掌握結構設計、系統設計、流程設計、控制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思想方法,以及這些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聯繫和應用。

5.具備識讀和繪製簡單技術圖樣的能力;能使用常用的規範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掌握常用工具的技術特性並能熟練使用與維護;熟悉一些常見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並能根據具體設計方案進行選擇;掌握技術試驗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技能,掌握技術測試的一般方法。

(二)教學設計

1.深刻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含義。

2.分析高中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的一般特徵,結合高中生認知水平、已有知識與技能基礎來明確核心概念,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並能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3.能根據教學目標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和實踐活動。

4.善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技術設計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各學科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5.能合理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具備資源收集、分析、評價、創造等能力。

(三)教學實施

1.課堂學習指導

(1)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重視技術思想和方法的學習指導,能依據通用技術學科特點和高中生的認知特徵,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2)能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

2.課堂教學組織

(1)掌握通用技術教學實施的基本步驟,善於引導學生親歷實踐的過程。

(2)具備項目引領的能力,包括項目的開發能力和預設計能力。

(3)能有效組織管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4)具備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5)能恰當選用教學媒體,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教學評價

1.通用技術學習評價

(1)掌握通用技術評價的知識、方法和內容,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正確評價,有效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2)能針對通用技術學科的特點運用多樣性的評價方式,能合理設置各種評價方式的權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學習狀況,進而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

2.通用技術教學評價

(1)能依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通用技術學科倡導的評價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體現評價的激勵、診斷和發展等功能。

(2)能運用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並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進一步改進方案。

三、試卷結構

模  塊

比  例

題  型

通用技術學科知識

40%

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技術設計題

教學設計

30%

教學設計題

教學實施

15%

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教學情境分析題

教學評價

15%

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教學情境分析題

合  計

100%

單項選擇題:約30%

非選擇題:約70%

 

註:考試時需帶下列作圖工具:橡皮、尺、圓規等。

四、題型示例

1.單項選擇題

下面是工件鋸割加工的夾持方法,其中合理的是

2.簡答題

如圖1所示是某公司設計的公園景觀燈,可以把太陽能和蕩鞦韆時產生的能量轉換為電能並儲存起來以供夜間照明。

問題:簡要說明如何在「技術設計的一般原則」部分內容中使用該案例進行教學。

3.技術設計題

材料:

張同學發現在課桌上放置的水杯易被碰倒,於是構思了如圖2所示的杯託,可以夾持在課桌面板的邊沿。他分析該方案,發現僅依靠U形槽夾持,杯託容易脫落。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請分析該方案中杯託容易脫落的原因。

(2)請針對杯託容易脫落的問題對原方案進行改進。

(要求:①畫出設計草圖;②用文字輔助說明。)

4.教學情境分析題

材料:

張老師某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常用的創造技法」。

情境一 前20分鐘,張老師簡單羅列了基本的構思方法後(2分鐘),以蘋果之父賈伯斯的成長為案例,說明創新構思的價值和意義(18分鐘)。

情境二 後25分鐘,張老師就「常用的創造技法」中的「頭腦風暴法」進行了詳細介紹,並配以豐富的創新案例。

問題:

(1)張老師在本節課中主要採用了何種教學方法?

(2)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角度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安排存在什麼問題?需如何改進?

5.教學設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通用技術部分關於「方案的構思方法」的內容標準為:通過比較和權衡,能在多個方案中選定滿足設計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種方案的優點來改進原有方案。

材料二 教學對象為高中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技術與設計1》的「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發現與明確問題」等相關知識。

材料三 如圖3所示,市面上有一款GPS個人定位裝置,十分便攜,其內置一張手機存儲卡,當出現意外情況時,按下呼救按鈕,該裝置會把當前位置的經緯度發送到指定網站,翻譯成具體位置後簡訊告知綁定的手機號碼進行呼救。

完成下列任務:

(1)評價該產品的優點,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問題。

(2)採用上述材料並結合課標完成關於「方案的構思方法」的教學設計,內容包括三維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