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彪 來源:東方網 選稿:桑怡
8月11日下午,寧波學子竺琪傑從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招生組副組長戴高樂手中接過全省首封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通知書。隨著錄取通知書一起送達的,還有一張黑膠光碟,光碟上刻錄的是國科大為新生準備的特別禮物——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它們是由「中國天眼」FAST捕獲的15顆脈衝星信號,其中13顆脈衝星信號通過此次錄取通知書首次向全世界發布。據了解,國科大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僅錄取300餘人。(8月12日《寧波日報》)
國科大培養的是追求科學夢想、獻身科學事業、立志科學報國的未來科技領軍人才,能成為國科大的學子無疑是一種榮耀,同時意味著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相比以往樣式簡單的錄取通知書,這兩年國科大和全國部分高校一樣,在錄取通知書的設計和製作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尤其是把前沿科技融入其中,更彰顯了國科大致力培養國家科技人才的使命。
顯然,錄取通知書附送「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是讓新生感受到國家科技進步的腳步和創新使命的召喚,傳承新時代科學家的精神,保持對科學的探索與好奇,精進學業。正如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在《致2020級本科生新生的信》中所說:希望學生能在這跨越時空的宇宙迴響中,緊隨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真正成長為「強國一代」。
據悉,去年國科大將一枚「龍芯3號」處理器晶片嵌入新生的錄取通知書,也引起網友熱議。國科大在寄語中表示:「它看上去很小,卻可以驅動龐大的世界;它樸實無華,正是中國科學院砥礪創新自主研發的寫照。希望同學們透過晶片,讀懂更多,看得更遠!」的確,對即將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說,我們應讀懂「硬核」錄取通知書背後的「精神」所在。
在2020這個特殊年份,不少高校設計和送出的錄取通知書,都體現了這樣的良好願望和育人導向。比如,南開大學的通知書一度衝上熱搜榜首,竟送了兩粒蓮花種子,代表學校的2個期望:一顆種於故鄉,不改初心;一顆帶來校園,見證成長。清華大學隨通知書寄出的有校長的贈書《鄉土中國》和一封信,寄語新生「植根家國熱土,砥礪成長擔當」。
有高校精心設計錄取通知書,也有高校發放的通知書樸實無華,但並不意味著後者就缺乏對新生的關心。比如,陝西師範大學堅持十多年,邀請全校老教授為每一名新生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就是以一種莊重和具儀式感的方式讓新生們知道,學校珍視和重視他們,並對他們寄予著厚望。這份用心和精神溫暖了每一名新生,也提升了這所高校的知名度。
可見,錄取通知書拼「顏值」更需講「內涵」,包括輿論點讚的一些錄取通知書,並不在於其形式,也不在於其物質價值,而在於高校對新生教育的良苦用心。如此「核心」,方為「硬核」,方能彰顯一所高校精神的高度、靈魂的深度,讓新生感受到心靈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