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生薑和蘿蔔都是不少人喜愛的食物。蘿蔔是小人參吃了更是有益於健康,可蘿蔔老了會成為空心不能食用了,而生薑是越老越辣。有人將蘿蔔和生薑比喻為人生的作為,蘿蔔老了會空心,人不要像蘿蔔老了就成為兩頭空,要像生薑越老越有辣味;蘿蔔吃的是青春飯,生薑吃的是終身飯。這個比喻很形象也很恰當。一個善於學習的人確實像生薑一樣會越老越辣,越老越有智慧,越老越有風採,越老越辣也是人生的一道美麗風景。
古人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少人老了後悔年輕時沒有珍惜時光,學習技能,無所作為,就像蘿蔔老了一樣成了空心,沒有什麼用了,為此,有些傷感。可那些終身學習的人則是越老越有辣味,越老越想學習,越老越會學習,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人生真像蘿蔔和生薑一樣,人要想老了越老越有辣味,就得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從學生時代到年輕時期,直至到中年老年都不要停止學習,學習才是人生的長青樹,學習讓人成為千年古藤。
季羨林活了97歲,他是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精通12國語言。生前他一直堅持寫作,他在80多歲時每天都要跑一趟圖書館,而且風雨無阻,這樣還堅持了兩年。正是如此堅強的毅力和刻苦的學習精神,使他成為了真正的大師。人越老越辣是學出來的,是拼搏和奮鬥而來的,辣味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
人的一生就是學習的一生,勤奮學習是越老越辣的重要途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對越老越辣的人生最好的詮釋。生活中每一個人的環境和生活條件各不相同,對學習的體會和感悟也會不同,但是,不管如何,人生只有學習才是最快樂的事情。在網際網路時代,給國人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一個人只要想學習,想提升自己,什麼年紀學習也不遲,什麼時間學習也不晚。 打開網絡點開百度,便可知天下事,有多少老年人在勤奮學習,成為了越老越辣的「生薑」。
有一位叫姜淑梅的老人,60多歲才開始認字,75歲開始寫作,發表了處女作《窮時候》,講述了其大半生的人生傳奇,倍受網友們關注,老人也紅遍了網絡,她的寫作熱情更為高漲,如今已經出版了四本書籍。74歲的褚時健保外就醫後,東山再起,與妻子承包荒山開始種橙。經過多年的奮鬥,成了種橙的大紅人,84歲再次成為了億萬富翁,讓國人敬佩不已。
現實生活中,不少老人退了休就忙著帶孫子享清福了,有的老人成天只好在玩樂中將時間消磨掉,如果老年人退了休將剩餘的20多年時光全用在吃喝玩樂上,這是一種資源浪費。殊不知,老年人退了休還可以堅持學習,這樣既可以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又能提升自己的品味,做到老而有為,老年人只有堅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樣才能使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對於老年人來說,學習是一種繼承,學習是一種發揚,學習是一種創新。人都是由年輕人成長起來的,老年人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風雨雨,都會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退休了可以發揚自己的長處,繼續學習提升,這是老年人的優勢,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只要堅持學習,就能越學越有味,越學味越辣。
老年人要越老越辣,要解決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敢於學習,有的老人總認為,人老了,記憶力差了,學習再也用不上了,有的人受傳統的「人過四十不學藝」的老思想影響,不敢學習,不想學習,不少老人甘於沉迷在玩樂之中。二是要善於學習,老年人學習要選準好自己愛好的「突破口」,找準適合自己的目標,發揮自身的優勢和長處,選其一點,重點突破,如此學習更能見成效。
人生短暫,老年人的時間更為可貴,從3 萬天變成了幾千天,夕陽無限好,就要只爭朝夕,事實上,好多老人退休後學習書畫、學習樂器等都取得顯著的成績,有的還成了書法家、畫家。 生薑越老越會有辣味 ,善學越老越會有智慧,人只要做到堅持學習,就會有自己的獨特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