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沉迷在網絡信息的世界中,我們的現實世界是否已經被遺忘?生活的真情實感又要去哪找回?今天給大家推薦五本豆瓣高分的小說,在不同的故事中尋回最初的自己
1《小王子》豆瓣評分:9.0
這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
書中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事和遇見各種不同的人。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不同的人讀這本書都會有屬於自己人生故事的感悟,雖說是兒童小說,但書寫得更像大人的傷感童話。唯一不介意看電子版的小說,因為書本裡的精美插畫會讓你眼前一亮。
2《活著為了講述》豆瓣評分:9.0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唯一傳記,作者在虛與實之間講述自己的故事。從開始便被吸引,似乎在這本書中作者敘述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即使是傳記,讀起來也十分耐人咀嚼和品讀。
開篇會被文字所迷醉,仿佛書中長著大鬍子的哥倫比亞男人和妖嬈嫵媚的哥倫比亞女人就在眼前。貧窮、落後但淳樸、善良、有生命力的沿海小鎮上演著不同的故事。
作者通過理性的筆觸讓我們感受到世間滄桑百態,尤其是在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特殊環境下,當人們面臨最基本的生存問題時所表現出的人性的本質。
3《追風箏的人》豆瓣評分:8.9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 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連續兩年位列《 紐約時報 》暢銷書榜首,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已經被翻譯成42種語言。
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小說不僅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還對阿富汗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有深刻的反映。這部小說在評論界獲得了廣泛好評,但同時也在阿富汗國內引起巨大的爭議。
雖然《追風箏的人》沒有上9.0的豆瓣評分,但卻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我們會對友誼會產生不同的誤解,其中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它是萬能的,我感受最深的仍是書中出現很多遍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會想,多年以後我面對那些成年舊事,是否能夠慷慨從容,是否能獲得內心的救贖。
4《失蹤的孩子》豆瓣評分:9.2
《失蹤的孩子》是義大利最受歡迎也最神秘的女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作品,她是義大利最受歡迎也最神秘的作家,埃萊娜·費蘭特只是一個筆名,其真實身份至今是謎。遠離都市喧囂、回憶故鄉的匠心之作,也是她放下最熟悉和最貼近的商業領域,回歸和注視純文學的靈魂作品。
費蘭特以其罕見的「無原則真實」的寫作態度和異常清晰的節奏,敘寫了兩個女人縱貫一生的友誼以及隱藏在友情背後的愛恨情仇,她用跌宕起伏的故事講述女人與她的生長環境、家庭血緣、婚姻、社會與歷史之間所能發生的各種關聯。
5《新名字的故事》豆瓣評分:9.2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這四部情節相關的小說被文壇稱為「那不勒斯四部曲」。
《新名字的故事》這本書也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這套小說像被施了魔法,看過之後讓人手不釋卷,讀過幾章之後便停不下來,會想一口氣看掉,沉迷在人物波瀾壯闊的情感和命運裡。
讀書學習是一種簡單到極易被人忽略,卻又無比強大的成功模式!讀書很簡單,但是堅持讀書又很難,有問題才有需求,我們往往在解決問題的途中獲得新知識,很少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而去讀不同的書籍。有人因愛好讀書而讀書,有人為打發時間而讀書,而我讀書是為了在生活中找不同的感受,那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