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名字是我們每個人的標誌,從出生開始用到晚年,所以每個人都會對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但是,這樣一個符號,完全取決於父母之手,我們自己做不了主。
不過,不管我們自己的名字好還是不好,有了孩子之後都會想著,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取個很特別的好名字。
但是每個人都想要特別,結果也就都不特別了。
最近公安部的戶政管理中心,發布了《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我點進去一看,果然如此,2018年使用頻率最高的20個名字,梓涵、子軒、子墨,每一個都很耳熟,隨機加上姓氏,簡直就是自家孩子的一張幼兒園班級姓名表!
如圖:
全國到處都有子涵,想必是這些孩子的父母當初為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沒想到的吧,當時覺得這些字很特別,只是沒想到,還有很多爸媽也是這樣想的!
除此之外,很多讓孩子的名字更加與眾不同而用的技巧,其實也容易撞上。
一、同時使用父姓和母姓
現在不少父母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都喜歡用媽媽的姓氏來做孩子的名字,我大學同學就有一個叫張楊的,她每次跟別人自我介紹,說自己不叫飛揚的「揚」,而叫楊樹的「楊」,人家都會問她,你媽媽是姓楊吧,看來大家對這個套路都是蠻懂的呀。
這份報告中顯示,到2018年底,名字中包含父姓和母姓的名字有110萬,可見這樣取名字的父母還真是不少啊。
不過,雖然這個「套路」並不算多麼新鮮,但是其中的寓意還是很美好的。孩子不僅是爸爸血脈的延續,也是媽媽的,這樣取名字,也算是爸爸媽媽幸福恩愛的象徵。
二、四個字的名字
現在大多數孩子的名字都是三個字,有的寶媽在給孩子取名是就把注意打到這一點上了,況且四個字的名字確實好聽。
四個字的名字其實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複姓,歐陽、上官等,福林班上有個叫皇甫姍姍的小女孩兒,就是憑藉著獨特的名字成為全校皆知的「小明星」,很多小說裡面主人公也經常用這樣的名字。
但是如果自己不是複姓,那就用不上了,只好給孩子找三個字來作為「名」了。比如說TFBOYS的易烊千璽,粉絲們就很驕傲於自己家偶像的這個名字。當然,這名字裡的三個字也要選好才行,如果過於生搬硬湊,反而不如三個字的名字好聽。
雖然取四個字的名字,這份「與眾不同」之心昭然若揭,但是它確實能達到效果,因為我們身邊還是三個字的名字更多一些,到2018年底,全國四個字的姓名,只佔總數的1.7%。
名字雖然是個人的事,但是把很多人的名字放到一起,就能反應一個時代。從以前的建國、改革,到現在的梓涵、子軒,從兩個字到三個字再到四個字,體現的是不同時代的脈搏和風潮。
並不是大家取名變俗了,而是更多人取名變「雅」了,那麼想要更「雅」,就需要父母的水平更上一層樓。想要與眾不同,就要根據孩子的特徵或者自己的興趣,來給寶寶取名字,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與眾不同,而且也更有紀念意義。
前段時間看到網上有很多教大家用《詩經》《楚辭》來給寶寶起名字的文章,不免讓人擔心,下一輪不謀而合的重名,大概就是靜姝、懷瑾了吧。
所以說,最好的方式,還是爸爸媽媽自己去翻字典,找兩個好看、好聽,寓意好,結合在一起也很合適的字,賦予寶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