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忙查閱網上相關報導,發現此事件已風起雲湧:有人發起「40萬人籤名抵制林志玲及其代言產品」活動;有人將寶潔公司的投訴電話、電子郵件發布於網上,鼓勵大家抵制林志玲,更換代言人;QQ、MSN上聲浪鼎沸……民意的呼聲藉助網絡,形成一股巨大的可怕力量。
但寶潔仍然穩如泰山,不為所動。林志玲的笑容仍在電視廣告中燦爛。寶潔公關部一人士說「寶潔公司是做生意的,不會跟政治掛鈎」,還稱要將林志玲包裝成「彩色的」。
筆者認為,這種不尊重國人感情,不把握消費者心理的營銷行為,大為不妥。
作為這兩年崛起的臺灣最紅的女星,林志玲的形象、知名度、媒體曝光率、號召力等,都與寶潔玉蘭油品牌形象相互吻合,高度重疊,對促進產品銷售、提升品牌形象有積極的正面作用,其代言人的選擇策略非常恰當。
然而,明星身處娛樂圈,時時受到媒體關注,任何一點緋聞、醜聞都會被迅速傳播放大,並如同當初轉嫁明星魅力一樣,也被映襯到產品上,進而影響了產品和品牌的形象。愛轉化成恨,這種反作用力同樣強大。
我們不由得想到張惠妹代言康師傅冰紅茶時,因其「綠色」經歷而激怒國人,不但張惠妹受到抵制,以至星途受損,其代言的康師傅銷售業績也受影響。
寶潔也許會認為,我們的品牌硬,我們是國際大品牌,我們產品好,我們不怕民意。
那我冒昧打擊一下,且看林志玲「染綠」是不是對寶潔有影響吧。
上周末,到家門口的一家賣場去看。在寶潔的洗髮水區域,聽到兩個正在挑選洗髮水的女孩子的對話。
一個說,「買飄柔吧,我上次用過,好用。」
另一個說,「別買寶潔了,林志玲代言的!用著心理頭不舒服,還是買別的牌子吧。」
林志玲「染綠」了,寶潔也跟著上了顏色——這就是現實。
其實,近年來,這種抵制『綠色』藝人的活動頗為強烈,網絡甚至流傳有「臺灣藝人政治取向名單」等,這多少會影響消費者對明星的喜惡。
這也提示商家,選擇明星代言人固然好,嫁接明星魅力,商家與藝人各取所需。但在選擇誰代言之前,如何做好代言人的背景調研、如何策略性最大化利用明星效應,如何控制和降低明星突發醜聞事件傷害企業品牌形象的風險,更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否則,只能是打不到狐狸反惹一身騷。
據說,國外為了防範因明星自身問題給代言品牌造成風險的話,就會按照附加條款,自動中止合同,甚至能要求賠償。這說明,在籤訂明星代言合同時,別光想著坐家數錢,多個心眼或許不會糟蹋錢。
起碼,當國人的怒火熊熊燃起,並有大肆蔓延之勢時,主動中止廣告投放,減輕對消費者的心理刺激,如何主動承認責任,避免不作為,似乎更符合國情,符合人情。否則,城門失火,只能殃及池魚了!
寶潔將如何解決林志玲「染綠」問題,我們拭目以待!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jiwei1223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