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廣州,氣候剛剛好,最適合自駕到廣州北邊的幾個村落,比如,溪頭村、阿婆六村、錦村,來一場充滿詩情畫意的旅行。穿竹海、嘆瀑布、賞茶花、觀星空,品味地道農家菜,從此開啟一路美妙體驗。
溪頭村:徒步流溪河指日可待
我們的第一站是溪頭村,距離出發地——荔灣區大概兩個小時車程。進入良口鎮,爬升的山路變得崎嶇。村邊上有一個防疫檢查卡口,即使是非周末的上午,這裡的人氣都不冷清,我們前面已經有好幾輛車排隊了。當場掃穗康碼申報行蹤和健康狀況,測體溫之後,就可以進村了。嶄新的柏油路面展開著,在為旅遊做準備。
溪頭村的最大亮點屬「天然大氧吧」,以健身徒步為主要支撐,搭配三華李採摘、竹海漫遊等項目。「溪頭」意為「流溪河的源頭」,河水清澈到讓人忍不住喝一口。村裡正在修水壩,流溪河水位可調節,在此形成壯觀的湖。湖邊修築徒步道,愛好戶外活動的人士既可兼顧運動,又可嘆漂亮湖景。食宿頗具地域風情,村裡200多戶人家幾乎都開民宿,一天的價格不到200元。在未來,樓房的外牆會相對整齊統一。
僅僅幾百米的溪頭石巷裡,石板街有復古感,兩邊售賣著橘紅、果乾、糕點、蜂蜜等各種農產品,有時間可以慢慢研究。一碗山水豆腐花只需5元錢,姜味濃鬱,豆腐香得地道。快要離開時,我們隨意找了小攤買了話梅,價格平、口味正,事後才發現忘買青梅回來泡酒是小小的遺憾。
溪頭村的文化性尚待發掘。這裡只有一個姓氏:蔡,是從梅州遷徙而來的客家族群。村裡最古老的建築「金紫裡」,是蔡氏先人的大宅院,內部大有玄機。初建之時,社會混亂,盜賊四起,所以除了供全家生活所需,最主要的功用是「防盜搶」。核心建築「安寧樓」形似碉堡,上下四層,可存放大量糧食。內設水井以防火攻,總計19個石窗,內孔大、外孔小,有利於向外觀察和防守。
錦村:大瀑布充滿詩情畫意
到達錦村已是下午三點。該村即將在1000多米的山頂上建設天文觀測臺,還計劃打造武術文化體驗基地。目前能看的主要是千瀧溝大瀑布景區,景區門口一樹樹的「紅千層」十分惹眼,因形狀像瓶刷子,又名瓶刷子花。
旅遊區縱深約3公裡,沿著石徑拾級而上,一路詩情畫意,最壯觀的是千瀧溝大瀑布。落差80多米、寬度290多米,瀑布成排,飛流直下,響聲震谷,水霧迷漫,氣勢非凡。(疫情防控期間,瀑布景區僅在周末開放)
勝象竹海園區,是廣州第一徒步路線「影古線」的中心段。穿梭於竹林,光影斑駁,清風繚繞,令人想起經典電影《藏龍臥虎》的畫面。潭水水清見底,池潭四周青山環抱,野花簇擁,與周圍景色渾然一體。竹海內生長著多達80多種竹子,堪稱竹子博物館。
阿婆六村:賞茶花、望星空
繼續沿著九曲十八彎的山路開車,小心翼翼,還真是鍛鍊技術。大約過了15分鐘,路過標誌性的「阿婆」雕塑,面前現出一片開闊地,豎立一處顯眼的牌坊,上書「阿婆六茶花谷」。
阿婆六村是廣州地勢最高的村落,空氣品質佳,沒有燈光汙染,可謂世外桃源,成了廣州最佳的觀星地。天氣晴朗的夜晚,在村頭打穀場或者是農家的屋頂,可以搭起帳篷,靜享漫天繁星,如入夢幻之境。運氣好的話,我們還能看到流星。
幾千畝茶花谷較少為外人所知。隨著品種和花期不同,茶花能從農曆春節前後盛開到暮春。六角大紅(赤丹)氣氛熱烈,姿態挺拔、花瓣繁多,是極為鮮豔的「中國紅」。還有粉色、白色,姿態相異,很炫目。茶花谷也種植木蘭、杜鵑,基本實現全年賞花的目標,目前可以免費遊覽。滿眼的花景,融入外牆文藝風的各類民宿,便是妥妥的一幅嶺南畫,滿足了遊客「歸田園居」的嚮往。
再深入腹地,就看到了一片梯田。幾個村民正抓緊時間收割油菜,不用多久,這裡將種下水稻,到了秋天,漫山金黃將引人慕名而來。
周邊尋味
炭火農家菜,吃出童年幸福
為了美食,我們不惜舟車勞頓。先先宏記炭火菜,位於溪頭村返廣州城區的路上,是典型的夫妻檔。老闆娘負責前廳,老闆主理後廚。來這裡的食客不能吃普通的粵式炒菜,而必須點炭火大鍋菜。
一條大頭魚全重8斤,我們只敢要一半。少時,大鍋底下備著炭火,山區天氣轉涼,我們得以復原烤火的童年記憶。炭火大頭魚分切之後,沿鍋邊碼放,只撒了油、鹽、蔥調味,非常考驗食材的新鮮度。魚頭部分膠原蛋白突出,口感彈牙,還有點黏嘴。魚肉緊實少刺,由於湯料只在鍋底,要用鍋鏟由上往下將食材竄入其中,如果胡亂翻動,不僅魚無法全部入味,還會支離破碎。
不同於我們平時常見的螺,山坑螺身形更細長、顏色更淺。廚師只用紫蘇爆炒就很入味了。按照店家指示,先吸尾部,再吸頭部,你就算肺活量不大,也能輕鬆享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一時間,吮吸的響聲在大廳響起。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