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分級制度也會出錯

2020-12-17 Mtime時光網

  MPAA(美國電影協會)的現代電影分級制度已經46歲了!1968年11月1日,MPAA通過的電影分級制度正式生效。從此以後,那些被評為R級或者NC-17級的電影不是奮力反抗,就是試圖圍繞MPAA的瘋狂分級決定創造爭議性話題。因為依據諸多學者的分析,影片的分級對票房收益和其可能的傳播範圍產生的影響深遠。


  關於MPAA的分級制度:

  • G級:大眾級,任何人都可以觀看
  • PG級:輔導級,該級別電影中的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
  • PG-13級: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
  • R級: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
  • NC-17級:限制級,17歲以下(包括17歲)觀眾禁止觀看(從商業角度看會損失整個青少年觀眾群)
  • NR/OR級:指未分級的電影
  • M/X/P級:不準在大院線放映的電影

  為了慶祝電影分級制度的生日,下面來盤點一下十部被分錯級的倒黴電影,上至奧斯卡最佳影片,下至獨立情色片,分級委員會都有看走眼的時候。



  

任何一個看過小說《美國精神病人》的人都可以告訴你布雷特·伊斯頓·埃利斯對80年代華爾街文化極其形象且富有爭議的諷刺令導演

瑪麗·哈倫

的改編電影相比之下看上去樸素得多。若完全忠於原著的改編會讓電影無法問世,所以哈倫選擇淡化小說中的暴力和色情內容。不過,MPAA的分級委員會仍然在他們初次觀看後給予了這部電影NC-17的分級。

  

  哈倫最開始以為這個分級的依據是電影中的暴力鏡頭(用斧砍臉,用鏈鋸割等),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由

克裡斯蒂安·貝爾

飾演的男主角與兩位妓女的一場「三人派對」戲。


  這次的決定突顯出了MPAA的一個趨勢——對影片中的暴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色情內容要嚴把關。哈倫勉強同意了分級委員會的要求,剪掉了幾秒鐘的性愛場面來保住一個R級。但在這部電影的DVD發行版本裡,原版剪輯被保留。


2. 《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1994)


  奧利弗·斯通

1994年的電影講述的是米奇和馬洛裡(由

伍迪·哈裡森

和朱麗葉·劉易斯飾演)這一對連環殺手夫婦一邊逃亡一邊殺人的瘋狂旅行,這恐怕是這位爭議性導演最臭名昭著的一部作品了。


  這部電影最初被評為NC-17級,但它為了爭取一個R級長期陷入與MPAA的鬥爭中。由於這部電影是關於連環殺手的,影片中必然充斥著大量暴力畫面,這是分級委員會強烈反對的。


  主人公米奇和馬洛裡在影片中被新聞報導大量曝光,斯通的本意是藉機諷刺美國媒體近來對暴力犯罪事件的無節制報導,但這恰恰影響了影片的分級過程。駭人聽聞的辛普森謀殺案在影片上映前兩個月發生了,這或許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分級委員會會對這部電影如此嚴厲,他們擔心看到類似的事件以如此極端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最後,斯通不得不刪掉了長達四分鐘的片段,才使得MPAA改變了分級,成為了一部R級片,於是華納兄弟也同意發行該片。


3. 《阿黛爾的生活》(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2013)


  阿布戴·柯西胥

的坎城金棕櫚獲獎作品《阿黛爾的生活》因為片中對同性性愛場面直白而長時間的描畫毫無懸念地得到了NC-17的分級,但這也不能阻止紐約的IFC中心允許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入場觀看。


  IFC中心的高級副總裁約翰·萬科在寫給《紐約時報》的聲明中解釋道:「這不是一部拍給孩子看的電影,但我們認為他們不夠成熟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判斷,是在質疑那些即將面對成人才有的情感危機和機會的青少年。」


  在法國,《阿黛爾的生活》被分為第12級,幾乎相當於美國的PG-13。



  

韋恩斯坦曾成功為《藍色情人節》爭取到一個R級,儘管影片中有兩位主角(

瑞恩·高斯林

米歇爾·威廉士

)的性愛場面——這本來是一個NC-17級別的鏡頭。而且,韋恩斯坦還選擇了把很有挑逗意味的一幕作為電影海報,反正色情就是好賣。


5. 《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依據合同義務,為了使斯坦利-庫布裡克的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戒》得到R級分級,華納兄弟利用數位技術在那幕臭名昭著的狂歡戲裡加入了鬥篷陰影,該片是由

湯姆·克魯斯

妮可·基德曼

主演的。


  華納兄弟的這一舉措激怒了很多庫布裡克的粉絲,包括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他在影評中這樣嚴厲地指責了這件事:「這象徵了分級制度的道德虛偽,竟逼著一位偉大的導演在他的藝術眼光上妥協,只為了讓他的成人電影能讓更多的青年觀眾看到。」


  這畢竟是那個以X級發行了

《發條橙》

的導演啊。可以肯定的是庫布裡克本人肯定是不會介意NC-17的。


6.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2010)


  

這份列表中最溫和的電影恐怕就是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國王的演講》。在韋恩斯坦公司為《藍色情人節》上訴的過程當中,他們還以《國王的演講》之名發動了一場「戰鬥」。


  MPAA給該片的分級是R,只因為片中出現了髒話(估計是因為科林-菲斯飾演的約克郡公爵不停地說F詞)。若是R級,那美國所有17歲以下的人都必須要有成年人陪同才能看這部電影;但同時,英國給予該片的分級是12A,意味著任何一個12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看《國王的演講》。


  MPAA並沒有理會韋恩斯坦的上訴,所以他們只好另外發行了一個沒有髒話的版本。有趣的是,那個「乾淨版」只拿到了三百萬美元的票房,而限制級版卻收穫了1.35億美元。



  朱迪·丹奇

史蒂夫·庫根

和韋恩斯坦公司贏得了他們的正式上訴,成功修改了影片《菲洛梅娜》的評級,從R級降到了PG-13。之前之所以被評為限制級是因為該片出現了不只一處的「嚴厲的性衍生詞」作為髒話使用。


  韋恩斯坦公司表示基於影片的題材,它是關於一位記者幫助一位前修女找尋她失散多年的兒子的故事,《菲洛梅娜》應該值得一個更加合家歡的分級。他們之後還在搞笑網站Funny-or-Die上發布了一則惡搞MPAA分級制度的短片,其中使用了朱迪·丹奇飾演過的另一位角色——詹姆斯·邦德系列裡的M。


  導演史蒂芬·弗雷斯表示:「我們認為MPAA在給本片分級時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這是一部根本沒有包含暴力和色情內容,只有極少量的成人語言的電影。我很高興他們修改了最終評級,讓更多的家庭有機會一起看到這部電影。」


8.《夢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2000)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死亡密碼》

(π) 後的第二部作品《夢之安魂曲》被MPAA評為了NC-17級,因為其中詹妮弗-康納利表演到臨近結尾處的一段性愛場面被描述為「看了難受」。


  發行商Artisan娛樂公司拒絕做出刪減,稱MPAA的分級「既不正確也不公平」。在一部描述毒癮及其帶來的恐懼的電影中(傑瑞德-萊託飾演的角色還截肢了),值得注意的是MPAA挑出毛病的竟然是這麼一個鏡頭。最終上訴被駁回,Arisan娛樂公司選擇以無分級形式上映。


9. 《南方公園》(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and Uncut)(1999)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聽人抱怨限制級的愛情片和奇幻片有多難賣,當然R級動畫尤甚。那麼,你可以想像一部NC-17級的動畫片嗎?


  派拉蒙和《南方公園》的創作者特雷·帕克和馬特·斯通都無法想像。該影片的創作團隊發布了一系列的傳真記事來展示他們與MPAA之間一來二去的幽默談判,裡面充滿了各種對具體詞彙和內容的修改要求。最後,影片中的《都怪加拿大》(Blame Canada)一曲還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的提名。




  為什麼?我們不敢妄下定論,據說是因為未成年小男孩看色情雜誌的一組短暫鏡頭。但是《少年時代》是一部值得它描寫的那個年紀的人看的電影,即青少年。紐約IFC中心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們宣布允許「高中生自行決定」入場。這一舉動無疑增進了影院的利潤,但我們支持它的原因是理察-林克萊特的這個偉大成就值得被更多得人在大銀幕上欣賞到。

相關焦點

  • 日本的電影分級制度,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
    提到電影分級,其實這是個有點微妙的話題。前有讓人浮想聯翩的「三級片」,就是從香港的電影分級中衍生而來的。1988年,香港影視及娛樂事物管理處制定了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依據觀眾年齡限制將電影分為三級,到了1995年,香港電檢處將「三級制」中的二級又細分出A、B兩級。
  • 電影分級 界限為誰設
    成熟的分級制度:美國和香港  美國好萊塢與中國香港是世界上的主要電影製作基地。目前中國大陸引進的影片主要來自這兩個地區。兩地都有很長的商業片運作歷史,擁有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對內地頗有借鑑意義。  香港對分級制度的執行比美國要嚴格得多,監督制度也更完善。當Ⅲ級片公映的時候,電影院的檢票員可以隨時要求入場者出示身份證。香港電影檢查處會派出稽查員前往有關電影院巡視檢查,一旦發現年齡未滿18歲的觀眾混入Ⅲ級片的場次,檢查處就會追究電影院的責任。
  • 影視分級,遠不止是為孩子護航 美國分級制度可行性高 日韓各有一套...
    美國電視分級制度:體系完整,可行性高  美國的電視分級制度從1997年開始執行,對電視節目中的暴力、色情等鏡頭,根據其程度和頻率的不同制定了較為細緻的分級規範,具體情況為: TV-Y:適合2-6歲幼童觀看TV-Y7:7歲以下兒童不宜觀看TV-Y7-FV:TV-Y7
  • 遊戲分級來了,電影分級還遠嗎?
    相比此前實名制註冊、限制玩遊戲時長、限制玩遊戲時段、限制充值額度來說,分級制度反而讓遊戲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標準有的放矢,這會兒估計遊戲廠家都已經在研究如何合法地讓受眾用戶「掏錢」。看到遊戲分級制度實施,也有不少網友呼籲影視分級制度的到來。其實這樣的呼聲一直都在,國內一直沒有實行電影分級制度,但不管是觀眾還是創作者,都已經越來越需要它了。
  • 遊戲分級有多重要!常見的遊戲分級制度科普
    當然我們今天要聊的不是審核和版號,而是在國內發行並不需要的遊戲分級制度。目前我們常見的遊戲版本主要有國內引進的國行版本,美國發行的美版,歐洲地區的歐版,日本地區的日版和港臺地區的港臺版。在這些非國行版本遊戲的封面上都會標有大大的遊戲分級標誌。遊戲分級制度大量借鑑了電影的分級制度,在這些有著遊戲分級制度的國家裡,遊戲分級工作都是交給相關的遊戲分級委員會負責,遊戲委員會會根據遊戲的內容給遊戲進行分級。
  • 保護還是禍害未成年人--電影分級走在刀刃上
    國外青少年犯罪,影視作品是影響的一個方面,別的方面比如書或者別的一些載體也會對青少年有影響。影視作品的影響有多大,帶有一種直接性,它比較形象,對青少年犯罪還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俞劍紅:電影分級比如暴力影片、色情片局部泛濫,可能導致未成年人犯罪。電影分級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體系。不能說有電影分級這樣一個制度就行了,關鍵是怎麼實施電影分級,真正少兒不宜的真正做到讓青少年看不見。
  • 垃圾都分類了,我們的遊戲和電影什麼時候分級?
    我們的電影和遊戲到底什麼時候分級? 今年電影行業是最不太平的一年,看好的電影各種撤檔,《少年的你》在教育部的要求下撤檔、《八佰》無緣暑期檔。 既然都提起遊戲分級制度了,還是得聊聊美國的遊戲分級。國內玩家們,我敢打賭,這些標誌你都見過,但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這套分級制度在北美通用,稱為ESRB制度,原名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
  • 各國葡萄酒的分級制度
    以上是法國通用的分級制度,無論是哪個產區、怎樣的葡萄酒,都被劃入這個分級制度之中。但在法國的幾個產區內,又有自己獨特的分級,它們是AOC分級制度的補充。 波爾多 波爾多習慣將酒莊分級,並標註在酒標上,作為品質的象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55梅多克分級制度。
  • 博納星光率先推出電影分級「提示」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31日報導:中國大陸目前尚無電影分級制度,但博納影業旗下的博納星光影院管理有限公司即將推出一項服務,提醒觀眾某些電影內容可能會給兒童或老人帶來不適。博納星光官方微博帳號周一中午發表博文稱:「中國電影制度的逐步放開,各類型題材電影上映,各類暴力、血腥、色情等鏡頭也逐漸有所顯現。
  • 烏魯木齊一家影院自行將電影以13歲為界分級
    在新疆烏魯木齊一家影院,13歲以下的觀眾是不能看《京城81號》的,即使買票,也會被當做退票處理。自7月中下旬開始,中影國際影城烏魯木齊店實施電影分級制度,將影院內上映的所有電影按照G級(大眾級)、PG-13級(特別輔導級)兩種類型劃分出來,規定對含有暴力、色情等鏡頭的PG-13級(特別輔導級)電影,禁止13歲以下兒童觀看,以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
  • 《子彈》少兒不宜鏡頭多 電影分級制再被呼籲-子彈|鏡頭|分級-浙江...
    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分級制再度被呼籲。電影分級制度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美國、加拿大、韓國等都有相關的分類。但是有時候,在商業利益面前,電影分級制度也無能為力。很多片商不顧分級制度,一味向青少年觀眾推銷暴力、色情電影。而色情與非色情、色情與情色的界定有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有了分級制,至少對於不諳世故的未成年人多了一道甄別是非的門檻。
  • 落後美國23年,中國遊戲分級還有多遠?
    從這方面來說,ESRB的成功,也一樣應該感謝美國出版業的前輩們,在一步步爭取自己所應有的權利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積累下的經驗。美國電影協會從1922年成立到1968年建立自己的審查標準替代各州管理制度,花了四十年的時間,而限制級別的出版物更是經歷了半個世紀以上的艱苦鬥爭,才在70年代後半段讓任何成年人有了合法閱讀、購買、觀看情色產品的資格。
  • 什麼歲數看什麼電影?來看看德國電影分級FSK
    德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電影也按照年齡被分成不同級別。不過分級這個事兒,和其他國家一樣,對有些電影還是非常棘手的。按年齡的等級劃分在德國,有個叫FSK的機構,全稱為Freiwillige Selbstkontrolle der Filmwirtschaft「電影自願自我檢查協會」,該協會制定了按年齡分級的電影評級制度。該機構有280名自願工作者,每年對數千部電影進行檢查,標識電影的年齡級別。
  • 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分級制度引發爭議
    動畫片《熊出沒》發布會現場,根據分級制度,《熊出沒》為TV-PG,適合10-14歲收看。       12月19日,中國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劇分級制度推出。       根據該分級制度,《喜羊羊與灰太狼》為TV-G(6-7歲),《熊出沒》為TV-PG(10-14歲),《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則為TV-K(2-6歲)。在該分級制度發布現場,600名家長測試了自己的「被坑指數」。其中,近三成家長「被坑指數」超過50分,讓自己的孩子看了許多不適合的兒童影視劇。
  • 「電影分級」怎麼說
    你愛看電影嗎?對於電影的類型,你了解多少?美國實行電影分級制,你知道各個級別都代表什麼嗎?下面是一些電影類型和分級的常用表達,愛看電影的人不可錯過哦!  1. What kind of movie is it like? A romantic comedy?  那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浪漫喜劇嗎?
  • 更嚴格的英國電影分級守則出臺了,應對家長對「社會情色化」的擔憂
    英國電影分級機構 BBFC 在徵詢了超過 10000 人的意見之後,出臺了更加嚴格的新分級標準,2 月 28 日起實施。它最值得矚目的地方在於,任何含性暴力或強姦場景的電影一定會被打上 「15」 (只允許 15 歲以上觀眾觀看)或以上的評級。
  • 美國分級閱讀標準
    各類分級圖書資料庫一般會提供多種標準分值以便於讀者檢索,如有的提供GRL、RR、AR三種分值,有的提供GRL、DRA、Lexile,等等。當然,很多分級方式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並提供分值作為檢索選項。(三)圖書類別豐富多樣進行分級並推薦的圖書可謂包羅萬象,並不限於文學作品,而是該閱讀水平的讀者所能夠或應該理解的全部類型,如科普、哲學、歷史、旅遊、地理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常識媒體網站上,它還對電影、電視、遊戲等面向少兒的出版物進行分級,以便對一個處於成長期的小讀者在媒體接受方面提供更為詳盡的輔導。
  • 新的電影分級中出現了「F級」,來猜猜是什麼意思 | GQ Daily
    電影講述1971年,一名國防部官員將美國政府捲入越南戰爭的機密文件通過《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媒體曝光,而在這之前,國防部曾試圖阻撓,卻以失敗告終。提前鎖定明年頒獎季的獲獎名單是不是太作弊了?外國新的電影分級制度很快,IMDb 就要在起平臺上推出「F級」電影分級,即由女性導演執導或由女性編劇編寫劇本或者是主要角色為女性的影片。
  • 烏魯木齊一家影院以13歲為界實施電影分級
    8月7日,在中影國際影城的電子屏幕上,每部電影的等級清晰明確,當天該影院上映的7部影片中有5部被列為PG-13級,禁止13歲以下小朋友觀看。亞心網記者李鐵軍 攝新京報訊 (記者許路陽 (微博) 實習生黃小雨)在新疆烏魯木齊一家影院,13歲以下的觀眾是不能看《京城81號》的,即使買票,也會被當做退票處理。昨日,記者獲悉,該影城從7月中下旬開始實行「電影分級」。影院自行將影片分兩級中影國際影城烏魯木齊店執行總經理姚林介紹,該影城已從7月中下旬開始自行「電影分級」。
  • 垃圾都分類了,電影分級還遠嗎?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電影並且喜歡看國外大片的人你一定對電影分級不陌生以下這些表達你都知道是對應電影的什麼級別嗎?為了符合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一些大片中的一些場景總是會因為各種原因被cut掉導致在國內影院看到的往往都是「閹割版」有時候實在是有些煞風景而國外的電影通常都是分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