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評審抽檢博士論文:語句不通 差到令人憤怒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今年4月25日,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上發文,就一篇博士論文發表看法。網絡截圖

  新京報訊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從『博士生』搖身一變為『博士』。這樣的『博士』到底價值幾何?」今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後,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他在博客中就此事寫道,強烈建議教育部有關部門追查論文的相關單位和作者的責任,並做出相應的處理。

  論文某一節標題被指「太奇葩」

  「我從未見過這種讓人暈倒的論文,不僅觀點完全論述不清,而且通篇都是各種資料堆砌出來的,最可笑的是,標題雷人、語句不通,連小學生都不會犯這種錯誤。」昨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陳吉德仍然對這篇博士論文耿耿於懷,「事情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現在想起來,還是會血氣上湧。」

  這是一篇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博士論文。陳吉德在博客中貼出了部分論文內容並「吐槽」。

  論文第八章第三節標題是:綜合近年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來分析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代表性的強的電影以及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

  陳吉德表示,此標題不但奇長無比,且語病多多:「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應為「《拆彈部隊》和《阿凡達》這兩部」;「代表性的強的電影」應為「代表性強的電影」;「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應為「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審美傾向的影響」。

  陳吉德稱該標題「太奇葩」,並指出這不但說明學生的水平太差,也說明導師嚴重不負責任。而該節的內容,就是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新聞發布的資料,一點兒論文「味」都沒有。

  12條評審意見涉及文不對題等方面

  此外,陳吉德還提到,論文第七章第四節整節全是專家曾接受採訪的問答,而第七章第五節的內容只有一個表格,「此節的觀點呢?這是論文嗎?」他說。

  就此,陳吉德提出十二條評審意見,涉及文不對題、邏輯有問題、參考文獻少、拼貼痕跡嚴重、部分章節內容根本不是論文等多個方面。

  陳吉德表示,這樣的博士論文能夠順利通過,說明某些學校的博士培養已經差到讓人觸目驚心的地步。可以看出,學生和導師都極不認真,極不負責。他強烈建議教育部有關部門一定追查論文的相關單位和作者的責任,並做出相應的處理。

  ■ 對話

  「你好我好大家好會讓工作失去意義」

  陳吉德稱他不是炒作,有問題的論文就是應該提出意見

  4月25日,在「思想鬥爭」了大半個月後,陳吉德還是在個人博客上發文,對該論文「不吐不快」,並附上論文的一些內容。這篇博客也因其內容本身以及陳吉德的評論態度,在網絡引發新一輪議論,有網友稱陳吉德為炒作,也有人認為作為評審專家,陳吉德不應該洩露別人的論文內容。昨日,陳吉德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就一些問題進行了回應。

  透露論文內容不應該,但實在忍不住了

  新京報:你在4月初看到這篇論文,為什麼過了半個多月才在博客上發文?

  陳吉德:評審專家拿到的論文都是隱去作者相關信息的,就是為了避免評審專家和作者或學校產生聯繫,有了人情考慮,容易釀成「江湖恩怨」。其實在教育部公布評審結果之前,我不應該透露論文裡的內容,但是在那半個多月裡,我在「江湖恩怨」和學術良知之間徘徊,最後還是對學術的堅守戰勝了我,所以我發了出來,這雖然多多少少不應該,但我實在忍不住了。

  新京報:博客發出去一個月了,現在有人來認領論文嗎?你要是得知了作者的信息,打算怎麼做?

  陳吉德:評審工作要在八九月份結束,之後才會告知所在學校。就算我知道是誰的論文,也不會進一步公布他們的真實信息,我是對事不對人。不過我在論文後面寫上了12條意見,還附上了我的郵箱,我願意為我自己的意見負責,隨時等待和他們進一步交流。

  對導師也需要建立考核機制

  新京報:網友對這件事有很多聲音,其中包括對你的質疑。

  陳吉德:這篇論文裡還有更奇葩的內容,我沒有貼出來,但是還有人認為我是在炒作。我又不是明星,我要是想炒作,繼續把裡面的東西再貼出來,還是會吸引人關注。我做這項評審工作五六年了,我覺得有問題的論文,就是應該提出意見,不能給合格,如果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態度,這項工作就失去了意義。

  新京報:你還說,一篇水平低下的論文能被通過,導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於導師是否也應有考核機制?

  陳吉德:對這篇論文,我最想諷刺的對象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他的導師。學生差,可以讓他改、讓他延期畢業,但是作為導師,一個如此差的論文都能進入答辯流程甚至畢業,實在讓人憤怒。

  現在一些高校導師存在幾個問題,有的人水平夠,態度不夠;有的人是水平不夠,態度夠;有的人是都不夠。有的學校對導師的評定就是終身制,一朝評上終身無憂,做什麼都沒人管。但有些學校就建立了導師考核機制,比如我們學校就需要每個導師填資格審核表,把這一年裡的學術成果清清楚楚地上報到研究生院,達不到標準就要重新評定職稱,這就讓人不敢怠慢。所以對導師的考核需要督促機制。

  ■ 追問

  論文抽檢不合格有何後果?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受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委託,每年進行博士論文評審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專家評審之後,會將「存在問題的學位論文」結果如實反饋給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後續對於結果的適用由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統籌安排和處理。

  該負責人表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的比例全國平均在4%左右。

  某高校學位辦老師表示,如果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會對學位授予單位及所在學科的聲譽有影響。

  根據2014年1月發布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對於連續2年均有「存在問題學位論文」,且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質量約談。

  學位論文抽檢結果還將作為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中的重要指標。對「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權點,依據有關程序,責令限期整改。經整改仍無法達到要求者,視為不能保證所授學位的學術水平,將撤銷學位授權。

  論文作者會否被撤銷學位?

  某高校學位辦老師表示,《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規定,每篇抽檢的學位論文送3位同行專家進行評議,3位專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專家評議意見為「不合格」的學位論文,將認定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

  據該老師介紹,是否取消學位這件事,由學位授予單位自行決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無權幹涉。論文抽檢結果不好,只是一種提醒,提醒學位授予單位已授的論文可能存在問題,由其再組織專家對該論文進行重新審查評價。如果認為的確達不到本單位的學位授予標準,可以啟動撤銷學位的程序,但要給出充足的證據和理由,並告知當事人,給出申訴的機會和時間,做到程序規範、過程合理。

  陳吉德則認為,這意味著博士點又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就是惡性循環,誰會自己打自己嘴巴呢?所以教育部不應該讓博士點自己去研究,應該出面去收回博士資格,問題產品就是需要召回。

  論文太差導師應如何處理?

  據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辛自強介紹,博士學位論文的質量主要靠導師把關,同時,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才能通過,包括博士畢業前由同行專家進行匿名外審,之後進入答辯環節,包括預答辯和正式答辯。對於論文質量不達標的學生,在答辯之前會建議學生延期畢業,半年或一年、兩年都有可能,等到論文修改好之後再進行答辯。近兩年國家對論文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博士生延期情況比較多。

  某高校學位辦老師表示,論文質量主要靠學生和導師。學生自身降低要求,只想拿「學位」不想做「學問」,導師也放水的話,那麼後續其他環節都很難保證論文質量。目前,學位論文的質量很難給出定量的判斷標準,特別是學科之間差異大,培養單位之間水平也參差不齊,學生數量也比較多,很難保證每一篇論文都是合格論文。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趙實 沙璐

相關焦點

  • 南師大教授評審抽檢博士論文:差到令人憤怒
    網絡截圖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吐槽該論文,貼出部分論文內容,建議追查論文相關單位和作者責任  新京報訊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從『博士生』搖身一變為『博士』。這樣的『博士』到底價值幾何?」今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後,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
  • 論文大抽檢,打假60萬碩博士
    已經碩士畢業的明臺,有天學院老師突然給他打電話,說教育廳抽查學位論文,學院抽到了他的,叫他填資料。「我那時剛工作,抽空填了各種表託學妹幫我找導師籤字」,明臺笑哭。得知被抽檢,明臺趕緊從往屆被抽到的師兄師姐那裡打聽情況,得知學校拿到抽檢結果不一定會通知你,除非論文沒通過。明臺說,「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啊。」抽檢論文,源於2014年出臺的兩份文件。
  • 教育部要花800萬抽檢博士論文 專家:應建立論文公開制度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預算,一筆800萬的開支從開支單裡脫穎而出,連日來教育部要花800萬抽檢6000篇博士論文的消息引發熱議。其實這並不是教育部第一次抽檢論文,類似做法可追溯到2000年。此事受到關注,不難與今年頻被曝出的學術不端事件聯繫起來。
  • 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
    3月以來,江蘇、廣東先後發布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發布抽檢結果的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 論文投稿總被退回?博士與碩士的論文評審區別了解一下
    格式必須符合畢業論文的要求。如果文字一塌糊塗,邏輯混亂,只能退回或否定。 任何評審人拿到論文文本,通常先粗略看一下整體格式,然後對題目進行審視。接著看摘要,了解大概內容。如果題目或摘要不明確,給評審人第一印象就不好。甚至有讀不下去的感覺,這種論文恐怕兇多吉少。
  • 博士論文抽檢10% 碩士論文抽檢5%
    研究生學位論文將抽檢 2014-03-18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3月17日電(趙婀娜、章正)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每年將對上一學年度全國授予博士
  • 臨近畢業季,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
    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臨近畢業季,研究生即將面臨學位論文答辯。那麼,歷次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結果暴露了哪些問題?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 教育部將從國家圖書館調取博士論文進行抽檢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熊旭)今日,教育部2010年第8次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會上表示,為了適應新的規劃綱要的要求,教育部今年會進一步地加大博士生論文的抽檢工作,直接從國家圖書館調取資料,這也將減輕學位授予單位報送材料的負擔。
  • 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光明日報-光明網
    3月以來,江蘇、廣東先後發布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發布抽檢結果的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 三省碩士論文抽檢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
    3月以來,江蘇、廣東先後發布了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評議結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發布抽檢結果的河北,三省抽檢共發現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或「不合格」的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 教育部約談山東大學:抽檢82篇博士學位論文,4篇不合格
    而嚴把畢業「出口關」,則很大程度上是把目標指向學位論文上,避免出現抄襲、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如果導師、評審專家在這最後一環上「手軟」,或畢業生存在「闖關」思想,那麼「問題論文」將隨之而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也必然會大打折扣,這是幾方都不願看到的事情。
  • 博士論文連續抽檢出問題,985名校被教育部約談,兩類人需重點盯防
    如果導師、評審專家在這最後一環上「手軟」,或畢業生存在「闖關」思想,那麼「問題論文」將隨之而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也必然會大打折扣,這是幾方都不願看到的事情。 為此,山大專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提升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通知》。 通知顯示,在教育部2018年度例行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山東大學一共被抽檢的數量是82篇,其中,有4篇被認定為「問題論文」,佔比僅5%,問題多集中指向創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夠、研究方法簡單、工作量或實例單薄等方面。
  • 三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近兩百篇存在問題,暴露了什麼
    2019年年底,河北發布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結果;今年3月以來,江蘇、廣東也先後發布抽檢結果——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暴露了什麼「畢業論文查重率要求越來越嚴,今年要求不能高於10%,過去都是低於20%。」即將博士畢業的蔡麗麗(化名)告訴記者,她所就讀的山西大學今年對研究生論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三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近兩百篇存在問題 暴露了什麼
    2019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發現問題突出的高等學校和研究院所進行集體約談,要求「在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問題論文的篇數和比例要大幅降低。」臨近畢業季,研究生即將面臨學位論文答辯。那麼,歷次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結果暴露了哪些問題?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相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該如何改進?
  • 大學生迎來壞消息,畢業論文迎來抽檢,畢業論文「門檻」上新高!
    大學生迎來壞消息,畢業論文迎來抽檢,畢業論文「門檻」再上新高度!教育部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工作。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特別強調,博士所示學位抽檢考察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本科論文則重點考察基本的學術規範和基本學術素養。
  • 中山大學嚴把「出口關」:博士論文抽檢50%碩士抽檢20%
    中山大學嚴把「出口關」:博士論文抽檢50%碩士抽檢20% 澎湃新聞記者 朱軒 2020-03-03 14:57 來源:
  • 教育部:博士論文每年將抽檢10%
    原標題:教育部:博士論文每年將抽檢10%   為保證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2日發布《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學位論文抽檢將每年進行一次,抽檢範圍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10%左右
  • 碩士論文盲審抽檢範圍和方式
    作者:新風學術網 1、論文抽檢覆蓋學校所有學科。 2、博士學位論文抽檢比例為學位授予總數的15%左右,碩士學位論文抽檢比例為學位授予總數的5%左右。
  • 教育部將抽檢6000篇博士論文,誰不淡定了?
    《預算》中透露,2019年教育部擬抽檢博士學位論文約6000篇(不含軍隊系統),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於印發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提出,學位論文抽檢每年進行一次。其中,博士學位論文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全國授予博士學位人數的10%左右;碩士學位論文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全國授予碩士學位人數的5%左右。
  • 評論:每篇「爛」博士論文背後都有個「爛」導師
    博士論文能夠順利在學校通過,說明某些導師極不負責任。除了學生,更該批評的是導師。最近,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吐槽他審讀過的一篇博士論文,並貼出部分論文內容,並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他寫道,強烈建議教育部有關部門追查論文的相關單位和作者的責任,並做出相應的處理。為什麼說這篇論文差呢?這是一篇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博士論文,陳吉德以一個小標題為例:「綜合近年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來分析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代表性的強的電影以及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陳吉德指出,此標題不僅長而不當,而且出現了多個明顯語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