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五一放假前,我趕快把本周任務提上議程,緊接著上次的備孕話題,這次我們來聊聊剛懷孕的那些事~
我的兩個娃,一個是意外之喜,一個是有備而來。兩種方式,帶來了兩段不同的孕期旅程——
「這個月大姨媽估計不會來了。」
「哪有那麼容易中招,而且不是還沒到時間嗎?」
「女人的第六感,好嗎?!」
「……等到了時間再說。」
偶然的一次意外,就這麼「出了一條人命」。是的,我一次就中招了!
在孩子爸匪夷所思的眼神下,我默默去買了驗孕棒。新手初期試驗浪費了好幾根之後,不得已拿出手機認認真真地學習使用方法,最終測出了兩條槓。
拿給這個男人看,電視劇裡的那種「我要當爸爸了」的驚喜完全沒有,拿著驗孕棒的他只是簡單地「喔」了一聲。(當時被我質疑是不開心,之後才慢慢發現他其實是太緊張了。)
某度說,懷孕前三個月如果沒有肚子疼、未見紅,可以不用去醫院檢查,直接等到三個月後再去建冊(建冊:建立婦幼保健手冊,每次產檢時需要攜帶並填寫產檢結果,建冊後便於辦理母子保健卡和以後孩子的出生證明)。
但神經一向比較敏感的我還是在快倆月的時候去了醫院,抽血檢查了孕酮和HCG(懷孕初期做的檢查),被醫生告知懷孕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安了心,然後開啟了麻麻之路~
孕期,我又缺少了電視劇裡清早起床就孕吐反應的情節,除了每天昏昏欲睡、想吃各種小吃外(懷孕的時候總是特別容易累和饞,這個純個人反應),沒有任何異樣。
那位淡定反應的爸爸,乾脆讓我直接辭職在家,享受著睡十幾個鐘頭、自己做飯、定期產檢的日子……
「我們還是把二胎生了吧。」
「隨你」
「那我去做檢查了哦。」
「嗯」
一直有生二胎想法的我,因為想陪伴女兒學齡前的成長,拖著拖著就拖到了女兒幼兒園的最後一年,感覺不能再拖了,這才最終下定了決心!
在正式啟動這項重大決議前,我決定趁著暑假,帶著女兒去雲南旅遊。作為全職麻麻,我深知未來三年可能出去旅遊的機會非常少,也想趁機放鬆下,好好享受母女倆單獨相處的時光。
旅遊回來後,我就選擇了一家體檢中心做了孕前檢查,基本沒問題。當時擔心的體重(大寶出生後,身材沒有完全恢復,有些微胖)也被醫生給吃了定心丸,「你都二胎了,該注意的都知道了,回家就可以準備了。」
或許本身就是易孕體質,一個月我們就成功了。
但是因為工作和家庭的關係,我在這一個月中出了兩趟差、回了一趟老家、出門旅遊了一趟。奔波忙碌中,我在某寶上採購了驗孕棒套裝,驗孕也成了這一個月中我每天早上必做的一項重要任務。
某一天,「中隊長」(驗孕棒上兩道槓)終於來了!幾年後的爸爸看到這的時候,除了「喔」之外,還說了一句「恭喜你」。
二胎,仍然是在快倆月時去醫院做的檢查,主要是擔心會出現宮外孕、發育不良的情況,所以直接找醫生最靠譜。到三個月的時候,提前預約掛好號,再去到醫院,才知道自己又趕上了「豬仔」潮(扎堆生)。
填好了所有資料、抽了十幾管血、費盡了精力建好了冊,就開啟未來漫漫打怪獸過關之路(每過一次產檢,都像在打怪升級)。
然而預料不到的是,孕前被醫生吃了定心丸的體重,到了孕檢,不負眾望的體重以及稍高的血壓,將我直接劃為了「橙色高危孕婦」。
所以我也「光榮」地被分配到了「專家門診」。初期還被醫生要求做了好幾次24小時血壓監測(可隨身攜帶的血壓監測器,半小時測記錄一次血壓)。
最後被產檢醫生宣告:體重超標、血壓偏高。不想吃藥不想有風險就必須去看營養科,再就是堅持每天運動控制體重增長。
相比起一胎的輕鬆過關,這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我擔心了很久,甚至擔心對胎兒不好,想放棄。
直到去了營養科,發現像我這樣橙色、紅色高危的孕麻麻一堆,才終於沒那麼忐忑,反而激起我的小宇宙,誓要全程跟著醫生的宗旨走。
一個月、兩個月,血壓逐漸恢復正常,體重始終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一直到40周住院時才僅僅增長了4KG,二娃分走了3.1kg。
雖然折騰,但是鬼門關安全繞出來的我,穩穩地帶著我的兩個「小惡魔」,每天「精神分裂」似的陪著一起成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