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麻煩少給點飯。」「同學,這麼多飯夠了嗎?」……這是昨日記者在滄江中學食堂看到的一幕。浪費可恥,節約為榮。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培養節約糧食的觀念,應該從學生抓起。
記者昨日走訪區內多家學校了解到,目前各校的節約糧食主題教育形式豐富,學生們也易於接受。不少師生反映,節約糧食已成為師生共識,浪費食物現象已甚少出現。
按需取餐
打造好味食堂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滄江中學食堂,電子屏幕一直滾動播放節約糧食的標語。在食堂的每張餐桌上也張貼了「不剩飯、不剩菜、珍惜糧食」等宣傳標語。記者觀察到,學生在食堂就餐基本能做到按需點餐、適量點餐、積極「光碟」。
「要讓學生愛惜糧食,不能只靠老師來教育,食堂大廚做的菜好吃點,學生們愛吃,自然就不會浪費了。」滄江中學後勤服務中心主任助理嚴能基說,一頓午餐也是一堂食育課,不僅能教育學生要節約糧食,還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德信實驗學校生活老師監督就餐學生節約糧食。/學校供圖
如何實現按需打飯,讓飯菜「剛剛好」,從源頭上杜絕浪費?對這個問題,高明學校不僅思考了,還行動了。滄江中學食堂的食材看起來和其他學校的別無二致,但幾年前該校開展「舌尖上的建設」後,便從菜的味道入手,努力打造「好味食堂」。哪些菜是學生愛吃且又有營養,學校特意做了調查,也給食堂大廚提出更高要求。學校食堂根據學生口味,提供出相應的菜品,讓學生吃得更香。
在德信實驗學校的食堂內,飯桌、柱子、牆壁等處也隨處可見各種節約糧食倡議標語。記者注意到,食堂阿姨在給學生打飯時,男生的一般比女生的稍多一些。該校食堂工作人員在分餐時,會根據學生的情況,對米飯進行適當減量。「以前打飯怕學生吃不飽,一打就是二兩,現在提倡厲行節約,打飯的量有所減少。那些不夠吃、吃不飽的學生可以添飯添菜。」德信實驗學校總務處主任黃勝光說。
德信實驗學校一學生積極踐行「光碟行動」。/學校供圖
有學生覺得自己的飯多了,就向老師提出減量。黃勝光介紹,這些減下來的飯菜不會撤走,而是提供給還沒吃飽的學生。這樣的一減一增,一方面可以節約糧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們知道節約的好處。
自學校開展「光碟行動」以來,師生們大多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就餐習慣。「每天的收殘量只有25公斤左右,比『光碟行動』前減少了50%。」黃勝光說。
形式多樣
傳播節約理念
學校多措並舉開展主題教育,讓節約糧食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
在滄江中學,學校不僅開展了以「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了解糧食生產過程,還在課堂中就中國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糧食安全壓力大等現狀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幫助學生樹立節約意識。平日,該校還會藉助班級微信群向學生及家長發送節約糧食倡議的信息,加強節約宣傳教育,讓節儉觀念入腦入心。
德信實驗學校則通過主題團日活動、國旗下的講話等形式,讓學生意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該校學生就餐期間,每個年級會安排文明監督員,勸導浪費糧食的學生,表現好的班級則加分。
此外,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節糧惜糧的意識,德信實驗學校每月還會進行文明餐桌評比活動,在每個年級評選出一個優秀班級作為榜樣,通過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在校園營造節約糧食的良好氛圍。該校還會將浪費糧食的行為納入班級德育考核,學校食堂也會提前統計就餐人數,按需準備食材。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節約糧食,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更讓我明白了糧食來之不易。節約糧食應該從你我做起!」德信實驗學校五年級學生文靜說。
滄江中學初二學生李嘉雯表示,在學校養成了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如今和父母外出就餐會用「N-1」的點菜方式,儘量點半份菜或小份菜。平時也會提醒家人適量採購食材,當發現身邊人有浪費現象會及時勸說並制止,爭做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踐行者、傳播者。
原標題:高明學校多種形式倡導學生節約糧食
美味促「光碟」 節約成共識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馮慧雯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