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籤約足球作者 | 羽則
看到這期的標題,各位是不是大吃一鯨?果凍?披薩?你確定歐洲最頂級豪門的營養師之前會給梅西和C羅吃這些東西?如果我告訴你不僅如此,西甲營養師還會給球員們炸薯片、做蛋糕和冰激凌,甚至偶爾允許他們吃漢堡這個鼎鼎大名的「垃圾食品」,你是不是覺得整個關於健康飲食的概念都被顛覆了?
沒錯,今天就讓我們來徹底的顛覆一下,看看運動營養學究竟進化成了什麼樣子。
每份食譜都是私人訂製
提到營養學,我們經常有這麼個簡單粗暴的印象:扒拉出一個長長的單子寫著每個人每天要吃多少種營養成分,接著拿各種食物放在小天平上稱來稱去,最後告訴你一天要吃300g這個和200g那個。
就像之前的體能教練和心理師一樣,西甲營養師們也做出了完全相同的反應:大哥,這些都是老黃曆了。
當然,基礎理論肯定還是對的。健康和均衡是一切飲食營養的核心,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搭配也是基礎中的基礎。但作為一名在世界頂級聯賽踢球的專業運動員,每餐究竟需要多少營養並不像普通人那樣是個固定數。
埃瓦爾營養師奧羅拉-希德用一句話概括了給球員安排飲食的原則:「你必須根據每個球員的身體恢復情況制定食譜,也就是傳說中的——私人訂製。」
就像其他同事一樣,現在的營養師們也非常依賴數據統計在足球領域的全面運用。大部分西甲俱樂部每個月都會對球員們進行一次身體測試,來觀測飲食和賽後體能恢復的影響,內容包括人體密度測試和體脂夾等等。但普通人最常用的體重指標,如今在專業領域卻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
為什麼?
因為一天內,體重可能因為前一天晚上吃的食物、當天喝水的多少、甚至溫度和溼度等多種因素不斷變化。所以,這個指標雖然經常用來測量減肥效果,但在營養學世界裡並不是一個可靠的數據。
那除了體脂和人體密度,還有什麼指標能用在運動營養學裡呢?
西甲最早開始營養學研究的比利亞雷亞爾正在引導一些新的風潮:加入血糖測試、血液測試、激素測試和基因測試。等等,基因測試?很多大V不是說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玩意其實就是智商稅嗎?
但黃潛營養師赫克託-阿索真的通過基因測試和代謝研究做出了一些成果。他發現,有的球員身體幾乎只使用碳水化合物作為供能來源,基本不怎麼消耗脂肪;而有的球員一開始就燃燒脂肪,消耗的比例比碳水合化物還要大得多。因此,「在中場休息時我要給他們分別提供不同的食物來補充對應的消耗。」
看到了嗎?所謂「運動30分鐘後才消耗脂肪」完全就是個流傳多年的謠言,而刻在基因裡的「先消耗碳水還是先消耗脂肪」就是有人喝水也長胖、不同人運動減肥效果完全不同的真相。
(這是阿索給黃潛球員準備的補充食物之一)
應該吃什麼和可以吃什麼
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自然是沒有專業營養師來跟蹤指標和私人訂製的,那有沒有可以參考的運動/健身食譜呢?
希德向球迷們提供了如下的理論參考: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保證吃飽的基礎量(意面、米飯和雞肉),纖維含量低的植物蛋白或者動物蛋白是補充能量的關鍵(比如魚和肉),再輔以水果、蔬菜、雞蛋和其他穀物。
而這些就是西甲球員們最常吃的東西:鷹嘴豆沙拉、藜麥沙拉配芒果和牛油果、雞肉紅薯炒菠菜、鷹嘴豆意面加鮮蝦及蔬菜、蔬菜鍋配雞肉或蝦、番茄燉金槍魚、燉墨魚、空氣炸鍋薯片……以上僅供參考,請各位按照飲食習慣和原理自行調整。
原則上,球員們訓練和比賽日的早餐和午餐都必須在基地吃,晚餐自由選擇想不想打包。近些年一些俱樂部在賽前和賽後24小時內的晚餐也開始執行嚴格的標準,違反規定出去浪可能會遭到罰款。
但這些畢竟只是理論,實際操作起來很容易遇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難」的問題:勞資天天吃這些都膩味了好不好!我要吃好吃的!有味的!油炸的!五臟廟再不祭祭,我的身體就要罷工了!
像C羅那樣的自律狂魔只是極少數,向營養師軟磨硬泡求加餐才是球員的日常。
(C羅家的午餐)
黃潛營養師阿索是這麼解釋的:「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自己局限在科學的範圍內,忽略了實際情況的限制。情緒有助於體能恢復,情緒的變化和腸道菌群息息相關,而那正是分泌影響恢復的神經傳導物質的來源。如果一周都吃健康食物,情緒低落的要命,身體只會更加激發對不健康食物的渴望,那還有什麼意義?」
於是,不想當廚子的營養師現在都不是好員工。
——希德經常給埃瓦爾球員們做奶昔、冰激凌和小蛋糕。雖然吃水果是更正確的補水和飲食方式,但正常人都更喜歡用這些點心簡單快捷地進行蛋白質和碳水的補充,當然主要是因為好吃。以健康食材為基礎,精心調配肌酸或丙氨酸等補劑,埃瓦爾球員們就能隔三差五享享口福。
——巴薩營養師瑪麗亞-安東尼婭非常擅長製作果凍等零食,深受球員們的喜愛,她還在官方TV裡透露「登貝萊同學特別喜歡把好吃的一起打包回家」。去年,巴薩還以安東尼婭的工作為基礎,出版了一本名叫《高運動表現膳食,足球實用食譜》的書,作為向外界推廣俱樂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皇馬營養師則會在天氣較冷的時期向球員們適當放開吃披薩的權利。2012年的時候,《阿斯報》爆出了皇馬更衣室賽後一堆披薩盒的照片,俱樂部還受到了輿論的口誅筆伐:「說好的自律呢?」、「怪不得你們踢不過巴薩!」
不過事實上,那個賽季皇馬後來在西甲百分奪冠,而且披薩盒近年來在各支球隊的更衣室也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了。這得益於科學觀念的更新,正如希德所說:「披薩也可以提供碳水和蛋白質,總比冬天踢完球之後縮在客隊更衣室吃冷掉的食物要好。只要有正確的配料,這些食物也可以很健康,這年頭已經不應該提到披薩或者漢堡就想到垃圾食品。」(我補充一句哈,這絕不是說快餐品牌的漢堡都很健康)
有意思的是,貝蒂斯營養師朱塞佩-裡恰爾迪卻堅持不給球員吃披薩,但理由並不是不健康。「作為一個義大利人,披薩對我來說是一種高級美食。它背後的製作過程是一門藝術,光是麵團就要花上一天以上的時間來製作,但在西班牙……恕我直言,這裡的披薩都是辣雞。」
裡恰爾迪笑著說這話的時候,我覺得驕傲和不屑都要從屏幕裡溢出來了。
與漢堡和披薩對應,近年來有些號稱「超級食物」的食材受到了瘋狂追捧,比如羽衣甘藍、枸杞、海藻、巴西莓果粉、奇亞籽和椰子油。但營養師對此並不是特別感冒:「這些食物作為額外補充非常好,但考慮到價格不吃也無所謂。實際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本地食材都足夠營養配比,除非你想要的是彰顯身份。而且如果基礎膳食結構不對,你天天吃奇亞籽混酸奶也沒什麼卵用。」
也有全體營養師都強烈拒絕的東西,那就是酒精和碳酸飲料。「這些應該完全被禁止攝入,因為它們提供不了任何營養。」
但還是那句話,理論是理論,現實嘛我們都懂。
「皇馬帶了一麻袋的鍋」
運動營養學仍在不斷進化。比如除了營養配比,他們開始更多關注過去經常被忽視的點:食品安全。
西甲營養師們基本上都要為發生在廚房的一切負責:採購食材、掌勺烹飪,甚至是培訓幫廚和服務生。阿索說到:「球員這份職業對身體和體能的折損非常巨大,如果我製作的飲食在任何一個層面達不到最高標準,就會讓傷害變得更大。」
不止是基地裡的廚房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前往國外的賽季前集訓和在歐戰裡出徵跨國客場更要嚴密注意。如今,部分西甲俱樂部會把食材和全套廚具一起送到下榻酒店。畢竟不同國家飲食差距很大,再頂級的酒店也不一定能滿足特定要求。比如前面寫的健康菜單,又比如現在俱樂部基本都會用鈦制平底鍋來防止有害物質進入食物。
所以,皇馬真的會帶一麻袋的鍋去客場,而不是為了本澤馬。
此外,疫情期間營養師們還會把食物做好之後分裝配送到各個球員家裡,然後通過WhatsApp交流回答問題。同時,還會讓球員們通過手機app記錄各種身體數據,和體能教練、醫療團隊一起監督和分析,再對每個人的食譜進行微調。
複賽後,因為高度壓縮的密集賽程,營養師們還會更加注意水分的補充,並在球員們的運動飲料裡增加額外的補劑來預防抽筋。
已經在比利亞雷亞爾當了18年營養師的赫克託-阿索,在這期合作的最後用一句話給他們的工作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西甲球員就像F1賽車一樣勇往直前,但我們必須給他們提供正確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