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我們會盯著別人在他們人生高潮中的優雅、恬淡,被她們的獨特的高貴氣質所吸引、感染。可是在我們經歷世事後,才會明白,真正的優雅、高貴不是在人生頂峰時刻體現的,而是即使在人生低潮時刻,始終能保持那份溫柔、恬淡、氣質,那才是真的優雅、高貴。
這些話就像是為盛七小姐量身定做般,一代名媛盛愛頤,她的人生不論何時都是高走低開,不管人生朝向如何,她一如既往。在民國,做女人並不容易,況且是做一個名門落魄之女更不容易,可是她靠著自己的勇氣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盛愛頤,1900年出生於上海,是上海最大的資本家盛宣懷的七女兒。盛愛頤從小聰明伶俐、見多識廣,是盛宣懷最為寵愛的女兒,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能歌善舞、能畫善繡、懂英文,16歲那年就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豪門閨秀。
1916年,年僅16歲時父親去世。那個時候宋子文剛從美國留學回來,擔任她四哥的英文秘書,她的四哥雖然接管了家族企業,實際卻沒有半點打理的能力,整天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過著闊少爺的生活。宋子文在國外養成一些好習慣,每天準時在盛家等候,就這樣一來二去認識了盛愛頤。宋子文為了追求盛愛頤,主動擔任其英語教師,還給她講述國外的風土人情,很快盛愛頤被他英俊瀟灑的外表,和溫文儒雅的談吐,再加上他滿腹才學吸引了。
可是,有時候看似合拍的兩個人卻並不一定被家裡人接受,盛愛頤的母親找人打聽了宋子文的身世,家世平常,覺得兩家門不當戶不對,堅決反對這門親事。甚至她的四哥出面把宋子文調離到武漢。可是宋子文愛的熱烈,他怎麼可能放棄。他不放過一絲與盛七小姐見面的機會,表達著他的心意。
1923年,陳炯明兵變被平後,在廣州建立政權的孫中山先生正需要得力助手,在宋慶齡的舉薦下,孫中山邀請宋子文到廣州共謀大業。宋子文覺得這是個機會,他要帶盛愛頤離開這裡,他勸她跟他一起去廣州,可是對一個從小生活優裕,從未離開過高牆深院的千金小姐來說,這也是一道難題,她不願離開母親,離開盛家。她在宋子文離開時,交給了他一把金葉子,告訴他,她會等他回來。他以為她給的只是路費,卻不知金葉子還有定情信物這一層含義。誰曾想到,這一別竟是終生錯過了。
當宋子文再次返回上海時,他是帶著他的妻子張樂怡回去的。而此時盛愛頤還在等著他,當她知道這個消息,大病一場,直到 32 歲才與母親的內侄莊鑄九結婚。之後,宋子文曾安排過與盛愛頤的見面,可惜她都拒絕了,也許是被傷透了,也許是對他真的失望了。愛而不得,見面又有什麼意思,不過是徒增傷感罷了。
七小姐活到83歲,臨終的時候,她依舊乾乾淨淨,一臉鎮靜,非常體面,非常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