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基建元年,為什麼要記住這十家醫療科技「探路者」?

2020-12-25 雷鋒網

每一次爆發的危機,都會帶來一次全新的行業變革和改造動力。

在新基建的催化下,5G、AI等基礎投入的增加,將加快現有醫療體系的信息化和智慧化升級:更好更快地提升醫生診斷效率,為醫生多一個「無聲但有力」的幫手;設備端需要更快、更清晰地勾勒出人體內部的奧秘;醫學、醫學影像數據的互通共享,是分級診療的重要抓手;醫保控費,則決定了醫改的最終成效。

這些領域,都有諸多痼疾待解,同時潛藏諸多深耕行業的先行者。也正是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他們的辛苦和付出值得被銘記。

作為全行業最先專注AI賽道的科技媒體之一,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重磅啟動「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評選,尋找AI+汽車、IoT、晶片、金融、安防、醫療等15個行業的新基建領航企業,以及其新基建標杆項目。為政、產、學、研、投五界的決策者,做權威參考與項目引薦。

其中,在「醫療科技新基建」榜單中,科亞醫療、依圖醫療、深睿醫療、聯影智能、醫準智能、紫光華智、訊飛醫療、匯醫慧影、平安醫保科技、Radcloud®大數據人工智慧科研平臺,分別獲得「最佳臨床輔助決策獎」、「最佳科研平臺獎」、「最佳智慧影像雲平臺獎」、「最佳雲端診療平臺應用獎」、「最佳醫療器械數位化獎」、「最佳智慧醫院AI視覺應用獎」、「最佳公衛防疫建設獎」、「最佳醫保智能風控獎」、「最佳醫保智能控費獎」、「最佳醫藥數據共享平臺獎」。

最佳臨床輔助決策獎:科亞醫療

2020年1月15日,科亞醫療憑藉自主研發的無創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體——深脈分數®成功獲得由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頒發的首張人工智慧醫療器械三類證,這是中國AI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一起「裡程碑」事件,也為輔助診斷產品進一步正名。

在CT-FFR創新產品深脈分數®成功獲證後,科亞醫療陸續推出了包括出血性腦卒中人工智慧影像診斷系統「CuraRad-ICH」在內的四大系列十餘款優秀創新產品。

2020年5月,科亞醫療基於深度學習算法的CuraRad肺炎篩查智能分診系統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允許,可以即刻進入美國新冠肺炎相關的臨床使用並進行商業銷售。

憑藉國內頂級資本支持和產品技術實力,科亞醫療已在全國30多個省份實現了產品落地應用,建立合作的大型三甲醫院超過300家,共建的人工智慧診斷中心200餘家,覆蓋患者2200餘萬人,同時還在法國、奧地利、荷蘭、丹麥、日本等十餘個海外國家實現了商用落地。

最佳科研平臺獎:依圖醫療-多組學智能科研平臺

創業伊始,依圖醫療就在醫療科研領域進行布局。

依圖醫療的多組學智能科研平臺,可以基於醫學影像、文本、病理等多模態臨床數據進行算法建模和數據分析,幫助臨床研究者完成人工智慧模型算法訓練、數據集中管理、影像自動標註、統計分析以及模型管理等任務。

以依圖醫療與華西醫院合作建立的全球首個肺癌臨床科研智能病種庫為例,第一期近3萬份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數據中,部分TNM分期信息的缺失嚴重影響了醫療數據後續利用,而採用全棧式AI技術能夠將TNM分期填充率顯著提升,為肺癌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及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2020年7月,依圖醫療參與的另一項重磅科研成果中,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侯金林教授團隊領導完成全球通用原發性肝癌(HCC)風險評分模型的建立,這是全球首個跨病因(B肝、C肝、非病毒性肝病等)、跨種族(亞洲人、西方人等)的針對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風險預測評分模型,對於降低全球肝癌死亡風險均有重要意義。

最佳智慧影像雲平臺獎:深睿醫療

深睿醫療以深度學習技術及自主研發的算法為核心,構建了包含智慧影像、智慧雲、智慧科研、智慧裝備的AI生態系統。

深睿醫療的Dr.Wise Cloud智能影像雲,滿足公安部三級等級保護和信通院醫療影像雲可信雲認證,保障信息安全,可以提供影像雲存儲服務、影像雲AI服務、移動閱片服務、醫聯體遠程醫療服務、雲端數據管理服務、電子膠片服務。為上下級醫院搭建醫聯體,提供跨機構、跨地區在線分級診療服務,使患者、醫生專家資源、AI服務資源互聯互通,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優利用率,顯著提高基層患者的就診體驗。

疫情期間,通過各類雲端部署,深睿醫療的智能影像雲服務為疫情一線醫院和基層醫院提供AI雲閱片服務、遠程會診,緩解一線醫院閱片壓力,基層地區資源不足,加強疫情防控。

此外,深睿智能影像雲還承載了上海衛健委、浙江西湖區衛健局等賦能基層項目,通過雲端改善醫療資源不足現狀。與此同時,搭建車載智能診斷,滿足用戶多種類型應用場景需求。

最佳雲端診療平臺應用獎:聯影智能

聯影智能以面向醫聯體/醫共體的醫療影像協同創新為應用場景,探索跨區域互聯互通互認的5G+醫療部署模式與應用優化。實現醫療資源充分共享、提高基層醫院診療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降低醫療費用。

聯影智能的智能雲端診療平臺,提供全棧式影像人工智慧的開發機制和臨床應用服務,以滿足各級醫院,不同科室,各層級醫生的差異化需求。

以聯影智能與中山醫院合作的醫聯體影像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為例,基於5G+專線混合網絡,實現影像實時共享,為醫聯體/醫共體的各級醫院提供高速、高效、創新型的平臺工具集服務,包括智能影像質控服務、危急值智能預警服務、協作標註與科研服務、智能影像輔診服務等,建立了醫聯體/醫共體內全流程影像質控規範,實現了協同標註與高質量數據集的建立。

此外,疫情爆發後,上海聯影與電信集團合作,以「5G+雲+AI+設備」作為切入點,結合雙方技術優勢推出的新冠肺炎智能輔助篩查系統,在雷神山醫院、武漢七院等抗疫一線為疫情篩查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切實發揮了AI抗疫的優勢。

最佳醫療器械數位化獎:醫準智能

早在2014年,醫準智能就開始研究將機器學習算法應用於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目前已經開發多款AI產品,並已在500餘家醫院落地應用。

醫準智能的產品研發與影像設備數位化升級深度匹配,針對乳腺,醫準智能推出乳腺X線智能分析系統,並於今年7月推出國內首款乳腺超聲動態實時智能分析系統,將乳腺智能檢測推進到視頻實時檢測的AI 3.0時代;針對CT設備,推出胸部CT多病種智能分析系統;針對DR設備,推出胸部DR多病種智能分析系統。

在落地應用方面,以醫準智能與GE醫療聯合推出搭載AI算法的乳腺機Seno Crystal Nova為例,這款乳腺機的AI算法由醫準智能基於Edison平臺與GE醫療共同開發,由中國生產、供應全球,按照國際標準的乳腺影像診斷方法BI-RADS進行分類,涵蓋了所有乳腺疾病,可以實現每天140人將近600個體位的檢查,同時可以3秒鐘就實現極速高清的診斷。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這臺乳腺機已在江西婺源縣婦幼保健院、桂林中醫院、重慶涪陵中心醫院等多家醫院投入到臨床使用。

最佳智慧醫院AI視覺應用獎:紫光華智

針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全國各地防疫領導機構結合當前防控形勢與醫院實際情況,提出一名病人只能允許一名家屬陪護的要求,即醫院1+1陪護管控措施。

紫光華智基於開放解耦的AI視覺中樞底座—極雲,集AI智能、存儲、平臺管理為一體,結合醫院場景融入定製人員管控應用,為醫療行業提供「一患、一陪、一證」 的智慧醫療管理平臺。

該平臺對接醫院掛號系統、醫院HIS系統、衛健委綠碼系統,利用「AI視覺」技術搭建人員智能管控系統,實現「1名病人」+「1名陪護」的嚴格管控,對醫護人員實行權限分組,授予相對應區域同行權限,對醫院住院區域實行人員布控,後臺可對人員進入未授權區域自動告警,同時利用極雲後臺智能AI識別與結構化功能,定位尋找重點人員並還原行走軌跡。

該平臺具備人員管控、快速同行、訪客管理、精準防控等應用特點,同時可進行綠碼核驗,結合電子陪護證嚴防院內感染,準確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實現醫院全流程智能化的管控,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助力醫院管理降本增效。

最佳公衛防疫建設獎:訊飛醫療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訊飛醫療積極捐贈抗疫物資和人工智慧產品助力疫情防控。

在醫療抗疫方面,今年「新冠疫情」最嚴重的2月到4月份,「智醫助理」輔助基層醫生進行新冠肺炎的診斷和防控,累計提供輔助建議790萬條;

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點人群篩查、防控和宣教,30個省市地區各級衛健委、基層醫生,利用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給居民打電話、發簡訊,對重點人群進行隨訪、知識宣教,累計提供服務5900萬人次。

訊飛醫療與中科大附一院聯合建設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平臺為1200餘家醫療機構提供醫療影像輔助診斷服務;4D對比分析+多模態輔診的精準識別,3秒可完成一例患者新冠肺炎輔助診斷,陽性病例全召回,病灶召回率達到90%,為醫生提供準確、高效的輔助診斷參考。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遠程醫療支援隊領隊、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長的指導下,武昌區衛健委的協調下,訊飛醫療迅速研發上線 「新冠肺炎康復智能護航系統」,將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全部納入服務範疇,接入覆蓋湖北17個市近600個隔離點,為康復患者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撐。

最佳醫保智能控費獎:匯醫慧影

匯醫慧影是一家專注於「醫學影像」技術研發和業務落地的人工智慧公司,自2015年成立之初一直專注並深耕醫學影像領域。

應用自主開發的符合公共醫療衛生要求的區域醫療影像數據中心,匯醫慧影實現醫學影像數據集中存儲管理的區域影像雲平臺、數字影像共享服務平臺,對接多款雲上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應用,輔助醫生診斷和決策,形成大數據科研數據中心,可進行區域重大疾病分析,繪畫區域人群健康畫像。

匯醫慧影以智慧影像雲平臺為基礎,推進健康大數據應用,搭載多個不同的業務平臺,提供量身定製化解決方案,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全民覆蓋,完善健康保障,打破區域內醫療機構間「信息孤島」,構建區域醫療影像互聯互通大數據平臺,助力新基建,實現便民、惠醫、惠政的目標。

通過新技術減少由重複檢查所產生的醫保支出,並降低醫保外流及重複檢查的醫保支出;利用人工智慧新技術提升腫瘤、血管、骨折等疾病的診斷質量和效率,提升腫瘤、血管等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間接降低醫保費用支出。

最佳醫保智能風控獎:平安醫保科技

平安醫保科技是中國平安「大醫療健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在科技、數據、保險、金融和醫療生態等領域的核心優勢,平安醫保科技深耕醫保改革最受關注的支付端,著力打造「系統+服務+運營」的智慧醫保一體化平臺,全面賦能醫保局。

雷鋒網了解到,截至目前,平安醫保科技已累計在山東、青海、海南、廣東、新疆等11個省中標醫保平臺建設工程項目。同時,在市級智慧醫保平臺建設項目中也多有斬獲,其"綜合支付(DRGs)"服務現已覆蓋深圳、常州等多座城市,在國家智慧醫保建設中處於市場領先地位。

此外,平安醫保科技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並延伸至為醫院、醫生、藥店、藥企賦能,還為合作夥伴提供多元化專業醫療租賃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便捷、精準、安全的創新型健康檢測服務。

平安醫保科技將以革新中國醫療市場,助力「三醫聯動」,實現「一降兩提」為目標,持續深耕與開拓創新,為醫保管理機構的科學決策管理與高效運營賦能,為百姓健康管理、看病就醫助力,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做出貢獻。

最佳醫藥數據共享平臺:Radcloud®大數據人工智慧科研平臺

匯醫慧影自主開發了NovaCloud智慧影像雲平臺、Dr. Turing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平臺和RadCloud大數據人工智慧科研平臺三大產品體系。

目前,匯醫慧影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在1000多家醫療機構場景化落地應用,其中300多家三甲醫院。在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科研領域,承擔並參與了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二十多個。

匯醫慧影醫藥數據共享平臺以影像及臨床數據數據為驅動,融合放射組學、深度學習分析方法和人工智慧技術,將影像數據、病理數據、檢查報告、臨床信息等數據進行融合管理,激活臨床應用數據價值。

產品實現基於放射、超聲、病理、核醫學以及臨床數據的多科室影像臨床融合的科研課題,實現覆蓋全院、多科室、單科室、個人課題等多種場景的數據管理和標註管理,支持多級標註審核流程,支持數據授權訪問,實現多維度的數據應用,服務臨床和科研應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地關於「新基建」的投資計劃規模合計已超40萬億元。醫療和人們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醫療+新基建」自然也受到特別關注。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以人工智慧切入醫療行業的頭部企業,例如科亞醫療、推想科技、匯醫慧影、體素科技,自然成為這股建設浪潮的「中堅力量」。
  • 新基建元年,誰是AI金融的「探路先鋒」?
    它們在各個行業「大顯身手」,為新基建這條巨輪,安上了強有力的「引擎」,並成為新基建主力軍中的一員。年末將至,作為全行業最先專注AI賽道的科技媒體之一,雷鋒網重磅啟動「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評選,尋找AI+汽車、IoT、晶片、金融、安防、醫療等15個行業的新基建領航企業,以及其新基建標杆項目。
  • AI 新基建元年,教育產業熱潮奔湧
    2020年,在人工智慧「新十年」和「新基建」新時代疊加前來之際,所有AI公司皆投入到了新基建三大版塊之中,相繼成為新基建主力軍中的一員。
  • 醫療衛生新基建:補短板+科技帶動
    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為什麼存在突出短板?應採取哪些措施補齊?醫療衛生新基建是否僅具有改善民生的意義?   我們長期旗幟鮮明倡導新基建,2月發布《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隨後發布《旗幟鮮明倡導新基建》《中國新基建研究報告》等,引發各界大討論,並最終從學術討論走向社會共識和國家戰略,新基建正式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客觀專業的研究推動社會進步。
  • AI遇上新基建,鈦靈AI算法市場促人工智慧加速落地
    新基建的出現,無疑給業界打入一劑強心針:人工智慧是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之一,被納入「信息基礎設施」的範疇中。新基建不僅將為人工智慧行業帶來直接的刺激作用,而且也在為人工智慧搭建更多應用落地的平臺。
  • 天眼查聯合網易科技發布新基建報告:「新基建」激活新經濟市場主體
    大會上,商業查詢領軍品牌天眼查聯合網易科技發布了主題為《天眼查大數據:新基建激活經濟市場主體》的報告,並特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做了解讀。盤和林表示,新基建是經濟數位化的一個必然趨勢,國家早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他認為,因為5G的低時延、增強帶寬,直播帶貨在未來會越來越強。
  • 新基建+醫療健康專題報告:醫療AI創新的道與智
    蛋殼研究院通過採訪 23 位創業者、10 位投資人、5 位醫務工作 者、2 位器械評審專家、調研 20 家企業,我們發現 2020 年醫療 AI 的五大變化: 變化一:由於新冠疫情突發,AI+公共衛生成為醫療新基建 的重點,AI 在疫情監測預警、影像篩查診斷、實驗室檢測、疫 苗研發、醫療資源調控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
  • 專訪丨殺入智慧醫療兩年後,商湯科技的醫療AI新戰事
    在落地城市治理、汽車、零售、教育、互動娛樂等多個行業後,醫療成了商湯要攻佔的下一個城池。 堅信「學術的東西,如果不能落地也沒什麼用」,商湯科技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強調「AI賦能百業」,即利用原創的底層算法平臺,將技術賦能給其他行業。在落地城市治理、汽車、零售、教育、互動娛樂等多個行業後,醫療成了商湯要攻佔的下一個城池。
  •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自「新基建」概念提出以來,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諸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日漸加快。
  • 孔鵬:新基建元年 舊改與城市更新的新機會
    在8月8日舉行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可持續住區研究中心主任孔鵬指出,新基建將成為後疫情時代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孔鵬認為,可持續發展問題在房地產業一直存在,城市建築行業消耗了整個社會一半以上的能源和資源,但是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式還是極其粗放。這種消耗發展方式,會對能源、資源增長帶來極大挑戰。
  • 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
    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磨礪的中國正在迎來有序復工復產的熱潮,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呈現出新的蓬勃生機與活力。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做出新的部署,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無疑將為進一步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動力。新型基礎設施即新基建雖然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其所指是明確的。
  • 2020年兩會,「醫療+新基建」讓科技大佬集體代言
    雷鋒網了解到,在具體議題上,5月20日人民日報一條微博上列舉的7大看點,第一點就是新冠疫情防控,醫療在兩會上的比重不言而喻。今年以來,新基建話題不斷,更是今年兩會的熱門議題之一,而醫療和人們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醫療+新基建」自然也受到特別關注。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參加兩會的科技行業大佬,都瞄準了「新基建」這一關鍵詞。
  • 入選企業服務新基建的七家企業,我們為什麼看好?
    近日,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完成最終評選,正式對外公布。「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前身為「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於2017年正式發起,為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商業案例榜單評選活動。過去三年,1728家參選企業在經過多輪的篩選與評審,最終100多家極具商業價值的公司成功從中脫穎,入選三屆榜單。
  • 「人民探路者」計劃成功啟動!用戶外科技保護新時代戶外勞動者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國家冬季服裝裝備研發中心主任劉莉,中國紀錄片導演李成才等多位嘉賓以及多家證券機構和知名媒體到場,共同見證了「人民探路者」計劃啟動的重要時刻。『人民探路者』計劃,不僅要推動戶外運動普及,推動戶外勞動保護觀念與標準的提升,更要為戶外運動和高科技勞動保護裝備行業發展裝上「助推器」,引導和推動中國戶外裝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探路者自1999年創建,是中國最早的民族戶外運動品牌之一。
  • 「AI+醫療」探路者,IBM Watson敗於何處?
    IBM Watson是失敗的案例,這已經是業界普遍結論。問題是,為什麼IBM Watson一度被業界仰望,又為了什麼,曾經的神,那麼快就失敗?失敗原因之一:過分誇大的市場宣傳自從IBM Watson面市,對外的市場宣傳,有兩個重點。1. IBM Watson超越人類醫生,2. 能夠解決連人類醫生都撓頭的疑難雜症。
  • 超強收納+Flight超彈,「戶外極客」探路者科技引關注
    激烈的競爭形勢讓技術的革新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先決保證,在其他企業苦於沒有技術的投入來促進產品的更新迭代時,探路者顯得頗為從容。在面對生存發展的問題方面,誰的科技先進,誰才能領跑行業。在這一方面,相比於其他企業,探路者的路走的更遠。探路者的仿生科技做出了一系列極致的產品,也正是這種科技產品鑄就了探路者的精魂。
  • 嘉楠科技獲雷鋒網AI半導體新基建最佳RISC-V商用獎
    來源:金融界網站日前,嘉楠科技入選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這份榜單囊括了15個新基建類別,並從一千家報名企業中甄選出89位新基建領航者。在AI半導體新基建評選中,嘉楠科技憑AI晶片勘智K210成功入選,並獲最佳RISC-V商用獎。 RISC-V異軍突起 K210成業界新銳基於RISC-V架構的發展,目前已催生了一批成熟的商用項目。
  • 一文看懂BATH新基建:5G是基礎,AI是內核
    題圖 | 視覺中國「新基建」政策升溫,「競標賽」將啟。「新基建」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概念由此誕生。
  • 數字新基建沙龍——新基建元年:人工智慧正在扮演核心支撐(下)
    上周,戈壁創投聯合36氪舉辦的「Gobi Insights · 2020年數字新基建系列沙龍」 第一期 AI 專場在36氪「未來直播間」拉開帷幕,戈壁創投合伙人胡唐駿與AI領域的優秀項目 從創業者角度談資本環境 戈壁創投胡唐駿:在數字新基建元年,請從創業者的角度談談目前的融資環境。
  • 百度AI發布2020上半年總結 王海峰:新基建是經濟發展新動能
    7月23日,百度AI 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總結,從AI戰「疫」、AI新基建、產業智能化三大方面詳述了過去半年的努力和突破。過去半年,百度AI是戰「疫」大旗下的科技奇兵,是新基建浪潮裡的中堅力量,作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步履堅定,在喧囂中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