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國內現存最古老的龍舟5月10日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被「喚醒」,這條「老龍」將在端午節當天到廣州探訪「契仔」泮塘小龍。585歲的鹽步「老龍」深埋在與與廣州相距不過3公裡的鹽步龍湧村河道裡,每年只在端午節前後「起床」。現在的鹽步「老龍」並不參與傳統的龍舟競速,只在賽事盛會中進行遊龍表演。
據鹽步老龍禮俗的傳承人邵鉅熙說,鹽步老龍與泮塘龍舟有深厚淵源。在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的端午節,因為參加在珠江河上舉辦的龍舟競渡,兩地鄉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兩地龍舟由此「結契」。按照龍舟建造時間長短排輩,鹽步老龍為「契爺」,泮塘龍船為「契仔」,二者在端午節期間有相互「串門」探親的習俗,以龍舟為媒,兩地鄉民結下了的交往已延續了數百年。
據稱,作為由端午龍舟文化沉澱形成的特有風俗習慣,「鹽步老龍禮俗」在2012年2月被納入了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3年10月,經亞洲龍舟聯合會、國家體育總局,廣東省龍舟協會推薦,「鹽步老龍禮俗」成為了「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鹽步老龍龍舟模型被永久性存放於佛山市龍舟博物館收藏。
端午節(鹽步老龍禮俗)活動內容:
一、起龍船:每年端午節前,選擇吉日進行祭龍、起龍、洗龍、採青俗稱「進水」等儀式。
二、拜華光:農曆五月初一為鹽步老龍到華光廟拜祭華光大帝,儀式上十三下頭鑼響鼓拜祭華光大帝。
三、遊三河:農曆五月初一拜華光大帝後,鹽步老龍在鹽步大湧、河西、河東湧進行巡遊。
四、探「契仔」:農曆五月初五,鹽步老龍帶著三河鄉親的情誼到泮塘探「契仔」。吉時在泮塘荔灣湧由泮塘父老長輩為「契爺」簪花掛紅,並贈送黑紗綢標旗,上書「昔日奪標同鼎甲,當年滄海佔群龍」和「昔日奪標同結契,當年珠海冠群龍」。
五、迎「契仔」:農曆五月初六,泮塘龍船及其醒獅艇也帶著父老鄉親的情誼回訪「契爺」,鹽步父老以黑紗綢標旗回贈給泮塘,上書「永結交情知此日,幸同奪錦憶當年」和「不斷交情知此日,幸同結契憶當年」。鹽步錦龍盛會期間,鹽步老龍和泮塘龍船並行遊船表演。
六、食龍船飯:五月初六端午節禮俗活動結束後,參與活動的鄉民一起食龍船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