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電視劇都演多兄弟姐妹的家庭裡,爸媽偏心最後導致孩子們彼此不和睦。比如《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完美關係》裡的艾米、《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別以為這是電視裡的劇情,現實生活中這類偏心的家長大有人在,讓人唏噓不已。
曾有個朋友說,自己生了兩個孩子,大的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小的主要由外公外婆帶,外婆平日裡只買小寶的新衣服,有時候衣服買大了,朋友說先給大寶穿,外婆堅決不同意,「憑什麼小寶總是穿姐姐的舊衣服,我這就是給小寶買的,等她長大後穿。」
更誇張的一次是,有一次大寶在外婆家洗頭洗澡,外婆給了一條綠色浴巾,後來朋友才發現這條綠色浴巾平日裡是給小寶洗澡完穿衣服墊在地上防止小寶腳冰的。
朋友心疼地說:「還好當年國家施行計劃生育政策,我家就我一個孩子,否則我現在一定留下心理陰影。」
柏柏曾問過周邊許多二孩媽媽,在教育孩子中,是否能做到不偏心。十個媽媽八個都回答不能,一個回答不知道,只有一個堅決地回答可以。
明明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媽媽十月懷胎呱呱墜地,和家人都是同樣的血緣關係,他們怎麼就偏心呢?偏心的原因大概有這麼幾種:
一、重男輕女思想。
雖然現在大家思想開放,但依舊有很多人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覺得兒子放個P都是香的,女兒的文靜在大人眼裡是見不了世面,兒子的安靜在大人眼裡就是儒雅懂事沉穩;女兒活潑是調皮鬧騰,兒子活潑是外向樂觀;女兒做一些事是應該的,兒子做一些事是增加好感的。
二、家長偏好的性格不同。
兩個孩子一般性格不同,家長比較偏好性格和自己比較像的那個孩子,或者討人喜歡、嘴甜的孩子。比如一朋友家,大寶懂事、聽話、知道心疼人,但內心敏感,喜歡生氣、鬧脾氣,而小寶大大咧咧,開得起玩笑,經常逗大人笑,但好吃懶惰、有時候還耍無賴。雖然兩個小孩各有各的優缺點,可家長都偏愛小寶,因為小寶帶來的樂趣比較多。
三、誰帶誰喜歡。
不管孩子好壞,只要是自己親手帶大的,總是更偏向於這個孩子。比如文章開頭的外婆,就是因為小的是自己帶的,所以處處偏愛,不肯小寶吃一點虧。反之,外婆覺得奶奶帶得不好,所以把負面情緒隱射到孩子身上。
個人建議,如果家裡其他長輩明顯偏袒其中一個,媽媽一定要護著另外一個,不能讓另一個不受寵的孩子覺得這個家沒有一個人愛他。同時,要和家人說好,兩個孩子都在場時,不能表現出語言或者明顯的行為表達對其中一個孩子的喜歡或不滿。
孩子的內心是最敏感的,大人的態度他們盡收心底。別忘了我們當初生兩個孩子的初衷是什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