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不止「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西方的洋節也在華夏大地上大行其道,這也是順應了時代潮流的「全球化」。當然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個別國家,開始出現不和諧的逆全球化聲音,但這些還不至於從根本上影響到全球的人文交流。洋節流行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功抓住了青年男女的心——小情侶可以借著過洋節的多項送禮物的由頭,單身人士也可以多份調劑生活的娛樂。總之,絕大多數人都是圖一樂呵, 聖誕節也好,萬聖節也好,出於宗教的原因來慶祝的人,終究只有小部分。
畢竟,中西文化有別,雖然西方節日在年輕人群中打開了市場。可受傳統思維影響更多的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對於「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並不怎麼感冒,甚至某種程度上,把過洋節等同於崇洋媚外。登上新聞熱搜的「萬聖節驚悚妝女孩」事件,就是這一衝突的具體體現。話說到這裡,如果期待著後面要講中西文化差異的人就要失望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萬聖節驚悚妝女孩」中的「驚悚妝女孩」(後面被證實為男孩)和「大叔」的孰是孰非。下面,個人觀點開始發表——
像所有衝突一樣,這次的涉事雙方,也都堅定地認為道理在自己一邊。當然,在言語的攻擊力上,還是大叔更勝一籌,指責對方「人不人鬼不鬼的,是中國人的恥辱」的同時,還使用了很多粗俗的字眼,失分頗多。當然,我們也不能指望一個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還能很好的保持風度。而相比之下,視頻中以「不見其人,只聞其聲」方式出場的另一方,就表現的淡定多了,回懟最激烈的也不過是一句「關你什麼事兒啊」,顯得有理有據有節,而那位大叔只是在重複著原來的那套話語以示還擊,結果自然是再失一城。話說前面,這位大叔的言行確實不值得任何提倡。但是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萬聖節驚悚妝女孩」怎麼裝扮,到底關不關這位大叔的事兒。
萬聖節最近幾年確實在國內流行開來了。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外國的節日,中國更多的人也只是了解一二而已,純粹找個歡樂的噱頭。然後,在過萬聖節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場合和尺度的問題了。畢竟,再怎麼說,我們大多數中國人所接受的萬聖節,是那個大家聚在一起開心一下的小範圍娛樂的中式萬聖節,而不是那個真的畫好了妝跑各處嚇人的西式萬聖節。如果真的是因為化了恐怖妝容到處跑,被罵了,我覺得不冤,畢竟我們的社會的主體還沒有到那個接受程度,著急上場的結果自然是草草收場。
而且,地鐵畢竟是公共場合,到公共場合展示「個性」,自然就只有兩種結果,別人接受或者不接受。當然不接受的人的處理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會選擇沉默是金,當然也難免會出現極端情況,遇到性格暴躁的的,像可能就會像大叔這樣直接開罵。當然,大叔固然是個「炸藥包」,但「驚悚妝女孩」才是那根「導火索」。公共場合不是誰的私有場地,你有「展示」的權力,別人有「品評」的權力。當你選擇了展示「個性」的時候,就註定是像往原本平靜的池塘裡扔塊石頭,激起層層浪花,要是怕別人說,就不要去做,要是去做了,就不要怕別人說。如果做了,還不讓別人說,不是什麼別人在道德綁架自己,而是自己在道德綁架別人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