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研究: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 信託怎麼樣?

2020-12-13 和訊網

  GDP下降 但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4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總的來看,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毛盛勇表示,預計下階段中國經濟會延續3月份回升、改善、向好的勢頭。

  具體而言,不同產業類型表現不一:

   農業生產基本平穩,糧食生產形勢較好

   工業生產下降,基礎原材料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業保持增長

   服務業生產下滑,新興服務業增勢良好

   市場銷售減少,生活必需品銷售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較快增長

   投資活動放緩,電子商務、專業技術服務和抗疫相關行業投資增長

   貨物進出口減緩,貿易結構繼續改善

  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擴大

  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居民名義收入增加實際收入減少,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略有縮小

  中融研究分析

  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對比前兩個月,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有所收窄,但各產業季度降幅均仍超過10%,疫情對我國投資的短期影響較為明顯;3月,政策從專項債投向、項目用地等多個角度保障基建投資,年內基建對經濟的託底作用有望持續凸顯。

  工業企業增長改善。從單月數據看,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1%,較前2月顯著收窄12.4個百分點;環比方面,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上月增長32.13%,得益於月內企業復工復產狀況良好,工業增加值表現明顯改善。

  消費市場受到活動抑制。一季度我國消費品零售狀況仍較弱勢,疫情對居民消費的整體需求有所壓制。從結構看,一季度餐飲收入、衣著、家具家電及奢侈品等消費品需求承壓明顯,同比降幅均超過30%。

  一季度社融增長 3月大幅優於預期

  央行公布數據顯示,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11.0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47萬億元。

  3月社融數據錄得超預期表現,信貸創歷史新高,前期一系列政策落地對其形成利好。從結構來看,新增人民幣貸款、企業債、政府債券、非標三項同比分別多增1.8萬億元、6273億元、3831億元以及1386億元,共同支撐社融增長。

  中融研究認為,疫情給中國一季度經濟活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但3月社融數據大幅優於市場預期,可以看出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力度加大,經濟活力也有所增強。另一方面,逆周期調節節奏延續,定向降準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逐一落實,市場需求得以釋放,共同帶動社融數據大幅上行。

  但從信貸分類來看,社融仍然存在長期貸款佔比較少,短期貸款增多的情況,受疫情影響的市場信心尚需修復。


  社融數據分析要點一覽:

  3月新增社融5.15萬億元,同比增加約2.19萬億元,環比較2月份大幅增加4.3萬億元。此前我們在研報中提到,2月政府債未能如預期增長或由於統計方式問題,3月政府發債的增加符合我們此前預期。

  3月貸款類別中,居民新增貸款從2月的低迷中走出,活力有所增強。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低迷,3月佔比僅在三成左右,企業中長期融資意向仍然一般,短期貸款上漲表明疫情下企業仍存顧慮,整體投資意願偏于謹慎。

  存款方面,居民、非金融性公司增長,非銀金融機構、財政存款存款下滑。

  信託行業:一季度集合信託市場尚可 3月強勢反彈 收益率走低

  一季度集合信託市場表現尚可,在2月份出現走弱後,3月份迅速得到反彈。受2月拖累集合信託產品發行及成立規模總體下滑,但優於去年同期。

  用益信託公布的數據顯示,逐步復工後,3月集合信託市場發行和成立市場出現強勢反彈。具體來看,2020年3月共有59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56家信託公司成立產品。其中發行產品數量2512個,環比上漲57.9%,成立產品數量2439個,環比上漲85.8%;發行和成立產品規模方面同樣表現良好,其中發行市場規模2572.08億元,環比增長66.7%,成立市場規模2103.57億元,環比上漲92.2%。發行和成立規模在放在2019年來看,也僅低於12月,規模排在第二位。

  3月份集合信託市場的走強,中融研究認為:一是源自疫情在國內得到初步控制,全國復工復產節奏加快,二是受益於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利好所致,市場信心得到修復,三是遠程展業模式逐漸被接納和開展,共同使得3月集合信託市場迅速從2月的低迷中走出。隨著全國各地逐步恢復秩序,二季度信託行業或進一步得到恢復。


  從投向上看,金融類、基礎產業類、工商企業類信託漲勢明顯

  金融類信託:一季度,金融類信託規模持續保持增長,3月數據再次錄得較為明顯漲幅。其中3月金融類信託發行規模696.91億元,環比上漲41.0%,同比上漲44.9%,規模佔比至27.10%,雖然有所下滑,但保持近年來高位。

  增長原因分析:從各分類的表現來看,金融類信託由於業務模式相對更適應遠程化業務模式,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而在國外疫情爆發後,中國資本市場韌性得到顯現,特別是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出臺,提振投資者信心,信託投向股票、債券以及組合類投資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

  基礎產業類信託:基礎產業類信託在3月規模創新高。具體來看,3月發行規模721.63億元,環比增長77.9%,同比增長10.4%;募集規模521.44億元,環比增長115.8%,同比增長3.3%。

  增長原因分析: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基礎產業類信託的堅挺邏輯並未有太大改變,國家基建計劃給予了基礎產業類信託更多展業機會,且作為長期以來業務的主要支柱,信託公司在從事該業務上客戶和經驗積累較成熟,在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能夠較快的進行業務開展。

  工商企業類信託:一季度工商企業類信託呈現持續上漲勢頭,累計成立規模859.19億元,環比增加15.02%,同比增加96%。其中3月發行規模326.71億,環比上漲27.1%,同比超過100%,規模佔比12.70%;成立市場募集資金規模308.60億元,環比上行57%,同比上漲84.4%,規模佔比14.67%。

  增長原因分析: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工商企業類信託保持上行趨勢,主要原因源自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扶持實體經濟,呵護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從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和成立來看,信託公司越發在實體經濟融資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當下工商企業類信託的增長,背後有足夠的力量支撐,無論是政策利好或是信託公司轉型的必要,都對其形成提振,考慮到疫情的大背景,政策、市場等環境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工商企業類信託規模或仍會平穩運行。



  收益率下行壓力較大

  數據顯示,一季度集合信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86%,環比減少0.05分百分點。3月集合信託平均收益率為7.78%,較2月出現明顯的下滑。從原因來看,低成本資金持續注入市場,帶動市場整體成本降低,信託產品因此受到影響,未來收益率同樣有較大的下行壓力。

  從產品類型來看,3月工商企業、基礎產業類收益率排名前兩位,分別為8.38%、8.13%,房地產類信託收益率下滑明顯,至8.09%;金融類產品收益率重新跌至7%以下,為6.76%,產品類型分類中排名末尾;其他類信託產品收益率則錄得7.98%的收益率。

  從產品流動性來看,3月信託產品平均期限2.02年,保持在2年以上。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59家信託公司誰最悶聲發財?上半年信託業務收入排名出爐,中融...
    信託百佬匯記者從銀行間市場獲取的59家信託公司上半年未經審計財務數據顯示,相關信託公司上半年累計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收入332.58億元,平均每家5.64億元。其中,中融信託、平安信託、中信信託及中航信託位列行業前四,上半年信託業務收入分別為21億元、19.37億元、18.64億元及16.96億元。
  • 61家信託多項財務數據排名!中信中融光大三者信託業務收入最高(表)
    數據顯示: 行業龍頭中信信託在營業收入、淨利潤及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這三項關鍵指標中均排名第一,其中營業收入高達71.77億元; 素來低調的華能信託憑藉31.75億元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及17.03億元的投資收益躋身行業淨利潤榜單第二;傳統勁旅中融信託在營業收入及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兩項關鍵指標中仍然穩居第二
  • 信託公司全面剖析-中融信託
    1、中融信託簡介中融信託,全稱為「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前身為1987年成立的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數據來源:中融信託2018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用益信託研究院2、股東背景之央企與民企之爭從中融信託的股權結構看,中融信託的實控股東應當為經緯紡機,背靠國資委,中融信託對外宣傳也是「央企信託」。然而業內關於中融信託是「中植系」實控的言論亦從未停止過。
  • 2019年報——中融信託
    2019 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社會整體信用風險暴露機率增加,資管行業不良資產上升,優質資產獲取難度增大,存續資產風險管控難度提升。金融行業強嚴監管形勢持續加碼,控槓桿、控地產、去通道、 去嵌套等監管要求貫穿全年始終,信託公司合規展業壓力持續增加。資管行業競爭加劇,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設立,券商資管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憑藉自身稟賦和制度優勢,瓜分資管市場份額, 信託公司無論是在私募投行還是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領域都面臨著更加激烈的挑戰。
  • 中融信託再獲金龍獎「年度最佳財富管理信託公司」
    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憑藉多元化的產品、高質量的客戶服務從眾多參評機構中脫穎而出,再次摘得「年度最佳財富管理信託公司」榮譽。中融信託總裁助理楊莉女士代表公司領獎目前中國經濟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內居民財富逐年增加,對於財富保值、增值和傳承的需求日益增強,也驅動著我國財富管理行業逐步邁向高速發展的軌道,中融信託近年來在標品投資、普惠金融
  • 中融信託的年報該怎麼看?
    從數據上看,似乎也比較符合,不過小編想不明白的是中融信託為什麼要持有這麼多的貨幣資金,從報表上看,貨幣資金已經佔到總資產的38.4%,這個利用效率也太低了,而跟中融資產規模相當的中信信託(320億),其貨幣資金只有31億,佔比還不到10%。
  • 中融信託轉型成效顯著
    此次獲得「年度卓越綜合金融服務信託公司」獎,是對中融信託轉型發展面對金融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中融信託於2014年確定了向「私募投行、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三位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者」轉型戰略。此後,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展業務邊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近年來特色化經營成果開始顯現,業務發展呈現積極態勢。
  • 中融信託:集合信託出現反彈 行業轉型壓力仍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用益信託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6月共有57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54家信託公司成立產品;其中發行產品數量2211個,環比上漲4.1%,成立產品數量2089個,環比輕微下滑1.1%;發行和成立產品規模重新回升至2000億元上方
  • 中融家族信託規模超百億 年內增長超過110%
    原標題:中融家族信託規模超百億 年內增長超過110%   消息稱,截至2020年12月,中融家族
  • 中融人眼中的信託文化:從心所欲,不逾矩
    來源:金融界網站文 中融財富五區無錫分部 蔣紅娟 孔子云「從心所欲,不逾矩」,說人不能使心中的欲望逾越了一定的界限。這句先哲名言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如今作為一名中融信託資深財富顧問,結合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體會。
  • 都是主動管理類信託,中融信託和四川信託有什麼區別?
    四川信託逾期以來,信託公司主動管理類項目飽受質疑,特別是中融信託。部分認購了中融信託主動管理類項目的委託人,被販賣焦慮的媒體嚇得寢食難安。本文從五個維度對中融信託和四川信託進行比較。1、股東背景中融信託的大股東經緯紡織(央企)持股37.46%,二股東中植集團(民企)持股32.99%,三股東哈爾濱投資集團(國企)持股21.54%,四股東瀋陽安泰商貿(民企)持股8.01%。在中融信託的股東結構中,央企+國企佔比59%,民企佔比41%。
  • 中融信託:近期社融將以穩為主
    來源:金融界網站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中融信託研發部發現,8月社融數據遠高於市場預期,新增人民筆貸款,企業債券融資,股票融資以及政府專項債融資是此次社融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力量。而在信託行業,,8月集合信託呈現下滑趨勢,發行端規模相對較穩,成立端則下滑較為明顯。
  • 七月一日起,在中融財富買信託,可以電子籤約啦
    ▼作為中融信託唯一官方直銷渠道,中融財富目前擁有1300多名資深財富顧問,累計服務2.9萬名高淨值自然人客戶和1500多家機構客戶,年度發行規模持續超過2000億元。2019年7月1日起,中融財富將面向自然人客戶全面啟用電子籤約系統。
  • 一季度重要數據出爐 怎麼看當前經濟形勢?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一季度重要數據出爐 怎麼看當前經濟形勢?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鬱瓊源、王雨蕭、舒靜、宋佳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一季度國民經濟數據。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主要經濟指標下滑,但基本民生得到較好保障,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
  • 中融信託:52號文講清信託未來5年做什麼
    每年年初,信託行業都會面臨一次「今年做什麼」的靈魂拷問?  今年不大一樣。1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銀保監發〔2019〕52號),被業內視為銀行保險行業2020-2025年的中期規劃。中融信託研究號發布文章認為,52號文對於信託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有比較明確的指導。
  • 中融信託地產主動管理再下一城 這次是西雅圖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19年,持續多年快速增長的信託行業開始下行,轉型依舊是行業主旋律。一些頭部公司不斷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希望提高項目參與度和把控力,並從中獲得新的盈利空間和增長動能。2016年4月,中融信託長河資本團隊聯手美元基金,從土地交割階段進入西雅圖高端公寓項目,中融長河資本CEO王宇濤先生表示,通過對目標客群的精準調研,團隊深度參與公寓定位、設計、裝修及配套建設環節,深挖價值、精耕細作,使得該項目建成後,在短短9個月內就實現了滿租。
  • 2018年信託業大盤點:6成公司淨利潤下滑,中信穩坐第一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整理68家信託公司年報數據,不難發現在資管新規落地的第一年,信託業承壓明顯,信託資產規模和盈利均有一定程度下滑。從信託資產規模看,截至2018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22.70萬億元,較2017年末的26.25萬億元同比下降13.5%。
  • 一天被開5張罰單 7000億中融信託怎麼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5月31日,黑龍江銀保監局一口氣開出5張罰單,劍指知名信託公司中融國際信託。由於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不審慎、信保合作項目盡職調查不到位等多個問題,中融信託總共被罰款達210萬元。作為信託業的黑馬,中融信託這些年發展可謂迅速,截至2018年末,公司及各子公司受託管理資產總規模達7762.77億元,其中公司管理信託資產6546.65億元。但2018年中融信託實現淨利潤21.42億元, 較2017年下降23.64%。與此同時,去年初中融信託也被媒體曝出曾有多個信託計劃出現延期兌付。
  • 信託公司年報相差懸殊:五礦信託淨利大增33%,中融信託下滑22%
    2020年這一年,信託公司業務承受內外壓力,不同公司賺錢的能力明顯分化。  1月13日晚間,一些信託公司的上市母公司發布年報,披露了部分2020年財務數據,4家信託公司的經營業績也呈現出來。
  • 中植系變賣中融信託,國資接管中植系金融版圖?
    在該筆交易中,中融信託由此獲得了國資背景。   但事實上,在成為中融信託的大股東之後,經緯紡機幾乎未參與過中融信託的經營,只能算是財務投資,同時中融信託的管理層也沒有發生改變。雖然有了國資的背景,但是依然保持了原來的民營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