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濟形勢下滑,不論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在江湖闖蕩多年的大老闆,工作不好找,生意也不好做,尤其是實體店的經營日況愈下,反而是很多小商販看起來生意還不錯。
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固定的房租成本,人員成本等,他們的成本就只有自己的產品而已,比如菜農推個小車,菜就是他的成本,但還有可能是她自己種的,這個時候成本甚至為零,所以說能賣出去基本就是純利潤了。還有一些小商販,他們把小飾品擺在地鐵口輕軌口,這些地方也沒有房租成本,除了買貨的成本之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額外的負擔了。
但是很多實體店的老闆現在面臨的一個情況就是生意不好做了,但是貨還留在倉庫裡,幹看著著急,一著急就會瞎忙活,開始各種打折,發宣傳單、揮淚大甩賣......總之是想盡一切辦法吸引到別人,但是常常卻適得其反,自己花了老大的錢和成本去做前期的這些工作,後面引來的人卻收效甚微。
主要問題出在以下三點:
一、利用傳統的營銷模式。
比如發傳單,在自家店門口打上橫幅,說是進店消費打幾折的這種,想一想,其實這種活動已經被前人做爛了,效果並沒有很好,大家面對這個社會非常繁雜的店鋪商品,選擇權很多,而你又用打折甩賣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產品,更會讓人覺得你的產品是質量或者是哪裡有問題,所以才賣不出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客人來到店裡消費的欲望。
二、沒有吸引力。
就像前面說的,你的產品掛出打折售賣的橫幅,並不會讓顧客覺得你有解決到他的需求,也沒有給人一個非常優惠的感覺,我們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生意,都是要用解決客戶需求的思維去銷售產品,而不是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我的貨賣不出去,我的貨可以給你打折這種,就像我之前跟女同事逛街,看到菊花茶上面寫著各種各樣的營養成分,但是真正吸引女性的卻是可以讓女性在夏日容光煥發,精神飛揚這樣的廣告語。
三、群體定位不準。
如果你在小縣城去賣鑽石珠寶,覺得會有人買嗎?相信大家都覺得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在小縣城,告訴他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金銀首飾,那麼人們是不是就會樂意來買呢?客戶群體不一樣,產品分類自然也不一樣。所以要因地制宜,才能夠做出好生意。
今天我們分享的就是一個在市場上賣按摩椅的老闆,通過整合以上的三點,在一個月內就掙了15萬的案例。
【1】案例背景
寧夏中衛的一對中年夫妻在外打工,存了一些錢之後,就想自己做老闆,搞點生意,卻不知道做什麼,有一天朋友來他們租的房子裡,說是自己腰疼,然後就買了個手提按摩椅,覺得挺不錯的,方便又好用,夫妻倆靈光乍現,就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他們就直接在市場上隨便找個空地,進了點貨賣按摩椅,滿心歡喜覺得自己離賺大錢的好日子不遠了。
但是天不遂人願,本來賣299的按摩椅,沒人來買,於是他們就降價到280,可生意還是不怎麼好。丈夫就開始在網上查資料,偶然間看到了我們分享的各種各樣做小生意的案例,諮詢我們給他出個點子。了解到他們的生意並不複雜,我迅速給他們出了一套方案,利用2塊錢的成本,讓他們在一個月內就掙了15萬塊錢。
【2】方案內容
因為他們做的是一個比較適合中老年人使用的手提按摩椅椅,問題是按摩椅賣不出去,就需要尋找其他方面的出口。
想想需要按摩椅的人一般都會有一些腰肌勞損的疼痛症狀,那麼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剛需的產品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