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現代教育報」可快速關注
近日,教育部發文,2017年秋季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截止的出生年月,由各省教育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這就意味著,8月31日可能不再是小學入學鐵定的截止日期。這一消息引起廣大家長們的高度關注。
「8月31日前須年滿6周歲才能入學」的規定從何而來?
我們先來看看教育部的《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說了什麼: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
其實,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的有關規定,在《義務教育法》裡早有規定。但具體到「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的說法,還是較為少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施行,2015年修訂)
凡是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周歲入學。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根據《義務教育法》制定,1992年實施)
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以及因緩學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延長的在校年齡,由省級人民政府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和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盲、聾啞、弱智兒童和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在校年齡可適當放寬。
家長:看法不一 各執一詞
儘管各省目前對小學入學時間沒有明確說法和新政策,但家長和老師對此已是極高的關注度。
有家長表示支持學齡時段劃分改為每年的12月31日,又有家長稱無論改為哪個時段總有人要糾結,不是讓處女座寶寶糾結,就是讓摩羯座寶寶糾結。
「遲一年上學,是最幸福的一年」
廣州蔡女士的女兒涵涵目前就讀華景小學,因孩子出生在2006年10月,涵涵比同年出生的幾個小夥伴晚了一年上學,她多讀了一年幼兒園,在近7歲的時候讀的一年級。
如今對於一年級就讀截止年齡可能有變動的話題,她認為,無論將截止時間定在9月1日前或者是12月31日前,「都會有家長糾結,不滿」。但從內心來講,孩子真正上了小學後,她感覺,功課、考試等壓力接踵而來,「就現在的小學生現狀而言,8月31日後出後的小朋友遲一年上學,其實是名正言順、最幸福的一年。
「12月31日,比較合乎情理」
林女士的女兒甜甜就讀5年級。因為女兒是10月初出生的,當年為了孩子是否提早一年讀書,好一番糾結。
甜甜出生在2005年的10月初,2011年5月,林女士面臨孩子是否報讀一年級的問題。如果要報家附近的公辦小學,孩子年齡沒滿7歲,報不了名。
如果一定要讀,選一家民辦小學讀一年,才轉入公辦。「花錢讀一年,打聽了一下,學費要1萬多元,」林女士說,讀一年後,再轉入公辦,手續也複雜。可是如果不讀,她又覺得有顧慮「比同年的孩子晚了一年才上學,很吃虧。」
糾結了大半個月,多方打聽、嘗試後,她最終才是放棄了,選擇讓孩子多上一年幼兒園。
如今,對於教育部新出來的通知,她的意見是,支持放寬截止年齡,「12月31日,比較合乎情理,讓同年出生的孩子,可以同年上學。
「不管定哪個時間,都有人不滿」
吳女士的孩子才1歲多,但她對入學年齡的問題也在密切關注。「有家長說1231好,可我女兒是1月的,差不了幾天,怎麼辦?我也不想晚一年上學。」
吳女士認為,831是一個維持多年的鐵律,家長們也早已習慣。如今這個鐵律有了鬆動的可能,這是好事。但究竟怎麼確定?截止時間定在什麼時候?感覺眾口難調,「不管定哪個時間,都有人不滿,還是不變算了,大家都能接受。」
老師看法:多數不支持調整
「孩子讀書年齡,不能再提早了」
肖老師(廣州天河某小學老師):
831這個時間點,挺好,建議不要調整了。以前,孩子都是7歲上學,相比而言,如今的孩子6歲上一年級,已經提早了整整一年了。
我帶過不少一年級,個人感受是:同一個班裡,相差幾個月大的孩子,在知識的接受程度、能力方面,有一定差距。比如同年8月底出生的的孩子,比起1、2月的孩子,普遍有差距。有的孩子年齡小,接受能力差,學習跟不上,對個人自信心是個很大的打擊。對這些孩子,老師不得不單獨輔導、開小灶。
另外,從生活自理能力來說,有的孩子太小了上學,還會發生尿褲子等行為,也就是說,老師們不但要上課、教知識,還要在生活上照料上投入精力,這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老師,都帶來了很大壓力。
我的孩子出生在10月,我沒有設法讓他早一年讀書,而是近7歲才上學。這個年紀讀一年級,非常合適,他的接受能力比很多同學要強,學習上從來不用操心,自己也很自信。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如果真要調整到1231,弊大於利,孩子讀書年齡,不能再提早了。
「不支持調整到12月31日」
某小學一年級年級組的老師:
該小學一年級年級組的眾老師們對此態度一致:不支持變動,更不支持調整到12月31日。
老師們認為,將入讀時間再往前推,孩子的生理、心理條件都未準備好,「一年級的系統化學習,對於不滿6周歲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完成,無論是從從握筆丶專注力、模仿力、理解力等方面考慮,「實在不適合再提前入讀年齡」。
上海執行原方案,多省表示「正研究」
針對教育部關於入學年齡的新規,有的省份表示將繼續執行原來政策;有的則稱仍然在研討中。
上海市今年的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期已經出爐。今年小學招生入學對象為: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間出生,年滿6周歲的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和符合條件的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所有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均須進行小學入學信息登記。
天津市教委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暫未收到教育部門的通知,具體安排在接到通知後再做討論。
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工作人員說:「目前還是按照原本的政策來執行,我們收到文件之後會再研究落實。」
河南省教育廳基教一處工作人員表示,河南省根據國家政策現在正在調整,目前調整方案沒有出臺。
江西省教育廳基教處工作人員則說,國家剛出臺的這個政策,江西省教育廳現按照正常的相關程序,正在研究中,結果未定。
黑龍江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說:「目前尚未收到教育部這一文件,是否調整『截止年月』還不清楚。」
■ 專家建議
「實行彈性入學才能給幼升小鬆綁」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對比地方自定小學入學截止年月,真正讓孩子入學鬆綁的做法,是實行彈性入學。
「就是允許學生在5到7歲之間自由入學。由家長根據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和家庭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入學時間。」熊丙奇表示,這也是發達國家比較通行的做法。因為有的孩子雖然年齡已滿6周歲,但發育相對較遲,可推遲入學;而有的孩子發育較快,則可不滿6周歲也可入學。
近年來,隨著適齡孩子增加,有不少地區重現入學高峰,小學入學難變為新難題,加上開放二孩政策的推進,熊丙奇表示,如果當地小學學位緊張,地方政府有可能將8月31日的截止日期提前。但是實行彈性入學,必須在教育資源投入、學校布局方面進行民主決策,注重公眾參與。否則,還不如實行固定年齡限制入學,以此約束地方政府保障義務教育資源。
「家長要理解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表示,「由地方來決定孩子入學時間甚至將來可以考慮交由學校來決定入學時間,這種不『一刀切』的做法,更符合教育規律。」他還補充道,要改變家長「搶跑」心理,關鍵還在於對家長的宣傳和引導。家長要多一點理性,不要把早一天晚一天上學等同於是否「輸在起跑線」上,要理解孩子的自身成長規律。
文章:根據人民日報、澎湃新聞、中國青年網綜合整理
圖片:網絡
編輯:現教君
相關閱讀
比特級教師還「厲害」?這些正高級教師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學區房白買了?2017年中小學入學政策有這些大變化!
新學期,這4項教育政策是熱點!將會怎樣影響老師學生?
這些坑娃的「中國式禮貌」,95%的家長都中招,您呢?
毀掉孩子的8個習慣,第一個很多家長都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