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利榮
實話實說,此次潛山行之前,我對位於安徽省西南部的這個縣級市知之甚少,想不到她有著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蘊,此前經常聽說的名山天柱山就在其境內,而且,「潛山」就是天柱山的古名。毫無疑問,潛山是一座旅遊城市。
桐廬和潛山,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結成對子的縣市。因而這次縣人大常委會赴安徽考察旅遊工作,潛山便理所當然作為考察地。
我們驅車離開屯溪在高速上一路西行,兩個多小時後便進入潛山市區。匆匆吃了點自助午餐,潛山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即陪同我們考察幾個旅遊點位。
潛山以山為名,據《潛山縣誌》載:「山以潛名,縣以山名。」且山有三名:「蓋以形言之,則曰潛山,謂遠近山勢皆潛伏也。以地言之,則曰皖山,謂皖伯所封之國也。或謂之皖公山,亦曰皖伯臺。以峰言之,則曰天柱。其峰突出眾山之上,峭拔如柱也。名雖有三,實一山耳。」因而如今名為天柱山的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自然是潛山市的標誌,也是潛山重中之重經營的旅遊勝地。無怪乎陪同我們上山的天柱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是市委常委。我好奇地問主任是誰,告知由市長兼任。從這種高規格的人員配置模式可見,天柱山在潛山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旅遊在潛山市的份量之重。
在前往天柱山途中,天柱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分管宣傳的負責人當起了隨車導遊,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潛山的人文歷史。從他專業嫻熟的講解中,我知道了潛山居然素有「皖國古都、安徽之源、禪宗之地、京劇之祖、黃梅之鄉、二喬故裡」的美譽。其中安徽之源,令我驚訝。
原來潛山在春秋時為皖國古都,因潛山著名的歷史人物皖公而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城稱皖城,安徽簡稱「皖」,即來源於此。潛山原來有著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蘊。
從他的講解中我們還了解到,天柱山以雄、奇、靈、秀著稱於世,與黃山、九華山並稱「安徽三大名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44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先後被認定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遊區、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自然文化遺產地。這更增添了我們對天柱山的嚮往。交談間車子盤旋而上來到景區門口,潛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銀枝、副主任儲誠發和管委會及景區負責人陪我們乘覽車上山。風景區負責人介紹此覽車投入兩個多億,建成後為遊客上山帶來了便利,遊客量有所增加。看來旅遊發展是需要投入的,有投入才會有產出。當然,潛山人大的領導也坦言,由於天柱山被黃山和九華山盛名所蓋,目前天柱山旅遊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市裡對天柱山的發展前景頗有信心。
覽車將我們送上山腰。我們一行分為兩撥,一部分留在管理處與當地領導交流,我和諸位同仁,則在潛山市人大常委會儲主任等人陪同下向上攀登。天柱山全由花崗巖巨石組成,除了一座座山峰外,一路向上常常會見飛來巨石,有的還在頭頂磊成一個石窟,顯示出億萬年前地殼運動的鬼斧神功。天柱山不像黃山那麼奇險,而是多了幾分俊秀。我尤其驚嘆於那些奇松,在光禿禿的石縫中長出形態各異的美妙身姿。這些奇松的頑強毅力,實在值得稱頌。我以為到天柱山觀奇松,都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登山總是如此,不經歷艱辛的攀登,總難見最佳的風景。終於到達目的地,天柱峰一柱擎天,赫然屹立於眼前。此峰潛伏在崇山峻岭之中,古稱「潛山」,名副其實。
潛山市如今傾力打造四條旅遊精品線路,分別為「山水尋秘之旅」「文化尋源之旅」「鄉愁尋美之旅」「康養尋福之旅」。離開天柱山,熱情的主人即帶我們先後去山谷流泉文化園和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兩個點位考察參觀。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數量之大、名家之多、品格之高,令人嘆為觀止,真正是一次文化尋源之旅。
此處摩崖石刻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唐朝至民國歷代石刻400餘方,以兩宋石刻為最多。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明朝胡纘宗,清代張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題字崖谷,內容名異,字體各樣。其中蘇東坡題詩一首:「先生仙去幾經年,流水青山不改遷。拂拭懸崖觀古字,塵心病眼兩醒然。」王安石則寫道:「題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舒州即古時潛山所在地州府名,自東漢至南宋800餘年間,歷代均有名家或主政或巡遊於此,加上這個山谷堅硬深長的巖石,留下如此眾多的摩崖石刻便不足為奇了。正巧近期為寫《桐廬的南宋時光》一文我曾考察桐廬境內的摩崖石刻,這次在潛山領略如此眾多而古遠的精妙石刻,讓我感慨良多。而且也正因為寫那篇文章,讓我知道其實南宋時潛山與桐廬就有淵源。那時有一位舒州(即今潛山)人朱翌(1098-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系政和年間進士,宋室南渡後他曾寓居桐廬,留下一首寫桐君山上建築物的律詩《競秀閣》:「輞川遙展右丞圖,盤谷中藏李願居。龍睡潭深飛客棹,鳳鳴枝老結吾廬。但令蠟屐去前齒,安用鴟夷託後車。西望子陵三十裡,煙雲來往問何如。」此詩儘管用典頗多,晦澀難懂,但字裡行間還是流露出他對桐廬的喜愛。也讓我們得知八百多年前桐君山上原有競秀閣。
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是潛山市去年9月才建成使用的一座特色場館,總建築面積5862平方米,布展區3700平方米。這裡還是潛山市旅遊集散中心。由於時過傍晚,我們進館時天色尚亮,出館時已暮色如黛了。
當晚,潛山市市長梅耐雪先生親自接待我們,他不久前剛來過桐廬考察,華健主任曾接待過他,彼此算是老朋友了。言談間,梅市長對潛山是安徽之源充滿自豪,也對潛山的未來滿懷信心。這位兼任天柱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的年輕市長,對潛山的旅遊資源了如指掌,他說自己常常向來賓介紹潛山的「一二三四」,即「一座山、兩條河、三個女人、四個男人」,濃縮概括了潛山的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
一座山當然是天柱山,兩條河即皖水與潛水。至於三個女人和四個男人,分別是哪幾位名人,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走進潛山,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