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中小學開學季的到來,9月1日,「生態中國·熊貓e家」科普教育項目「熊貓課堂-開學第一課」正式開講啦!本次活動是「生態中國·熊貓e家」科普教育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熊貓中心)宣講團隊和中國大熊貓科普校園聯盟成立的大熊貓科普志願宣講團選派了知識儲備豐富、講解風趣幽默的宣講團成員組成了宣講隊伍,分赴四川省涼山州、阿壩州和甘孜州3地同時開展3場大熊貓科普宣講。
本次「熊貓課堂-開學第一課」主要走進大熊貓棲息地分布區的小學,以青少年為主要宣講對象,通過多層次、立體化、深入淺出的方式,普及了大熊貓的相關知識,傳播了保護瀕危珍稀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傳遞了「保護大熊貓,我們在行動」的公益理念,3所學校共計200名學生參加了科普宣講活動。
「穿越800萬年」
講述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在涼山州昭覺縣大壩鄉中心校,小小的教室布滿了熊貓元素,58位六年級的學生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張張天真無邪的面孔讓教室充滿生機與朝氣。大熊貓科普宣講老師,通過精美的ppt和視頻帶領大家穿越了800萬年的時空,從大熊貓前世今生、保護之路、國際交流等方面講述大熊貓的故事,並和學生們進行提問互動,讓一開始拘謹害羞的學生們慢慢變得積極主動,踴躍參與。
趣味活潑的熊貓課堂結束後,宣講團老師為學生們準備了音樂課,現場教學歌曲《熊貓咪咪》,稚嫩的歌聲和優美的旋律,喚起了保護大熊貓的歷史回憶,道出了對大熊貓的熱愛。最後,宣講團老師帶來了五顏六色的黏土,在老師細心和耐心的教學下,一件件充滿童真與創意的熊貓黏土作品「新鮮出爐」。通過手工製作,提高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反應力和創造力。
大壩鄉中心校拉瑪校長表示,非常高興能加入「中國大熊貓科普教育校園聯盟」,也非常感謝宣講團一行來到涼山州大壩鄉中心校開展科普宣講活動,為學生們帶來了別開生面,印象深刻的3節課。孫子日果是六年級的學生,「三節課都很有趣,讓我對大熊貓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老師還教我們唱《熊貓咪咪》,製作手工黏土,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從未接觸過的。」她說,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大熊貓,希望有機會能去到老師工作的地方,看一看國寶大熊貓。
熊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中國·熊貓e家」科普教育項目能架起一座橋梁,讓孩子們、老師們都能更深入的了解大熊貓,喜愛大熊貓,守護大熊貓,加入到大熊貓保護事業中。與此同時,「熊貓課堂-開學第一課」也同步在阿壩州理縣雜谷腦小學、甘孜州康定縣回民小學分別進行。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向3所學校贈送了書包、筆袋、大熊貓科普繪本等文具和讀物。
編撰熊貓科普讀本
爭取納入中小學社會實踐科普課
8月28日上午,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辦,都江堰市教育局、都江堰市融媒體中心以及相關學校共同協辦的,「生態中國·熊貓e家」科普教育項目啟動儀式暨雲籤約活動在都江堰市正式啟動。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國大熊貓科普教育校園聯盟」成員單位、大熊貓科普志願宣講團代表等共同出席活動。
熊貓中心與都江堰市北街小學實驗外國語學校現場籤約,並向學校頒授「中國大熊貓科普教育校園聯盟」銘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幼兒園、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小學、都江堰市北街小學實驗外國語學校、甘孜州康定市回民小學、涼山州昭覺縣大壩鄉中心校、阿壩州理縣雜谷腦小學等10餘所學校通過遠程視頻實現雲籤約。
據熊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中國·熊貓e家」科普教育活動是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的衍生活動,中國大熊貓科普教育校園聯盟的成立,將為科普教育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科教陣地,以點帶面,輻射全國,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下一階段,「生態中國·熊貓e家」活動將用好用活熊貓資源,打響打亮熊貓品牌,依託中國大熊貓科普教育校園聯盟編撰具有影響力的熊貓科普讀本,並爭取納入中小學社會實踐科普課程,打造一批大熊貓科普教育單位,招募大熊貓文化志願者和大熊貓科普講師,進學校、企業、政府、社區及景區開展持續廣泛的科普宣講活動。作為「生態中國·熊貓e家」的品牌課程,「熊貓課堂-開學第一課」會固定化、常態化在每年開學季走進校園聯盟地區學校開展大熊貓科普宣教活動。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圖片及視頻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