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剛》到《猩球崛起》,全球「追猩」80年背後的電影工業革命史

2020-12-11 鈦媒體APP

春天剛看完抖森的《金剛》,這個初秋,猩猩又來了。

全球席捲3.68億美元票房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昨日在中國上映,無論是網絡還是線下交口稱讚,上映兩天票房達到3億,影院排片也高達46.3%。

尚未加入這波「追猩」潮流的觀眾,可能對於《金剛》、《人猿星球》、《決戰猩球》之類的「猩猩」電影傻傻分不清楚。和國內西遊記題材的影視作品經久不衰一樣,海外六大片廠也熱衷於把猩猩不斷推向大銀幕,難怪人們要開玩笑,只有猴子才能拯救全球票房。

「猩球崛起」三部曲系列是「人猿星球」系列前傳,2011年英國導演魯伯特·瓦耶特拍攝第一部時,給影片起名「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翻譯過來是「猩球升起」或者「猩球崛起」。

在今天看來,當年的翻譯似乎意味深長。同為靈長類,猩猩就是人類社會一面鏡子。從帶著皮套在微觀模型中登場,到如今耗資1.5億美元拍攝、利用動捕和擬人化視效塑造非人類英雄,「猩球」崛起的背後,既是電影工業的革命性進步,又何嘗不是人類對於進化史中人性與獸性博弈的探索與反思。

「猩球」是怎樣「崛起」的,小娛為你解讀。

猩猩與人類相愛相殺的上下八十年:從怪獸電影到成長哲學

說到以猩猩作為主角的電影,更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金剛》,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把金剛稱為「猩猩」,它是一種巨大的靈長類生物,外形類似於猩猩。但1933年美國導演梅裡安·C·庫珀執導的《金剛》堪稱此類怪獸特效大片的開山之作,所以猩猩電影的起步就從這裡開始算起。

雖然日後彼得·傑克遜版本的《金剛》名氣更大些,但庫珀的這部《金剛》是一切的開始。

從《金剛》開始,人類開始了對於猩猩這類生物的各種電影解讀。

猩猩是與人類最相近的生物,基因相似度高達96.4%,但猩猩與人類最大的不同在於,猩猩仍舊被稱為動物,仍舊具有野性,或許因為這樣,人類對於猩猩始終保持特別的好奇心,也不乏有人想像有一天猩猩是否會取代人類(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的科幻小說《人猿星球》背景設定就是未來世界由猩猩主宰),所以猩猩也成為越來越多電影中的主角。

《金剛》的出現為電影世界增添了一個新的怪獸,與觀眾以往看到的怪獸最為不同的是,猩猩雖然巨大而醜陋,但卻具有最類似人類的思維與內心,一個有感知會思考的怪獸,成為電影主角市場上新的寵兒。

以猩猩為主角的故事最初出現時,它幾乎完全被當做一個怪獸的形象來處理,故事主線就是進入人類世界之後被人類消滅。《金剛》是個悲傷的故事,影片以「美女與野獸」的套路塑造了一個加西莫多式的猩猩,金剛在帝國大廈上的垂死掙扎最讓人震撼與心痛,影片最終向觀眾展現的是異類無法與人類世界融合,怪獸最終死掉了。

故事設定的簡單化只是開端,之後猩猩類電影又有了新的內容發展。

1963年,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的科幻小說《人猿星球》出版,這部小說的靈感來自於他在動物園看到大猩猩的類人化行為。在小說中,皮埃爾·布爾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2500年(其實距離我們現在的時間不遠了……),世界已經被猩猩統治,人類失去語言能力,而誤入猩猩世界的人類要學著與猩猩共存並找到人類的生存之法。

皮埃爾·布爾的《人猿星球》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即人類不再是世界的主人,猩猩取而代之。在《人猿星球》的故事當中,猩猩建立了自己的國度,擁有自己的文化,與之前簡單的怪獸形象相比,《人猿星球》之後的猩猩成為一個更複雜的形象了。

1968年,美國導演富蘭克林·沙夫納將這部小說改編,同名電影《人猿星球》上映,在此後五年間,這個系列的電影以平均每年一部的速度出產,分別是《人猿星球》(1968)、《失陷猩球》(1970)、《逃離星球》(1971)、《猩球徵服》(1972)和《決戰猩球》(1973)。

這五部電影的故事時間線並非與電影上映時間一致,是跳躍式講述人類與猩猩之間的主宰權爭奪(網站上有很多帖子細細整理的這一系列的故事線索,有興趣可以去搜索看一下),在反覆的形象塑造中,電影為猩猩這一主角賦予了越來越多的設定,從一個野生的靈長類生物發展成為一隻可以將人類取而代之的物種,猩猩的角色有了更多可能性,從而也引發了觀眾更多思考與解讀。

這時候,猩猩類電影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衝擊力,還有銀幕之後的許多思考,猩猩類電影從簡單的電影變成了一項吸引了無數人的文化現象。

1973年「人猿星球」系列最後一部之後,這個系列暫時中止,除了蒂姆·波頓2001年翻拍了一版《人猿星球》(翻拍自1968年版本)撲街,此系列沉寂多年。

在「人猿星球」系列沉默的近四十年中,猩猩卻並沒有消失於銀幕中。

1987年的美國喜劇《X計劃》塑造了一隻會武功的逗逼猩猩,1998年的《巨猩喬揚》(翻拍自1949年同名電影)講述了一段人類與猩猩的友情故事,2000-2004年間美國還拍攝了《大展猴威》系列家庭喜劇共三部,以猩猩超人的運動能力為主要展現方面。

在這些電影中,猩猩不再是怪獸形象,而以友善萌態出現,有時候也作為人類的寵物,可以說這一階段內猩猩的形象向著卡通化進展了一些。

接下來,猩猩類電影迎來了重要的一年——2005年彼得·傑克遜版的《金剛》上映,仍舊是1933年的那個故事,但這一部在技術方面有了改朝換代的革新,不僅為猩猩類電影重新定位,也開闢了電影工業的新階段。

2011年,英國導演魯伯特·瓦耶特重啟「人猿星球」系列,故事設定為《人猿星球》前傳,取名為「猩球崛起」,在這個系列中,世界仍舊被人類主宰,除了人猿兩類的對抗,更著重講述主角「凱撒」從一個失去母親的孤兒成長為猩族英雄的個猩成長史。

與之前所有的猩猩類電影不同,「猩球崛起」系列用三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猩猩的成長故事,與人類的對抗只是他成長的一部分,他還擁有了自己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內心深處有了對於自己身份的思考。

此時的猩猩其實不再是猩猩,而是一個人,當電影發展到現在,故事核心也已經與人性思考達到統一,如今的猩猩類電影早不是怪獸電影,而是一部講述人類自己的寓意故事。所以看吧,猩球真的崛起了。

電影工業突飛猛進,全球觀眾都愛看「來自猩猩的你」

猩球崛起,除了猩猩形象的豐富與多樣,更重要的一點是,此類電影的發展背後便是一段電影工業發展簡史。

1933年梅裡安·C·庫珀拍攝《金剛》時,電影還處在黑白片時代,庫珀將動畫、真人和模型相結合,製造出了當時最震撼的特效畫面。

如今看起來像皮影戲式的這幅畫面,確實就是當時的創世之舉。

為了呈現金剛形象,庫珀專門製作了模型,模型主要是用金屬搭建,以兔子毛模擬金剛的皮毛,拍攝時是用模型逐幀拍攝的。

在1973年的《人猿星球》中,猩猩都是由演員扮演的,整個形象也是很簡單地套了一個頭套。

片中的猩猩看上去像是偷穿了七十年代星戰戲服的至尊寶,不過這部電影誕生時正是特效化妝飛躍的時代,所以《人猿星球》也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式作品。

因為之前的頭套不能展現演員的面部表情,所以好萊塢化妝師約翰·錢伯斯為《人猿星球》設計了革命性的乳膠面具,以演員的臉塑性做出模具,再倒入乳膠使面具成型,最後粘在演員臉上。在當時的特效化妝水平下,乳膠面具的使用是電影工業中一項革命性創造。

除了利用乳膠面具,《人猿星球》裡的演員也會在手上貼上動物毛、將指甲塗上深色指甲油,以模擬猩猩的樣貌。

七十年代的「人猿星球」系列中,猩猩形象都是用這種方法塑造的,1976年的《金剛:傳奇重生》中,化妝師李克·貝克自己套上一層皮毛大衣扮演金剛。

2000年左右出現的一撥猩猩類電影則完全沒有炫技,直接用了猩猩自己做演員上場。

2001年彼得·傑克遜翻拍《金剛》,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技術不再是那套技術了,彼得·傑克遜將新舊手法結合,打造了一部劃時代特效大片。在猩猩形象方面,彼得·傑克遜再次請來動作捕捉大師安迪·瑟金斯飾演金剛。

在扮演金剛的過程中,安迪·瑟金斯穿上仿生設備,臉上貼著132個用於傳輸數據的傳感器,拍攝過程中有52臺攝像機同時捕捉瑟金斯的身體運動,20臺攝像機捕捉他的面部表情變化,所有的數據傳入電腦之後再進行電腦後期合成,從而在電腦中形成一隻猩猩的形象。

有了這些畫面之後,電腦動畫師會繼續進行渲染、添加特效等工作,與CG技術結合,最後完成一隻猩猩的形象塑造。

將人體表演與電腦特效結合所塑造的猩猩形象,遠超以往單獨由演員表演或是電腦製作的形象,技術的升級也為猩猩形象的進一步深刻塑造提供了條件。

2005年的《金剛》之後,安迪·瑟金斯繼續參加了《猩球崛起》系列的拍攝,飾演主角凱撒。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中,猩猩形象的塑造更上層級,除了在棚內綠幕前的拍攝,劇組還將動作捕捉的拍攝場景搬到了戶外,網絡上之前也曝光了主演穿著動作捕捉設備在海邊的片場照。

除了猩猩的形象塑造,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中,凱撒的眼神簡直是當今特效展現的一個頂峰,關於凱撒的眼神,威塔公司的視效總監丹·雷蒙表示,在特效工作開始前他們專門研究了猩猩的眼睛,並向眼科醫生了解人眼的各種細節,開發了包括瞳孔變化和眼部肌肉變化的眼睛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中,可以做出凱撒眼神的多種變化。

而且,在製作凱撒的眼神時,他們特意讓猩猩的眼神像人類眼睛的方向靠近,這樣一來,除了技術的展現效果更加細膩,也契合了凱撒內心狀態的變化。

從一個模型發展到今天人機結合共同塑造的一個可以穿透人心的眼神,猩猩類電影特效技術的發展也是電影工業發展的一個側面表達,同樣的,電影拍攝技術的發達與崛起,也推動了猩猩電影的時代崛起。

最後,看一下猩猩類電影的票房情況。

從猩猩類電影在北美地區的票房情況來看,七十年代票房收入層次不齊,2005年版《金剛》成為當時的全球爆款,之後猩猩類電影的票房穩定增長(《猩3》的海外票房表現有所下降),可以看出觀眾此類電影佔據穩定市場且在不斷擴張。

國內引進猩猩類電影時間較晚,但從國內票房數據可以明顯看出觀眾對於此類電影的關注度與喜愛度始終攀升,似乎與海外市場相比,猩猩類電影在國內的崛起與霸主之態更加明顯。

從猩猩的形象設定到樣貌塑造,是一段電影特效發展史,也是一段電影人對於電影內核的思考歷史,當凱撒完成使命以英雄的姿態倒下,正是猩球崛起的高潮時刻。

【鈦媒體作者:娛樂資本論,文/白羅那 ,編輯/曹樂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0707-0713北美票房 《猩球崛起2》7300萬稱霸
    《變形金剛4》的天下,在3967家影院強勢開畫的災難動作大片《猩球崛起:黎明之戰》,成為最強悍的 票房熱點,首映周末即以7300萬美元的票房,奪下北美周末票房冠軍,讓出品方福克斯電影公司笑到下巴脫臼。值得一說的是,外媒曾不懷好意地預測,業已進 入決賽周的世界盃大戰,將極有可能把北美的主流觀眾統統拴在家裡,多多少少會影響《猩球崛起》的票房,首映周末不會超過6000萬美元。但實際情況是,北 美的世界盃球迷規模,本來就不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因此本土影市依舊火爆異常,在《變形金剛4》邁過2億美元大關的同時,誕生了新的霸主《猩球崛起》。
  • 《猩球崛起》內地票房過億 凱撒打動女性觀眾
    廣東交通臺主持人小真更在微博上呼籲「封面黨」和「片名黨」們「別像偶開始一樣被電影宣傳照上那隻大黑猩猩、和《猩球崛起》這個片名搞得心理排斥,此片值得一看!作為一部典型好萊塢商業片,阿凡達團隊特效不說,電影沒放棄對人性、生命涵義的深入挖掘,意味深遠!」  很多觀眾觀影后認為,《猩球崛起》的煽情度,堪比《金剛》。可以說,《猩球崛起》的出現,突破了人們對科幻片的常規認識。
  • 0714-0720北美票房 《猩球崛起2》3600萬蟬聯
    《猩球崛起2》在周六周日連續發力,促使影片的次周末票房達到3600萬美元,蟬聯了北美周末票房冠軍。《猩球崛起2》的超強口碑,讓它的本土 票房累積到了1.38億美元,連同海外市場收回的1.01億美元,影片的全球票房收入突破了2.4億美元,表現還算差強人意。
  • 《猩球崛起3》確定片名檔期
    時光網訊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猩球崛起3》今日公布正式片名和北美檔期,影片英文片名定為:War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暫譯名《猩球崛起:終極之戰》),定於2017年7月14日北美公映。
  • 《猩球崛起3》今日上映!「王者」凱撒霸氣歸來
    作為《猩球崛起》系列的最終章,這部之前被外媒評為「史上最好看的人猿電影」,在大銀幕上以鋪面而來的熱血戰鬥和宏大深邃的主題敘事,為三部曲劃上終結句號。 倘若你是《猩球崛起》系列的忠實擁躉,從2011年的《猩球崛起》、2014年的《猩球崛起:黎明之戰》追隨至今,那你在看該系列第三部時將會有更豐富的體驗。
  • 《猩球崛起》發新版預告片 凱撒「NO」成流行語
    由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攜手《阿凡達》特效班底WETA工作室傾力打造的好萊塢科幻巨製《猩球崛起》正在全國熱映,儘管晚於全球三個月才登陸內地, 首周仍然一舉攻下6700萬首周末票房成績,強勢登頂周末票房冠軍寶座。
  • 《猩球崛起》一部深入靈魂的作品
    因為終極之戰是凱撒系列的最終章,特意了解了關於猩球崛起的前傳。早在1968年以小說為藍本的《人猿猩球》的系列故事被搬上大熒幕,前後一共翻拍了5部,故事講訴的是在未來的地球,外太空的病毒使猿族變得聰明,從而猩猩群開始反抗人類,最終由凱撒帶領的猿族與人類開始最後的決戰。
  • 《猩球崛起3》:猿族崛起的正義性
    馬特·裡弗斯繼續導演的《猩球崛起3:終極一戰》,是新版《人猿星球》三部曲的終結篇,其強烈的反諷、沉穩到極致的風格,以旁觀、凝視和審視的視角,來呈現人類必然滅亡而猿族終將崛起的「天命所歸」的寓言故事。馬特·裡弗斯等編劇的《猩球崛起3》,是繼彼得·傑克遜編劇的《指環王3:王者歸來》之後最後的終結篇。2011年中等投資的《猩球崛起》非常低調的展開了這個系列,安迪·瑟金斯飾演(動作捕捉)的凱撒,讓觀眾同情起命運,並因為了解而迫切需要得知其發展。
  • 《猩球崛起》:一隻會說NO的猩猩,成功越獄,上演人猿大戰
    然而美國的電影工業相當發達,好萊塢大片很多用特效打造的怪獸幾可亂真。譬如《阿凡達》《加勒比海盜 》裡面的特效,就帶給觀眾一場夢幻般的視覺盛宴。《猩球崛起》是科幻片《人猿星球》的前傳,由魯伯特·瓦耶特執導,詹姆斯·弗蘭科,湯姆·費爾頓,芙蕾達·平託,布萊恩·考克斯等主演。
  • 《猩球崛起:黎明之戰》定檔8.29 「凱撒」戰人類
    《猩球崛起:黎明之戰》中文海報    今年夏天最受期待的電影《猩球崛起》的續集《猩球崛起:黎明之戰》終於傳來了定檔期的好消息,今日片方二十世紀福斯電影發布了正式版的中文海報和中文預告,證實這部目前在全球獲得盛讚的科幻巨製確定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引進內地,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及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行,將於8月29日在內地影院上映。
  • 相近相殺三千年 《猩球崛起3》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1905電影網專稿 從手撕飛機的金剛到揭竿而起的凱撒,幾十年來,人類在電影裡似乎總要跟猩猩過不去。  如今,2011年重啟的《猩球崛起》三部曲已經來到「最終章」(十有八九會繼續拍)。「凱撒大帝」也升華成了聖經中先知「摩西」一般的人物,將帶領著猿族掙脫人類的奴役和枷鎖,找到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
  • 全新的《猩球崛起》系列來了
    當時無法確定這部作品是否會與2017年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有所關聯,如今最新消息指出,這部全新的《猩球崛起》電影可能將成為這系列的另一個重啟之作。《猩球崛起》系列的另一新作根據外媒報導,這部全新的《猩球崛起》電影將會徹底重啟,但仍無法確定是否與上一個三部曲會有關聯,若此消息為真,那故事會與2011年的《猩球崛起》一樣,帶來與原版不同的呈現,抑或是直接翻拍1968年的《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這是《猩球崛起》系列的首部作品
  • 猩球崛起3結局是什麼意思看懵觀眾 寓意深刻意義重大
    電影《猩球崛起3》正在熱映,片中結局帶領著猿類來到了新的家園,自己卻死掉了!這令人看不懂。那麼《猩球崛起3》的結局是什麼意思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與《變形金剛》或是超級英雄電影相比,《猩球崛起》系列稱得上「嚴肅的大片」,造物主和造物的複雜關係,這樣的主題同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系列頗相似,只是《猩球崛起》的格局沒那麼大,娛樂性也更強些。
  • 迪士尼新版《猩球崛起》不是重啟作品
    時光網訊 迪士尼收購福斯之後,很多電影項目都有調整,但去年8月CEO鮑勃艾格曾表示,王牌IP《猩球崛起》將獲得「繼續打造」。近日接手這個項目的導演韋斯·波爾透露,新版並不是重啟,而是繼續講述凱撒(安迪·瑟金斯)去世之後的故事。
  • 《猩球崛起》當喊出第一句:「NO!」的時候,我真的被震撼了!
    《猩球崛起》是《決戰猩球》的前傳,但猩猩反人類與人類反猩猩之間的視角轉換讓兩部影片在人物定性和情感宣洩的角度上呈現出完全相反的態勢,而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則共同構建了一個粗暴而直接的反烏託邦主題,人類在用膨脹的科技霸權主義為自己掘墓。
  • 科幻電影《猩球崛起》或成現實?
    經典科幻電影《猩球崛起》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擁有與人類同等水平智商的猩猩,打敗了奴役猩猩卻反而感染了「猿流感」而導致退化的人類,從此統治了地球。這個電影本身用意在於給人類敲響警鐘,不要被瘋狂的野心驅使而破壞自然的平衡,但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疑問:現在的猩猩還會演化成人類這樣的高智商生物嗎?這個可能性現在看來是很小的。
  • 你一定想知道《猩球崛起》的幕後故事,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猩球崛起》是由魯伯特·瓦耶特執導,詹姆斯·弗蘭科、湯姆·費爾頓、芙蕾達·平託、布萊恩·考克斯等主演的科幻片,該片是1968年美國科幻片《人猿星球》系列的重拍版,主要講述人猿進化為高級智慧生物,進而攻佔地球之前的種種際遇。
  • 《人猿猩球》系列與《猩球崛起》系列作品全盤點
    應該比較多的人會看過《猩球崛起》,畢竟上映時間近一點,1968跟2011,而比較少人知道1968版本的五部曲。影片第一部講述了誤入時空軌道的太空船降落到一個與地球環境相當的星球,猿猴作為高等生物統治著作為低等生物的人類,最後發現這個星球就是核爆以後的地球。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猩球崛起」
    《猩球崛起》這片在2011年上映後獲得不少好評,也提名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大家都對裡面的猩猩印象深刻。從導演手法上說,《猩球崛起》也是可圈可點。不過這片子的鋪墊有點長,直到一個多小時後,影片才進入高潮。就是下面這個猩猩說話的場景。
  • 《猩球崛起》:黑猩猩是被忽視的智慧生命嗎?
    電影《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講述了一個命運更令人惋惜的類人猿——凱撒的故事。凱撒本是一個老年痴呆症藥物研究計劃中的實驗動物,因為藥物的原因而獲得了超凡的智力。它自小由人類撫養長大,與研究藥物的生物學家羅德曼和他患有阿茲海默氏症的父親住在一起。因為獸性大發,它被放入一個動物收容所,在那裡受到了無盡的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