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再生醫學轉化成果或預示人類長壽時代到來

2020-12-22 騰訊大渝網

  近幾十年,權威醫學期刊《Cell》、《Nature》、《Science》等,對NAD+抗衰老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持續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甚至將NAD+抗衰科研成果用於保護太空人因輻射引起的健康問題。

  NAD+:人體延緩衰老關鍵物質

  NAD+(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抗衰老的理念,得到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支持。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的壽命之所以比大部分生物都要長久,是因為人體能更好的修復基因DNA損傷。人類從出生開始,每天都會經歷成千上萬次DNA的傷害,例如輻射、食物中殘留的農藥化肥、各種化學藥品,又或者機體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和DNA複製錯誤等,幸運的是DNA修復蛋白機制能很快對其進行修復。

  針對DNA損傷修復的研究,哈佛醫學院、新南威爾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發現,允許細胞修復受損DNA分子過程的一個關鍵步驟是——NAD+在控制DNA修復蛋白間相互作用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這一發現對人類實現逆轉衰老有突破性的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標題為「A conserved NAD+ binding pocket that regulates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during aging」。

  研究人員發現,在DNA損傷修復過程中,NAD+這種細胞中天然存在的物質發揮著關鍵的作用。NAD+的濃度影響著細胞衰老的進程:濃度下降時,DNA損傷修復能力下降,細胞衰老過程就會加速;濃度穩定時,DNA損傷修復能力恢復正常,細胞功能正常。

  也就是說,如果能一直保持NAD+濃度穩定,從而讓細胞不斷新生與修復,那麼人類不僅能容顏永駐,身體組織和器官也能保持長久的年輕和健康。

  NR: 促人類「返老還童」的能力

  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課題研究組在《Nature》雜誌刊登一篇重磅論文,宣布NAD+分子有讓幹細胞「返老還童」的作用,再次看到人類逆轉衰老的新希望。

  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在實驗組小鼠的飲食中加入一種叫NR(NAD+的前體)的物質,6周後小鼠肌肉乾細胞的NAD+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最讓人震驚的是,NAD+濃度提高後,無論是年輕的還是年邁的小鼠,體內肌肉乾細胞數量都顯著增加,尤其是年邁小鼠的運動能力——它們每天運動的時長、距離,以及四肢的力量都顯著上升。非但如此,小鼠的肌肉乾細胞數量也有了顯著提高,甚至接近對照組的2倍,這也進一步驗證了NAD+有讓肌肉乾細胞「返老還童」的能力。

  NAD+濃度的增加並不局限於肌肉乾細胞,研究人員對實驗組小鼠進一步研究發現,它同樣能延緩神經幹細胞與黑色素幹細胞的衰老。總體來看,NAD+讓小鼠的平均壽命得到了明顯延長。

  這項研究成果一經公布,便點燃了科學家對人類「返老還童」研究的熱情。

  科研:成果轉化見證人類「長壽命」

  被眾多科學家認為最有希望的NR(唯一通過口服能直接被細胞利用的NAD+前體物質),已被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給予「新食品成分(NDI)」地位。但在NR向生產力轉化過程中,面臨嚴重束縛,導致難以落地推行。

  當NR口服進入人體後,必須要通過腸胃吸收才能到達血液系統,再擴散到細胞。此過程中,NR會被大量代謝消化掉,能被人體真正利用的恐怕微乎其微。如果我們能解決這些問題,那麼離實現人類「返老還童」的願望就不遠了。

  為加速NAD+逆轉衰老科研成果轉化,2009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學軍教授,帶領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再生醫學實驗室、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生物製造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組建NAD+煙醯胺單核苷酸科技聯合實驗室。

  文學軍院士的科研團隊經過長達十年的努力和詳盡的實驗數據,在特色酶法製造的基礎上添加專利配方,提取出高純度NR後加入保護基團,保護NR在腸胃中不被破壞掉。同時融合專利TOPIA 生物活性硫技術,使NR在進入細胞後形成高電子密度結構,具有高親電子性和與自由基反應的能力,保護細胞內巰基酶免受重金屬離子的毒害,降低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不僅大幅度提高了機體對NR吸收利用率,更加速了NAD+在體內的自然合成。這無不在宣告——「再生醫學技術結合生物工程技術」共同孕育而生的可逆轉衰老、延長壽命的再生醫學轉化產品成功問世,科學家們欣喜的為其命名為Novis,寓為返老還童之意。文學軍院士也因此被業界和國際媒體評論為「掌控NAD+人體再生效果第一人」。

  NOVIS獨一無二的複合配方,碾壓其他一切以「NMN/NR之名補充NAD+以達抗衰老目的」的產品,為人類「延長壽命、抗衰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至此,NOVIS成為首款增加體內NAD+水平的複合配方功能性逆轉衰老、延長健康壽命的產品。反覆多次的臨床試驗證實,其複合配方根據科學配比構成集抗衰老、抗氧化、促進肌肉及關節靈活、腦部功能及營養、緩解壓力、提升睡眠質量功能為一體的複合型健康長壽產品。國際報導高度評價NOVIS,稱它是獻給全人類的禮物,這無一不在預示著人類的長壽時代終要來臨。

  在這個老齡化嚴重的時代,NOVIS有望讓人類延緩衰老的同時,依舊保持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的年輕、健康。越來越高的呼聲表明,人類渴望成為NOVIS的受益者。

(北國網)

相關焦點

  • 科研成果NOVIS問世——NR的崛起與長壽命的見證
    害怕衰老是人的天性,不過慶幸的是,衰老的發生可以推遲,衰老行進的速度可以延緩,具備能動性與創造性的人類,大可以從中探索出自我拯救的方法,以延長壽命。  在大眾普遍關注的抗衰老問題上,科學家進行了無數的研究。近年來,抗衰老最為顯著的成果應是NAD+(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科學家發現,幾乎所有的抗衰老理念、方法都指向NAD+這個至關重要的物質。
  • 徐榮祥釣魚臺精彩演講原位再生成果應用發布
    16日,我國著名生命科學家徐榮祥在釣魚臺舉辦人體再生復原科學成果展示會,展示了包括胃腸在內的各類組織器的原位再生復原成果。徐榮祥表示,這是再生復原科學在實際應用方面取得的又一巨大進展,今後將為該成果早日實現產業化而努力,為延續人類生命,造福人類健康服務。
  • 博雅控股啟動「醫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  6月21日,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醫學科技促進工作委員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和北大博雅轉化醫學研究院在杭共同啟動並揭牌「醫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三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探索建立臨床專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合作模式。
  • NR蓄力十年助NAD+抗衰效果最大化
    DNA受損和線粒體生成能量減少,都會逐漸導致細胞機能和再生能力的喪失,表現在人體即是衰老與各種疾病。  衰老機制既已發現,那麼從這些方面來展開相關機體再生研究行為以滿足整體人類的長壽健康夙願,也是極為必要的。
  • 關於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十個認識
    醫學創新成果轉化本身是一個周期漫長、投入巨大的工程,本文就編者在國內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經驗和體會,對目前的現狀和認識做一些介紹。一、國內成果轉化的整體政策環境優於國外與國外相比,國內科技成果轉化權益相關的政策規定明顯更優惠,特別是在分配比例、淨收入計算、公示和稅收等方面,明顯有利於成果發明方。
  • 周光前:奏響再生醫學的交響曲
    周光前他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領域裡腳踏實地,以更高、更好的標準要求自我;他習慣於忙碌的工作狀態,但在研究工作中卻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所以他的維度不斷擴大;他親身經歷了21世紀再生醫學的重要發展時期
  • 幹細胞再生醫學或將顛覆醫療
    8月18日第47期以「返老還童的想像與現實——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的未來」為主題的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上,李偉博士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的奇遇未來,揭開了他們的神秘面紗。01.越來越長壽命的代價:老年慢性病比例的增加在達·文西和航海家們的時代,人類的平均壽命為35歲;在旅行者號發射時,人類的平均壽命為64歲。今年7月份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松靈:醫學創新轉化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本報記者 閻俏如 北京報導近年來,伴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和相關政策的落地,醫學創新轉化備受關注,醫生和醫療機構在醫學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11月28日,由北京醫學會主辦、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作為支持單位的「2020北京醫學創新與轉化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以「創新、轉化、融合、發展」為主題。400餘位學科帶頭人、專家、學者參與本次大會。
  • 人類疾病基因工程動物模型資源庫成果成功轉化
    中國日報2月9月電(記者王曉東) 2月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和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人類疾病基因工程動物模型資源庫成果」轉化籤約,完成了我國實驗動物學領域的第一次大規模成果轉化。
  • 幹細胞再生卵子技術,讓人類重新定義生命
    在很多科幻電影裡都有這樣類似的情節:主角身體受到嚴重創傷,然後在先進醫療技術幫助下,患者的創處很快痊癒,傷口也恢復如初……其實,這可能將不再只是科幻情節,因為在醫療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這種美好遐想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這一切都源於一項可以改變人類命運和未來的科學——再生醫學。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
    急慢性腎臟疾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困擾著全國近1.5億腎病患者。傳統的藥物治療和透析治療難以逆轉腎臟結構的損傷和腎功能的持續下降。在此情況下,除了異體腎移植手術外,基於成體組織幹細胞(前體細胞)移植的再生醫學新技術有望為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帶來新的思路。
  • 看「生物黑客」投資的長壽科技
    2015年,一本關於人類未來預測的出版讀物尤瓦爾·赫拉利所著的《未來簡史》,引起了世界的轟動。書中提到當奇點到來時,人類將分化為兩個階層:永生不滅、擁有神一樣智慧的精英階層和芸芸螻蟻之輩。作者表示,人類將在2100年,通過電腦和大腦相結合的方法,獲得永生。
  • 李俐:讓再生醫學之花美麗綻放
    33年前,李俐在美寶集團創立之初心懷再生健康理念,不斷推進中醫藥精華的燒傷創瘍再生醫療技術,讓再生醫學之花綻放得更加美麗。  推動再生醫學發展  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山東女孩李俐進入了濱州醫學院。在大學,李俐結識了一生的伴侶徐榮祥。在當時新思想迸發的年代,徐榮祥在大學時期就踏上了燒傷溼性療法的革新之路。
  • 中國再生醫學幹細胞轉化研究項目獲官方資助 預計後年完成
    中國網財經9月26日訊 日前,中國再生醫學發布公告稱,9月23日公司與香港大學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署就「建造間充質幹細胞自動化生物反應器」項目籤訂轉化研究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預計於今年10月1日開始到2018年9月30日完成,並獲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440萬港幣。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成立
    Aaron Ciechanover)領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是港中大(深圳)組建的第三個由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研究院。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主要關注以下兩個研究領域:癌症和傳染性疾病診治的精準醫療,以及幹細胞療法治療中風、帕金森、阿茨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再生醫學。精準醫療作為熱門的醫學前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融合了醫療、製藥、生命科學、基因組學、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諸多研究領域。再生醫療則是醫學研究、發展以及商業化的重要領域。
  • 人類要進入長壽時代?MISSPEP NMN帶你揭秘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無數人都在為尋找「長生」的秘密不知疲倦地探索著。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昨日還是遙不可及的夢,今天就成為了現實。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對於生命的認知越發深入,這使得我們漸漸看到了抵抗衰老的希望。
  • 「中日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直通車」在成都啟動
    圖為「中日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直通車」正式啟動。 鍾欣 攝中新網成都11月10日電 (王鵬)2019中日先進醫療與新藥研發高峰論壇暨成果轉化大會10日在成都舉辦。記者從現場獲悉,「中日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直通車」當日正式啟動。
  • 第二屆國際再生醫學健康產業論壇在成都舉行
    來自政府主管部門、國內外科研院所、再生醫學產業機構等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500餘人圍繞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技術及產業變革,展開前沿學術和產業發展的深度交流。  2015年10月31日,「第一屆國際再生醫學健康產業論壇」在成都世紀城天堂洲際酒店舉行。與去年相比,第二屆國際再生醫學健康產業論壇暨第四屆國際實驗生物學和醫學論壇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廳、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成都天府國際生物產業城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同時,美國實驗生物學與醫學學會、學術期刊《實驗生物學和醫學》、SEBM/EBM中華區辦公室參與主辦,極大地提高了學術專業規格。
  • 濱醫成立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校企聯手加力康復發展
    設立徐榮祥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是濱州醫學院與美寶國際集團推進雙方戰略合作,矢志不渝、強強聯手,為人類健康福祉服務、全力建構大康復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山東省首家關於再生醫學研究的高端科研機構。王濱介紹,當前,再生醫學作為康復醫學和生物醫學的新領域,為疾病的機理研究和臨床運用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與醫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 浙大醫學院成立轉化醫學中心 聘十餘院士培植人造肝
    10月23日,記者從浙大醫學院剛剛成立的轉化醫學中心了解到,他們已經應用人源性永生化肝細胞、骨髓和臍帶血來源的幹細胞培養出肝細胞,並正在努力將這些肝細胞應用於人工肝治療,以降低重型肝炎死亡率。 曾從豬身上取細胞 「轉化醫學是2003年由美國學者提出,倡導從臨床工作中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然後再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到臨床上,最終使患者受益。」浙醫一院院長鄭樹森說,成立轉化醫學中心的目的,就是全力攻克移植與再生醫學中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等移植物短缺的科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