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復轉圈 垃圾桶內你與我
兵役法修訂完成之後,自主擇業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在近二十年的時間段內,近三十萬軍官選擇自主擇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軍內具有一定專業技術能力的人才。他們響應國家的號召,脫下軍裝,減輕地方安置壓力,做「敢吃螃蟹」的人,退役不褪色,衝進市場大潮,屢建新功。
在疫情面前,他們勇赴前線;在商業市場當中,他們屢創奇蹟;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的身影總是能出現。他們在軍營保家衛國,回到社會積極支援建設,他們創辦的企業創造了巨量社會價值,解決了大量退役軍人,大學生和下崗失業人群的再就業問題。
自主擇業政策,運行了二十多年。雖然其中有些許風波,但總得來說,給了退役軍人一條新的出路,成功地探索出了退役軍官市場化就業的路子,為下一步改革積累了經驗。
叮咚買菜創始人,退役軍人梁昌霖說:有人看到滿地泥濘,有人看到繁星滿天。自主擇業政策,儘管在實施當中常常面臨地區待遇不平衡等細節性問題,但絕大多數自主擇業幹部,腳踏的是祖國大地,胸懷的是浩瀚宇宙,甚至略大於整個宇宙。
自主擇業,這個名詞,是歷史,是過往,是即將塵封在歲月當中的回憶,是一份沉甸甸的身份認同,也是一段不朽的傳奇!
毫無疑問,自主擇業這個政策,放到世界範圍來說,就是最好的退役軍官保障政策。
服役滿20年,即可選擇自主擇業,改革期間,放寬為18年。自主之後,即有足夠的退役金作為生活保底,又可以享受就業創業的自由。極少數地區的自主擇業幹部,還能享受地區性的補助。
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公務員的收入均難以和自主擇業幹部的退役金相較。很多軍官選擇自主之後,笑口常開,生活美滿,家庭幸福,甚至還擁有一份自己的產業,十分令人羨慕!
毫無疑問,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值得感恩的政策。自主落幕,取而代之的是軍官和軍士同領的「逐月領取退役金」。
政策名稱不一樣,內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自主有自主的時代背景,逐月也有逐月的歷史使命。它們針對的人群不同,代差不一樣,落實的方法和手段也迥然相異。
在自主的年代,國家尚未成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和管理機構,廣大自主人沒有「娘家」,他們獨自戰鬥在陌生的市場浪潮當中。年歲偏好,知識結構老化,就業創業困難,這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到了「逐月」的年代,退役軍人擁有了自己的機構,就業創業成為接下來工作的重頭戲。逐月領取退役金,不僅僅是領取一份月收入,更大的目標是就業創業,不僅要把退役軍人安置好,保障好,同時也要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奉獻和回饋社會的過程當中,追求理想,順便賺錢!
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因為如今有了專門服務退役軍人的機構,有了國家意志的貫徹載體,有了全社會尊崇的嶄新氛圍!
這一切,都需要感謝自主擇業政策,感恩過去的美好時代,感激自主人在歷史中做出的貢獻!
從自主到逐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擔當。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送走自主老同志,新時代的逐月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