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帶娃去拍照,早上9:00出發,中午12:00才回來。自從娃一歲以後,我與爸爸有個約定,每年至少拍一次照片來記錄孩子的成長...
話說現在給孩子拍照實在太多人了,如果不提前預約很難碰到合適檔期。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辦了會員,拍攝是提前半年約好的,三套造型,計劃2小時。因為娃是個慢熱的性子,需要我全程跟拍。換衣服、做髮型,熟悉場景。早上來的時候還興致勃勃,換好衣服就不願意拍了。直到給了她一個泡泡機自娛自樂,情緒一下子好了,願意配合站在那裡拍照了。
在穎寶拍得漸入佳境時,旁邊有一對夫妻正在籌備拍嬰兒照,從進門開始,那個小嬰兒從始至終閉著眼睛,呼吸均勻,似乎睡得不錯。媽媽輕輕地晃動著懷裡的寶寶,寶寶勉強睜開眼看了一眼,緊接著又閉上了。
孩子的媽媽有些無奈,她對我說,「你家寶寶好配合啊,」我笑笑,回復她:「等寶寶大一點就好了,看你寶寶的樣子他現在很困呢」。媽媽不好意思地笑了,「對啊,我家寶寶平時上午吃完奶了就想睡覺。」
孩子太小,拍滿月照好嗎
對於新生兒來講,各種器官和組織還不成熟,處在不斷發育並不穩定的狀態。眼睛的視覺細胞功能也處於較弱的情況,如果在拍照時給孩子打開了閃光燈,孩子又是正視的話,照相機的閃光燈會對眼睛的視覺細胞產生很大影響或損害,會影響孩子的視覺發育。損傷程度與拍攝的電子閃光燈到寶寶眼睛的距離有關。
而且新生兒的體質嬌弱,皮膚角質層還沒有發育成熟,真皮和纖維組織比較薄,皮膚非常敏感。一般影樓的衣服經常會給不同的孩子試穿,如果消毒清潔工作沒有做到位,可能會引起小嬰兒皮膚過敏。
給孩子拍照時的「4不要」
一、儘量別用閃光燈
一歲前孩子視網膜的黃斑區十分脆弱,承受不了電子閃光燈的強光刺激。給孩子拍照時使用閃光燈,特別是一米之內正面使用,閃光燈的強光會對孩子視網膜造成巨大衝擊,對視網膜神經細胞造成破壞,影響孩子視力。對於新生兒來說,影響更為巨大,最好在孩子滿百天以後再考慮給孩子拍藝術照。
拍攝時儘量使用自然光,避免使用閃光燈,不要近距離拍攝。如果閃光燈非用不可的話需要改變閃光燈的角度,把燈光射向天花板或側照向牆壁,通過折射減弱光線強度。
二、不過度擺弄寶寶
有些攝影場所為了追求效果,為了孩子在照片上顯得好看,不停的讓孩子擺姿勢,比如微笑、抬頭等。對於新生兒來說,由於脊柱很脆弱,無法承受頭部的重量,如果孩子被迫抬頭很容易導致寶寶頸椎前傾,所以沒有滿三個月,不要強迫寶寶抬頭。
如果拍照時孩子不高興或者無法配合攝影拍出理想的姿勢,照片大可不拍,或者改個時間再拍,不要因為拍照而弄哭了孩子引起孩子逆反心理或者從此反感拍照。
像上述的這位媽媽,因為孩子還在睡覺,此時讓他拍照自然不在狀態,也拍不出孩子日常的其他萌態,這時爸爸媽媽可以放平心態,給孩子拍一組睡覺時的照片,或者改天找一個寶寶清醒時狀態好的時間再來拍攝。
三、慎選衣物
現在從事兒童攝影的影樓、工作室很多。一些品牌攝影店都有提供消毒櫃。可以在寶寶試穿之前,將選好的衣服消毒後再試穿。
一些小型的攝影工作室,因為人員少,拍攝人數多,服裝不能做到及時清洗消毒。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可以給孩子多帶幾套寶寶平時穿的衣服,適當的帶幾件玩具,儘量少用攝影店提供的衣服和道具,避免孩子穿了不乾淨的衣服受到感染,孩子穿自己的衣服也會更加合身,拍攝時情緒也會更加穩定,照出來的照片也會更加自然。
一般拍照都會有提供幾套衣服。在換衣服時家長需要注意,別讓孩子感冒了,注意拍攝室溫是否合適。像現在是冬天,家長在拍照前最好給孩子準備一個厚一點的外套帶過去。給寶寶換衣服做造型的時候,可以給寶寶披上。
四、拍攝不宜過於頻繁
拍攝藝術照不同於平時的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被拍攝者需要根據攝影師的需要調整多角度,擺出不同的pose。而且攝影成片效果跟日常形象也有差距。如果孩子習慣了這種閃光燈下的狀態,容易讓孩子養成愛慕虛榮,不切實際的作風。
兒童心理認為,給孩子拍照過於頻繁,容易使孩子理所當然的形成一種「我是核心」的自我觀念。
這種想法會導致孩子認知出現偏差,一味追求外在的重要性,將自信建立在外在的完美之上。從兒童心理成長角度,父母應該少給孩子拍太多照片,以免阻礙孩子健全的心理人格培養。
拍照完成後要做的工作
拍攝完畢,最好及時跟攝影店預約一下下次拍攝時間,以免因為人多,下次臨時預約不上。拍攝完成後儘快帶孩子回家。給他洗個清水澡,換一身乾淨的衣服。大一點的孩子攝影時可能還會做髮型,用髮膠來固定,所以最好回家給孩子洗個頭,以免時間長了對頭皮造成傷害,引起瘙癢不適。從出生到百天、到會坐、會爬、會站、會跑,孩子的每一次進步,付諸了父母無數的精力,凝聚著父母的無盡心血。這的確值得紀念紀念,但父母應該避開一些不科學、不恰當的拍照方式,用健康的合理的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
-END-
我是穎媽,一孩兒媽,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多平臺原創作者。 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關注。
本文為穎媽原創,獨家發布於百家號,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