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在我們日常生活著經常能遇到,也有許多趣談,下面小編就整理一下十二生肖的一些小知識。
一、十二生肖起源
十二生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一種古老民俗文化,對於其起源,歷代學者專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傳說時代,《史記》中記載皇帝「建造甲子以命歲」,有人認為甲子就指十二生肖。有的學者認為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有的學者甚至認為生肖來源於國外,但多數學者認為生肖文化還是源於中國。儘管沒有十二生肖來歷的確切論證,但是她的通俗性、趣味性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並賦予了大量的文化意義,成為古人留給我們一種寶貴民俗文化遺產。經考證,十二生肖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出現,發現最早見於我國的《詩經》。十二生肖由11個自然界動物加上中國傳說中的神物「龍」,共同組成十二生肖,依次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二、十二生肖趣說
相傳當年皇帝要選十二種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和老鼠打算結伴報名,老鼠忘了叫貓,結果貓沒有評上,從此貓和鼠結下了梁子。大象也來參賽,被老鼠鑽進鼻子趕跑了。本來報名那天牛起得很早,也最勤快,但老鼠卻竄到了牛背上使用計謀得了第一名,經過角逐,形成了至今沿用的十二生肖排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裡面沒有貓,傳說是貓和老鼠打算結伴報名,結果老鼠沒有遵守諾言。真實情況應該是創造十二生肖時,貓還沒有傳入中國,沒有排入座次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貓的大表哥毛毛虎可是坐了第三把交椅,所以貓傳入後有大表哥罩著也可以高枕無憂了。
三、十二生肖與天幹地支的關係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代言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對應的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的出現始於記時,古人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俗確定十二生肖。現在的一晝夜是二十四個小時,古代人們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正是老鼠頻繁活動之時,屬子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牛習慣在這個時候吃草,屬丑時,稱「醜牛」;凌晨三點至五點,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活動頻繁,屬寅時,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兔子出窩,喜歡吃青草,屬卯時,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此時一般傳說龍騰雲駕霧,屬辰時,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豔陽高照,各種蛇類出洞覓食,屬巳時,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每當這個時候,馬四處奔跑嘶鳴,屬午時,故稱「午馬」;午後
一點至三點,是放羊的好時候,屬未時,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太陽西下了,猴子喜歡在此時啼叫,屬申時,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屬酉時,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人準備休息了,狗在門前守護,屬戌時,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夜深人靜的時候能聽見豬的聲音,屬亥時,於是稱作「亥豬」。
在生活中,當十二生肖被附上民俗文化後別有一番風趣,如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出生時間查找對應生肖,假如某個美女的出生日期為農曆1990年三月二十五日下午六點半,其年、月、日、時的天幹地支為庚午年、庚辰月、乙卯日、乙酉時,則其年號屬馬,月份屬龍,日子屬兔,時辰屬雞。
四、十二生肖寓意
子鼠:象徵靈性、生命力強、精緻細小。
醜牛:代表勤勞
寅虎:代表勇猛、威武、剛強、膽魄
卯兔:代表溫和、文靜、謙謙有禮、善良
辰龍:出類拔萃、不同凡俗
巳蛇:狠毒、冷漠
午馬:能力、有作為
未羊:溫順、祥和
申猴:靈巧、敏捷
酉雞:守信、準時、闢邪、神明
戌狗:忠誠
亥豬:厚道、懶惰
五、總結
十二生肖作為我國優秀的民俗文化符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文化產物,如有十二生肖的剪紙、十二生肖郵票、十二生肖銅首;有十二生肖成語:鼠目寸光、牛頭馬面、生龍活虎、守株待兔、筆走龍蛇、兵荒馬亂等;有十二生肖婚配歌謠:金雞不到馬群跑,江豬不敢跳龍門。戌狗不到巳上去,牛羊相逢淚淋淋等等。十二生不僅僅是生物的代表,還被我們賦予了許多的文化特徵,將動物升級到神物,接受尊崇和膜拜,通過不同文化的融合,構造了完整的生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