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 職場B計劃調查:把愛好玩好了,還能增加額外收入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斜槓青年」:指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近日發布的《2020年秋冬季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歷疫情後,為增強職場競爭力,45.9%的求職大學生時刻提升專業技能,25.4%的畢業生希望成為「斜槓青年」,利用靈活就業分散就業壓力。揚子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和80後「接私活」不同,不少90後的「副業」和本職工作毫無關係,而且形式更為多元化、網絡化。《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顯示:上半年約有8.2%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在有斜槓收入的白領群體中,微商、撰稿、設計等是當前的主流方向。其中微商的佔比最高,為26.8%。

實習生 和佳佳 何樹荃 蒯鈺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媛園

90後的B計劃豐富多彩

1

影城主管愛跳舞,「籃球寶貝」當副業太合適了

95後林玲是影城的市場主管,也是一名舞蹈愛好者。她告訴記者,2015年,她通過比賽選拔進入某籃球啦啦隊成為了一名籃球寶貝,經過5年的演出與訓練,現在的她已經成為了這支啦啦隊的隊長。而隊長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演出舞蹈的訓練以及賽事統籌。「籃球寶貝是通過前期的招募以及後期的選拔和訓練挑選出來的,成為正式隊員之後會根據一些體育賽事進行活動的安排。」林玲說。

「雖然主業帶來的收入可以滿足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舞蹈本身就是我熱愛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收入,這對於我來說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林玲表示,雖然影城主管的日常工作內容比較繁重,但是好在籃球寶貝的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可以讓自己更合理地去安排時間。「現在的隊員以學生為主,所以我們會將訓練的時間安排在周四的晚上七點或者是周六周日的某一天,這樣既不會耽誤大家的日常生活,還能讓大家及時調整狀態。」

林玲說她經常會在自己下班之後去舞蹈室練舞,有時候還會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和隊員們參加一些表演活動。這樣既不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個月還有一兩千的額外收入。

2

下了班,妻子做主播丈夫忙遊戲代打

李璐和她的老公徐行都是90後,住在江寧方山附近。李璐白天是一家醫院的收納,晚上就在鬥魚做主播。「一開始是直播打遊戲,後來粉絲漸漸多起來,也會唱唱歌,跳跳舞。」李璐做主播已經四五年了,正式的工作換了兩個,「副業」一直沒有斷過。每個月靠主播打賞,她有時收入可以過萬。

李璐的老公徐行也有「副業」。白天,徐行在一個能源行業的南京辦事處工作,晚上有時候他就帶別人打遊戲掙錢。「就比如說王者榮耀,你等級低,是白銀,我可以帶著你打到你要求的級別,比如鑽石。」由於線上線下遊戲都很精通,徐行最近準備跟朋友合夥,開一家劇本殺體驗館(一種沉浸式線下遊戲,「劇本」營造出情節故事,「殺」意味著故事裡有人「死亡」,需要玩家找出真兇)。

「我倆工作都是家裡幫忙找的,工資不多,養孩子等生活成本比較高。」李璐說,「我們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就不得不想辦法攢錢。」

3

帶貨、上網課、拍小視頻,副業搞搞成主業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90後們在採訪中說得最多的是「帶貨」。有一類和帶貨相關的「副業」比較受歡迎,就是從海量的購物網站商品中,挑選質優價廉的,供微信群裡的買家們挑選。只要買家通過連結領取優惠券購買,群主就能獲得提成。

記者了解到,這種「優惠群」五花八門,有專發購物網站優惠券的,有專發阿迪、耐克等運動品牌清倉貨的,還有專門團購國外物品的……「我們小區購物群的群主,生了二胎以後就辭職帶娃,以前就只在我們小區搞搞團購,現在搞大了,有十來個群,請了好幾個人幫著維護。」市民陳女士說。

記者注意到,除了代打遊戲、帶貨,不少90後的「副業」基本上都和線上工作沾邊。比如,有的白天在單位做接線員,晚上回家就研究世界各地的遊戲,製作遊戲解說視頻;也有的主業是導遊,「副業」是網課教師;還有的專門在一些平臺上製作「網紅」抖音小視頻。「我有個宜興的朋友,就天天用宜興話,去宜興各種地方打卡,點擊量也很高,他現在廣告也接得不少。」李璐說。

也不容易

「副業」

文案接「私活」熬夜趕稿

網紅帶貨累到耳石脫落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上班族做副業,也有「越做越窮」的。比如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喜歡做點心,於是就做些點心在小區團購:「我對點心要求高,用的都是最好的料,做了幾天一算,還賠了不少錢進去。」

顏小姐告訴記者,她是一名公司的文案,工作之餘,她會接一些新聞通稿來寫,寫完後對方會付給她一些勞務費。一個月要是寫得多了,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但為了完成任務,自己常常需要熬夜趕稿,有時候靈感怎麼也找不到,也是非常痛苦。

市民蔣先生在一家平臺做「網紅」帶貨,雙十一做了六位數的訂單。但隨即他就發現自己耳石脫落了,看醫生又花了不少費用。

聲音

專家

做好本職再發展副業是個人價值的二次體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公共健康教育方面頗有研究的趙群教授表示,很多年輕人剛剛步入職場,工資處於低層,又面臨房貸、車貸以及將接踵而來的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為了滿足城市一般生活的需要,依靠自己的才幹,發揮自己的潛能,在主業之外再掙得一份副業收入,既充分實現了個人價值,也增強了生活信心。這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理智和有益的選擇,是個人價值的二次體現,應該為此點讚。

不少90後也表示,當今網絡孕育出的多種新興商業模式,為新一代們帶來了很多機會。年輕人有了更多途徑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少人,也從這些兼職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並為之奮鬥,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南京「斜槓青年」 職場B計劃調查
    「斜槓青年」:指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近日發布的《2020年秋冬季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歷疫情後,為增強職場競爭力,45.9%的求職大學生時刻提升專業技能,25.4%的畢業生希望成為「斜槓青年」,利用靈活就業分散就業壓力。
  • 90.7%受訪職場青年有職場B計劃
    如今,在年輕人中流行發展職場B計劃。所謂職場B計劃,就是指本職工作外的其他職業選擇。不少人憑藉自己的興趣、技能發展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豐富生活。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職場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7%的受訪職場青年有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和充實空閒時間是受訪青年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 在杭州從事廣告運營工作的陳曉(化名),有一副好嗓音,上大學時就做過許多社團活動的主持人。
  • 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如今,在年輕人中流行發展職場B計劃。所謂職場B計劃,就是指本職工作外的其他職業選擇。不少人憑藉自己的興趣、技能發展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豐富生活。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職場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7%的受訪職場青年有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和充實空閒時間是受訪青年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
  • 8.2%的職場人擁斜槓收入「斜槓青年」想詩和遠方?靈活就業了解一下
    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再只擁有單一職業,多重標籤成為他們的特徵,這群人被稱為「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它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斜槓青年」中近半數副業收入不低於主業,重慶人都在做哪些副業?
    11月7日,重慶匯博網發布了《重慶職場人開展副業情況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98.8%的人都想做副業,擁有副業的人群中90後佔比近8成,而微商成為大多數人的副業首選。有個主業謀生,再兼顧一項興趣賺取零花錢,「斜槓青年」也成為不少年輕人嚮往的生活方式。回收的2872份答卷顯示,8.4%的職場人擁有斜槓收入,其中有75.4%都是90後。
  • 「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搞副業會被辭退嗎?
    你有職場「B計劃」「C計劃」嗎?眼下,開啟職場「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越來越多,「斜槓青年」和「副業剛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斜槓」就是副業和兼職嗎?哪些「斜槓職業」更受歡迎?爭當「斜槓青年」是否會違法?什麼樣的「斜槓職業」是職場最優解?  「多卡多待」的「斜槓青年」  室內設計師/民宿老闆/手工沙龍課老師張群告訴記者,選擇「多卡多待」不僅僅是想「多多賺錢」。
  • 「斜槓青年」王欣,副業創新創業踐行者,攜靈鴿再出發
    斜槓青年(slash)正在全球範圍內流行起來,他指的是一群不在滿足「某一職業」生活方式,選擇多重職業和多元生活的年輕人群!據調查,我國年輕人群裡中主業+兼職、創業者中這類人已超8000萬人,以高學歷的80後和90後居多。他們在正式工作的同時,利用自己的技術和額外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同時增加了一些收入,有些還從副業發展成了主業,從而走上創業道路。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濟南大學教授朱海濤認為,「斜槓青年」是年青一代的自我價值實現。
  • 「斜槓青年」還需政策支撐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56.7%的受訪青年認為「斜槓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時間,充實生活。
  • 斜槓青年,精彩生活不止一面
    每一條「/」,隔開的是不同的職業與多份收入浙江日報「外賣小哥/美術設計/自媒體博主」,「90後」湖州小夥陳建自我介紹的時候,習慣稱自己為「斜槓青年」——每一條「/」,隔開的是不同的職業與多份收入:穿上藍色騎手服,白天他是穿梭在商戶與小區之間送餐的外賣小哥;閒暇時架起相機,他變身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平臺經濟與青年職業。 2017年至今,調查研究約100餘斜槓青年、自由職業者。 論文《嵌入、表達、認同: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研究》《在消解中反思:斜槓青年的自反性研究》《戴著鐐銬跳舞:斜槓青年職業身份認同雙重內捲化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中國青年研究》《當代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成為自由職業者?
    美國的自由業就業資訊平臺Upwork於2019年的調查,全美國約有5700萬人從 事自由工作。約佔全美國勞動者的35%,約佔美國GDP的4.8%。《零工經濟來了》作者,黛安.穆卡依就曾指出,目前一份工作的平均周期只有3到5年。因此一個人就算擁有穩定的正職工作,也應該開發多樣化的工作組合與收入來源,為自己建構更堅固的安全網。零工究竟和一般的工作有什麼不同?
  • 自由職業成就多棲職場人 職場流行「斜槓青年」
    關印 插圖 H252  「斜槓青年」是時下很熱門的一個詞彙。當HR收到一份簡歷,看到上面的求職意向一欄被幾道斜槓劃分,而這幾個職業又毫不相干,甚至風馬牛不相及時,也絲毫不會驚訝,因為「斜槓青年」已經成為當下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自己的職業,例如,李銘,律師/大學教授/製片人等。
  • 斜槓文化興起,請問你是斜槓青年嗎?
    「斜槓青年」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個詞?這是很多年前就出現的詞。按照小編現在對斜槓青年的理解就是一群不滿足專一職業帶來的收入,而選擇一種或多種副業作為一份業餘職業帶來額外收入的人群。這原本是青年的專屬,因為他們有著眾多的興趣愛好,並以此來發展成自己的業餘職業。
  • 大學裡的「斜槓」青年
    在高校中,「不會彈鋼琴的理科生不是好攝影師」等說法已頗流行,大學生身份中的「斜槓」越來越多。這宣告著這一代年輕人對於青春生活所追求的寬度和廣度。事實上,「斜槓」的概念始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2007年寫的一本書《多重職業:讓工作和生活獲得雙重成功的新模式》。她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斜槓青年(Slasher)的概念,意為擁有多重身份,需要用斜槓將各種身份分開的人。
  • 王一博成為斜槓青年代表,我們普通人如何成為斜槓青年
    這才發現,原來王一博還是斜槓青年呢,他的簡介是這樣的:歌手/演員/主持人。 什麼是斜槓青年 「斜槓」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如何成為一名「斜槓青年」?只需三步!
    大家好,我是發現讀書之美,喜歡閱讀,心理學、職場、育兒的各類書籍,並且通過閱讀走出抑鬱,喜歡挖掘書中的寶藏,並且分享給大家,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我。2015年,Susan正式結束職場生涯,成為一名獨立創業者,實現了生活與工作的完美結合。她的代表作《「多重職業」成為全球新趨勢》曾被近千家媒體轉載,所著的《斜槓青年: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這本書中提出了5種「斜槓青年」的模式,我們來重點說一下常見的3種模式。這三種模式都是基於本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的前提下開展的斜槓模式。
  • 新華網評: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宋 燕「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亦是更加龐大。作為一個新興詞彙和現象,風靡網絡的「斜槓青年」,意味著新生一代青年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代表著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也是關照社會開放、進步、變革步伐的一面鏡子。「斜槓青年」熱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斜槓青年」熱與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息息相關。尤其是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新興職業,為年輕人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華提供了平臺。
  • 想成為斜槓青年,需要怎麼做?
    當你不喜歡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不喜歡只局限於一個領域,而是希望有多元深入的體驗,不斷去學習和精進的時候,才是斜槓生涯的開始。Susan Kuang指出,斜槓青年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身份,而在於多元化的人生。
  • 臺灣的斜槓(Slash)青年
    「斜槓青年」都是自由職業者。2016年,美國從事自由職業的人超過了5300萬,佔全美職場數量的三分之一。在網上以「遠程方式」完成工作,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二人不用上下班。    臺灣也有「斜槓青年」了,但一般來說,他們很多是「不得不斜槓」,同時要作好幾份工作,卻過著低消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