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份關於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資料,文末附免費獲取資料方式。
2021高考數學最容易失分的知識點,複習必備 01.遺忘空集致誤
由於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B=?時也滿足B?A.解含有參數的集合問題時,要特別注意當參數在某個範圍內取值時所給的集合可能是空集這種情況。
02.忽視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誤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異性對解題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帶有字母參數的集合,實際上就隱含著對字母參數的一些要求。
03.混淆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命題的「否定」與命題的「否命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命題p的否定是否定命題所作的判斷,而「否命題」是對「若p,則q」形式的命題而言,既要否定條件也要否定結論。
04.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顛倒致誤
對於兩個條件A,B,如果A?B成立,則A是B的充分條件,B是A的必要條件;如果B?A成立,則A是B的必要條件,B是A的充分條件;如果A?B,則A,B互為充分必要條件.解題時最容易出錯的就是顛倒了充分性與必要性,所以在解決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概念作出準確的判斷。
05.「或」「且」「非」理解不準致誤
命題p∨q真?p真或q真,命題p∨q假?p假且q假(概括為一真即真);命題p∧q真?p真且q真,命題p∧q假?p假或q假(概括為一假即假);綈p真?p假,綈p假?p真(概括為一真一假).求參數取值範圍的題目,也可以把「或」「且」「非」與集合的「並」「交」「補」對應起來進行理解,通過集合的運算求解。
06.函數的單調區間理解不準致誤
在研究函數問題時要時時刻刻想到「函數的圖像」,學會從函數圖像上去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函數的幾個不同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切忌使用併集,只要指明這幾個區間是該函數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即可。
07.判斷函數奇偶性忽略定義域致誤
判斷函數的奇偶性,首先要考慮函數的定義域,一個函數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是這個函數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函數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數。
08.函數零點定理使用不當致誤
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的圖像是一條連續的曲線,並且有f(a)f(b)<0,那麼,函數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但f(a)f(b)>0時,不能否定函數y=f(x)在(a,b)內有零點.函數的零點有「變號零點」和「不變號零點」,對於「不變號零點」函數的零點定理是「無能為力」的,在解決函數的零點問題時要注意這個問題。
09.導數的幾何意義不明致誤
函數在一點處的導數值是函數圖像在該點處的切線的斜率.但在許多問題中,往往是要解決過函數圖像外的一點向函數圖像上引切線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思想是設出切點坐標,根據導數的幾何意義寫出切線方程.然後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其他條件列方程(組)求解.因此解題中要分清是「在某點處的切線」,還是「過某點的切線」。
10.導數與極值關係不清致誤
f′(x0)=0隻是可導函數f(x)在x0處取得極值的必要條件,即必須有這個條件,但只有這個條件還不夠,還要考慮是否滿足f′(x)在x0兩側異號.另外,已知極值點求參數時要進行檢驗。
11.三角函數的單調性判斷致誤
對於函數y=Asin(ωx+φ)的單調性,當ω>0時,由於內層函數u=ωx+φ是單調遞增的,所以該函數的單調性和y=sin x的單調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數y=sin x的單調區間解決;但當ω<0時,內層函數u=ωx+φ是單調遞減的,此時該函數的單調性和函數y=sin x的單調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數y=sin x的單調性解決,一般是根據三角函數的奇偶性將內層函數的係數變為正數後再加以解決.對於帶有絕對值的三角函數應該根據圖像,從直觀上進行判斷。
12.圖像變換方向把握不準致誤
函數y=Asin(ωx+φ)(其中A>0,ω>0,x∈R)的圖像可看作由下面的方法得到:(1)把正弦曲線上的所有點向左(當φ>0時)或向右(當φ<0時)平行移動|φ|個單位長度;(2)再把所得各點橫坐標縮短(當ω>1時)或伸長(當0<ω<1時)到原來的1ω倍(縱坐標不變);(3)再把所得各點的縱坐標伸長(當A>1時)或縮短(當0<A<1時)到原來的A倍(橫坐標不變).即先作相位變換,再作周期變換,最後作振幅變換.若先作周期變換,再作相位變換,應左(右)平移|φ|ω個單位.另外注意根據φ的符號判定平移的方向。
13.忽視零向量致誤
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殊的向量,規定零向量的長度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與任意向量都共線.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如實數中0的位置一樣,但有了它容易引起一些混淆,稍微考慮不到就會出錯,考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14.向量夾角範圍不清致誤
解題時要全面考慮問題.數學試題中往往隱含著一些容易被考生所忽視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題時把這些因素考慮到,是解題成功的關鍵,如當a·b<0時,a與b的夾角不一定為鈍角,要注意θ=π的情況。
15.忽視斜率不存在致誤
在解決兩直線平行的相關問題時,若利用l1∥l2?k1=k2來求解,則要注意其前提條件是兩直線不重合且斜率存在.如果忽略k1,k2不存在的情況,就會導致錯解.這類問題也可以利用如下的結論求解,即直線l1:A1x+B1y+C1=0與l2:A2x+B2y+C2=0平行的必要條件是A1B2-A2B1=0,在求出具體數值後代入檢驗,看看兩條直線是不是重合從而確定問題的答案.對於解決兩直線垂直的相關問題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利用l1⊥l2?k1·k2=-1時,要注意其前提條件是k1與k2必須同時存在.利用直線l1:A1x+B1y+C1=0與l2: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條件是A1A2+B1B2=0,就可以避免討論。
16.忽視零截距致誤
解決有關直線的截距問題時應注意兩點:一是求解時一定不要忽略截距為零這種特殊情況;二是要明確截距為零的直線不能寫成截距式.因此解決這類問題時要進行分類討論,不要漏掉截距為零時的情況。
17.忽視圓錐曲線定義中條件致誤
利用橢圓、雙曲線的定義解題時,要注意兩種曲線的定義形式及其限制條件.如在雙曲線的定義中,有兩點是缺一不可的:其一,絕對值;其二,2a<|F1F2|.如果不滿足第一個條件,動點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差為常數,而不是差的絕對值為常數,那麼其軌跡只能是雙曲線的一支。
18.誤判直線與圓錐曲線位置關係
過定點的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係問題,基本的解決思路有兩個:一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來確定,但一定要注意,利用判別式的前提是二次項係數不為零,當二次項係數為零時,直線與雙曲線的漸近線平行(或重合),也就是直線與雙曲線最多只有一個交點;二是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畫出圖形,根據圖形判斷直線和雙曲線各種位置關係.在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中,拋物線和雙曲線都有特殊情況,在解題時要注意,不要忘記其特殊性。
19.兩個計數原理不清致誤
分步加法計數原理與分類乘法計數原理是解決排列組合問題最基本的原理,故理解「分類用加、分步用乘」是解決排列組合問題的前提,在解題時,要分析計數對象的本質特徵與形成過程,按照事件的結果來分類,按照事件的發生過程來分步,然後應用兩個基本原理解決.對於較複雜的問題既要用到分類加法計數原理,又要用到分步乘法計數原理,一般是先分類,每一類中再分步,注意分類、分步時要不重複、不遺漏,對於「至少、至多」型問題除了可以用分類方法處理外,還可以用間接法處理。
20.排列、組合不分致誤
為了簡化問題和表達方便,解題時應將具有實際意義的排列組合問題符號化、數學化,建立適當的模型,再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建立模型的關鍵是判斷所求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其依據主要是看元素的組成有沒有順序性,有順序性的是排列問題,無順序性的是組合問題。
21.混淆項係數與二項式係數致誤
在二項式(a+b)n的展開式中,其通項Tr+1=Crnan-rbr是指展開式的第r+1項,因此展開式中第1,2,3,…,n項的二項式係數分別是C0n,C1n,C2n,…,Cn-1n,而不是C1n,C2n,C3n,…,Cnn.而項的係數是二項式係數與其他數字因數的積。
22.循環結束判斷不準致誤
控制循環結構的是計數變量和累加變量的變化規律以及循環結束的條件.在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弄清楚這兩個變量的變化規律,其次要看清楚循環結束的條件,這個條件由輸出要求所決定,看清楚是滿足條件時結束還是不滿足條件時結束。
23.條件結構對條件判斷不準致誤
條件結構的程序框圖中對判斷條件的分類是逐級進行的,其中沒有遺漏也沒有重複,在解題時對判斷條件要仔細辨別,看清楚條件和函數的對應關係,對條件中的數值不要漏掉也不要重複了端點值。
24.複數的概念不清致誤
對於複數a+bi(a,b∈R),a叫做實部,b叫做虛部;若且唯若b=0時,複數a+bi(a,b∈R)是實數a;當b≠0時,複數z=a+bi叫做虛數;當a=0且b≠0時,z=bi叫做純虛數.解決複數概念類試題要仔細區分以上概念差別,防止出錯.另外,i2=-1是實現實數與虛數互化的橋梁,要適時進行轉化,解題時極易丟掉「-」而出錯。
今天分享資料截圖:
此套資料部分目錄:
專題一集合與邏輯用語-1.1集合-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專題一集合與邏輯用語-1.2命題及關係&充分、必要條件-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專題一集合與邏輯用語-1.3邏輯聯結&全稱量詞&存在量詞-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專題二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2.1函數的概念&表示-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專題二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2.2函數的基本性質-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專題二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2.3二次函數與冪函數-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專題二函數概念&基本初等函數-2.4指數與指數函數-2021屆高三數學一輪複習講義
... ...
...
資料獲取方式
關注公眾號:金榜題名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