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雖是宮鬥題材小說,構思格局不落俗套,伏筆埋得巧妙,草蛇灰線。節奏緊湊的負面是情節發展得有些過於理想化,邏輯嚴密性也欠缺,但是看這種小說是不應該多想的。聽說《琅琊榜》電視比《甄環傳》好看,於是幾乎從不看電視劇的我按耐不住了。吃午飯,洗收衣服,收拾屋子的時候都同時趕劇。確實,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人們說太忙沒時間做某件事的時候,其實只是不夠想而已。電視劇確實充分發揮了表達方式的優勢,畫面唯美。
在劇中,吸引人的不只是宮廷爭鬥的驚險,還有梅長蘇作為一個身患冰火奇毒之人的毅力和決心,作為一個謀士的謙恭謹慎和周密謀算,作為一個忠良之後的俠骨衷腸,作為一個曾經的熱血青年的百結柔情.集諸多品質於一身的他,表現的是隱忍,展示的是智慧.凡事預於前,諸事思周全,讓人看到謀士的嘔心瀝血.由胡歌飾演的梅長蘇,如在<大漠謠>中的九爺一樣,看似弱柳扶風,卻專情,專一,忠誠,勇於自我犧牲,重情重義.兩個人物角色,都用自己帶病的身體,為愛情或友情唱響了一首全心全意奉獻和犧牲的悲歌.
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樣,因為暫時還看不到《羋月傳》,於是就先看下《琅琊榜》解解饞。
2、壯大己方
想要從江湖進入朝局,輔佐靖王上位,等於從弱勢轉為強勢,是個反客為主的過程。所謂反客為主,就是通過抓住關鍵時機,顯示出自己的重要性,兼併或控制對方,沒有時機也要創造時機。從而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最後變被動為主動。
(1)自己:反客為主。成功關鍵:展露自己的才能。
①在京城反客為主
安排百裡奇:樹上開花
故意安排百裡奇參加比武招親,造成危局,然後自己出來解局,以便在皇族顯貴面前展出風頭。
. 擊敗百裡奇的這齣戲能在眾目睽睽下演出成功靠得就是一招樹上開花:布置假情況,藉助各種因素虛張聲勢,懾服敵人。
②在靖王面前反客為主
為了讓靖王聽從自己的計謀行事,直接說「我是林殊我要報仇」,他一定會馬上站在自己這邊。為什麼不呢?避免給彼此帶來麻煩是一個理由,最根本的是不想把自己陰詭至極的一面展示給舊友。所以,為了萬無一失,必須以一個新的陌生人的身份去取得信任。用的計謀就是反客為主。他抓住三個關鍵點:揭露庭生身世隱秘,救出庭生,皇位利誘。順利反客為主。
救庭生:瞞天過海+偷梁換柱
這是應對突發狀況的連環計。梅長蘇進京前是不知道庭生的存在的,他本來想自己出面擊敗百裡奇的。為了救人,便偷梁換柱,把計劃中的自己換成了庭生等三個稚子,因為稚子和自己在百裡奇面前都是極其弱勢的,不影響樹上開花的實施。一般偷梁換柱是針對別人的陣容和部署,而他用來修改自己的計劃,來應對突發狀況,真是聰慧靈敏至極。
另外,為什麼要安排三個稚子,只安排庭生不就行了麼?如果只安排庭生,勢必會引人懷疑,三個不多也不少。用擊敗百裡奇掩蓋救人的真實行動,是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瞞天過海:由於對某些事情常見不疑,而產生疏漏和鬆懈,從而掩蓋真實行動。
③拉攏言闕
言闕作為特別有戰鬥力的隊友,自然要拉攏。言闕炸祭壇是意料外的事情。梅長蘇本來沒有打算這麼快就去和他打交道的,因為他一直煉丹修道不理朝政,正好符合梅長蘇的計劃。但是現在卻掌握了言闕的把柄,給了對方一個面子,為以後反客為主、差遣對方做了鋪墊。
不過依我看,如果沒有炸祭壇這一檔子事,日後言闕也會答應輔佐靖王的。
但是既然出了這件事,從梅長蘇這邊看,是純粹的保護隊友;從言闕這邊看,梅長蘇來了一招反客為主。
(2)靖王、言闕在朝局上位:假痴不癲→反客為主
為什麼靖王言闕在朝局上位等人不像梅長蘇上位直接反客為主,而多了一步假痴不癲呢?因為他們行動在明處,而梅長蘇從頭到尾都在幕後,他對付敵人用了另一招:渾水摸魚,所以不用通過示弱來保護自己。並且,梅長蘇的假痴不癲時期早就過了,就是在江湖上韜光養晦的十二年。
①假痴不癲
假痴不癲是韜晦之術,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表面碌碌無為,隱藏才能和抱負,麻痺敵人,是為了等待時機打得敵人措手不及。靖王在朝堂上反客為主前,梅長蘇讓他先少說話多做事,正是這個道理。當私炮坊爆炸,譽王太子鬥得不可開交時,誰都沒想到靖王在此時為民解憂,突然得到了人心。
言闕方面,就是修道煉丹,不理朝事。炸祭壇計劃泡湯後,梅長蘇說,你就繼續修道煉丹吧。對於其他默默無聞的忠良,也不急於拉攏,等待時機。
②反客為主
不能一直裝瘋賣傻下去,假裝什麼事都沒做,總要在關鍵時刻嶄露頭角,才能上位。
梅長蘇攪亂政局,為的就是給靖王和忠良展示才能的機會。靖王審理慶國公案,出了個蔡荃;蘭園藏屍案,出了個沈追;私炮坊爆炸,靖王引人關注……
另外當年謝玉碾壓林燮成功上位也是靠赤焰案反客為主。
3、皇帝管理朝局:隔岸觀火
在看梅長蘇怎麼攪亂朝局前,先看皇帝怎麼管朝局的,兩者有相似之處。
隔岸觀火:「非力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也就是坐觀敵人內部惡變,讓他們力量自行瓦解,不急於攻擊,免得他們暫時聯手對付你,但是時機一到,就要馬上改坐觀為出擊。
皇帝和梅長蘇的區別在於,如果對岸沒有火,梅長蘇就會去點燃這把火,皇帝是不會主動去點火的。
皇帝開始扶持太子和譽王,太子倒了,扶持譽王和靖王,他們都會以彼此為目標,不會有空暇直接盯上皇位。他採用這樣的制衡策略,沒有考慮到此計的致命處:對岸的火容易被敵人利用,比如被梅長蘇這種人。
如果他不採用這一招治理朝局的話,梅長蘇就不能按現在這個計劃復仇了,《琅琊榜》也就變成另外一個故事了。
4、梅長蘇整治朝局:渾水摸魚→隔岸觀火
(1)進京開局奇策連施:拋磚引玉→引起鷸蚌相爭
從江湖走進朝局有很多種方式,他隨時可以藉口養病進京,投靠靖王,施行計劃。為什麼非要費盡心思地做這麼多準備呢?
如果沒有太子和譽王的垂青,那從一開始靖王沒有實力的時候,就要以一己之力對付他們兩個人,很快會引來太子和譽王聯手攻擊,樹敵太多,不易成功。
如果向他們展露自己的才華,引起他們鷸蚌相爭,和歷史上遠交近攻目的一樣,為了防止敵人結盟,千方百計分化敵人。同時假意投靠其中之一,借一方之手,打壓另一方,這樣比讓靖王一個人對付他們兩個事半功倍。等到被發現假意投靠也沒關係,因為到時候我方已經有實力掌控局勢。這個做法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但勝利的機會大大增加。掌握勝利的先機非常重要,因為黨爭成王敗寇,沒有退路可走。
所以梅長蘇整治朝野從拋磚引玉開始。在書上的定義是「類以誘之,擊蒙也」,就是以類似的東西去引誘敵人,關鍵是充分了解敵方心理和水平,投其所好。扶持弱勢的北燕六皇子上位,是磚,他真正想要的,是把敵人引過來,讓他們鷸蚌相爭,借力打力,扶持靖王上位。所以故意讓琅琊閣放話給太子譽王:「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就像在說「來吧,我這有你想要的」。
(2)對付太子和譽王:渾水摸魚→隔岸觀火
渾水摸魚:局面混亂不定,趁機把水攪渾。關鍵是正確分析形勢,千方百計增加矛盾,把局面弄亂,主動權就在自己手裡了。
隔岸觀火:坐觀敵人內部惡變,不急於攻擊,讓敵人自相殘殺,時機一到坐收其利。
從放話給太子譽王「麒麟之才,得知可得天下」,他就開始放迷霧彈,周旋於他們之間了。看起來是被迫進京走為上,其實狡猾如他,不過是渾水摸魚的開端。
(3)打擊太子譽王勢力:渾水摸魚→隔岸觀火
只有把京城政局攪亂攪渾,後期才有火可觀,有利可圖啊。
梅長蘇用一雙手連續引發一系列案子:保護侵地案原告進京,買蘭園發現藏屍案,引吏部尚書之子殺人,請周玄青朝堂論禮,揭露景睿身世,導致譽王的慶國公、吏部、刑部和太子的戶部、禮部、謝玉接連倒臺,兩邊的文官武官都折了大半。最後出現空缺的職位,太子譽王相爭激烈,結果都給了隔岸觀火的人。沒錯,以後都聽靖王的。
具體每個案子涉及的計謀:
①侵地案
a.夏冬:上屋抽梯,擒賊擒王
上屋抽梯:給敵人開方便之門,不能讓敵人猜疑,也要讓敵人清楚地看到梯子。以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援兵陷之死地。安排什麼樣的梯子:性貪之人,以利誘之;情驕之敵,以弱示之;莽撞無謀之敵,設埋伏使其中計。
她在密林受天泉山莊追殺,假意流血倒地,向對方示弱,引頭目出手,然後一舉擒獲。
b.梅長蘇:渾水摸魚,逼譽王李代桃僵
保護原告進京,刻意攪渾京城這潭水。
李代桃僵是敵優我劣時,要趨利避害,以少量的損失換取很大的勝利是划得來的。所以梅長蘇讓譽王捨棄慶國公,贏得聖心,是幫他算清了這筆帳。
c.靖王:隔岸觀火,渾水摸魚
長期以來隔岸觀火,不涉黨爭和性格耿直,使他得到審案機會。
梅長蘇建議靖王審案的方法,又直接體現了渾水摸魚的道理:「如今朝廷最擔心的局面就是各地豪強聯手結盟,所以殿下在處理不同的案件時,要恰到好處地有些偏差,有的輕判,有的嚴懲,讓他們摸不著你的規律,這樣一來,各豪門之間利益不均,從而相互猜疑,這盟就結不成了。一視同仁反而達不到效果。」
②何文新殺人案
a.宮羽、楊柳心:美人計,引起紛爭。
b.梅長蘇:關門捉賊
這裡不是典型的關門捉賊,而是布局各方面滴水不漏,把對手置於死地,無路可逃。和關門捉賊的形式和目的一模一樣。逼何文新在眾目睽睽下殺人,並且有紀王爺這一重要人證,罪犯哪來活路?
另外,梅長蘇布局有個規律,喜歡安排身份高又不涉黨爭的人當人證,這一案和衛錚案關鍵人證是紀王爺,郡主在昭仁宮受威脅的人證是太皇太后、蒙摯、靖王。
③謝玉案
a.長公主:偷梁換柱。和卓家兒子掉包。
b.梅長蘇:關門捉賊
安排宮羽說出刺殺實情,念念和哥哥相認,飛流剪斷弓弦,譽王士兵在門外準備抓人,言闕上門找兒子……各方各面滴水不漏,謝玉真是插翅難逃。
5、救人
他在劇中救了兩個人:郡主和衛錚。
(1)怎樣救郡主:關門捉賊→主動讓譽王順手牽羊,自己隔岸觀火
①關門捉賊
得知郡主有難後,他是這樣安排的:靖王先衝進昭仁宮救人,太皇太后、皇后進昭仁宮,蒙統領昭仁宮外拿下司馬雷。
他沒有說讓靖王把郡主解救出來就完了,而是利用各方勢力對現場進行包圍,安排各路人證。
②順手牽羊
最後,把幕後指使者從自己換成了譽王,最後的功勞讓譽王順手牽羊。譽王是誰?案犯的政敵,真是合情合理。既讓黨爭更加激烈,又讓自己在這場鬥爭中全身而退,性命無憂。
(2)怎樣救衛錚
①反派用了什麼手段
夏江:離間計,上屋抽梯,釜底抽薪
離間計
離間靖王和梅長蘇,為的就是不讓靖王對梅長蘇失去信任,不讓他們使出李代桃僵之計,放棄衛錚。讓一個謀士失去信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做出的決策包含對君主不利的因素。故意為難靜妃,假扮江左盟的人提出不救之策,惹靖王惱怒。
《鬼谷子·決篇》中有一句話體現了事情原理:若有利於善者,隱託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意思是:謀士的決斷要有利於君主,但決斷中隱含不利因素,那麼這個決斷就不會被接受,君主和謀士之間的關係就疏遠了,甚至給謀士帶來危險。
上屋抽梯
夏江故意讓夏冬透露給梅長蘇消息,縱容夏冬做內應,然後在地牢放火雷,計劃一舉炸掉敵人。
釜底抽薪:
衛錚被救出後,直接提審支持靖王的關鍵人物梅長蘇,他就是靖王釜底的薪,打敗了他,靖王就完了。只是這一計沒有成功。
②梅長蘇救衛錚
a.言闕:笑裡藏刀+調虎離山(打草的方式)→打草驚蛇→連環計
笑裡藏刀+調虎離山
通過引夏江去城外道觀敘舊來麻痺他,表面友善而暗藏殺機。以他多疑的性格,一定會識計謀,打草驚蛇,讓他懷疑劫囚成功,到關押衛錚處查看,達到引蛇出洞的目的。
連環計
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把夏江的馬藏起來,讓他在回城的路上消耗體力,正是連環計中的先累敵,再攻敵。
b.藥王谷、飛流等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正面佯攻懸鏡司地牢,實際上尾隨夏江闖入大理寺。
c.靖王:瞞天過海
巡防營緝捕太行巨盜,掩蓋救衛錚逃出的真實目的。
d.夏冬: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住敵人。關鍵是行動極其隱蔽,把假象製造的逼真。把衛錚裝在師兄出城的箱子裡,免受搜查,逃出京城。
e.夏江:順手牽羊。
和救郡主一樣,讓一個沒有參與行動的人順手牽羊,成為幕後指使者。不過譽王和對手是勢不兩立的關係,牽的是福;夏江是由於和對手是師徒關係順手牽羊,失去皇帝信任,牽的是禍。
6、管理部屬:指桑罵槐
劇裡表現不多,有一招指桑罵槐,用強硬的方法整治軍紀。梅長蘇在靖王府斥責戚孟無視君威,暗中提醒靖王既然踏上奪嫡之路,必須讓下屬有意對自己的尊敬起來。
7、譽王謀逆:借屍還魂
借屍還魂是依靠舊時力量來掌握主動權。璇璣公主留下的萬不得已才能打開的錦囊,揭露了譽王流著滑族皇室的血,逼迫他為滑族謀反,就像陳勝吳廣起義借公子扶蘇的名義一樣。但謀慮不周,行動失敗。
這場獵宮戰役主要在強調靖王、蒙摯等以少打多的堅持和勇敢,沒有描寫很複雜的謀略。
8、宮羽和夏冬換囚
(1)宮羽:金蟬脫殼
趁探監時互相易容,讓夏冬矇混出獄。
(2)事情敗露後,夏冬說的謊言在小說裡是梅長蘇想出來的,而電視劇為了豐富藺晨這個形象,故意安排給他。單從布局手法來看,更像梅長蘇的手筆。
a.出獄理由:借屍還魂
對夏冬來說,要殺衛錚是知道真相之前要做的事,算是舊事了,但別人不知道。所以假託舊事為自己出獄的動機,是一招借屍還魂。
b.出獄:金蟬脫殼
向蔡荃解釋怎麼出獄的,自然不能說是蒙摯帶宮羽進來還囚,讓自己出去見夫君的。為了把蒙摯拋開,只能說自己越獄的,把獄卒灌醉拿到兩片鑰匙並帶宮羽回來和自己易容換囚的。謊言的內容是比真相更複雜的金蟬脫殼之計啊。
c.還獄:圍魏救趙,讓靖王順手牽羊
圍魏救趙,是避開敵人的鋒芒,攻其沒有防備的要害,牽制敵人的策略。
夏冬抓住他之前讓夏江越獄的把柄,皇帝下旨:「如有再犯,罪加一等,革職查辦。」這樣一來,夏冬成功越獄這件事情本身就成了蔡荃被革職查辦的緣由,讓他不敢聲張。由此抓住了他的要害,讓他不敢聲張。
梅長蘇布局的習慣就是安排一個身份高貴的局外人來善後,這次是靖王成了夏冬還獄的指使者。假託靖王勸阻了夏冬行動,並以愛才為名保住了蔡荃烏紗帽。
從梅長蘇想出的這個無比合情理的謊言來看,他制衡官場勢力的手段非同一般。
9、雪冤
梅長蘇:打草驚蛇→關門捉賊
(1)打草驚蛇
梅長蘇和藺晨在清理滑族的時候特意留下一個女人,就是為了趁景睿回來之際,指使她偷蒞陽長公主手裡的遺書,在得手之前,讓甄平暗中殺掉她。但是無論偷者是誰,梅長蘇的目的是要進行一場不成功的偷盜表演,打草驚蛇,提醒蒞陽長公主打開遺書,揭開真相,然後主動提出翻案。
(2)關門捉賊
安排罪魁之妻在皇帝生日宴上揭開真相,激起眾怨,靜妃把皇帝和外人隔離,防止告密,讓蒙摯到時候不真的下手抓人,和言闕等朝臣串通好支持翻案,這個密不透風的局迫使皇帝不得不同意重審舊案。即使失敗,有軍隊善後,確保己方萬無一失。
10、赤焰案。
這個案子雖然不是出自梅長蘇之手,但謀劃得這麼精彩,怎麼能棄掉呢。
(1)璇璣夏江謝玉:借刀殺人
是誰在借刀?明面上討伐的罪魁禍首是夏江謝玉,但誰和赤焰軍的仇最大,不是夏江謝玉,而是被赤焰軍滅國的璇璣公主。掖幽庭不會是她的牢籠,而是給了她一個靠近梁國政治中心的機會。以璇璣公主的智計,可以掌握皇宮裡所有人的舉動吧。深諳大梁內部政治矛盾,聯合夏江謝玉,借梁國皇帝之手,滅掉赤焰軍和祁王,一招就讓梁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開始衰微。所以,璇璣公主被夏江夫人所救不是巧合,是借皇帝之手殺人的開始。
亡國的璇璣公主沒有正面對抗的實力,只能利用矛盾借力打力。借刀殺人的關鍵就是製造並利用敵人內部矛盾,尤其有個多疑的君主時,更奏效。
此案可以參考歷史上類似的案例,大多是國家的敵對勢力策劃的,絕不是單純的本國內鬥。比如皇太極多少年打不過袁崇煥,結果用反間計讓明帝相信袁崇煥通敵叛國,敵人兵臨城下也要將這名忠良處以磔刑,就是劊子手一片一片割肉再殺掉,還不如赤焰軍被火燒死好點。此外,它和赤焰案最大的區別是,明朝沒有時間和機會,更沒有一個梅長蘇,為袁崇煥雪冤了。
(2)祁王林燮:亢龍無悔
作為受害者,根本沒有機會出招的,只能分析下被害的原因。
關於祁王,古書有句話「構人以短,莫陷以長」,在皇帝對懸鏡司百般信任和依賴的時候,祁王提出裁撤懸鏡司,一邊皇帝不同意一邊惹惱了懸鏡司。只有讓懸鏡司自己暴露出短處,讓皇帝對它失去信任,提出裁撤才有說服力。說什麼明君不需要這樣的機構,等於空口無憑。這一點夏江就聰明多了,想方設法讓敵人暴露短處,比如抓衛錚對付靖王。
關於林燮,有句話叫「富貴乃爭,人相構也。生死乃命,心相忌也」。謝玉和林燮一同幫助皇帝取得皇位,又同為長公主駙馬,但謝玉的勢力和才能都比不過林燮的,有林燮在,謝玉永無出頭之日。這種命運上的事,最容易惹人記恨。富貴只有爭取才能得到,人與人相互構陷莫不是為此。
《易經》裡有句話叫「亢龍有悔」,意思是位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勢力本身的致命處就是威脅皇權,不論是有心沒心,所謂「勢大起異「。而且勢力過於強大就會把短處暴露給敵人。得勢的時候,怎樣保全自身,是需要費心思的。耿直和驕傲,是禁忌。
11.梅長蘇作案規律
(1)關門捉賊,喜歡讓各路人證到場,一定會安排不涉黨爭、身份高貴的人在場,最常用的是紀王爺、太皇太后這一類人。再就是每個局都一定要截斷敵人各方面的退路。
(2)主動安排別人順手牽羊,每個案子必讓一個局外人順理成章成為幕後指使者。怎麼順理成章呢?要麼這個局外人是對方的敵人,要麼是對方表面上的同盟。
(3)打壓別人提升自己的方式:先渾水摸魚再隔岸觀火,也就是點完火,再觀火,最後讓己方勢力去滅火。
(4)揣摩局勢和人心,權力制衡的能力特別強,無論什麼危局,總能在找到破綻、牽制對方。
(5)還有很多不說了,大家細細體會。 私心表示:所有的事件中,在謀略上我最喜歡赤焰案、救衛錚和夏冬回囚圓謊。
現在如果你已經對蘇哥哥的內心有了理性的思考,再去聽音樂,是不是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也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樣,看到《琅琊榜》導演是孔笙,就覺得還是值得看一下的。此前看孔笙的電視劇是《北平無戰事》,再之前是《戰長沙》。我不喜歡看抗戰題材的影視劇,偏偏這兩部都吸引到我。拿《戰長沙》來說:我第一次系統地知道了一場戰爭的進行具體是怎樣的步驟,什麼叫兵馬未到糧草先行,什麼叫掃蕩,什麼時候攻城,什麼時候巷戰……還有,我也是第一次見到一個電視劇導演如此客觀冷靜,冷靜到殘酷,最後女主角家族除了她幾乎所有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犧牲了。而越是這樣的不留餘地,才越是顯出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這比手撕多少鬼子都更具有教育意義。
《琅琊榜》裡也有戰爭,甚至整個故事就是因戰爭而起。一開場便是林殊的親人和戰友在梅嶺一戰中全軍覆沒,只剩下他。而多年後,已面目全非更名梅長蘇的他決定要為自己復仇,為家人伸冤。海宴的《琅琊榜》是一部頗有野心的作品,將國讎家恨連在一起,將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連到一起,有武俠,有謀略,有奪嫡,還有宮鬥。梅長蘇安排布局營救被貴妃誘喝了催情酒的郡主那一段,雖然比不上《甄嬛傳》中滴血認親精彩緊張,也算是動魄驚心步步為營。
梅長蘇這樣一個人物,主動捲入朝廷爭鬥,有勇有謀,自然也不免要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情。他最常對靖王說的一句話就是:「殿下只管與他們坦誠相交,至於將來要算計他們什麼,就交給我來做好了。」這樣一個角色,與孔笙之前的男主角都是不同的。想想《北平無戰事》中的方孟敖、《戰長沙》中的顧清明,都是極其正派的人物,行事光明磊落,為人桀驁不馴,出身好,性情好,顏好。是濁世的一股清流。然而清流在濁世總是難成江河,所以仔細想來方孟敖、顧清明雖則形象高大全,卻並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北平無戰事》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身份背景更為複雜的其貌不揚的梁經綸,《戰長沙》中是貪財且脾氣差,性格長相都粗野,有一身的壞毛病但又有一身義氣,最終戰死沙場的姐夫薛君山。這一次,孔笙將男配角扶了正,梅長蘇一出場就是後期唇色已然發紫的甄嬛,謀略遠大,城府極深,不再單純。就連長相,也不再是簡單的帥哥,胡歌第一次幾乎毫無掩飾地將當年車禍留下的傷疤展示在鏡頭前。而原本孔笙劇中正氣凜然的男主角呢,這一次變成了配角,就是梅長蘇輔佐的傲嬌靖王。
或者這正是《琅琊榜》吸引人的地方,至少孔笙粉們會開心於自己喜歡的這類角色戲份變多了。
當然也有不喜歡的,在這個被於正的淘寶審美帶壞的今天,很多人覺得《琅琊榜》色調實在太深。連梅長蘇這樣應該成天面色慘白的人,都雙頰墨黑,唇若豬肝。我的建議是,可以右拐調臺看下《雲中歌》,當被PS閃瞎了眼睛,被劇情雷焦了身心,再來看《琅琊榜》洗洗眼睛,明目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