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徐行
漂亮話,是全職媽媽最不在意的事。
綜藝《你怎麼這麼好看》最近飽受詬病,網友指出,它完全是在加深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無論獨居的女博士、帶四胞胎的全職媽媽、還是中年女醫生,都需要迎合單一的外界審美標準:衣著光鮮、迎合潮流、濃妝淡抹、眼影口紅都不能少。
他們在聽完你的想法後,仍然為你招呼一套流水線裝扮。
女博士不想塗口紅不想要婚紗,偏偏收到這些禮物。
女醫生有簡約的審美和健康的飲食理念,仍被要求做個漢堡吃掉。
全職媽媽最渴求的,是丈夫說句「放著別動,我來」,最後卻變成了自己給丈夫道歉。
他們所謂的溝通,只是流於表面,只求表明和諧,無視你的訴求和背後的問題。
這個節目完全就是放大版的直男老公,他不要你覺得,只要他覺得。
01
在改造四胞胎媽媽這一集中,最開始其實一切都還好。
媽媽終於能短暫地解脫出來,去安心吃一頓飯,去逛街選選衣服,去換個新髮型。
這是每個女人當了媽媽後,最渴望的自在時刻,從冗長的瑣碎中抬起頭來,讓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下。
主持人說,每個媽媽之前都是公主,有了孩子後,都變成了灰姑娘,換上這套衣服,打扮美美的,哪怕再做一天公主也好。
聽上去好悽涼。
媽媽們從來不缺一顆打扮的心,缺的是時間、精力和被理解。她們不是不想關注自己,而是沒有時間。
曾經冉瑩穎在綜藝《媽媽是超人》中,抱著二寶切菜炒菜,這就是很多媽媽真實的現狀。
一個小孩的家庭,都未必能吃上一頓安穩飯,何況帶著四個同樣大小的孩子,她做了一鍋糊糊,一天就吃這一頓,卻被解讀為不愛惜自己。
你跟一個連飯都吃不到嘴裡的女人去說美食有療愈的作用,到底是誰不明白狀況?
02
最好笑的是這一段。
昆凌分別採訪了夫妻二人,問了諸如「婚後讓你最難過的事是什麼?」之類的問題。
可以看出,夫妻二人是真的在走心的回答,尤其是媽媽的回答,可以窺見日常的無奈。
吵架後,最令她生氣的,是老公敷衍地說,「好了好了,是我錯了。」婚後,令她失落的是,不再有被欣賞的感覺。最渴望聽到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放著別動,我來。」最傷心的是,聊天時,老公說「換個話題吧。」
這段採訪本可以推動改變夫妻日後的相處模式,結果卻只是走了個過場。
節目組給他們夫妻安排了當初初見時的餐廳,用照片做煽情的裝飾,提議一些肉麻的舉動,比如餵飯、說我愛你。
最後變成了,大家翹首以盼等待妻子變得柔軟,重回戀愛時的感覺。
他們懶於去探究更深層的原因,甚至沒有問過丈夫,孩子出生後,有沒有在育兒方面出過什麼力?
在我看來,讓丈夫在家進行一場一拖四帶娃的全套體驗,更具有實際療效。
有了孩子後,夫妻出現分歧的根本點,往往是因為沒有育兒方面的感同身受。
03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全職媽媽的故事。
「你不就每天在家刷刷手機嗎,帶孩子是狗都會做的事。這是她離婚時前夫對她說的話。
前夫執意要走了孩子的撫養權,結果後來又要求復婚,因為帶孩子把他媽的腰累病了兩次,她冷冷拒絕了他,反問道,『怎麼了,難道狗不會看小孩了嗎?』」。
是的,男女生理的差異,讓男人從孕期就在狀況之外,但是,這不意味著孩子出生後,爸爸依然有理由置身事外。
在喪偶式育兒的語境下,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就是一句笑話。
朋友小欣在孩子一歲時,夫妻兩齣去旅遊,小欣感嘆了一句,真不想回去帶小孩。
她老公就炸了,「你怎麼當媽的?有你這樣的媽嗎?」
小欣很委屈,「怎麼了,感嘆一下怎麼了,我當了媽,難道連表達情緒的資格都失去了嗎?」
男人不懂,自生產之後,女孩一剎間變成了女人,她的內心經過了多少次的推倒與重建。
小區還有個媽媽,全程一個人照顧兩個小孩,常常抱著小的去接大寶放學。在這種極端勞累的情況下,她老公還要求過夫妻生活,她拒絕了幾次後,她老公也粗暴地回她一句,「你這就是逼我去外面找人」。
她聽後,真是內心呵呵了。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張羅大寶早飯,晚上十一點半二寶有時都不睡,體能精力都在崩潰邊緣,好不容易要睡了,還要再滿足老公?
在那之後,她開始示弱,但凡老公在家,都會讓他幫忙,打發老公一個人帶兩個小孩出去買菜,自己約了朋友出去看電影。
次數多了,老公也開始懂了。在支離破碎和孩子情緒的撕扯下,大人的精力和耐心已經被消磨一光,晚上躺下真的只想享受片刻不被打擾的寧靜。
沒有經歷過帶孩的手忙腳亂,沒有體會過一娃哭二娃喊三娃鬧的多面夾擊,「我愛你」這三個字就像誇小孩「你真棒」一樣,籠統偷懶毫不走心。
這句漂亮地情話,很難再打動當媽的女人,因為當媽以後,女人都變成了務實派,說再多「老婆你辛苦了,謝謝你付出這麼多」也不及親身加入育兒的日常中,正確的廢話解決不了一日三餐,整理不了凌亂的家,更無助於輔導作業,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讓媽媽找回自己,要更自私一些,是好意,可多少帶點「何不食肉糜」的天真與不知世故。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女主媽媽逃離家庭,回到法國,女兒找到她,勸說她回家無果後,離開前說了句,媽媽,我想你了。
她媽媽輕輕回答,我也非常想我自己。
女人從來沒有忘記過自我,她只是被生活趕的團團轉,忙到顧不上自己。媽媽們需要的,從來不是你的好言相勸,「多花點時間給自己。」
媽媽們缺的,永遠是一套可以落地的解決方案。
「怎麼擠出時間給自己?」
「家務我不做,還有誰去做?是僱保姆了,還是請鐘點工了?又或者男人的臭襪子自己變乾淨晾曬起來了?」
不止在關愛自己上,還有育兒焦慮上。
這個綜藝中,爸爸動不動提起媽媽的育兒焦慮,甚至帶點不屑,這也是很多直男父親的通病,站著說話不腰疼。
女人拼了命生下的小孩,難道就是要孩子自生自滅的嗎?
演員程莉莎曾分享過一次作為母親的育兒焦慮,
期末考試,孩子答應好不玩遊戲,結果沒有做到,於是她沒收IPAD,刪掉遊戲,孩子和她商量考完試能不能玩,她拒絕了。
就這麼一件小事,她不停地反思。
問自己是不是太嚴格了,如果是自己媽媽當年這樣對自己,自己會不會更叛逆。
讓孩子玩,擔心他沉迷,
不讓玩,害怕和社會脫節,
一起玩,自己真心學不會,
管了這事,母愛心受不了,
不管,責任心又受不了,
一邊管一邊不管,分寸感又找不到。
太難了。
這可能是天下母親最直觀的焦慮寫照,一言一行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恰到好處的愛,一顆心掰成七塊,還要經受市面上育兒書的考驗,能不焦慮嗎?
男人不管不顧,憑什麼嘲諷母親善意的初衷。
04
這個綜藝,槽點不止在於女性必須迎合世俗審美,還在於流於表面的過場。
丈夫口中的夫妻關係,到頭來依然是妻子做了退讓,「對不起,我只顧孩子忽略了你,謝謝你,沒有轉身離去,而是費心拯救夫妻關係。」
這一天的流光溢彩結束之後,公主要脫下華服,卸下妝容,系上圍裙,從小孩的「媽媽,我要尿尿」聲中,回到原先的一天。
一切仿佛改變過,又好像什麼都沒變,這一天到底取悅了誰?
媽媽依然沒有時間,依然心力交瘁,依然在焦慮。
夫妻關係中,只有一方的退讓遠遠不夠,她的退讓她的沉默,只是她更累了,因為說了這麼多,也沒換來一句「放著別動,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