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頂醫院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2020-12-12 煙臺大眾網

  孫世傑(左二)團隊討論患者病情(資料圖)

  孫世傑(左二)團隊在查房(資料圖)

  孫世傑(左一)團隊討論患者病情(資料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妍明 通訊員 成修 凌峰 煙臺報導

  一路奮進,不斷挑戰肝膽外科頂尖技術。一馬當先,不唯快,只唯精,創新治療方案。一心向善,保「肝」護航挽救病人於生死之間。在人體構造中,肝膽胰脾排列緊密、結構複雜,又是癌症高發區,成為這方面的佼佼者,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是德藝雙馨高水平的體現,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做到了。

  作為地級市唯一的專家參加全國《原發性肝癌三維可視化技術操作及診療規範》、《複雜性肝臟腫瘤三維可視化精準診治指南》的審編,成為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肝膽胰MDT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聯合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胰腔鏡微創醫師 分會副主任委員、煙臺醫學會肝膽胰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這些榮譽背後是孫世傑以及其醫學團隊在抗擊肝膽胰脾癌症方面披肝瀝膽,不斷引進國際最新技術,不斷攻破專業領域的難題的體現,也是孫世傑對自身嚴格要求、對患者認真負責、 對後輩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生價值體現。

  煙威首例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

  加速康復外科術後第二天可下地活動

  四年前,市民劉先生被查出患有胰頭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唯一的根治方法,這個消息幾乎讓家人崩潰。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國際公認的腹部最大的手術,由於難度極高、術後容易出現多種併發症,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向來被認為是微創手術領域的「禁區」。

  由於胰腺周邊解剖層次多、結構複雜、血管豐富,且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範圍廣,涉及膽 總管、膽囊、胃竇、胰頭等的切除和肝十二指腸韌帶清掃,同時需要進行胰—腸、膽管—空腸、胃—空腸、空腸—空腸的吻合。若進行傳統的開腹手術,手術切口超過20釐米不說,創傷大,恢復慢。

  抱著一線希望,劉先生和家人找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孫世傑,診斷後,孫世傑主任決定對病人實施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個手術將是煙威地區首例,手術如果成功將填補煙威地區這一領域的空白。

  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手術歷經10餘小時順利完成。術後第一天病人即可適當下地活動,術後3—5天後,醫生監測引流液澱粉酶,排除胰漏第5天拔出腹腔引流管,術後第8天便出院了。由於微創手術,住院時間較以往開腹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縮短1周,病人疼痛明顯減輕,飲食及下地活動提前2—3天。現在技術改進,操作熟練,此類手術完成現僅需4.5小時左右。

  據悉,肝膽胰脾外二科自2016年10月以來,已在肝、膽、胰、脾各類手術中全面開展「加速康復外科(ERAS)」。患者在減輕術後應激反應、緩解術後疼痛、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率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受益。

  肝癌精準解剖切除留肝「多一點」

  掌握ALPPS術 登上肝臟外科「阿爾卑斯山」

  半肝切除及局部切除曾經是醫院進行肝癌手術的兩大標配。雖然人體肝臟再生能力強,由於中國肝癌病人多繼發B肝肝硬化基礎上,半肝切除後,殘存的肝臟常不能維持病人的日常生活而導致生命危險。局部切除,雖避免了「半肝切除」多切的可能,但局部切除不易切淨腫瘤,術後復發率高。由此可見,「一刀切」的診療方法往往不能將患者的器官技能保留至最佳狀態。

  因此,對於肝臟切除,能少一點便是一點,更利於保護患者身體機能。早在2010年,孫世傑便帶領他的團隊尋找到了「精準療法」,大大提高了肝臟外科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精準療法的過程中,如何體現「精準」的定位呢?孫世傑介紹,人體肝臟分左右兩葉,分八個段,葉與葉、段與段之間,肝癌細胞不易擴散。癌細胞常局限於同一段內,較少出現跨段生長。所以,肝癌精準解剖切除——肝段切除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手術方式,切除部分小,避免了半肝切除的弊端;同時,預後好,不易復發,避免了局部切除的不徹底性。

  此外,「腹腔鏡下肝部膽管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脾部分切除術」、「腹腔鏡下膽囊癌根治術」「聯合肝臟劈開和門靜脈結紮的兩步肝切除術(ALPPS)」「動脈優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次全切除術」「肝腎聯合移植」等先進手術的完成也標誌著科室技術水平已居省內前列。

  尤其是「ALPPS術」,被譽為「肝臟外科領域的阿爾卑斯山」。以往對巨大肝腫瘤切除術後剩餘肝體積不足的病例,外科醫生是束手無策的。而這一技術的出現給此類患者帶來了希望。第一次手術在預切斷線上將肝臟劈開,並對患側門靜脈給予結紮,預留部分肝臟體積將迅速增長,而欲切除部分肝臟體積將縮小,一周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切除腫瘤,既達到了根治性手術的目的,又有效防止了術後剩餘肝體積不足、肝功能衰竭的可怕併發症。該技術以往僅能在國內較大的肝臟外科中心才能開展,毓璜頂醫院肝膽外二科成功開展了這一術式,標誌著醫院肝膽外二科已達到國內一流的肝膽外科水平,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此外,科室不斷追趕學科前沿技術,自2018年以來,科室便緊跟發展浪潮開展了螢光腹腔鏡導航下的肝臟外科手術,利用吲哚菁綠這種特殊的螢光造影劑,不與人體發生生化反應,僅通過肝臟細胞攝取和排洩的特點,可以術中標記腫瘤位置、輔助評估切緣、評估肝臟功能、輔助精準肝段切除中切線的標記等,大大提高了肝臟外科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

  規範化管理打造金牌團隊

  「傳幫帶領」做全省品牌科室

  肝膽胰脾外二科團隊每年開展三四級手術1200餘例,孫世傑每年要完成550臺左右三、四級手術,如何打造精英團隊,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是孫世傑這幾年除了治病救人考慮良多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讓團隊更快成長,孫世傑對每一位醫生完成多少例三、四級手術、手術效果等都有綜合考核;堅持要求青年醫生以臨床和科研立項「兩條腿走路」,如:韓冰和高傑醫師不僅能獨立完成全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脾切除等較複雜手術,科研能力顯著,韓冰醫師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高傑醫師獲得了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室每年保持發表SCI論文5—6篇,每年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醫院授課和手術指導。

  此外,科室還重視人才梯隊的建設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根據學科專業的需求,科室完善人才系統化培養機制,建立清晰明確、針對性強的個體培養計劃,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科室還強化落實後備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技術骨幹人才的在職培養計劃,選派優秀人員國內外交流學習並鼓勵科室醫生考博深造。選派王雪峰副主任醫師到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研修學習,羅文輝主治醫師到上海東方肝膽醫院學習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門靜脈栓塞技術等。

  加強對年輕醫師的培養,針對各級醫師制定個體化的培養方案,工作3年內的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獨立操作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等;3年以上的高年資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能完成腹腔鏡脾切除術、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術、 膽腸吻合術等;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副主任醫師可以獨立完成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等手術。抓好住院醫師、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保證培訓效果和培訓質量。

  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二科護理團隊

  責任與愛心回應「性命相託」

  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科室目前有護理人員20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3名;本科學歷15人,專科學歷5人。護理工作以肝臟疾病、膽道系統、脾臟疾病、胰腺疾病的圍手術期護理為主。科室率先推行了床邊護理,讓護士有更多時間服務於病人,護理工作主動性大大提高,團隊精神得到了加強。在於紹平護士帶領下科室先後2次獲得護理病曆書寫質量獎,2012年獲煙臺市優質護理服務示範病房,護士長於紹平獲山東省優質護理示範標兵。2013年、2014年、2016年分別榮獲持續質量改進成效獎,安全管理創新獎及無噪音示範病房改進成效獎。2017年、2019年科室護士長於紹平獲「十佳護士」榮譽稱號。2018年開展了電子病歷隨訪系統,主要隨訪患者是帶引流管出院回家的患者,為患者提供出院後的延續護理,2019年擴大了電子病歷隨訪病種,增加了ERAS和日間手術患者的隨訪工作,贏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2019年在全體護理人員的努力下各項護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取得了全院護理質量前五位成績。

  面對住院患者多,床位不足的情況下,2017年以來科室先後開展品管圈《縮短出院患者當日離院時間》《縮短膽總管切開術後腸蠕動恢復時間》《降低腹腔鏡肝臟術後患者腹脹發生率》,加快患者床位周轉,促使病人胃腸功能早日康復,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此外,隨著日間手術及ERAS 技術的廣泛開展,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採用中醫技術(耳穴壓豆、耳尖放血、穴位貼敷、穴位按摩、TDP烤燈)等,在傳承中醫國粹的基礎上,節省患者住院費用,增加患者的舒適感。

  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孫世傑

  個人簡介

  孫世傑,醫學碩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目前擔任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二科主任,兼任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肝膽胰 MDT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學科聯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胰腔鏡微創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肝膽胰數字醫學及螢光導航醫學分會副主任 委員、山東醫學會普外分會脾靜脈高壓學組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胰腺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研究生醫院協會膽道微創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煙臺醫學會普外分會副主任委員、 煙臺醫學會肝膽胰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個人年手術量550例左右,其中四級手術72%以上,腔鏡手術達90%以上。於煙威地區開展了「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右半肝切除術」「腹腔鏡下解剖性肝段切除術」「腹腔鏡脾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腹腔鏡部分脾切除術」「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腹腔鏡下根治性順行模塊化胰脾切除術(Lap-RAMPS)」「腹腔鏡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經皮腎鏡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等微創技術。此外,開展了「聯合肝臟劈開和門靜脈結紮的兩步肝切除(ALPPS)」「動脈優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次全切除術」等手術。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出版專著5部。參加全國《原發性肝癌三維可視化技術操作及診療規範》和《複雜性肝臟腫瘤三維可視化精準診治指南》的編寫(地級市醫院唯一參加編寫人員),獲得煙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項等。

  科室介紹

  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目前擁有額定床位42張,醫務人員12人,其中主任醫師3 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3人,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護理人員21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3人。

  科室年完成手術量1200餘臺,其中三、四級手術佔99%以上,四級手術更是佔到手術總量的60%。

  科室堅持技術創新,開展的「腹腔鏡手術」已成為特色技術。近年來,科室先後開展了具有一定先進性的腹腔鏡下複雜手術,包括「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右/左半肝切除術」「腹腔鏡下解剖性肝段切除術(腹腔鏡下肝癌精準解剖切除術)」「腹腔鏡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膽囊癌根治術」「腹腔鏡脾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腹腔鏡脾部分切除術」「腹腔鏡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經皮腎鏡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等微創技術。

  此外,「聯合肝臟劈開和門靜脈結紮的兩步肝切除術(ALPPS)」 「動脈優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次全切除術」「肝腎聯合移植」等先進手術的完成也標誌著科室技術水平已居省內前列。

相關焦點

  • 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山東省醫師協會肝膽胰腔鏡微創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煙臺醫學會肝膽胰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這些榮譽背後是孫世傑以及其醫學團隊在抗擊肝膽胰脾癌症方面披肝瀝膽,不斷引進國際最新技術,不斷攻破專業領域的難題的體現,也是孫世傑對自身嚴格要求、對患者認真負責、對後輩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生價值體現。
  • 煙臺毓璜頂醫院放療科宋軼鵬團隊:專注於為腫瘤患者「照準減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煙臺毓璜頂醫院作為省內每年開展腫瘤放療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其放療科不僅有著國際領先的腫瘤治療硬體設備,同時也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其綜合實力不僅在山東省內居於領先地位,在全國也是小有名氣。
  • ...團隊為患者手寫卡片——「北京炸醬麵希望武漢熱乾麵早日康復」
    「北京炸醬麵希望武漢熱乾麵早日康復」。5月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急診科護士長崔曼,講述了這句話背後的動人故事。「有一天,一位病人跟我們的護士說,住院好幾天了,特別想吃熱乾麵。」崔曼回憶說。
  • 毓璜頂醫院楊光詩:腳踏實地 做患者「手護神」
    這便是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副主任楊光詩的工作常態。由於手足外科大多為急症手術,患者一旦就診就需要醫生迅速反應,每一次手術都是如履薄冰,每一次治療都是針尖上繡花。  跟腱微創修復術沒有「大切口」 患者隔天出院  44歲的董先生因為打籃球扭傷右足導致無法行走,到當地醫院診療後,醫生準備對其進行開放性手術,手術將有大約12㎝的切口,這讓患者和家屬打了退堂鼓,情急之下,他們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找到楊光詩進行求助,楊光詩對病人查體後發現,患者跟腱止點近端大約6cm處凹陷,右踝關節蹠屈無力,右足跟站立時無法抬起
  • 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主任李元彬團隊:愛與光明同在
    李元彬(左二)和她的工作團隊 九旬老人幾近失明還患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術後第二天復明出院據李主任介紹,在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類似這樣情況複雜、手術難度很大的的白內障患者還有很多。子女也曾帶她去過幾家醫院就診過,但是都因為年齡大,合併其他的多種慢性病,而被告知無法手術。後來,家人輾轉打聽到毓璜頂醫院眼科李元彬主任醫療團隊治療白內障技術高超,就帶著曲奶奶來到毓璜頂醫院眼科就診。李元彬主任接診了曲奶奶後,發現她不僅有嚴重的白內障,還合併高血壓、高血脂、肺部炎症等慢性病。
  • 毓璜頂醫院叢江琳:與時間賽跑 一切為了患者
    4月1日凌晨,婷婷父母帶她來到毓璜頂醫院就診,因孩子太小,婦科腫瘤發病率極低,叢大夫也非常謹慎,除了婦科包塊的排查,也進行了兒外科包塊相關疾病的排查,高度懷疑為「卵巢囊腫蒂扭轉」。  單孔腹腔鏡手術符合當前醫學發展的主旋律,在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時,儘可能減輕其醫源性創傷。「單孔腹腔鏡是目前國際前沿的微創技術,手術更微創,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實現微創與美容的完美結合。」煙臺毓璜頂醫院婦科侯建青主任表示,單孔腹腔鏡手術具有瘢痕小、隱蔽,更微創、更美觀;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心理影響小,接受程度高等優勢。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而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各個亞專業團隊並駕齊驅,各有所長。很多「微觀」考量在這些探索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在陳鴻光看來,微創和快速周轉不是目的,跟得上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和理念,結合患者病情給予最準確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的「微創」和加速康復才更有現實價值。「更快、更準、更好」,以此自勵,陳鴻光和團隊在治療路上從未有半刻懈怠。
  • 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主任呂忠船及團隊:膽大心細,練就懸壺醫匠
    從一個不放棄任何小手術的堅守者,他正慢 慢轉變為站在同事身後的那個「護航人「,手把手帶領團隊完成梯隊建設,讓更多患者受益。膽大、心細是呂忠船的標籤,也是他帶團隊的特色。不輕易向複雜病例低頭,不隨便放棄每一位患者,但同時在手術的各個環節中嚴把關,做到細心、耐 心和有愛心,是煙臺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口碑得以延續的「秘訣」。
  • 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外科喬廣東:為乳腺疾病患者重塑「完美」人生
    喬廣東(左一)團隊討論患者病情時刻傾聽患者心聲用先進的醫學技術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早上九點多鐘,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外科的病房非常忙碌,剛查完房的喬廣東正在解答患者和家屬的病情諮詢。目前,在煙臺毓璜頂醫院乳腺外科,喬廣東團隊根據患者疾病特點以及病理類型,為患者提供了保乳、保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替代腋窩淋巴結清掃)、乳腺腔鏡微創手術,以及假體或自體重建乳房等手術方式。二十餘年的臨床工作中,在關注患者病情的同時,喬廣東更為關注的是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患者更高層次的需求,在獲得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留乳房功能及美麗的外觀。
  • 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仲琳團隊:用「心」詮釋大醫精誠
    回首從醫的二十六年間,她自覺只有三件事情最值得驕傲: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綜合性臨床診斷治療技能;堅持為每位心臟病患者制定個 性化治療方案,人文關懷也從未鬆懈;培養年輕醫生不遺餘力,因材施教,嚴厲之中卻又儘量滿足每個人的發展願景。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仲琳,帶領整個團隊披荊斬棘,一路向前,用「心」詮釋著大醫精誠的深刻內涵。
  • 毓璜頂醫院器官移植科於勝強主任團隊:為尿毒症患者守好生門 不斷...
    作為國內領先的器官移植中心,多年來煙臺毓璜頂醫院器官移植科醫療團隊精益求精的同時給很多人帶來了生的希望。不斷學習新技術、改進手術方式並在切口等細節上下功夫,在煙臺毓璜頂醫院器官移植科於勝強主任看來,「術中減少腎臟缺血時間的每一秒鐘都彌足珍貴,縮短手術切口的每一毫米都很有價值」,給自己定下嚴苛要求的他也給患者交出了一份圓滿的答卷,多年來於勝強和團隊經手的腎移植取得了極高的成功率。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他的團隊: 生死時速間的「微觀...
    為最大限度保功能,利用「術中喚醒」和患者互動,腫瘤神經外科在膠質瘤的診治方面已處國內先進水平。顱神經疾病微血管減壓手術的規模和效果逐年提高,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而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各個亞專業團隊並駕齊驅,各有所長。很多「微觀」考量在這些探索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 16天ECMO 輔助,煙臺毓璜頂醫院成功搶救一心臟驟停患者
    18日,記者從煙臺毓璜頂醫院獲悉,近日醫院心外科完成首例ECMO輔助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為大面積心梗心肺復甦2小時器官合併多功能衰竭的患者成功保命,這也標誌著毓璜頂醫院心血管領域急救及ECMO應用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
    父母帶小麗先後走了很多家醫院,結果都無功而返。後來,與她有相似經歷的病友告訴小麗父母,煙臺毓璜頂醫院能治好這病,於是,一家人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經過動態腦電圖、磁共振成像、PET-CT等全面檢查和充分的術前準備,湯國太主任醫師在顯微鏡下採用皮層電極與深部電極聯合檢測為小麗實施了山東省首例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術後隨訪5年,病人抽搐症狀及腹部不適感完全消失!
  • 毓璜頂醫院胡金晨:給患者更多生的希望
    每天早上與太陽一起「出門」,夜晚歸家時也往往披星戴月,這樣的生活,煙臺毓璜頂醫院胃腸外一科副主任醫師胡金晨已經持續十幾年,在這裡他從青澀走向成熟,讓病人從懷疑走向信任。少年時代的理想讓胡金晨確實成為了令人期許的醫生,也推動了醫院科室學科的建設,但他說這一切都比不上病人康復的笑容,「手術做得漂亮、病人恢復健康,有時候整天的情緒都會被調動起來,可能醫生就是有這麼一種傻傻的幸福。」
  • 腳踏實地做患者「手護神」——專訪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楊光詩...
    這便是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副主任楊光詩的工作常態。由於手足外科大多為急症手術,患者一旦就診就需要醫生迅速反應,每一次手術都是如履薄冰,每一次治療都是針尖上繡花。楊光詩(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跟腱微創修復術沒有「大切口」,患者隔天出院44歲的董先生因為打籃球扭傷右足導致無法行走,到當地醫院診療後,醫生準備對其進行開放性手術,手術將有大約12㎝的切口,這讓患者和家屬打了退堂鼓,情急之下,他們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找到楊光詩主任進行求助,楊光詩對病人查體後發現
  • 煙臺毓璜頂醫院陳述林:做一名時刻為患者著想的好醫生
    煙臺毓璜頂醫院內分泌科在科室主任陳述林的帶領下,以科學求實的態度,熟練掌握內分泌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鑑別,用精湛醫術詮釋著救死扶傷的天職。作為一名醫生,陳述林說,一定要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維護並尊重患者,只有這樣才能增進醫患之間的信任,從而順利戰勝疾病。他用精湛醫術詮釋「救死扶傷」好醫生的標準,就是能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
  •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黃波濤:與時俱進才能不辜負患者的期望
    黃波濤(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長期工作在第一線,黃波濤最大的感觸是「要一直往前走,不能退」。「煙臺毓璜頂醫院作為區域醫療中心,有太多的患者都是抱著很大的期待和最懇切的希望來到這裡,作為毓璜頂醫院的醫生,就是要不斷地面對難題,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時俱進才能不辜負患者的期望。」黃波濤說。
  • 毓璜頂醫院多學科合力救治 危重症患者生死線上「返程」
    提到呂麗(化名)的名字,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個學科的大夫們心頭一緊。就在11月25日,他們合力將這名24歲,剛剛成為「媽媽」的危重症患者從生死線上拉回,在這場由「腹痛」引發的生死時速中拼盡了全力。  驚險:重症入院,她多項指標危及生命  呂麗(化名)究竟得了什麼病?
  • 煙臺毓璜頂醫院胃腸外一科胡金晨:行醫良心遠比技巧重要
    &nbsp&nbsp&nbsp&nbsp上周,記者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胃腸外一科採訪時,遇見一位老農前來複查,老農和老伴都不善言辭,複查結束後,他們只是緊緊地握住毓璜頂醫院胃腸外一科副主任胡金晨的手,不停地說著:「謝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