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委屈誰懂?10nm難產 但比對手7nm都好

2020-12-25 快科技

本文經超能網授權轉載,其它媒體轉載請經超能網同意

最近一段時間Intel承受了很多爭議乃至非議,這個即將滿五十周歲的老牌半導體公司似乎要輸給三星、臺積電這些後輩了。

要知道,臺積電當初做代工也是得到了Intel悉心指導的,沒想到現在被臺積電、三星各種領先,特別是10nm工藝節點被這兩家甩開。

普通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其實根源在於半導體知識太複雜。Intel在半導體製造領域依然具有極強的實力,他們的10nm工藝電晶體密度要比三星、臺積電的7nm工藝還要好,就是難產了點。

在許多人的認知裡,三星、臺積電超越Intel很大程度上是都被XXnm的數字迷惑了,表面上看7nm比10nm先進,10nm比14nm先進,但背後代表的半導體技術太複雜,早就不是線寬所能代表的了。

三星、臺積電在16/14nm FinFET節點上第一次超越Intel,嘗到了營銷上的甜頭,所以後面的工藝命名有很多營銷成分,比如16nm優化下就成了12nm工藝,14nm優化下成了12nm LP工藝,相比之下Intel只敢叫14nm、14nm+、14nm++等等,要老實很多。

當老實人的代價就是會吃虧,即便是在10nm節點,三星、臺積電後面還會衍生出8nm之類的工藝,讓人看的眼花撩亂,摸不清來龍去脈。

對於這個問題,Intel早前也表示過他們的無奈,也反擊過這種衡量工藝的水平,推出了全新的公式:

在這個公式中,Intel認為衡量半導體工藝的重要指標是電晶體密度,上面具體算的過程大家就不要管了,反正是行業內認識才會關注的。

在這樣的形勢下,Intel對比其他家公司工藝時就有了優勢了,去年的製造日會議上,Intel就對比過其他家公司的工藝情況:


14nm工藝的情況

先說14nm工藝,別看Intel直到現在都在縫縫補補14nm工藝,但是與其他家對比優勢明顯,電晶體密度是20nm工藝的134%,而其他兩家只不過說104%、109%。


10nm節點工藝對比

10nm節點上,Intel表示他們的10nm工藝電晶體密度達到了100MTr/mm2,就是每平方毫米1億個電晶體,是14nm工藝的兩倍多。

那麼與其他家的對比呢?Semiwiki日前討論到了三星的10nm、8nm以及7nm工藝情況,其中10nmm工藝的電晶體密度是55.10MTr/mm2,8mm是64.4MTr/mm2,7nm工藝也不過101.23MTr/mm2。

原文稱,三星這個電晶體密度比之前計算的Intel 10nm工藝密度要低,比Globalfoundries、臺積電的7nm工藝電晶體密度要略高一些。

換句話說,Intel的10nm工藝電晶體密度就相當於三星、臺積電、GF的7nm工藝了,表面上看落後了一代甚至兩代,但是Intel在技術指標上實際上要比他們領先。

所以這是不怪Intel鬱悶,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對手太狡猾,先聲奪人在工藝命名上奪得優勢了。

Intel無力回天,反正那些投資者、分析師們也不去關注這些技術細節,問的都是你們的10nm為什麼難產呢?

為什麼難產?Intel也解答不出來,大概是因為他們懷了一個哪吒吧,出生時間就要比別人多兩年。

相關焦點

  • 如果intel也造假,將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會被人發現麼?
    不過從工藝節點來看,臺積電最強,今年達到5nm,其次是三星,預計最遲明年5nm,而intel現在才實現10nm,近日表示7nm會延期,一時之間讓大家議論紛紛,表示intel徹底落後於臺積電、三星了。當然,也有人表示不同意,稱intel其實只是太清白了,或者說不屑於玩數字遊戲,所以才有了今天,要是它將10nm說成7nm,將7nm說成5nm,其實也是可以的。因為從業界公認的參數(電晶體密度)來看,intel的10nm是等同於臺積電的7nm的,而7nm是等同於臺積電的5nm的。
  • intel太笨了,要向臺積電學習,把10nm說成7nm,7nm說成5nm
    因為從最直觀的工藝來看,臺積電進入7nm時,英特爾還是14nm,現在臺積電進入5nm了,英特爾還是10nm,說要明年才進入到7nm,這落後一代半是妥妥的了。因為intel完全可以把自己的10nm稱為7nm,把7nm稱為5nm就行了,但它偏偏老老實實的把相當於臺積電的7nm做10nm,把相當於臺積電的5nm叫7nm,太實誠了。
  • Intel的弱後是自找的:明明可以把7nm改為5nm,非不要
    最近因為華為的問題,半導體行業一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而半導體行業中有兩個大佬,一個是三星另外一個是Intel,這家巨頭一直都在爭奪行業第一的位置。去年全球10大半導體企業排名中,Intel終於又超過了三星,重新回到了第一的位置。
  • Intel:7nm和5nm工藝開發不會被影響 2年一升級
    Intel將回到兩年升級一次的周期,按照計劃將會在2021年推出7nm工藝,而2023則推出5nm工藝,不過新工藝的成本並不低,正好趕上最近的經濟低迷,所以Intel也將會推遲一些投資項目。Intel 酷睿i3 9100F不過在先進工藝上Intel表示並不會因為經濟問題導致進度推遲,Intel於財報會上表示,10nm、7nm及5nm工藝的任何重要資本開支都在按計劃進行,不受影響。
  • 英特爾7nm折戟,首席工程師突然離職
    英特爾近期受挫不斷,7nm製程工藝難產,股價應聲而落,首席工程師也宣布離職。晶片江山,恐將易主。臺積電市值反超英特爾,一度躋身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截至發稿前,臺積電市值為3471億美元,超越了晶片大佬英特爾。
  • 臺積電7nm工藝_7nm工藝意味著什麼
    不過FinFET工藝的極限是7nm製程,第一代的7nm工藝還將會繼續使用FinFET工藝,但是接下來就需要依賴極紫外光刻機了。   FinFET工藝的製造   前面提到的FinFET可以理解為立體的電晶體,傳統平面的電晶體所採用的是FD-SOI工藝。
  • 臺積電的7nm製程擁有超過10億個晶片
    打開APP 臺積電的7nm製程擁有超過10億個晶片 文財網 發表於 2020-12-17 15:45:29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的7nm製程擁有超過10億個晶片。
  • 7nm追趕臺積電3nm Intel的CPU工藝終歸還是老大
    再下一步,Intel還要在半導體技術上追上來,其7nm工藝電晶體密度就接近臺積電3nm工藝了,5nm節點反超幾乎是板上釘釘了。在10nm走上正軌之後,Intel宣布他們的半導體工藝發展將回到2年一個周期的路線上來,2021年就會量產7nm工藝,首發高性能的Xe架構GPU,2022年會擴展到更多的CPU等產品中。
  • 7nm延遲6個月,英特爾的晶片也要外包了
    這一宣布意味著,英特爾第一款基於7nm工藝的消費類產品需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能面世,在未來幾年裡,10nm將是英特爾的最佳工藝水平。這一計劃的延遲刺激了英特爾內部的自我反省,促使該公司改變其製造計劃,可能與第三方晶圓廠展開合作。將來,公司將採取英特爾稱之為「務實」的方法,調研內部和第三方晶圓廠,啟用對公司和相關產品有意義的晶圓廠。
  • 晶片製程之戰:從7nm到5nm,同場競技哪家強?
    從華為和蘋果打響7nm旗艦手機晶片第一槍開始,7nm晶片產品已是百花齊放之勢,5nm晶片也將在下半年正式首秀。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7nm與5nm差距在哪半導體製程技術從7nm邁入5nm,將為晶片性能及工藝效率等帶來極大程度的提升。
  • intel懟AMD筆記本拔電性能的背後
    AMD推出4000系列筆記本電腦CPU之後,把intel打得落花流水,直接把intel的筆記本電腦CPU逼到了中低端。intel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製程落後,但很快就組織實驗室人馬,找AMD的麻煩。經過他們測試之後,終於找到了AMD筆記本CPU的毛病,就是在拔電的狀態下,純粹使用電池,AMD的CPU性能大降,反而不如intel的CPU性能好。也就是說,在使用筆記本電池供電的情況下,intel的CPU性能降低不多,而AMD的CPU性能降低很多,能說明什麼問題呢?背後又隱藏了怎樣的秘密?
  • 蘋果、華為和聯發科發布ARM電腦晶片,Intel的牙膏要擠一擠了
    我們熟知的intel酷睿和AMD銳龍系列處理器,就是基於X86框架設計的主流電腦處理器,也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處理器。基於X86架構的晶片已經霸佔了電腦處理器市場很多年了,不過目前來看X86的市場地位有些不保,因為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也想要來分一杯羹。
  • 臺積電年底7nm產能被AMD和高通包圓 5nm主要供貨蘋果
    對於臺積電來說,7nm代工訂單依然是他們最賺錢的,而今年年底前該製程產能被AMD和高通客戶給包圓,而他們現在依然不能跟華為合作。   有供應鏈就給出了截至到今年年底臺積電5nm、7nm訂單的情況,其中可以看到5nm的主要供貨量還是蘋果,而7nm則是AMD的RDNA 2和Zen 2。
  • 臺積電5nm代工價曝光:一片晶圓比7nm幾乎貴了一倍
    隨著蘋果A14處理器的推出,臺積電的5nm產線已經滿載,正馬不停蹄地趕工中,畢竟除了iPad Air 4,後續還有iPhone 12系列,年底前甚至還有5nm Apple Silicon(A14X?)。下面來探討一個趣味問題,找臺積電代工5nm,需要多少錢?
  • Intel 10nm Jasper Lake低功耗處理器官宣!7nm明年首發
    事實上,Intel 10nm產品線還是相當豐富的,而且正在陸續鋪開,除了面向低功耗移動領域的Ice Lake,還有下代伺服器至強Ice Lake、首款Xe架構獨立顯卡DG1、5G無線基站Snow Ridge,都將在今年陸續上市。
  • 一場Intel與AMD的生死博弈-酷睿2,處理器,Intel,AMD...
    因此,緩存容量,多多益善,酷睿2擁有比前代產品以及競爭對手都要多的緩存。超線程不再,也沒有內置內存控制器十年後的今天,超線程(HT)和內置內存控制器(IMC)是X86處理器的最基本屬性,在當時,前任Pentium4引領過超線程的潮流,對手AMD則率先將內置內存控制器引入了PC領域,但酷睿2一個都沒有。
  • AMD搶先推全球首款7nm GPU,但能否按時出貨?
    AMD表示預計將於2018發布採用7nm製程的AMD Radeon Vega GPU,以及32核的第二代銳龍線程撕裂者(Threadripper)處理器。有意思的是,英特爾在AMD的前一天剛表示將在今年年底推出28核處理器,7nm製程的Vega則很有可能成為全球首款7nm GPU。但是,在數字上喜歡領先一步的AMD能否順利推出7nm GPU?
  • 徹底碾壓Intel!三星8/7/6/5/4nm工藝齊登場
    金壇,三星堆未來工藝路線圖進行了全方位展望,8nm、7nm、6nm、5nm、4nm、還有18nm FD-SOI悉數亮相。8LPP (8nm Low Power Plus)EVU極紫外光刻技術應用前的最後一代,將現有技術潛力徹底挖掘乾淨,再結合來自10nm的基數創新,可在性能、集成密度等方面超越10LPP。
  • 手機晶片5nm和7nm有什麼區別?為何華為非要用5nm呢?
    5nm和7nm有什麼區別?當華為被美國在晶片代工方面被制裁之後,我們突然意識到5納米和7納米之間的差異,似乎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我們可以看一下A14處理器,所提到的5納米,到底在功耗上有什麼樣的改變?A14使用的是5nm製程技術,晶片內封裝了118億個電晶體,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性能分別提升達40%和30%之多。並且,你可以想像的到的是它的功耗的降低。15%的性能提升、30%的功耗下降!這是和7nm對比,這種對比剛剛好證明了,晶片的工藝製程越小,越能夠保證手機的性能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