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如今,不少網絡平臺在辦理業務時,都會要求辦理人上傳手持身份證照片,即自己拿著自己身份證照張相,例如網店註冊、網上理財、招聘等等。在需要證明身份的時候,這確實是一個既快速又有效的方法。但是你想沒想過,辦完業務之後,自己的這張「手持身份證照片」去了哪裡呢?不法分子從中挖掘出「商機」,並且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手持身份證照片按需發貨
南京的鄒先生是一名網店賣家,在多個網絡交易平臺都開有網店。在網店註冊的過程中,他按照要求上傳了身份證正反面和個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今年5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QQ平臺上,有不少人在私底下大批量地兜售手持身份證照片。這不禁讓他擔心,自己上傳的手持身份證照片是否也面臨著被人交易的風險。
鄒先生表示:「聽QQ上的賣家說他們賣的照片都是成套的,一套三張,包括本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和身份證照片的正反面。我因為開網店需要,所以上傳了這些照片,身邊有不少朋友買理財或者做兼職什麼的,也都上傳過,我們就比較擔心這些照片是不是有可能被別人買了,然後用來做壞事。」QQ平臺上真的有賣家在兜售手持身份證照片嗎?記者日前以購買者的身份聯繫上一名網絡賣家李某,他自稱手中有很多成套的手持身份證照片,可以單賣,也可以批發:「一套20元,兩套40元。一次拿越多,價格越低;買一套或者兩套試一下,看你那邊用得可以不。如果可以,你再多拿,價格低。」當記者再次詢問出售的照片來自哪裡時,賣家回復稱有供貨上家,並表示他們也是花了大成本才收集而來,因為可以一照多賣,所以才能有不小的利潤。如果記者想買,他們可以儘量根據需求來發貨。
手機卡銀行卡也成套售賣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市民的手持身份證照片一旦被不法分子洩露會帶來一系列的安全隱患,甚至產生了多種「產業鏈」。一名專門售賣各類卡片和帳號的網絡賣家張某表示,他有很多已經實名註冊過的手機卡,可以任由記者挑選。而這些手機卡就是利用成套的手持身份證照片註冊而來的。「我們一般都是批量開的,千張百張這樣開的。」 記者還注意到,除了手持身份證照片被隨意買賣,賣家張某還自稱手中有不少銀行卡四件套出售,他打開視頻給記者看貨架上堆滿的存貨:「手機卡、銀行卡、U盾還有身份證,這種都是一套的700元。拿手機號去註冊一個微信,或者註冊一個支付寶,然後綁卡就正常收帳轉帳。如果提示刷臉,你找我,我給你聯繫本人讓他給你刷臉。」
如果使用別人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萬一裡面的錢被取走了怎麼辦呢?對於記者的擔心,賣家表示他們的來源很可靠,且有半年的售後服務期,如果出現問題,由他們進行交涉:「山區裡面,種地的、務農的,還有就是那些學生們,沒錢的,給我辦一張銀行卡,幾百塊錢我收過來。假如你的錢沒了,沒事,肯定是本人弄走了,然後我把錢先給你,我去找本人談。但是我賣七八年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不只讓他們幫我辦銀行卡,有些人需要辦營業執照,去當法人之類的,我都會找他們。」
律師觀點
販賣個人信息構成犯罪
記者已經第一時間將相關賣家的疑似違法行為向涉事平臺進行舉報,等待平臺處理。對於賣家利用網絡平臺非法出售個人信息的行為,江蘇天煦律師事務所張賽律師建議用戶掌握證據之後,可以通過舉報功能進行投訴,要求平臺進行處理。
對於網絡隨意出售個人信息的行為,張賽律師表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及駕駛證的行為,會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如果信息擁有者和網絡販賣者明知買家用於違法犯罪依然出售,也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張賽表示:「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從中獲取利潤,然後把信息提供給他人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也就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幫扶行為,屬於共同犯罪的一類。同時就提醒一下各大網站,通過手持身份證照片等形式,如果我們的網站獲取到這些信息,從法律的角度上說,對這些信息就有保護的義務,不能洩露出去。」
來源:北京晚報 綜合央廣
流程編輯:R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