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江門新會的中集模塊化建築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會中集」)舉行香港竹篙灣隔離中心3A項目發運儀式,啟動項目首批248間建築模塊的發運,為香港竹篙灣隔離中心添磚加瓦。
新會中集助力香港抗疫,是江門企業積極參與抗疫大局的一個縮影。疫情發生以來,江門企業主動擔當,一批批防疫產品源源不斷馳援各地,彰顯了「江門製造」醫療物資產業鏈的實力。目前,江門已基本形成了一般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所需的應急醫療物資產業鏈,可生產的防疫產品類型遍及口罩、口罩機、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救護車、呼吸機、汽車設備等多個領域。
在此過程中,民營企業表現尤其突出,在江門市認定的53家防疫物資企業中,民營企業達到52家,佔比超過98%。對此,國務院和省政府多次發來感謝信,央視新聞也於上月中對此進行了報導。節目中指出,江門民營經濟逆勢突破,在疫情中主動擔當作為,在創新驅動中標杆示範,推動了江門高質量發展。
記者從江門市工信局獲悉,作為江門經濟的重要力量,該市民營企業不僅在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貢獻,還成為僑鄉前三季度經濟回暖的主要拉動力量。數據顯示,今年1—9月,江門市民間投資共完成849.73億元,增長3.0%,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61.7%;1—10月,江門地區民營市場主體的稅收佔比為53.38%。
南方日報記者 董有逸
敢擔當
「江門製造」防疫物資馳援各地
今年5月,位於江門的廣東南大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南大機器人公司」)總經理周志強接到一筆特別的訂單:澳門東方永富有限公司經向當地政府部門申請,獲批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但該公司並沒有相應的生產設備。經多方協調,該企業從南大機器人公司緊急採購了一條成人口罩生產線設備,成為澳門首家生產口罩的工廠。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江門市聖亞縫製科技有限公司短短數日便緊急改裝3條生產線,從服裝廠變身膠條生產企業;江門市多快好省機械有限公司克服原材料供應困難,短時間內將產能提升到80萬米/天,短短1個月生產膠條達1574萬米……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在抗疫醫療產品方面的需求暴增,口罩、防護服等成為了緊俏的戰略物資。在有關部門的積極協調下,江門的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企業及時組織了復工復產、擴產、轉產,使口罩、酒精、消毒液、防護服等易耗品得到快速恢復供應。
這些防疫物資大部分由民營企業生產。據不完全統計,江門生產防疫及醫療物資的企業超過7400家,絕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其中,江門市認定的53家防疫物資企業中,民營企業達到52家,佔比超過98%。
「全市民營企業為全國抗擊疫情大局生產、捐贈了大量防疫物資,包括防護服、口罩、消毒殺菌器和通風設備等。」江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在海外疫情蔓延時,舒爾美、綠島風等民營企業累計向26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個僑團捐贈多批防疫物資,馳援口罩超過95萬隻。
其中,江門市盈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下稱「盈豐智能公司」)是我省唯一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的民營企業,並被推薦為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其累計向全國各地供應1700臺熱風縫口密封機,份額佔廣東省一半以上。其母公司廣東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更是全球產量第一的防護服膠條生產企業,累計生產供應熱封膠條超過8.7億米,滿足了超過8700萬套醫用防護服的生產需求。
「我們僅用了17天就完成了國家緊急調撥任務16批次,為全國各地供應了279臺壓條機,約佔廣東省調度總量的近三成、全國調度總量的近兩成,相當於盈豐智能公司以前近半年的總產量。」盈豐智能公司相關負責人不無自豪地說。
硬實力
「隱形冠軍」彰顯僑鄉產業底蘊
在今年9月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盈豐智能公司獲得了一項殊榮——「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作為行業「隱形冠軍」,盈豐智能公司將自主研發的熱風縫口密封機設備整套技術無償捐獻給國資委和5家央企、國企,協助提升全國防護服產量。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脫穎而出的江門民營企業,不少都是長期深耕行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一批「小巨人」企業紛紛走進公眾視野,擦亮了「江門製造」的招牌。比如,舒而美是全省八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之一;廣東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防護服膠條生產企業;海鴻電氣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立體卷鐵心變壓器生產企業,曾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
「江門民營企業行業門類齊全,例如全市製造業企業已覆蓋97%的大類行業、77%的中類行業和55%的小類行業,企業鏈基礎紮實,供應鏈體系健全,產業配套能力強。」江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尤其是這次疫情期間,一批民營防疫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帶動一批中小企業迅速轉產和擴產防疫物資,湧現出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這不僅體現了民營企業的發展韌勁和活力,也展現了江門深厚的工業底蘊和紮實的產業基礎。」該負責人分析,目前,江門已基本形成了一般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所需的應急醫療物資產業鏈,可生產的防疫產品類型遍及口罩、口罩機、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救護車、呼吸機、汽車設備等多個領域,「在各防疫物資的生產環節,從小至一根口罩的鬆緊帶,到大至整輛醫療救護車,江門都有企業參與其中。」
從細分產業來看,目前江門已形成以江門市邁德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廣東南大機器人有限公司、江門市舒而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主的口罩產業鏈;以廣東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門市盈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江門市江海區鐵金剛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主的防護服產業鏈;以廣東恆健製藥有限公司、江門市廣悅電化有限公司、江門市新時代外用製劑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主的消殺品產業鏈……
數據顯示,這些「隱性冠軍」企業的經營規模持續擴大,成為僑鄉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目前,全市民營企業註冊資本超過千萬元的有7826家,超過5000萬元的有1504家,超過億元的有605家,分別比2019年增加730家、186家和52家。
冷思考
醫療產業鏈附加值有待提升
在南大機器人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剛下線的口罩生產設備正在測試,而新一批口罩生產線正在加緊生產中。「自今年轉產以來,我們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其中口罩生產設備的銷售額佔公司總銷售額的比例達到七成左右。」該公司總經理周志強說。
作為一家長期深耕鋰電池生產設備、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和機器人教育裝備等領域的企業,南大機器人公司依託自身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控制的技術積累,僅用了18天就成功研發出新型全自動口罩生產線,成為江門率先成功自主研發出口罩生產設備的企業之一。
從此次防疫阻擊戰來看,儘管江門眾多民營企業中湧現了一批像南大機器人這樣的創新能手,但總體而言,全市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多為中小企業,部分企業甚至沒有達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標準,生產的產品大多處於原材料供應、中間加工等產業鏈的中上遊環節。
「以此次防疫物資生產為例,崇達電路、奔力達等電子企業只生產PCB板,為海康威視、TCL、富士康、華為等紅外測溫儀、平板電腦生產企業配套。」江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分析,雖然江門擁有多家壓條機生產企業和膠條生產企業,但疫情發生前並沒有防護服的生產企業。全市雖有一批熔噴布、無紡布、鬆緊帶等口罩原材料生產企業,但疫情發生前全市只有1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且規模不大,年營業收入只有約900萬元。
該負責人認為,這些情況反映出江門以往對醫療物資產業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企業生產附加值較低的原材料、初級產品、中成品,缺乏生產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企業,產業鏈發展存在諸多不足。接下來,江門醫療產業鏈發展除了要補短板、提高產品附加值搶「話語權」外,更要思考產業融合、開放合作,同時加快搭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把整個產業鏈「串珠成鏈」。
值得期待的是,不少企業都在這次疫情中深刻體會到創新的重要作用,正在採取實際行動挺向產業價值鏈上遊。「公司的膠條業務之所以可以在抗擊疫情中能釋放巨大能量,一大原因就是我們擁有相關的技術積累。」廣東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玉清透露,目前該公司已與北京化工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聯合設立研發中心,並擁有一支由數十名高技能人才組成的研發團隊,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江門擁有158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11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其中民營企業佔比均超過95%,是全市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體。「目前,我們正積極引導企業『上雲上平臺』,率先在全省成立工業網際網路聯盟,已加入該聯盟的110多家成員以民營企業為主,並湧現了一批工業網際網路示範標杆企業。」
■焦點
4月以來,江門防疫物資出口呈明顯增長態勢
全市21家企業
進入出口「白名單」
走進康邁斯(廣東)醫用品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幾臺全新的口罩生產設備正在開足馬力生產。該公司總經理戴勁文告訴記者,該公司此前已有一部分產品嘗試出口到國外,接下來將力爭搶佔更多出口訂單。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趨於穩定、防疫物資庫存相對充盈、市場需求下降,如何避免轉產企業曇花一現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面對新形勢,江門積極引導企業結合全球口罩、防護服需求仍處於高位的情況,推動生產企業轉向出口對衝產能過剩。在政企合力推動下,4月以來,江門市防疫物資出口呈明顯增長態勢,目前共有21家企業進入商務部防疫物資出口「白名單」。其中,13家企業進入醫用「白名單」,8家企業進入非醫用「白名單」。
15家企業參加廣州國際防疫物資展覽會
「目前,我們的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地區。」廣東金優貝健康用品有限公司是江門市成功進入商務部防疫物資「白名單」的企業之一,該公司董事長王賢文介紹,該公司可生產熔噴布、耳帶、平面口罩、KN95口罩、熔噴機器、熔噴料、口罩機等,幾乎囊括了口罩生產過程中的全產業鏈產品。
得益於完善的產業鏈條,江門民營企業生產的防疫物資在出口市場頗具競爭力,這在今年6月舉行的廣州國際防疫物資展覽會上得到了印證。記者獲悉,江門共有15家企業參加本次展覽會,共成功申請展位57個,展位面積達到513平方米。「該展會為全國性展會,展位數量共850個。按比例算,江門企業的展位佔了6.8%,遠遠高於全市貿易額佔全國的比重。」江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江門市民營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例如,維達紙業實現逆勢增長,前三季度實現產值38.63億元,同比增長12.73%;而江門市聖亞縫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俊傑則表示,疫情防控常態化後,該公司防護服膠條生產雖有減產,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長10%左右,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等國家。
如今,越來越多涉及防疫物資生產的江門民營企業正將業務重心向出口市場轉移。鐵金剛機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後,國內防護服需求降低,但海外疫情仍不穩定,「接下來,我們將視野投向海外市場,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
引導防疫物資出口行業有序發展
要大量出口防疫物資,除了具備完善的產業鏈條和快速整合產業資源能力外,企業還須辦理醫療器械生產許可、出口許可等手續。針對這種情況,江門市有關政府部門走訪防疫物資生產出口企業、聽取企業需求、及時為企業解答疑難,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加快了全市防疫物資出口的步伐。
其中,協助企業辦理有關出口資質成為關鍵。對此,江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積極協助有意願加入「白名單」的企業做好申報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1家企業進入商務部防疫物資出口「白名單」。「同時,我們還聯合市市場監管局走訪防疫物資生產出口企業,聽取企業需求,及時為企業解答疑難,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
「江門有關政府部門多次到我們企業,現場進行指導和監管,解決了我們很多問題。」廣東百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金聳說,在政府的幫助下,該公司順利進入商務部防疫物資出口「白名單」,在出口環節能夠順利快速通過海關,省去了不少繁瑣程序,緩解了企業主營業務受到的衝擊。
上述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門將做好政策宣講工作,及時將國家下達的最新政策要求傳達給企業。「隨著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增多,防疫物資的質量監管要求將會更加嚴格,出口該類物品的秩序將會更加規範。我們將加強企業調研走訪,為企業提供資質認證方面的詳細輔導,引導全市防疫物資出口行業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