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就過得特別糾結。
尤其對於咱們攝影愛好者來說,就更是苦悶了。
看見藍天白雲,就想出門拍照。
但捂得嚴實吧,熱。
穿得清涼吧,曬。
於是呢,就盼著陰天。
但天是涼快了,可照片拍出來又犯愁了。
就拿前兩天來說,蒸烤了好幾天的北京,終於放陰。
於是趁著涼快就去公園裡轉轉。
小風兒一吹挺舒服,一片翠綠也挺怡情。
但是,拍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天陰陰的,水渾渾的。
看著就讓人抑鬱。
我估計,這樣的天氣,南方朋友們應該更深有體會吧。
北京這次YQ之前,本來想著端午去桂林的,結果一查天氣預報,放棄了。
不過,也好在是放棄了,不然退票退酒店也是個麻煩事。
又扯多了。
說回攝影。
很多攝影愛好者不喜歡陰天,總覺得照片拍出來太「汙「,出不了好片兒。其實呢,陰天也有陰天的特點,陰天陽光弱,但光線均勻柔和,一些本來會產生強烈反差的景物,此時影調和色彩也會變得豐富許多,只要注意一些要點,拍攝得當,也可以表現出晴天裡無法產生的的情調和氣氛。
(以下照片,均為手機拍攝)
1選擇場景
多雲天氣是表現森林幽靜的最佳條件。先看看這張片子,是公園裡的一片樹林。
密林配著草甸,頗有點阿爾卑斯的感覺吧。
道歉啊,被憋得太久了,看我大帝都,哪哪都像旅遊勝地。
再看另一張:
那這兩個地兒呢,我在晴天的時候也拍過,是這樣的:
是不是感覺有了光線之後,還不如陰天有感覺?
可以對比來看,晴天的日照非常強烈,對比也過於強烈,很難表現出森林的靜謐感覺。而陰天之下,場景中每個角落都表現出柔和的質感。
此外,陰天多雲同樣可以為建築表現出厚重的感覺。由於沒有明暗的幹擾,陰天拍攝不用計較背光逆光的問題。對於一些建築,陰天拍攝更能營造氛圍。
這是公園裡的一個小會所兒~配上陰天的烏雲,顯得更有氣勢了,比藍天白雲的小可愛,man多了對吧。
2注意天空佔比
陰天也分很多種,如果雲層有明顯的層次感,就比如我上面拍的那個建築,那麼也能很好的烘託拍攝的主體。
但如果是那種一片灰霾的陰天,就需要另想辦法了。
第一種方法呢,就是後期,說個最簡單的。
你肉眼看不到的雲彩,用潑辣修圖打開一下,然後,選擇「去霧」這個選項,拉一下,沒準就能拉出雲彩的層次。
但是,千萬要懂得「適可而止」,因為這雲層拉得越清晰,噪點就越高。
這也是我一直都提醒的,過度HDR的不要!
但是呢,還有一些天空,即使後期也無法處理出層次。那麼這個時候,就只能在前期下功夫。
拍攝時,避免讓天空佔比很多,把構圖的重心放到地面上來,多利用長焦,注意表現事物的細節、線條等等。
比如這兩張照片,一張是拍攝了霧白的天空。
一張是用長焦只拍攝地面,對比還是很明顯的是吧。
其實,我更推薦這種方法,把天空遮擋住,一勞永逸,後期也省心。
3注意色溫和色調
陰天拍照,多數都不鮮豔,在夏天拍攝陰天,就更明顯了,尤其是綠色,沒了陽光,顯得發黃髮暗。
那麼在拍攝時也有幾個小的解決辦法。
第一個,是使用手動模式來調整白平衡的冷暖,但相信你們一定都覺得麻煩,PASS了,不細說。
第二個,就是使用手機的自帶濾鏡,這個就簡單多了吧?隨拍隨調,很直觀。
這就是我用不同的濾鏡拍攝同一個場景,色溫色調會給人兩個感受。
第三個,就是後期的時候,用曲線來拉一下,尤其是藍綠曲線,會好很多。這個展開說就太複雜了,回頭我的後期課程裡面會詳細講,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第四個,懶人最喜歡的,套濾鏡。
陰天拍的照片,你再懶再小白,濾鏡還是要套一下的,套了就比不套強(當然,對於審美太差的人,這句話就當我沒說,我是真見過。)
4注意曝光
陰天的情況下天空和地面的亮度相差極大,所以如果你拍攝了大面積的天空,多半會導致近地面欠曝。所以無論是相機還是手機,陰天拍照,都可以適當加一點曝光,當然忘記了也沒關係,後期調整一下,加上就可以了。
5營造反差
陰天拍攝,畫面比較平淡,可以適當用一些鮮豔的東西襯託畫面,避免陰天的灰暗感,從而製造主體與背景的色彩反差,通過反差製造出層次感,空間感。
我逛的這個公園才建成沒多久,沒找到太過鮮豔的東西。用一張去年秋天拍的照片舉個例子吧。
手機拍攝,陰暗天氣下,因為紅色的楓葉襯託,照片也並不顯得陰沉。
6少拍精拍
少說少錯,拍照也是一個道理。當天公作美的時候,藍天白雲,你用廣角拍個大場景,畫面再亂,都有天氣給你撐門面。
但如果天氣不好,那再拍得多、拍得亂,照片可就只能用一無是處來形容了。
所以,如果天氣不好,建議可以拍一些極簡的鏡頭。
這條方法和第二條正好相反。是利用天空作為留白,給照片以空氣感。
還記得我去年拍的世園會嗎?
就是典型。
7轉換黑白
沒有了藍天白雲,使照片少了一塊最大的顏色,那麼,也可以索性就把照片轉成黑白,不僅能效彌補缺陷,烏雲還可以為照片添加另一種感覺。
好吧,每當遇到的問題的時候。
我一定會建議你轉黑白。
誰叫轉黑白,那麼好用呢~~
黑白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