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字交通撐起世界級產業集群

2020-12-13 南方新聞網

修路抓項目!要圍繞一流目標,立足惠州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需要,把路修向發達的地區,修向資本和人才的源頭,通過修路把人、財、物都引進來,這就是致富路、發展路。

——惠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報告

灣區經濟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亮點。縱觀國際一流灣區,如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交通先行是共同的發展規律。在今年的惠州兩會上,交通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

去年底,惠州規劃的「豐」字交通出爐,正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這個內聯全市7個縣區、外通廣深莞等6個城市的超級交通工程,讓這座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由沿江向濱海發展。惠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報告提出,今年工作重點是「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

南臨大海,北靠大山。惠州不僅擁有廣闊的腹地,還蘊藏著自然生態的無限潛力。在交通先行的基礎上,惠州正以更開放的視野謀篇布局——以項目為支撐,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交通先行

「豐」字主框架規劃出臺,1號公路動工

惠州位於珠三角東部,是連接珠三角和粵東北的樞紐,同時還擁有廣闊的土地、漫長的海岸線和紮實的工業基礎。但長期以來,惠州的區位優勢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缺少廣深佛莞那樣的發展氣勢。

如何打通發展的瓶頸?2019年,惠州經謀劃和研究,於年底出臺了《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布局規劃》,希望藉此打通惠州交通的「任督二脈」,將惠州引向海洋發展,並充分與周邊城市對接,吸引更多優質資源促進惠州的高質量發展。

因此,它將確立未來惠州市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惠州的道路交通建設將按這個框架的規劃來推進。

「豐」字既是具體道路走向的形象概括,也有著「豐滿」「豐收」等美好的寓意。按照規劃,「豐」字形路網大體上分為南北交通軸線、東西交通軸線、中部交通軸線、沿江交通軸線。它的第一「橫」由沿江交通軸線快速通道和國道G324北上組成,第二「橫」由中部交通軸線快速通道和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東段組成,第三「橫」由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與南北交通軸線快速通道惠東支線組成,一「豎」為南北交通軸線快速通道。

其中,作為「豎」線南北交通軸線的惠州1號公路,已於去年12月底動工建設。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吉表示,「豐」字交通主框架暨1號公路的建設,將有力促進資源高效便捷流動,充分釋放惠州廣闊的土地發展空間和潛力,提升城市品質和價值,推動惠州從沿江時代向沿海時代邁進,奠定惠州未來百年城市發展大格局。

惠州市交通軸線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鍾朝陽介紹,1號公路北起廣惠高速規劃的湯泉互通,近期終點位於大亞灣石化大道,建設裡程約64.5公裡,遠期擬延伸至稔平半島。該項目自北向南,主線為雙向12車道,輔道為雙向4車道,將經過博羅、惠城、惠陽、惠東、大亞灣5個縣區,貫穿惠州南北,直接通達海邊。「該出海廊道將優化沿線地區產業資源配置,帶動沿線和組團片區發展建設,推動惠州由臨湖、沿江向濱海城市發展。」

由於1號公路將跨東江和西枝江,屆時將建設兩座跨江大橋。因此,2019年惠州除了出臺「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和動工惠州1號公路,還啟動了1號公路兩座跨江大橋橋名和橋型的徵集。跨東江大橋暫定名為「萬年大橋」,跨西枝江大橋暫定名為「龍馬大橋」。

今後,惠州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東岸輻射帶動粵東北發展的樞紐門戶作用,通過「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將軌道、高速公路、兩港、骨幹快速路網等各類交通支撐要素串聯起來,建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內暢外連的惠州綜合交通體系。同時,將全方位與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對接,構建大灣區東岸的大交通體系,並建成半小時通達廣深港等城市的快速通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要怎麼做?

重點推進南北軸線建設

回顧去年,「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已推出,南北軸線也已動工。那麼,在此基礎上,惠州今年還要做哪些事?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2020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重點推進南北軸線建設,各縣區也要選擇成熟路段加快實施推進。要以第一「橫」對接廣州(知識城),形成輻射粵東北地區的沿江交通軸線;以第二「橫」對接東莞(松山湖)、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形成輻射河源、汕尾的中部交通軸線;以第三「橫」對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輻射深汕特別合作區及粵東地區的東西交通軸線;以一「豎」連通中心城區與惠州灣,推動陸海呼應、江海聯動,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軸線。

藉此,惠州將加快建設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與周邊城市快聯速通,促進大灣區核心城市與粵東北地區之間要素資源便捷高效流動。

為形成協同發展的優勢,惠州還將加快構建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具體而言,要大力推動高鐵、城軌、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打造若干個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綜合樞紐。要加快推進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惠州段建設,抓好贛深高鐵惠州北站、仲愷站及配套建設,啟動廣汕高鐵惠城南站、莞惠城際北延線建設。

高速公路的建設今年也將密集推進。按照計劃,今年將建成河惠莞高速惠州段、汕湛高速惠清段、惠河高速白石互通,加快建設韶惠高速惠龍段、深汕西高速改擴建工程、廣惠高速長坑互通,啟動環稔平半島高速公路建設。

在「兩港」方面,惠州今年將加快千萬級幹線機場規劃建設,推進惠州機場飛行區改造,爭取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萬人次。並加強惠州港口資源統籌,完善「惠鹽組合港」機制,強化深惠港口企業合作。

記者從惠州機場和惠州海事局獲悉,2019年,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55.4萬人次,同比增長36%。同年,惠州轄區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達1.087億噸,同比增長12.25%,這標誌著惠州港由此正式跨入中國沿海大港行列。「兩港」的吞吐量雙雙大增,為今後惠州海空運輸「比翼齊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了大交通的骨架網,惠州還需要進一步織密城市路網。這意味著連接大動脈和各地的「血管」也需要打通。

就拿惠州高鐵建設來說,廣汕高鐵在博羅縣長寧鎮設置了羅浮山站,未來惠州周邊城市的遊客來羅浮山將有更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然而,從廣惠高速羅浮山出口到羅浮山站和羅浮山景區必經的「最後一公裡」——廣汕公路G324線西段卻時常出現擁堵。

「交通擁堵限制了博羅西部片區的產業建設和經濟發展。」市人大代表、長寧鎮黨委書記陳沛林指出,該路段目前雙向四車道的承載能力已不能滿足交通量發展的需要,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和平安羅浮山中醫健康產業園等大項目的落地,群眾交通的需求也必將持續增大。

陳沛林建議,應由市政府牽頭,按照一級公路結合城市主幹道的標準,拓寬為雙向六車道,原有的水泥路面改造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同時兩側增設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加快推進G324線博羅龍溪至福田段的升級改造。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惠州要加快構建「五橫五縱」骨幹快速路及五條聯絡線,實現市中心城區與縣區、各縣區之間快速通達。加快推進金龍大道、惠澤大道、三環路等道路快速化改造,完成江南大道、小金河大道、惠新大道等建設,實現市中心區15分鐘上高速,並加快一批縣區幹道的建設。

通過這些措施,惠州將加快構建開放型「豐」字交通主框架,改變傳統的封閉環狀交通結構,全面融入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為大灣區發展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創造更大承載空間、提供更強支撐,奠定惠州未來開放發展大格局。

培育動力

引進、在談的項目計劃投資達到數千億元

「豐」字代表「豐滿」、寓意「豐收」。

在交通先行的基礎上,惠州有了更大的雄心,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惠州正在推進世界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培育生命健康產業。

圍繞打造一流的實力,惠州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拿出實招硬招,攻堅克難,引進、在談的項目計劃投資達到數千億元。去年,254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46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5%。

去年以來,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獲省政府授牌正式運作,總部科研大樓動工;埃克森美孚乙烯項目成功納入國家石化產業布局規劃、中海殼牌三期乙烯項目列入國家規劃儲備類項目……以製造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項目是發展的主要抓手,沒有項目就談不上發展。只有不斷引進和建設新項目,才能為加快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支撐。」1月7日,惠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報告簡潔明了,再次展現「抓項目」的決心。

南海之濱,大亞灣區近年來捷報頻傳: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入選國家第一批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園區。去年5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發布了「2019中國化工園區30強」榜單。在全國676家化工園區中,大亞灣區排名第一。

目前,大亞灣石化區煉油生產能力達到22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達到22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規模全國第一。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產業鏈。化工產品就地轉化率71%,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85%。與此同時,中下遊深加工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加快形成。

在相鄰的惠東縣,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去年7月揭牌成立。這個被惠州寄予厚望的產業園,計劃瞄準建設國內一流園區,將打造成為惠州「十年磨一劍」、發力新材料產業「藍海」的主戰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做精做深石化和能源中下遊產業鏈,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在惠東新材料產業園落戶,形成大亞灣石化區、惠東新材料產業園、稔平半島能源科技島「三足鼎立」,國企、外企、民企「三駕馬車」同臺競技的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隨著惠州1號公路的建設,惠州將打通出海大動脈,向海而行更有底氣。因為它連接起惠東白花新材料產業園、大亞灣石化區、稔平半島等沿海園區平臺,為惠州掘金「藍色經濟」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

聚焦細分領域

電子信息產業引進多個高端項目

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動工建設;伯恩(淡水)生產基地、TCL電子智能顯示終端項目一期等項目投產,4K電視產量佔全國1/3以上……在「2+1」現代產業中,電子信息產業「表現」更為矚目。

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規模在廣東省排名穩居第三。據統計,2018年惠州工業總產值為7555.93億元。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3240.87億元,佔比約為43%。惠州製造的液晶電視機、車載導航等產品的產量、市場份額位居全國乃至世界前列,擁有TCL、德賽、比亞迪、伯恩等龍頭企業。

當前,全球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惠州積極地謀變、布局。去年,惠州圍繞多個細分領域密集引進了一批高端項目,從質和量兩個層面為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的打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9年12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首批10宗項目在潼湖生態智慧區集中動工。這些項目涉及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領域,具備發展前景好、增長速度快、帶動能力強等特點,都是行業領先的項目。

作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最集中的區域,仲愷高新區提出,要打造成萬億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引擎。去年,仲愷高新區密集動工了一批產業項目,多集中在電子信息、智能製造、雷射等新興領域。

中京智能創新產業園項目將打造成為集設計研發、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及服務、辦公為一體的創新智慧產業園,它位於仲愷區357創新產業帶的核心位置,建成達產後年產值約為12億元。萬盛興智能技術與機器人製造項目計劃投資總額6.5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後年銷售總額約15億元。

仲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莉蘭介紹,仲愷2019年在建產業項目達69宗,創下2010年仲愷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以來年度在建工業項目新紀錄。這些項目投資總額預計達477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產值達1913億元。

據介紹,這69個產業項目主要涉及智能終端、新型顯示、新能源、LED、汽車電子、智能裝備製造、新材料、雷射、北鬥、半導體等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達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仲愷高新區還在深圳舉行了電子信息產業推介會,吸引了來自日本的9個企業路演,它們聚焦高端製造、電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領域。

除了仲愷高新區外,惠城、博羅、大亞灣等縣區也動工了相當一批電子信息產業項目,並走出去洽談、引進更多新項目,為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邁向更高端注入更多動力。

「醫、藥、養、遊」一體化覆蓋

打造各業態耦合共生的健康產業集群

「豐」字交通拉開城市格局後,惠州的發展劣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屆時,惠州各組團將可以串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當2020年的鐘聲響起,位於博羅縣長寧鎮東南側一處清場完畢的工地正在等待啟動建設。即將在此平地而起的,是以當地一代名醫葛洪命名的葛洪中醫院,這是平安羅浮山中醫健康產業園項目之一。

在惠州,中醫藥產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起步,當時,博羅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5家藥廠的縣,「一縣五藥廠」的名聲響遍全國。為此,博羅的生命健康產業的規劃與發展一直備受關注。

作為惠州生命健康產業建設的「主戰場」,博羅縣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划去年10月正式發布。博羅提出,要建立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協同促進的生命健康產業體系,著力搭建國際中醫交流合作平臺,力爭生命健康產業規模2025年突破800億元,2030年突破2000億元。

博羅縣委副書記、縣長謝遠區表示,博羅將通過實施「現代化健康農業提升工程、專業化醫藥園區建設工程、多元化健康服務引領工程、全方位科技創新賦能工程、優質產業生態圈打造工程、特色化區域品牌塑造工程」等「六大工程」,大力發展以南藥為特色的健康農業、以醫藥製造為引領的健康製造業和以健康旅遊為重點的健康服務業,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健康城」。

目前,博羅縣已成功引進平安羅浮山中醫健康產業園,華夏順澤羅浮山生命科學城產業項目、國家嶺南藥用植物園、檀悅·象頭山大朵生態旅遊度假區等產業項目。在惠州24家藥品生產企業的工廠車間裡,591種中西藥製劑正在生產。截至2019年底,惠州年產值上億元的藥企有5家,還有外地藥企在此建立了3個生產車間。

當前,《惠州市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正在加快編制,將成為惠州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指引性文本。在大平臺、大項目的助力下,一個「醫、藥、養、遊」一體化覆蓋、各業態耦合共生的高端健康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兩會聲音

惠州市政協委員李展煌:

加強惠州城市主要交通出入口規劃

「豐」字交通主框架的橫空出世,將給惠州的大交通建設帶來巨變。在此次舉行的政協第十二屆惠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期間,一批政協委員關注到大交通網絡之下的諸多細節,並提交了有關提案。

惠州市政協委員李展煌等提交的《關於加快提升惠州城市主要交通出入口規劃建設水平的建議》認為,目前惠州市區主要交通出入口大多位於城鄉接合部和未建成區,普遍存在交通設施不完善、周邊建築雜亂、綠化品質不高、景觀特色不足、亂搭亂建、環境衛生差,以及連接高速出入口的城市快速路網不完善等問題。這不僅影響交通出行和城市形象,而且與惠州打造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相差甚遠。

因此,他建議惠州市規劃和住建部門加快城市出入口重點區域的城市設計,形成完善的城市出入口景觀風貌管控體系,推動這些區域高質量建設。並在具體的項目建設中融入全國文明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森林城市等城市名片,以及東坡文化、羅浮文化等文化名片。為此,他還建議形成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整合各部門解決難點問題。通過這些措施,為惠州打造高品質的城市門戶。

惠州市政協委員張曉慧:

加快研發中藥配方顆粒助推健康產業升級

如今,在各醫療機構的中藥房,便攜、免煎的中藥配方顆粒正在取代中藥飲片,為中醫藥產業帶來了一個廣闊的市場。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範圍內至少有60家企業獲得中藥配方顆粒試點資格。

在惠州,羅浮山國藥已獲準進行中藥配方顆粒試驗研究,是省內目前批准的5家藥企之一。此外,新峰藥業及九惠製藥中藥顆粒製劑的年產能都超過6億包。「惠州具有中藥配方顆粒研製與開發的良好基礎條件。」在惠州市政協委員、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曉慧看來,應加快推進中藥配方顆粒的研製與開發,促使中醫藥產業由低端種植業、中藥飲片加工業向高端製造轉型升級。

然而,在上述藥企中,目前沒有一家企業進入中藥配方顆粒的實際生產和銷售階段,中藥配方顆粒研發機構匱乏,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張曉慧指出,在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發方面,惠州缺乏產業規劃,政策支持不明朗。

對此,張曉慧建議,惠州應加快制定中藥配方顆粒研發生產的規劃和管理辦法,鼓勵更多的藥企開展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試點,對開展中藥配方顆粒研究與成果轉化的先進企業予以扶持。另一方面,對於廣沉香、金線蓮等本土藥材,要加快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道地藥材,形成特色中藥配方顆粒品牌。

■專家聲音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

「豐」字交通激活惠州成為區域中心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認為,惠州和周邊先進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它也有自身的優勢和潛能,有很好的海岸線和海洋經濟基礎。但一直以來,惠州的沿海片區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因而也沒有發揮濱海的優勢,而最大的瓶頸就是南北走向通往海洋的交通軸線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他認為,「豐」字交通格局的打造可以解決這個瓶頸問題,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之下的重要舉措,可以將惠州的城市、產業和旅遊業進一步引向海洋方向發展。同時,它也可以激活沿線大量土地資源。惠州應當交通先行,產業為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認為,「豐」字交通的規劃建設將激活惠州的城市定位。它把大灣區和粵東粵北連接起來,以惠州為中心地帶,既可以對接廣深港等大灣區城市,又可以對接河源、汕尾等粵東粵北城市。通過這一規劃,將體現惠州作為區域樞紐中心的優勢,從而使惠州在區域格局中扮演一個非常突出的角色。

林江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和東莞等地開發強度比較高,惠州土地空間廣闊,而且有較好的工業基礎,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不錯。因此,在大灣區城市中惠州的綜合優勢較為明顯,有土地承接深圳等地的產業轉移和創新輻射,從而帶動產業經濟加快發展。

■觀察眼

打通交通大動脈才能激活萬億產業大發展

先來看一組數據。近日,各地2019年的GDP估值陸續揭曉。按照估算,深圳市的生產總值預計超過2.6萬億元,增長7%左右;佛山的GDP將突破1萬億元大關,東莞也將逼近9000億元大關。惠州2018年的GDP是4103億元,預計2019年將增長4.8%。

與相鄰的東莞相比,惠州2014年的GDP剛剛突破3000億元,東莞為5881億元。到2019年,東莞GDP是惠州的約兩倍。可見,這些年惠州與東莞的差距日益擴大,與深圳和佛山相比就更不用說了。

事實上,惠州並非沒有優勢。它位於珠江東岸,是連接珠三角和粵東北的樞紐,具備海、陸、空、鐵立體化交通網絡,區位優勢明顯。它的面積約為珠三角的1/4,開發強度只有約9%,擁有山、海、湖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它還擁有紮實的電子信息和石化產業基礎。

既然如此,為什麼惠州沒有迎來大發展大繁榮?原因有很多,惠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報告認為,制約惠州發展的瓶頸是交通問題。其實更準確地說,惠州的交通尚未更好地對接優質資源的集聚區。

羅格朗中國CEO Andrea Lamieri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提到,該公司有些研發人員經常要從深圳來惠州開會,如果深惠兩地有更便捷的高鐵或城軌等交通方式,高端人才的往來會更加方便。惠州如能加快交通建設,尤其是加強與周邊先進城市的交通對接,會吸引更多人才到惠州發展。

這番話可謂一語中的!目前,惠州有海、陸、空、鐵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貌似非常齊全,但仍未與優質資源地區形成精準對接。而「豐」字交通主框架就是要通過大破大立的方式,內聯7縣區、外通6城市,從而一舉解決上述問題。

何以見得?「豐」字交通主框架包括陸海呼應、江海聯動輻射粵北地區協同發展的南北軸線,深圳、香港通過惠州往東輻射深汕特別合作區協同發展的東西軸線,南沙、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通過惠州中部往東輻射河源、汕尾協同發展的中部軸線,廣州通過惠州往東輻射河源、梅州地區協同發展的沿江軸線,以及界定城市發展邊界的國道G324北上線。

當前,惠州正在發展「2+1」產業體系,要著重打造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從2018年的統計來看,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值3240.87億元,石化能源新材料產值2281.88億元。可見,兩個產業離萬億級相距甚遠。

惠州缺乏創新資源,發展萬億級產業需要藉助更多外部力量,而周邊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香港等城市都在相關領域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能夠提供豐富的人才、資金、科技和產業資源。惠州需要做的就是儘快打通交通的「任督二脈」,形成內聯外暢的交通體系,並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各類優質資源助推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

「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正逢其時!

以「2+1」現代產業引領高質量發展

過去一年,是惠州艱難的一年。三星搬走了、化工品市場不景氣、外貿進出口波動較大,產業轉型升級未能破題……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增速下滑,風險挑戰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這一年,也是惠州轉型的一年。惠州牢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頂住壓力、保持定力、增進動力,以更強的擔當、更大的作為、更精準有效的舉措,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交上一份來之不易的答卷。

這一年裡,太平嶺核電一期工程正式開工、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緊鑼密鼓地建設;伯恩(淡水)生產基地、TCL電子智能顯示終端項目一期等項目投產,4K電視產量佔全國1/3以上

……

以製造業立市的惠州,正在積極求變、謀篇布局,以「2+1」現代產業體系引領高質量發展。惠州醞釀的這盤棋,既強調區域間宏觀的產業布局,又強調微觀上的產業鏈補鏈、強鏈,形成具有較強根植性和競爭力的企業集群,塑造現代產業體系的優勢。未來,值得期待!

推動製造業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是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涉及一系列重大而深層次的調整。惠州應把握好新與舊的關係,推動「存量變革」「增量崛起」;把握內與外的關係,努力掌控關鍵核心技術,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能力,牢牢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把握好危與機的關係,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剖析佛山、東莞等「兄弟城市」的發展,製造業呈現智能化、服務化趨勢,高技術製造業和先進位造業增加值貢獻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等,這是重要的參考經驗。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各地定位越來越明確、特色越來越鮮明,區域協同發展、互聯互通日益增強。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更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站在時代風口,惠州應下好「先手棋」,加強區域合作,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
    本報3月12日訊 3月12日,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即墨童裝展廳,即墨區政府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舉行了「共建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先行區」新聞發布會。據悉,圍繞「共建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先行區」的發展目標,即墨區政府將重點在提高設計研發、提升優質製造、打造區域品牌、拓展銷售渠道等板塊集中發力,爭取用5-10年時間,將即墨打造成全國首個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今年1月,即墨被中紡聯列入「共建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先行區」,即墨童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 惠州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 加快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字交通主框架。11月4日上午,記者在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現場獲悉,惠州正在加快推進該框架南北軸線先行段的施工,建成後,惠州將形成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與粵東北互聯互通的大交通體系,加快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同時打造「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發展模式。
  • 惠東:銜接「豐」字交通網絡,實現「山海統籌」發展
    俗話說「路通財通」,一座城市的崛起離不開便利的交通。在抓「雙區驅動」和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機遇下,惠東縣如何主動銜接「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融入到區域大發展格局中?5月21日,惠東縣向媒體透露了「山海統籌」 發展快速交通網絡的藍圖。
  • 「豐」字交通擬「牽手」深圳
    南都訊 記者蔡雯 去年以來,惠州推出「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規劃,總裡程約485公裡。惠州將通過它融入大灣區的大交通體系,打造「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的發展模式,提升城市能級,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12月16日,省人大代表視察了「豐」字交通主框架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和重點建設項目的情況。
  • 「十四五」江蘇將打造世界級高端紡織產業集群
    江蘇1號江蘇最權威的政經資訊盡在這裡「『十四五』期間,江蘇紡織的奮鬥目標,就是打造世界級的高端紡織產業集群,這也是我省紡織行業轉型發展的需要。」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籌備工作組組長錢鎖梅表示,園區將按照國際家紡商貿、創新創意設計、高端家紡研製、優質貨品集散「四中心」的定位,打造人、產、商融合發展的產城融合示範新城,目標到2025年,市場交易額達3000億元,其中電商交易額達1400億元。價值延伸+全鏈整合,打造世界級集群品牌「紡織產業迎來了發展機遇期。」
  • 營造最優產業生態 加快打造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世界級產業集群...
    長江日報訊(記者王雪)11月27日,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峰會暨2020國藥器械生態大會「武漢之夜」活動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出席活動並致辭,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出席活動。
  •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馬天毅: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一產業、一園區、一走廊」的三大戰略定位,其中「一產業」即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9月22日,就湖南自貿試驗區如何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馬天毅回答了湖南日報記者的提問。問: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湖南自貿試驗區的特色與優勢何在?
  • 東莞謀劃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8月27日至29日,「2020中國(東莞)智能終端產業大會」在東莞舉辦。大會舉辦了一系列高規格的產業論壇,吸引近500家企業展出千餘種新產品。在大會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提出,「預計到2025年,65%以上中國家庭擁有AI管家,每個家庭擁有10臺具備AI感知能力的設備。
  • 武漢光谷世界級產業集群 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
    2018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萬千百工程」,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立足武漢科教優勢和產業基礎,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2個世界級萬億產業集群,打造裝備製造、能源環保、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等若干個千億產業和東風本田、上汽通用、聯想武漢基地、烽火科技、人福醫藥等百億企業競相發展新格局
  • 2019即墨國際童裝節收官 唱響"世界級"產業頌歌
    ,已然成為國際童裝領域開放、合作、創意交流的平臺,激發「世界級」童裝產業聚集效應。童裝節期間,2019中國即墨童裝產業創新發展講壇聚焦中國童裝市場,聆聽最具遠見的意見領袖的觀點,從產業布局和市場拓展著力,為即墨童裝產業如何打造「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建言獻策。
  • 中國雲谷逸豐生態休閒特色產業小鎮籤約,25億引領廣東現代化農業
    原標題:中國雲谷逸豐生態休閒特色產業小鎮籤約,25億引領廣東現代化農業  10月16日,經過周密的實地考察與多次戰略洽談後,中國雲谷科技集團與廣東逸豐生態實業有限公司正式籤署中國雲谷逸豐生態休閒特色產業小鎮戰略合作協議。
  • 政策解讀:長三角圍繞十大領域打造世界級製造業集群
    原標題:政策解讀:長三角圍繞十大領域打造世界級製造業集群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科創產業緊密結合,多種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滲透融合,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產業集群。區域協作高效。在《綱要》發布前,長三角地區依託區位優勢及產業環節配套,具有較高的區域產業發展協作能力,以上海為龍頭城市打造綜合產業集群,周邊城市及地區具有較強的產業鏈環節銜接能力,整體供應鏈水平較高,產業發展聯動多。基礎設施完善。
  • 「十四五」江蘇將打造世界級高端紡織產業集群,紡織大省這樣尋路...
    交匯點訊 「『十四五』期間,江蘇紡織的奮鬥目標,就是打造世界級的高端紡織產業集群,這也是我省紡織行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不久前在蘇州市吳江高新區舉行的江蘇紡織產業集群發展高峰論壇上,紮根行業幾十年的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韓平直抒胸臆。  江蘇是紡織大省,35年來紡織產業總量全國第一。
  • 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寶山藥谷在羅店奠基
    上海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又邁出堅實一步。昨天,2020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預備項目、寶山區打造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重點項目「國盛產投·寶山藥谷」在寶山羅店奠基。作為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示範性啟動項目,根據規劃,寶山藥谷通過建設高品質生物醫藥研發和產業化載體空間,配套全方位生物醫藥公用工程設施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高質量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生態和專業化服務體系。重點培育和發展高附加值的「生物製品、醫療器械、原創新藥」製造,導入企業總部、研發中心、高端生產以及產業鏈關鍵環節。
  • 牽手東華大學共建研究院 平煤神馬打造世界級尼龍新材料產業集群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見習記者 陳玉堯6月14日,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平頂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平頂山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承辦的「2018中國尼龍新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作為亞洲最大的尼龍化工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和平頂山市按照「大尼龍、全產業鏈、國際化、創新引領」發展戰略,聯合建設「中國尼龍城」,構建起尼龍工程塑料及製品、尼龍化纖紡織、聚氨酯製品三大產業集群,目前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百萬噸大尼龍產業格局。
  • 上海聚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導上海落實國家戰略,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又邁出堅實步伐。12月9日,上海市重大工程預備項目、寶山打造全市科創中心主陣地的重大項目、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示範性啟動項目——「國盛產投·寶山藥谷」(MEDIPARK)在寶山羅店鎮奠基。
  • 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原標題:經開區將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30%,工業總產值佔全市的22%……隨著全市「兩區」建設不斷推進,全市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經開區也迎來新機遇。
  • 尋路全產業鏈 布局產業集群 「台州製造」奮力邁向全球領先
    「世界級」引領「高能級」  思路是競爭結局的真正決定者。「台州製造」的思路,是涵育產業發展的沃土,梳理產業層級,致力於打造若干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具體到汽車和醫藥產業,台州已擁有世界級的龍頭企業和全產業鏈,具備足夠的底氣向世界級產業集群邁進。
  • 石墨林口,努力打造國內最大石墨產業集群
    石墨是碳元素的結晶礦物,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背景下,尤其是石墨產品中的石墨烯,是當前世界上最薄、最輕、最硬、導電性最好而且擁有強大靈活性的納米材料。林口縣最為有名的西北楞石墨礦是國內外罕見的超大石墨礦,該礦共有6個礦帶,71條礦體,預計總儲量高達4000萬噸以上;除此以外,林口縣還有奧豐新材料的奎山鎮石墨礦2號石墨礦體(石墨礦物量329.1萬噸)等石墨礦資源。
  • 交通銀行寧波分行 積極爭當「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金融先鋒
    近年來,寧波市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在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基礎上,提出了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新目標,將其作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項重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