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不少家長臨近開學都非常發愁,暑假沒有抓好孩子的學習習慣,玩了兩個月,馬上開學了,孩子的心收不回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明顯。孩子不願意學習,更不想聽家長的話,打開書本學習一下。家長更是管不了整天玩手機的小學生,明明知道開學後會是一個什麼狀態,無可奈何。更有的家長會說,不能提到開學兩個字。一個是孩子自己都很牴觸。一個是家長的焦慮,如此學習狀態,究竟該如何迎接開學?不想被老師批評,又不能在短期內培養好學習的正確態度,家長真是難。
對於小學生來說,最好的一個狀態就是知道如何自己去收心,開學了我該以一個什麼心態來面對,不需要家長反覆強調,我自己就能做到的一個學習狀態。開學後的班會上,我總是喜歡問學生:你們是否期待上學?你們是否想見同學和老師?不少學生會回答,還是在暑假在家玩爽,開學太難了,又要寫作業。不過見到老師和同學還是開心的,所以學生們對學習的大部分直觀感受都來自同學情誼和師生情誼,他們本身不會對學習這件事抱有主觀的積極態度。那麼開學前想讓孩子主動去上學,家長該怎麼做呢?如果你能做到這3點,說不定孩子就能自己收拾書包去上學了。
1、讓孩子感受老師的在意
我們家長喜歡在開學前和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你不寫作業,等開學了,看老師怎麼收拾你,反正我管不了你了,讓老師管你。或者對剛剛入學的新生描繪老師的嚴厲,不聽話老師會怎麼懲罰,從負面的情緒上向孩子傳達老師是否在意你。其實對於師生之間,來自老師的信任是孩子對學校最基本的嚮往,大部分孩子對學校的牴觸,均來自老師是否關注我,愛護我,所以想讓孩子痛痛快快上學,不妨和孩子多說說:老師也是很想念你的,而不是等著你去上學,老師要懲罰你。
讓孩子感受老師的在意,其實是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有一種安全感。懂得有問題去找老師解決,也敢於提出自己的訴求。開學意味著結束暑假生活,開始進入另一種學習狀態,改變心態不光需要家長的重複與強調,更應該讓學生看到老師的誠意,所以在開學前,家長可以先和老師溝通一下,請老師給孩子發一段語音或者寫上幾句開學祝福,讓孩子對學校有一個美好的期待。
2、讓學生感受學校學習的趣味
學習雖然是一個辛苦的過程,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家長和老師給孩子帶來的學習體驗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我說我們的學生對學校生活更多的回憶是同學之間的故事,而不是上的某堂課裡老師講的某個知識點?因為學生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不是被家長強迫的,而是一個主動的狀態,我要去學校,找我的好哥們好朋友玩。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對同學情誼的建設,而不是在開學前,和孩子說,少和誰一起玩,這學期你就應該老老實實學習。
作為語文老師,我也常和家長強調,儘量引導孩子對學校和學習產生興趣,而不是厭惡。在暑假中,孩子聽夠了家長的嘮叨,就想換一個環境,基於這個想法,倒也能讓孩子有一種想開學的衝動,但是這是從另一個學習環境逃到學校中去,並不解決什麼問題。不管是老師也好,還是家長,都不能在開學前做「遙控器」,遙控指揮孩子該幹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和孩子建立一個契約,讓孩子承擔他的學習自認,比去被動地執行家長的口令要有意義。
3、讓學生在開學這件事上體會到成就
我們家長在反覆強調,暑假學習過程,孩子是失敗的,期待著開學後老師來糾正和管理孩子的學習,這讓孩子從未在開學這件事上體會到成就。也就是開學後,我要到學校是去改正錯誤的,而不是展開新的學習的。我們的學生從沒有在開學這件事上建立過成就感,也就不會對開學有什麼期待。所以,家長和老師應該在開學前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肯定孩子在暑假的學習過程,為他們鋪墊開學後的學習計劃,這樣孩子就能在開學這件事上有所期待,也就是他自己找到了自信。
開學前讓孩子主動上學,實際上是我們的家長從孩子的心理、行為、學習意識上對孩子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在意,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在開學這件事上體會到成就,家長只要做到這3點,就能讓孩子主動收拾書包去上學。關於開學前的準備,家長朋友們都遇到過哪些困惑?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