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你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
當年那麼多人賣塑料花,也只有李嘉誠賣得最多、最好。他中學沒畢業,15歲就開始掙錢養家,他勤奮好學酷愛讀書。少年時期他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舊書再拿去賣換購「新」的舊書 。工餘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知識。雖然他連高中都沒上過,但他卻先後被香港大學、加拿大卡加裡大學、北京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多所世界名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後來自主創業,並逐步發展成長江實業集團,淨資產高達數百億美元。
知識是什麼?它並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的,即使你熟讀四書五經,也不能讓工資多幾百塊。但我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知識對人的價值是潛在的影響。對於沒有資源、沒有其他能力的農村孩子來說,讀書是最公平的篩選機制,能夠讓他們可以靠著自己的能力,去逆轉人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從來都把教育當做頭等大事,1986年4月我國首次把免費的義務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也就是說適齡的「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9年的義務教育。
在農村,仍有許多孩童因貧窮、意識淡漠而導致輟學。這就如同砍斷了正處在幼苗期的參天大樹,著實讓人痛心疾首。為了讓更多因貧輟學的孩子們得到救助,今年6月份財政部發布一條公開消息,2020年國內城鄉義務教育總體補助金額已經高達1695.9億元!補助資金的大比例提高,尤其在農村範圍內還實行「兩免一補」:
兩免一補,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貧輟學
而當前農村涉及到教育層面,實施「兩免一補」:免除學雜費、書費;補助生活費!根據「兩免一補」將要實施:
1、貧困家庭寄宿小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
2、初中生每人每年補助1250元;
3、另外貧困家庭中的殘疾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補助1500元;
貧困大學生再不用擔心學費
十年寒窗苦讀,不負韶華。很多農村孩子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即將邁上不同以往的人生軌跡。但學費對他們仍是沉甸到無法直起腰身。如今,貧困大學生也能享受教育補貼了:
1、首先針對貧困大學生設有國家助學金,具體的申請要求,各地都有自己的標準,請到當地教育部門了解。
2、另外貧困大學生還可以申請助學貸款等等。
另外,貧困家庭大學生申請資助時,不需要向有關部門證實「家庭確實困難」了。這一政策既保證了貧困生可以享受到相應的補助,同時還能夠有尊嚴地獲得教育環境。政策一出臺,莘莘學子們就感受到了教育部門的人文關懷。
越窮就越該讀書
在紀錄片《出·路》中,有一個叫馬百娟的女孩讓人特別心疼:馬百娟出生在甘肅會寧的小村莊,父母從不認為教育重要。用父親的話來說:「上學要打工,不上學也要打工,為什麼要上學?」
在校長多次的勸說下,馬百娟到了10歲才去上學。但才上了三年,馬百娟就已經厭煩了,她上學晚、進度慢、又比周圍同學大,在這樣的多重壓力下,她輟學了。
就連找月薪1000塊錢的工作,也都沒人要。
你會做什麼?會掃地。這裡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掃,前臺需要會使用電腦,其他工作也需要技術。
最後,在家待了2年後,16歲的馬百娟嫁給了表哥,一個在陶瓷廠勞作的男人。對於馬百娟的命運,父親只是簡單說了句:「窮人家的娃,沒有別的出路。」
紀錄片《出·路》馬百娟
真的沒有出路嗎?
曾在朋友圈瘋傳過這樣的一張合影。
照片上,一群網際網路大咖們吃飯,有人深扒了一下他們的學歷,發現這些人的學歷一個比一個高,就算最差的學歷都是本科。
從小在宿遷農村長大的劉強東以宿遷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的時候,全村人五毛一塊的給湊了500塊錢,揣著75個茶雞蛋和全村的希望走進了學校。幾經磨難,終於在一個風口找到了自己起飛的方向——創辦了京東!
這不是一個巧合!曾有大數據統計,學歷越高的人成功的概率越高。除了自身能力外,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學歷往往是你升級人脈、開闊眼界的最佳途徑。一個人能不能成功,除了機遇和能力外,高質量的人脈關係與資源支持也十分重要。
對於大多數家裡沒錢、沒背景的人來說,踏踏實實學習會是穩定生活的保障,也絕對是你成功的捷徑。
豹子跑得再快,也趕不上高鐵上坐著喝茶聊天的人,這說明平臺很重要。我們一直深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雖然大學畢業後,農村學生仍要繼續努力,但社會為你準備騰飛的起飛平臺已經很高。尤其在今年各項好政策持續落地,農村教育水平獲得可謂長足進步的同時!相信在各項教育補貼的幫扶之下,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加速成長起來,會有更多的人成為國之棟梁!你的人生也會更加絢爛多彩!
正如劉強東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所說:「身處我們這個時代,如果大家不去做點事情,真的會讓你一生感到後悔。後人終究將記錄我們這一代人,這是一個偉大時代。」
家裡有孩子的農村父母,讓你的孩子站在你的肩頭,飛得更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