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傑(左二)團隊討論患者病情(資料圖)
孫世傑(左二)團隊在查房(資料圖)
孫世傑(左一)團隊討論患者病情(資料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妍明 通訊員 成修 凌峰 煙臺報導
一路奮進,不斷挑戰肝膽外科頂尖技術。一馬當先,不唯快,只唯精,創新治療方案。一心向善,保「肝」護航挽救病人於生死之間。在人體構造中,肝膽胰脾排列緊密、結構複雜,又是癌症高發區,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是德藝雙馨高水平的體現,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做到了。
作為地級市唯一的專家參加全國《原發性肝癌三維可視化技術操作及診療規範》、《複雜性肝臟腫瘤三維可視化精準診治指南》的審編,成為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肝膽胰MDT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聯合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胰腔鏡微創醫師 分會副主任委員、煙臺醫學會肝膽胰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這些榮譽背後是孫世傑以及其醫學團隊在抗擊肝膽胰脾癌症方面披肝瀝膽,不斷引進國際最新技術,不斷攻破專業領域的難題的體現,也是孫世傑對自身嚴格要求、對患者認真負責、 對後輩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生價值體現。
煙威首例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
加速康復外科術後第二天可下地活動
四年前,市民劉先生被查出患有胰頭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唯一的根治方法,這個消息幾乎讓家人崩潰。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國際公認的腹部最大的手術,由於難度極高、術後容易出現多種併發症,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向來被認為是微創手術領域的「禁區」。
由於胰腺周邊解剖層次多、結構複雜、血管豐富,且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範圍廣,涉及膽 總管、膽囊、胃竇、胰頭等的切除和肝十二指腸韌帶清掃,同時需要進行胰—腸、膽管—空腸、胃—空腸、空腸—空腸的吻合。若進行傳統的開腹手術,手術切口超過20釐米不說,創傷大,恢復慢。
抱著一線希望,劉先生和家人找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孫世傑,診斷後,孫世傑主任決定對病人實施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個手術將是煙威地區首例,手術如果成功將填補煙威地區這一領域的空白。
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手術歷經10餘小時順利完成。術後第一天病人即可適當下地活動,術後3—5天後,醫生監測引流液澱粉酶,排除胰漏第5天拔出腹腔引流管,術後第8天便出院了。由於微創手術,住院時間較以往開腹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縮短1周,病人疼痛明顯減輕,飲食及下地活動提前2—3天。現在技術改進,操作熟練,此類手術完成現僅需4.5小時左右。
據悉,肝膽胰脾外二科自2016年10月以來,已在肝、膽、胰、脾各類手術中全面開展「加速康復外科(ERAS)」。患者在減輕術後應激反應、緩解術後疼痛、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率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受益。
肝癌精準解剖切除留肝「多一點」
掌握ALPPS術 登上肝臟外科「阿爾卑斯山」
半肝切除及局部切除曾經是醫院進行肝癌手術的兩大標配。雖然人體肝臟再生能力強,由於中國肝癌病人多繼發B肝肝硬化基礎上,半肝切除後,殘存的肝臟常不能維持病人的日常生活而導致生命危險。局部切除,雖避免了「半肝切除」多切的可能,但局部切除不易切淨腫瘤,術後復發率高。由此可見,「一刀切」的診療方法往往不能將患者的器官技能保留至最佳狀態。
因此,對於肝臟切除,能少一點便是一點,更利於保護患者身體機能。早在2010年,孫世傑便帶領他的團隊尋找到了「精準療法」,大大提高了肝臟外科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精準療法的過程中,如何體現「精準」的定位呢?孫世傑介紹,人體肝臟分左右兩葉,分八個段,葉與葉、段與段之間,肝癌細胞不易擴散。癌細胞常局限於同一段內,較少出現跨段生長。所以,肝癌精準解剖切除——肝段切除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手術方式,切除部分小,避免了半肝切除的弊端;同時,預後好,不易復發,避免了局部切除的不徹底性。
此外,「腹腔鏡下肝部膽管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脾部分切除術」、「腹腔鏡下膽囊癌根治術」「聯合肝臟劈開和門靜脈結紮的兩步肝切除術(ALPPS)」「動脈優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次全切除術」「肝腎聯合移植」等先進手術的完成也標誌著科室技術水平已居省內前列。
尤其是「ALPPS術」,被譽為「肝臟外科領域的阿爾卑斯山」。以往對巨大肝腫瘤切除術後剩餘肝體積不足的病例,外科醫生是束手無策的。而這一技術的出現給此類患者帶來了希望。第一次手術在預切斷線上將肝臟劈開,並對患側門靜脈給予結紮,預留部分肝臟體積將迅速增長,而欲切除部分肝臟體積將縮小,一周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切除腫瘤,既達到了根治性手術的目的,又有效防止了術後剩餘肝體積不足、肝功能衰竭的可怕併發症。該技術以往僅能在國內較大的肝臟外科中心才能開展,毓璜頂醫院肝膽外二科成功開展了這一術式,標誌著醫院肝膽外二科已達到國內一流的肝膽外科水平,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此外,科室不斷追趕學科前沿技術,自2018年以來,科室便緊跟發展浪潮開展了螢光腹腔鏡導航下的肝臟外科手術,利用吲哚菁綠這種特殊的螢光造影劑,不與人體發生生化反應,僅通過肝臟細胞攝取和排洩的特點,可以術中標記腫瘤位置、輔助評估切緣、評估肝臟功能、輔助精準肝段切除中切線的標記等,大大提高了肝臟外科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
規範化管理打造金牌團隊
「傳幫帶領」做全省品牌科室
肝膽胰脾外二科團隊每年開展三四級手術1200餘例,孫世傑每年要完成550臺左右三、四級手術,如何打造精英團隊,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是孫世傑這幾年除了治病救人考慮良多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讓團隊更快成長,孫世傑對每一位醫生完成多少例三、四級手術、手術效果等都有綜合考核;堅持要求青年醫生以臨床和科研立項「兩條腿走路」,如:韓冰和高傑醫師不僅能獨立完成全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脾切除等較複雜手術,科研能力顯著,韓冰醫師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高傑醫師獲得了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室每年保持發表SCI論文5—6篇,每年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醫院授課和手術指導。
此外,科室還重視人才梯隊的建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根據學科專業的需求,科室完善人才系統化培養機制,建立清晰明確、針對性強的個體培養計劃,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科室還強化落實後備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技術骨幹人才的在職培養計劃,選派優秀人員國內外交流學習並鼓勵科室醫生考博深造。選派王雪峰副主任醫師到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研修學習,羅文輝主治醫師到上海東方肝膽醫院學習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門靜脈栓塞技術等。
加強對年輕醫師的培養,針對各級醫師制定個體化的培養方案,工作3年內的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獨立操作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等;3年以上的高年資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能完成腹腔鏡脾切除術、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術、 膽腸吻合術等;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副主任醫師可以獨立完成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等手術。抓好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保證培訓效果和培訓質量。
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二科護理團隊
責任與愛心回應「性命相託」
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科室目前有護理人員20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3名;本科學歷15人,專科學歷5人。護理工作以肝臟疾病、膽道系統、脾臟疾病、胰腺疾病的圍手術期護理為主。科室率先推行了床邊護理,讓護士有更多時間服務於病人,護理工作主動性大大提高,團隊精神得到了加強。在於紹平護士帶領下科室先後2次獲得護理病曆書寫質量獎,2012年獲煙臺市優質護理服務示範病房,護士長於紹平獲山東省優質護理示範標兵。2013年、2014年、2016年分別榮獲持續質量改進成效獎,安全管理創新獎及無噪音示範病房改進成效獎。2017年、2019年科室護士長於紹平獲「十佳護士」榮譽稱號。2018年開展了電子病歷隨訪系統,主要隨訪患者是帶引流管出院回家的患者,為患者提供出院後的延續護理,2019年擴大了電子病歷隨訪病種,增加了ERAS和日間手術患者的隨訪工作,贏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2019年在全體護理人員的努力下各項護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取得了全院護理質量前五位成績。
面對住院患者多,床位不足的情況下,2017年以來科室先後開展品管圈《縮短出院患者當日離院時間》《縮短膽總管切開術後腸蠕動恢復時間》《降低腹腔鏡肝臟術後患者腹脹發生率》,加快患者床位周轉,促使病人胃腸功能早日康復,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此外,隨著日間手術及ERAS 技術的廣泛開展,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採用中醫技術(耳穴壓豆、耳尖放血、穴位貼敷、穴位按摩、TDP烤燈)等,在傳承中醫國粹的基礎上,節省患者住院費用,增加患者的舒適感。
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孫世傑
個人簡介
孫世傑,醫學碩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目前擔任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二科主任,兼任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肝膽胰 MDT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聯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胰腔鏡微創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肝膽胰數字醫學及螢光導航醫學分會副主任 委員、山東醫學會普外分會脾靜脈高壓學組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胰腺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研究生醫院協會膽道微創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煙臺醫學會普外分會副主任委員、 煙臺醫學會肝膽胰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個人年手術量550例左右,其中四級手術72%以上,腔鏡手術達90%以上。於煙威地區開展了「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右半肝切除術」「腹腔鏡下解剖性肝段切除術」「腹腔鏡脾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腹腔鏡部分脾切除術」「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腹腔鏡下根治性順行模塊化胰脾切除術(Lap-RAMPS)」「腹腔鏡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經皮腎鏡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等微創技術。此外,開展了「聯合肝臟劈開和門靜脈結紮的兩步肝切除(ALPPS)」「動脈優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次全切除術」等手術。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出版專著5部。參加全國《原發性肝癌三維可視化技術操作及診療規範》和《複雜性肝臟腫瘤三維可視化精準診治指南》的編寫(地級市醫院唯一參加編寫人員),獲得煙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項等。
科室介紹
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目前擁有額定床位42張,醫務人員12人,其中主任醫師3 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3人,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護理人員21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3人。
科室年完成手術量1200餘臺,其中三、四級手術佔99%以上,四級手術更是佔到手術總量的60%。
科室堅持技術創新,開展的「腹腔鏡手術」已成為特色技術。近年來,科室先後開展了具有一定先進性的腹腔鏡下複雜手術,包括「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右/左半肝切除術」「腹腔鏡下解剖性肝段切除術(腹腔鏡下肝癌精準解剖切除術)」「腹腔鏡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膽囊癌根治術」「腹腔鏡脾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腹腔鏡脾部分切除術」「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經皮腎鏡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等微創技術。
此外,「聯合肝臟劈開和門靜脈結紮的兩步肝切除術(ALPPS)」 「動脈優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次全切除術」「肝腎聯合移植」等先進手術的完成也標誌著科室技術水平已居省內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