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單獨拿出來,是因為它真的太重要了,是一個超級講究複習方法的學科。
如今網絡上各種數學輔導,各種經驗分享,其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思考,網上大部人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別人刷了什麼題我們就刷什麼題,喪失了自己的思考,一味盲目的追求量而忽略了質,這就導致了我們付出很多努力卻是一個不好的結果。我個人八月份開始備考,三個月看教材,一個月做真題,分數102。分雖不高,但是對於數學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數學形勢分析
1..有句話叫做考研得數學者得天下,考試前我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當我的數學目標從130降到了120,最後只考了102的時候,我就不這麼認為了,得到了確實就基本穩了,問題是絕大部分人是得不到的。數學複習的性價比真的低,花費了巨量的時間,最後很可能還考不好。相比之下,政治和英語和專業課拿分真的要比數學容易些,所以複習的時間分配上一定要分配好
2.如今數學的出題變化很大,什麼奇數年易偶數年難的時代早已過去,如果認為2021會簡單,那可能會吃大虧,因為考研人數爆炸,師資資源就那麼多,要刷人,那題就會難。
3.考研數學和高考數學的差別,高考數學基礎題偏多,就是那種一看就會,很簡單的送分題是佔一定比例;但是考研數學,可能第一道選擇題,第一道填空題,第一道大題就比較難,計算量又大,除了那十多分的難題,其他的題都是中等難度的題,難度很平均,每一道題都要去思考,甚至大量計算,今年難主要就是在中等難度的題加大了難度。
二、數學教材的利弊分析
1. 關於教材,很多人都說教材無用,應該直接上全書,或者全書結合網課視頻,這也是主流的複習方式,但是我的看法是,基礎決定上限,而教材就是用來打基礎的最好的書。今年數二考研選擇題第三題和教材書上100頁第12題就一個正負號的差別,292頁水壓力的計算和今年的那道填空題也沒啥差別,我可以從教材上找出至少20道的歷年的考研原題,考研數學出題的依據就是教材和歷年真題,教材上的題,很多很多都是超級經典的而且難度一點也不小。再說教材和複習全書,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定積分的定義,由一個累加函數的極限到定積分,這個轉換過程是怎麼來的,全書上就一個公式,而教材上,圖形結合,有完整的推導過程,非常詳細。
2. 教材的弊端在於,對很多人來說,看教材是超級無敵枯燥,而且抓不住重點再加上看不懂,所以絕大部分人看不懂教材,而且看了教材感覺沒啥收穫,然後就否定教材的作用。還有一點,看教材很花時間,很考驗自己思考總結的能力。很多人不看教材是因為,當他在花很多時間看教材的時候,其他人已經刷完了全書或者啥啥題,然後內心就十分慌張,覺得自己浪費了時間。實際上,看教材是一個自己理解思考總結的過程,其對數學能力和數學基礎的提升是其他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對於數學基礎不好,數學天賦不高的人,一定一定一定要重視基礎、重視教材。
三、數學真題分析
真題的重要性不用多說,2018年第19題和1988年第五題(超級相似),2020年第16題和1997年的第20題(一模一樣),2020第21題和1999年第十七題(非常相似,只有細微差別),2020年選擇題第三題和2000年第十三題,2019和2017年的真題都有和前面一樣的模型,列出這個數據是為了說明考研數學從1987年開始,經歷了三十多年,基本上所有的知識點和題型都是考過的,要想完全創新出新的題,已經十分困難,就算有也不會多。說明了刷題在於精而不在於多,當然,在精的基礎上再追求多這是最好的,不然做過的題都不會做,刷了又有什麼用呢。對於數二,1987-1996這十年,只有高數上冊的內容,而且題量較少,較為簡單還是100分制,這十年的真題我認為在打好高數上冊基礎之後,做這十年的真題,查漏補缺,結合教材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非常非常好。
四、數學網課分析
關於看網課,我個人是沒有看過網課的,但是我看了知乎上幾十篇考研數學經驗分享得出來的結論,對於數學基礎好的,沒有必要看網課,因為你看教材或者其他資料直接就能看懂,還花時間去看網課幹啥。對於數學基礎不怎麼好的的,還是有必要看一看,但是切記,看網課只是為了幫助你理解你不理解的知識點和原理,一定要先有自己的思考,思考過後還不懂再去看。看完網課,一定要自己思考總結,然後做題鞏固,如果光看不思考不做題,看了沒有任何作用。切記切記切記,千萬別成了那種看網課啥都會,一做題啥都不會,看網課只是輔助作用,自己思考總結多做題才是王道。
五、市面上資料分析
不管是複習全書還是張宇、湯家鳳的相關資料,其實都是根據教材和真題整理出來的,像全書之類的資料,是有完整的知識框架和真題例題,但是對於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是不夠的。像1800、1000、660、330這種刷題冊,其實很多的真題原題,它只是把真題分章節分類出來。然後就造成了一種現象,很多很多人,在刷完1800或者1000題這些資料後,去刷真題的時候,很多很多題自己都是做過的,然後2小時刷完一套140+,然後就很開心,覺得複習的很好,最後一考試,考試分數比平時少個幾十分,這種大有人在。其實我覺得市面上主流的考研數學複習的方式是不適合大部人的,不是說這些資料不好,是用的方式不對,因為很多人基礎根本就沒有打牢靠,就隨大流的去做這些,然後就註定了在數學上的成績和付出是成反比的。
六、總結
我覺得大家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多思考,要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盲目的隨大流,我上面說的基本上都是各種利弊的一個看法,具體怎麼去複習,自己思考後結合自身情況制定。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適合的學習方式也不同,我所說的是我的觀點和看法,覺得好就可以借鑑然後結合下自身情況,覺得不好就看看就行,不要隨大流,我上面說的複習方式,是全新的,敢不敢用那也是需要魄力的,還是那句話,覺得好就可以借鑑,大家加油!
(私信小編獲取入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