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滔滔黃河從世界屋脊發源,奔騰穿越九省直插大海。
在其五千多公裡的長度上,新鄉,這個位於下遊之首的城池,擁有著170多公裡的河段和下遊最為廣闊的黃河灘區。
如今,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今天,新鄉和黃河對岸的鄭州、開封和山東菏澤之間,共有九座大橋橫跨波濤之上,如同黃河巨龍的金腰帶,讓天塹變通途,給兩岸人民帶來了無盡福祉,也為新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無窮的動力。
今天,我們就按黃河在新鄉的流向,依次飛越黃河新鄉段上的九座大橋,感受它們長龍臥波,跨越天塹的雄姿。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黃河新鄉段第一座連接新鄉和鄭州的跨黃河通道,是北京至香港公路(107國道)跨越黃河的一座特大橋梁。1984年7月5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開工建設,1986年10月1日通車運營,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鄭州黃河公路大橋」橋名紀念碑矗立在橋南頭。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南起鄭州市花園口,北抵新鄉市原陽縣(今平原示範區)橋北鄉馬莊村,大橋全長5549.86米,正橋面寬度為18米,中間9米為快車道,兩邊各有1米寬的人行道和3.5米寬的慢車道。南引橋面寬19.5米,機動車道寬16米,兩側人行道寬各1.5米。橋面每140至250米設一伸縮縫,以伸縮縫為分界線,計25聯。大橋跨越黃河大堤時與堤頂道路交叉,橋位處河槽寬度750米,河槽最大擺動寬度1000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總投資1.78億元 。
鄭新黃河大橋
原稱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是中國河南省境內一座連接鄭州市惠濟區申莊和新鄉市原陽縣(今平原示範區原武鎮)的黃河大橋,是107國道複線工程與京廣高速鐵路共同跨越黃河的公用特大橋梁。鄭新黃河大橋於2007年7月動工建設,公路部分於2010年9月29日通車運營,高速鐵路部分於2012年12月26日通車運營。
鄭新黃河大橋公路北連接線起點在今平原示範區祝樓鄉閻莊南同G107順接,向南經平原示範區原武鎮與鄭焦晉高速相交,設互通立交1座,然後以連續混凝土結構橋梁跨越黃河北大堤,跨黃河部分為公鐵合建大橋,公鐵合建長9.17千米。
公路經鄭州市惠濟區申莊村西側與規劃的北四環相交,設互通立交1座,終點位於鄭州市金水區小賀莊接G107輔道,全線長24.277千米。上層公路橋面寬32.5米,下層為雙線客運專線,線間距7米。橋寬公路部分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鐵路部分為雙線高速鐵路,項目投資總額49.8億元人民幣。
劉江黃河大橋
原稱「鄭州黃河二橋」,是中國河南省境內一座連接鄭州市和新鄉市的過河通道,是北京—港澳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4)跨越黃河的一座特大橋梁,也是黃河上第一座鋼管拱形特大橋。
劉江黃河大橋位於黃河南岸惠金大堤26+109.9千米之間,大橋南起鄭州市惠濟區,北至新鄉市原陽縣蔣莊鄉,據上遊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約13千米。劉江黃河大橋於2002年4月1日開工建設,於2004年10月1日建成通車。全長9848.16米,橋面為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
鄭濟高鐵鄭州黃河特大橋
位於京港澳高速公路黃河大橋(劉江黃河大橋)下遊3.5千米處,相應左岸堤防樁號113+110,右岸堤防樁號30+445。大橋總投資75.2億元,為「三橋合一」的公鐵兩用橋。
大橋於2018年5月4日開工,是國家重點工程鄭(州)濟(南)鐵路跨越黃河的特大橋。其大橋主橋全長2016米,大橋主橋及南引橋全長4377米,採用公路、鐵路上下層合建的布置形式,設計4線鐵路、6車道快速公路。2020年5月19日,大橋主橋鋼桁梁順利合龍,創下我國高速鐵路無砟軌道鋼混疊合連續鋼桁梁大橋中長度最長、跨度最大、設計時速最高等三項記錄。
大橋上層為32.5米寬、雙側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裡的鄭(州)新(鄉)快速公路,下遊側為設計時速160公裡的鄭(州)新(鄉)市域鐵路。鄭濟鐵路是連接豫魯兩省的國家鐵路幹線,是河南「米」字形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官渡黃河大橋
河南省境內一座連接鄭州市中牟縣和新鄉市原陽縣的過河通道,是107國道鄭州境內東移改建工程往北跨越黃河的控制性工程。2016年9月27日,官渡黃河大橋開工建設,2019年10月16日,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因大橋位於官渡之戰古戰場,故名。
項目起於新鄉市原陽縣陽阿鄉,止於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線路路線全長31.775千米,其中黃河特大橋大橋全長7377米;大橋主橋路基寬度41米,引線路基寬度34.5米。橋面為雙向8車道一級公路,是目前河南省幹線公路最寬的大橋橋面,設計車速100千米/小時;工程總投資約39.1億元人民幣。
官渡黃河大橋是國內首座將體外預應力技術應用於大規模連續梁的特大橋,其中體外預應力的運用(全橋梁體內部共設置體外預應力鋼束504束、15624根,重達1998噸。體外預應力就好比搬運或行走助力器,減輕了橋體負擔,檢修方便,容易更換,從而也減少了後期維護對生態帶來的影響。)是目前同類橋梁中,國內根數、噸位最多的特大橋。
開封黃河大橋
又名開封黃河高速公路特大橋,是國家高速G45大(慶)廣(州)高速南北跨越黃河的特大橋,是大(慶)廣(州)高速公路河南段標誌性建築和樞紐工程,連接開封市祥符區和新鄉封丘縣。
(2006年7月15日 開封黃河大橋主橋架設合龍)
該大橋起自大廣線長垣到封丘段高速公路封丘互通式立交南端,跨越黃河後,止於祥符區的大門寨,與連霍高速公路樞紐性互通式立交相接,路線全長13.806千米,其中黃河大橋長7838米,寬35米,為雙向6車道。主橋中心段長1010米,橋寬37.4米。於2004年9月開工建設,2006年11月28日,建成通車,總投資約20億元。
該橋是矮塔斜拉橋,雙索麵結構,橋梁和斜拉索放置在外側護攔以外,拉索採用鋼絞線拉索,每個橋墩處橋塔上共設2×11對斜拉索。上部結構設計為上、下行合併整體箱,單向三室,斜腹板,外形成流線型,十分美觀。
開封黃河公路大橋
開封黃河公路大橋位於開封東北30公裡處,是省道S220線(原省道S213線)上最重要的公路橋梁。該橋全長4475.09米,橋寬18.5米,設計荷載通行49噸。
大橋與左堤立交,引橋部分在黃河右岸大堤110+550處與黃河大堤平面垂直相交。南岸是開封縣(今祥符區)劉店鄉租糧寨黃河高灘,北岸為河南省封丘縣曹崗堤防險工。大橋由北引道工程、特大橋工程和南引道工程三部分組成,設計運用年限100年,總投資12564.5萬元。該橋於1988年2月動工修建,1989年12月建成通車。
該橋為大廣高速公路的平行道路,在黃河北岸連接省道311,在黃河南岸和連霍高速公路、國道310相接,是河南省幹線公路網上重要的連通線,也是連接新鄉封丘縣和開封祥符區的交通大動脈,為民生出行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9年12月6日,開封黃河公路大橋加固改造工程開工,截至2020年12月2日,經過近一年的施工,大橋主體結構加固已基本完成,預計月底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長東黃河大橋
該橋位於河南長垣與山東東明間的新(鄉)菏(澤)線上,現存並列的一橋、二橋。其中一橋1985年建成,是一座單線鐵路鋼桁梁橋,由西引橋、正橋、東引橋三段組成,全長10282.75米。二橋1999年新建,為新菏鐵路複線重點工程。二橋與一橋孔跨對齊,兩引橋長2028.74米,東引橋長370.64米,都是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
一橋起點在西岸河南省長垣縣趙堤鎮趙堤村(對應黃河大堤左岸35+650處),止於東岸山東省東明縣沙窩鎮東堡城村(對應黃河大堤右岸193+171處),長10282米,是新鄉至兗州的新兗鐵路跨越黃河下遊特大橋。
長垣東明黃河公路大橋
長垣東明黃河公路大橋全長15.206千米,是菏寶高速跨越黃河的控制性工程,更是連接豫魯兩省高速公路網的關鍵工程。
項目路線全長23.5千米,其中主橋長15.206千米,佔路線總長度的64.7%,是黃河公路第一長橋,共設特大橋1座、大橋2座、中橋2座、互通式立交2座、分離式立交5座,橋梁和路基寬度28米,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裡/小時。
(2019年8月26日 首批車輛通過荷寶長東黃河大橋)
該項目共打下2297個樁基,最大樁徑2.2米、最長樁長105米;完成墩柱1373個,僅50米長的預製T梁就有2220榀,現澆連續梁4119米。2019年8月26日上午9點28分,正式通車運營,也標誌著菏寶(菏澤至寶雞)高速全線通車。
(荷寶長東黃河大橋通車前新鄉和山東東明通行路線示意圖)
該橋通車後,豫魯兩省交界的新鄉市長垣市與山東省東明縣多年來靠浮橋擺渡通行的歷史宣告結束,豫北多市出海交通瓶頸被打破。
如今,菏寶高速的全線貫通將成為這些城市出海路程最短、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焦作、新鄉等地到山東沿海各地行程將比原來至少縮短1個半小時,極大節約出行成本,加強黃河兩岸的經濟聯繫,實現優勢互補。
這正是:
禹域千裡沙,中州黃河濤。
凌波九橋橫,與天勢比高。
憶往昔,浪濤懸河成天塹,咫尺天涯。
看今朝,九橋飛架兩岸融,夢想開花。
作者:朱新國 出自:相約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