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阜新驚現肖氏四代古墓群 目前已經開始發掘

2020-12-12 搜狐網

  一直備受考古界關注的肖氏墓群的挖掘有了最新的進展,肖氏家族在遼代是名門望族,遼代9代皇帝,肖和家族曾出過5名皇后、2名皇妃,封王的13人;任北府宰相的17人,佔全部北府宰相數量的30%;被招為駙馬都尉的達20人。

  截止到昨日記者採訪時,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巴鎮關山已發掘到肖氏後族四代人的古墓。

  第一代肖和墓曾遭過火災,壁畫有二次壁畫的痕跡,現墓葬已清理了一半

  昨日,記者趕到了關山深處的發掘現場。記者沿著13米長的傾斜墓道逐漸深入到肖和墓。肖和又名肖諧領,屬於太祖父,是夫妻合葬墓。墓道主門是仿琉璃的黃色房簷,兩邊牆上繪有彩色壁畫,左邊是帶著烏紗帽的文官,右邊依稀可見髡髮的契丹人駕著高輪大車。彩繪壁畫用白灰打底,基本繼承了唐風,更有典型的遼代葬俗特點。迎面是高達3.5米的墓門,墓門兩側的彩繪門神高度都是4.8米,表情各異,栩栩如生。阜新市文化局副局長張正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遼代壁畫。

  肖和墓除主室外,還有東西兩間耳室。東耳室存有肖和夫人的墓志銘,尚餘保持完好的柏木。張副局長說,肖和墓只有肖和夫人的墓志銘,尚未發現肖和的墓志銘。從墓志銘上看,肖和夫人又名晉國王妃秦國太妃耶律氏,死於89歲,在當時也是屈指可數的「老壽星」。記者看到了一段殘留的柏木,這塊木方上的茬口的顏色新鮮,帶有漆皮。墓葬內存有明顯的炭痕跡,阜新市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霍玉斌告訴記者,古墓曾遭到過火災,那不是盜墓人所為,而是金代仇恨遼代縱火所致。肖和墓的壁畫有著二次壁畫的痕跡,這在墓葬內是極為罕見的,只有當代地位顯赫的人才能做到這樣。霍玉斌只在敦煌壁畫中發現過二次壁畫,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資料顯示過二次壁畫。

  遼金史學會理事、肖氏後族專家魏奎閣認為,肖和墓絕對是契丹族的墓,而發現契丹族墓是很不容易的。肖和後人都是當朝一品,很可能墓葬都在阜新。目前,肖和墓的門神壁畫按照1∶1已拓完,墓葬已清理了一半,發掘正在進行之中。

  肖氏五兄弟的三座墓先後被發現,有的墓內文物已被盜殆盡

  肖氏家族最早發現的是肖德溫之墓,他是左金吾魁衛上將軍。肖德溫墓1928年就被發現,墓志銘後來丟失,不能完全認定是否是其墓。墓葬內保留的壁畫,繪有煉丹圖、對弈圖,與《縣誌》記載不謀而合,因此,肖德溫墓單人葬才被確認下來。當地的人把墓志銘抄了下來,流傳至今。

  其次發現的是肖德溫3弟肖德恭之墓,肖德恭曾任中正軍節度使,在遼代也算是高官。肖德恭的夫人的墓志銘有16釐米厚,高近1.2米,上有1500餘個字體豐美的漢字,是研究歷史和書法的絕好資料。墓頂石附近有直徑約0.5米的盜洞,墓內文物被盜殆盡。墓葬內有零星的幾塊人骨、銅絲網絡,人骨都是綠色的,因為當時顯赫人去世後都用銅絲包裹,長時間的風化,使人骨現出綠色。

  肖知行,當時任防禦使,是肖和三兒子的五兒子。他的墓被盜,但是存有一塊墓志銘。

  據史料記載,肖氏5兄弟分別取名為「溫良恭儉讓」,太祖父是肖和,祖父肖孝穆曾任遼國北府宰相,歷任兩朝,由於貢獻巨大,被稱為「國寶臣」。五兄弟的父親肖阿剌也任過北府宰相。

  肖氏古墓群在關山至少還有20個墓

  阜新市文化局副局長張正介紹說,遼代古墓的文物價值很高,因為研究遼代歷史可用資料極少,墓葬提供了可資研究的豐富材料。可惜遼代古墓大多經歷戰亂和盜墓者破壞,給研究遼代歷史帶來困難。由於遼代是遊牧民族,提倡厚葬,墓內大多保留了宋代瓷器、珍寶、玉器,對研究遼史意義重大。遼金史學會理事、肖氏後族專家魏奎閣指出,肖和墓出土以後更是證明了肖氏後族墓群的地位。毫無疑問,關山是遼代肖氏後族家族的墓葬群,肖和的後人雖然忠、逆、奸臣參半,但是忠臣之墓葬於此地,逆、奸臣則另葬別處。從目前的分析看,遼墓大多分布在向陽東南的溝谷之中,出土的墓志銘都是用漢字書寫,這說明當時漢人出身的官員已經融合入契丹族。

  阜新市文化局副局長張正說,因為契丹屬於馬背民族,尤其在沒有文字的時候對於修史不太重視,現在的《遼史》都是元朝時根據有關的記載修訂的,而事實上這些資料都不是很完整。古墓中墓志銘的出土為研究遼史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更正了《遼史》中的錯誤,補遺了《遼史》中主要歷史。肖氏後族墓葬群已發現延續了100多年的四輩人古墓,另兩個古墓正在挖掘之中,這個區域至少還有20個墓。那兩個古墓已初現墓門,魏奎閣大膽推斷,其中一個古墓很有可能是肖和之父墓。在史料的記載中,肖和之父屬於空白,如果推斷一旦認定,將使肖氏後族墓群的輩分數增至五代人。

  魏奎閣建議,肖氏後族墓群繼續挖掘相當了不起,最好建議建遼墓博物館,使關山成為史學研究基地。此外,關山還要進行保護性挖掘,為建立遼墓博物館作準備。

  遼瀋晚報駐阜新記者 蔡紅鑫 首席記者 趙豔新

相關焦點

  • 湖南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
    原標題:湖南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   (原標題:藍山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圖))   出土的文物   紅網藍山站3月19日訊(分站記者 黃俊北 通訊員 王芳)3月18日,湖南藍山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正式進駐工地。
  • 福州一工地發現古墓 考古專家已經開始發掘
    初步估計為南朝至唐朝年間的,考古專家今天發掘  昨日上午,位於倉山煙臺山的福州高級中學試驗樓工地發現一座古墓。施工人員在挖掘一個化糞池時,挖出大量帶有花紋的梯形青磚,同時顯露出一個弧形墓穴。據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專家現場初步考證,古墓可能是南朝至唐朝年間的。考古專家今天將對古墓進行發掘。
  • 清華大學加入「古墓派」:那些曾經挖出古墓的高校
    清華大學加入「古墓派」:那些曾經挖出古墓的高校 原標題:   「清華大學驚現古墓!」  5月31日,清華大學傳出消息稱,該校在建設新土木館大樓工程項目時發現古墓群,隨即引發輿論關注。
  • 見證殘暴 矢志銘記——遼寧阜新「萬人坑」遺址新館落成暨公祭儀式...
    新華網瀋陽8月15日電題:見證殘暴 矢志銘記——遼寧阜新「萬人坑」遺址新館開放暨公祭儀式側記  新華社記者趙洪南、徐揚  8月15日,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0周年紀念日,遼寧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遺址紀念館新館落成對外開放,並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
  • 成都發掘宋代古墓 墓中驚現「陰間房產證」(圖)
    昨天下午,成都建設南街一工地上發現了宋朝古墓,除4尊活靈活現的陶俑重見天日外,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一塊刻著漢字的石碑,專家說,這是「買地券」,相當於陰間的房產證。成都市區再現古墓。昨日,成都建設南街一工地上,一座古墓出土。考古工作人員從墓葬內清理出4尊完整的陶俑,一塊石碑,銅鏡、陶瓷胭脂盒等物品。專家確認這是一座宋朝時的墓葬。
  • 江西靖安單個古墓發掘出40具棺木[圖]
    江西靖安單個古墓發掘出  圖片說明:現場棺木群
  • 黃河古道下古墓發掘
    前段時間,滑縣黃河故道工地上發現一處古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正在進行保護性發掘。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稱:「初步判定這處古墓屬於唐宋時期的墓葬,目前剛剛暴露出來,正在發掘,古墓主人的身份有待進一步考證。
  • 湖南寧鄉發現千年古墓群,還出土了「火鍋」?
    5月17日,記者從湖南寧鄉市文旅局獲悉,寧韶高速二標段楊家灣附近發現古墓群。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配有三腳支架,底部還有焚燒使用過的痕跡,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該考古項目負責人楊寧波介紹,從墓室規格和陪葬品來看,這座墓葬應為東漢時期的平民墓。
  • 衛輝李元屯田家灣村的古墓葬,到底有什麼寶貝?!
    省重點項目濮衛高速衛輝段在勘察中意外發現穹頂磚砌墓古墓群。11月30日,不二君從發掘現場獲悉,目前已經發掘4座古墓,還有5座古墓等待發掘。
  • 成都工地現古墓群 主人或為明朝正六品太監
    古墓到底長啥樣,古墓的年紀多大了,主人到底是誰,已經成為居民們的茶餘飯後的閒談,但沒人能真正說得清楚。17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前往現場一探究竟。據專家猜測,古墓的主人或為明代宦官,其官職為承奉司承奉正,正六品。  這座被當地人稱為獅子山的地方是否存在古墓,施工方表現得很隱晦。其中一位工作人員還迅速鎖閉施工作業區大門,阻止記者進入。但發現古墓這一事,在附近一帶早已人盡皆知。
  • 河北靈壽發現古墓群 可供研究中山國時期經濟文化
    河北靈壽發現古墓群  2002年12月18日14:53  新華網   新華網石家莊12月18日電(記者 喬雲華)地處華北太行山腳下的河北省靈壽縣近日發現近千座古墓
  • 探秘濟南小清河家族墓葬群:古墓將被遷址保護
    原標題:探秘濟南小清河家族墓葬群 北朝、唐初古墓將被遷址保護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7日訊 自濟南市章丘區小清河合莊段搶救性考古發掘開展以來,考古人員先後發現了二十多座古代墓葬,年代集中在漢代、北朝以及唐朝初期。
  • 如何看待中山大學南校區發掘出漢代古墓?
    2019年開年,中山大學春暉園與施工隊合拍的古墓麗影開機,中大學子校友轉變為古墓派傳人,繼續弘揚魔法精神娛樂身心本人在附近生活了五年,居住地研究生公寓。首先,科普一下考古發掘小知識。一般來說,考古測繪現場工作還沒有結束,官方報告沒有發布,大家都有責任保護髮掘現場保護文物以防引起文物流失非法之徒盜掘,保護考古現場一手材料保護著作權(畢竟大新聞要悄悄醞釀啊,南越王墓當年發掘就各種小心,就擔心炸開了鍋),所以就有喧譁一陣過後有人出來維護世界和平:「請大家儘量不要拍照 拍了也不要發在網上」。
  • 此古墓群中出土多個乾屍,為何千年來都沒有腐爛?原因有三個
    而這裡統稱為「阿斯塔納古墓群」。在晚清之前,這裡因古墓數量較多,便經常有盜賊光顧,但所幸規模較小。然而,18世紀之後,隨著來華歐洲「學者」、「探險家」的增多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人侵,吐魯番和阿斯塔納古墓群遭到了嚴重的被盜。
  • 郎溪縣首次發掘古墓宋代古碗
    中安在線訊  據中國宣城網報導,  4月10日,郎溪縣古南豐酒業公司在建平鎮精忠村三灣村民組植樹時,發現一座磚砌古墓。建平鎮文廣站與郎溪縣文物所獲悉後,迅即前往古墓發現地,進行了勘察,確定為宋代古墓。施工人員在挖樹坑時,挖掘出來青色方磚,確定是一座古墓,立即向文化部門作了匯報,建平鎮文廣站隨即與縣文物所聯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由於施工人員已經將古墓背脊打穿,文物所決定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清理有近3米長的拱劵形青磚,文物所對清理出來的青色方磚進行鑑定,初步認定為是宋代古墓。
  • 專家發掘古墓,不僅出土了「大鼎」,還有11個化妝盒,作用有意思
    當然,言語中的「寶藏」也並非遍地都是,只是為了形容這裡的古墓眾多;有「古墓」自然就有惦記文物的人,因此數千年來,這裡的古墓頻頻被後世來人光顧,直到發生了意外,一座千年古墓也隨之重見天日。就在上世紀70年代,十餘個陌生人來到「東陽村」,並多次向當地人打聽不遠的「大雲山」;說起這座山,當地人都知道是這裡古墓最多的地方,基本可以斷定,這群人應該也是衝著山中古墓去的。果然,有人發現這些人進山足足有一個多月都沒出來;一個月後的某天夜裡就聽「轟」的一聲巨響,當地人看到 「大雲山」上冒出了一團火光。
  • 河北欒城周家莊墓地驚現商代古墓,距今3000多年!
    近日在河北石家莊市欒城縣周家莊墓地發現了一座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墓葬群。這次考古發現讓石家莊的歷史變得更加綿長和深厚。欒城縣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目前縣改區叫做欒城區),欒城縣下轄的一個村叫做周家莊,這個商代墓穴就是在這個村子發現。2019年底,省市縣各級的考古專家聯合對對周家莊墓地進行發掘工作,到目前為止累計發掘面積約一千五百平方米,勘探面積約四十萬平方米。這個墓穴遺址的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分為兩個部分,墓葬部分以及遺址部分。
  • 中國10大最神秘的古墓,秦始皇陵榜首,至今不敢發掘
    帝王陵墓一直都是盜墓賊首選對象,為了防止墓穴被毀陪葬品被盜,想方設法的隱藏古墓。下葬時不留痕跡,而且還要在記載中造假。即使真被盜墓賊找到了,墓中機關重重,有命進去也沒命出來。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神秘古墓,也是中國最危險的古墓,許多古墓至今不敢發掘,有的甚至連墓都找不著。
  • 濟南市文物局:疑似丁寶楨墓考古發掘已開始
    6月16日上午,濟南市文物局通報疑似丁寶楨墓工作情況:建設單位已與考古部門籤定了古墓葬搶救性考古發掘協議,下午專業人員已進入工地迅速開展發掘工作。該古墓初判為明清或者民國時期濟南市文化市場執法部門已會同歷城區文物、文化市場執法部門進行現場調查和執法。目前,濟南市考古所已按照要求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入現場進行了實地初步勘查。
  • 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八千年前的礫石堆塑龍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現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研究員、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長期從事浙江北部地區史前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與良渚文化結緣尤深龍的藝術形象很早就在中國出現,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了距今約八千年的礫石堆塑龍,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與湖北黃梅焦墩遺址分別發現了距今約六千年的蚌塑龍與卵石擺塑龍,而距今五千多年前遼河流域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玉龍。  遼河流域的玉龍可分兩類。一類俗稱「C」形龍(或稱附脊卷體龍),以前突的頭部、後卷的長鬃、如鉤的卷體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