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考研已逐漸成為「常態」,上岸後,就業和發展前景都會比本科生要好。畢竟如今大學裡的專業雖然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個都利於考生本科就業發展。部分專業由於本科階段學習內容較淺或者專業本身過於冷門,以致在本科畢業後很難有好的選擇,考研成了一件必須面對的事情。
以下10個專業,似乎是大家公認的不考研很難有出路的專業,讀研才可能大有未來,不然本科四年的付出就白給浪費了。
不考研很難有出路的10大專業
01
金融專業
金融類專業從高考到考研都是大熱門,社會需求多,就業機會廣,每年從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是數不勝數,本科生就業形勢不容客觀。
一方面每年畢業生數量龐大,就業市場供大於求,本科學歷幾乎沒有優勢。另一方面本科學的知識根本不足以應付就業的需要,直接就業的話,在證券公司裡一般都是跑腿的。但目前高端金融人才偏偏數量又不多,核心主流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招人要求的更是好多就是碩士學歷及以上。
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顧問崗
所以金融類本科生大部分都是讀研究生,之後選擇細分領域進行學習,形成系統知識,畢業後做證券分析、私募等工作。
02
工商管理專業
工商管理這個專業聽起來就是一個為管理者開設的專業,很多人覺得學了這個專業以後當個管理層也是不錯的。到了學校之後才發現這個專業就是商科所有專業的知識都學一點,但其實基本上多而不精,感覺啥也沒學透。
因此看似可以選擇很多的專業,但真正對口的卻不多,導致自己根本沒有核心競爭力。去做市場調研競爭不過市場營銷專業的人,當會計又不能比得過會計專業的人,所以就業難度偏高,場面十分尷尬。所以工商管理專業要想有好的就業,最好考研,提高就業的起點。
03
哲學專業
哲學專業是以整個世界普遍規律為研究對象,站位較高,是培養能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當代世界與中國現實問題的應用型、複合型專業人才的學科。
不過,正因為站位較高,理論內容較深刻,僅四年的學習遠不能把專業內容吃透,因此該專業本科畢業生專業底蘊難以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更為重要的是,哲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不夠寬泛,要想在哲學領域找到一份好工作,必須讀研,甚至讀到博士,這樣才有可能擁有一個跟哲學有關的體面工作。若不讀研,又沒有考上公務員或事業單位,本科畢業,大多只能從事跟哲學無關的工作。
04
醫學專業
醫學類專業,尤其是臨床醫學,如果不考研就等於未來的路直接被限制了,如今的醫科類學生基本都是選擇本碩連讀。因為有些考試和職稱是有特殊性的,如果有了研究生學歷,那麼考起來才會更加輕鬆,省了不少需要實踐的年限。
還有醫學專業本科階段學的基本是理論,大而全,沒有深入地學習。讀研可以跟著導師更深入學習,做各種實驗,使得知識儲備更加豐富。
另外,現在醫學專業的競爭太激烈了,一般公立三甲醫生崗位對學歷要求都比較高,基本就是平均水平碩士及以上,一些城市的知名三甲醫院要求幾乎都是博士。
中國科大附一院(省立醫院)20年招聘
05
材料專業
材料學屬於傳統的工科中的基礎,下面細分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以及金屬材料工程等專業。因為材料類專業本科階段學的東西比較雜,交叉得比較多,真正學到的技能其實不多,又是屬於傳統行業,所以本科畢業後,就業面比較窄,而且工資不高。
雖然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科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社會對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一開始為滿足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高校紛紛跟風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較短的時間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相關專業人才。
因此,受就業環境的影響,以前的材料相關專業本科生能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現在就是研究生學歷,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所以該專業畢業生必須要通過讀研乃至讀博,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
06
生物工程專業
跟材料專業一樣,早些年,生物工程專業非常火爆,大量高考高分考生填報,導致分數線暴漲。很多高校看到後,便一致開設該專業。於是不僅工科類院校和綜合性高校開設了生物工程專業,師範類院校,甚至是財經類院校,也開設了此專業。
大量院校開設生物工程專業,加上該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的「泡沫」被戳破,造成越來越多的該專業本科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大家不得不通過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以適應劇烈變化的就業市場。而那些沒讀研的本科畢業生,有不少只能從事銷售等工作,或從事與生物工程專業無關的工作,事業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生物工程專業是典型的「讀研才有未來」的專業。
07
法學專業
目前我國本科階段,有490餘所高校開設有法學專業,每年的法學本科畢業生超過10萬人。本科階段學的都是基本法律,大而雜,很多高校都沒有深入地剖析,研究生階段才會細分精學。
法學畢業的童鞋,相當一部分都想進律所,但目前很多律所的發展模式越來越精細化,對於某一方面專業知識的要求很高,這種要求不是僅僅通過司法考試所能保證的。還有實際上,初級律師的收入不高,工作很辛苦,升職通道也沒有那麼順暢,所以想要在律師這個崗位做好,研究生的學歷還是比較重要的。
更關鍵的是,研究生在讀的這幾年,可以爭取到更好的實習機會,跟著更好的律師學習,對於想要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同學而言實在是性價比頗高的選擇。比如像騰訊研究院這樣的頂級機構,只有研究生才能獲得相應的實習資格,本科生根本很難踏入門檻。
騰訊研究院法律研究生中心
08
環境工程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具備城市和現代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水、氣、聲、固體廢物汙染防治、環境規劃、資源保護、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相關部門、企業和科研單位從事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如今國家十分重視環保,但許多地方和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力度還不夠,他們不太願意花大代價聘請專業環保技術人員,這導致很多該專業本科生就業時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要麼選擇環保領域待遇較低的工作,要麼不從事與環保領域有關的工作。為了讓自己更具就業競爭力,大量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選擇了考研。也確實,該專業研究生待遇明顯好過本科生。
09
歷史專業
很不幸,歷史學常年霸佔「十大最難就業專業」、「最冷門專業」熱搜榜單。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畢業後工作難找,畢竟大部分考生考研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學歷,從而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及薪資,一心搞學術研究的少之又少。
從供求關係上看,對歷史類人才有需求的單位多為教學型單位(學校)或黨政機關、科研單位、文化事業單位等。這些體制內單位每年能提供的相關崗位非常有限,而歷史學專業大學生數量在直線上升。大量畢業生湧入社會,卻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導致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普遍不太好。
事實上,如果不考慮中小學以及高校的吸納能力,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幾乎無處就業。形勢如此嚴峻,只有不斷提升學歷,才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所以歷史學本科生考研是很常見的事情。
10
生物科學專業
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選擇考研是個主流想法,畢竟這個專業涉及面廣而深,人才培養周期很長。還有由於該專業整體偏冷門,就業前景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985高校和中科院之類的高校本科生就業還好些,但畢竟這些學校所收學生有限,大部分的該專業學生,還是停留在二流高校。
不是否定這些學校的生物科學價值,而且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對該學科學生的關注和投入還是遠遠不夠的。畢竟生物科學是個科研專業,只是停留在基礎課本之內是不可能對其有所深入了解的。
因此,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很多很多都是在從事,其他專業或者行業的工作,就算找到相關生物學方面的工作,也基本上都是生物實驗器材銷售、試劑質檢、試劑配製等這種,相對來說並不符合大多數同學的期望,考研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畢業是直接就業,還是考研呢?
考研還是工作
01、評估自身能力
讀研從來都不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在進行選擇之前,要自我審視:我是否適合研究某些專業知識?我是否對某專業擁有較大的興趣?
適合讀研的人具有以下特徵:想要在專業領域取得一番成就,更耐得下心去讀書學習,對所考的專業懷抱著強大興趣又有能力學習,喜歡讀書。
適合直接進行就業的人具有以下特徵:比起理論學習和在校研究更喜歡在外實戰,想要更快地積累工作經驗,熱衷於不斷接受工作上新的挑戰。
02、對學歷是否期待
考研是直接提升學歷、「洗白」本科學歷最直接的途徑。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最多的就是為了以後好找工作。畢竟現在非常多的企業在招聘簡章上明確標出985/211學生優先,甚至有些崗位要求研究生學歷以上。就業市場裡,這種對學歷和學校的嚴格要求,使得很多普通院校的同學失去非常多的就業機會。
而對於很多選擇跨專業考研的同學來說,考研是一次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的機會。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是很多同學選擇考研的最大原因。
03、家庭經濟是否允許
考研其實是件又費時又費錢的事兒,報班、報考,更別論比人還高的複習資料——都是錢堆出來的啊。一旦考上了,再讀幾年研,不僅沒有工作收入,學費和生活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考生來說無疑都是負擔。而且,萬一一考未中,浪費了備考的時間不說,還可能錯過企業招聘的黃金期,錯失好的工作良機,得不償失。不如選一個對學歷要求不高的專業,畢業後及早步入工作崗位,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學習,有需求的話可以日後再考個在職研。
04、未來的職業規劃
這是最關鍵的考慮之處。如果你選擇考研是為了更好的就業,那就要和未來的職業規劃聯繫起來。很多工作具有學歷門檻,例如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專業,那你就必須要去考研。但是有一些工作更加注重工作實戰經驗和技術能力,對於學歷反而沒有太高的要求。這個時候你就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考研還是工作。
從薪資的整體情況來看,碩士薪資整體上比本科生要高一些,但不同行業有很大的差異。在技術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中,企業對人員的學歷要求較高,考研不管從薪資上還是以後發展上都要比本科生好很多。但對於那些非技術類工種中,企業更加偏愛的是本科生。考生們在報考時,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情況來自主選擇。
05、目光放長遠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比較客觀、現實的問題,在做選擇時也應該把目光放長遠,綜合考慮。
你的職業生涯很長,不止兩三年
很多時候,三年工作經驗是值錢的。
但是人的一生是非常長的,你會至少工作四十年,從這個時間跨度上來說,你讀研時候的兩三年和別人開始工作時的兩三年,並沒有非常大的區別。你研究生畢業時起薪有可能不如本科直接工作的同學,甚至對方已經可能升職做得了你的上司,都很正常。
三年工作經驗和零經驗,這是本質區別;但是到了五年或以上,三年工作經驗帶來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這時候本質的區別就變成了:資深、本科學歷和資深、研究生學歷,後者的優勢一目了然。
這個時候,學歷的差距就很難補上了,這是你一生的優勢。
學歷是一個過了這村沒這店的事物
如果考研這個事情屬於你的人生目標,你將研究生學歷劃入人生的必做題的話,那麼一定要早做準備,早考早好。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但讀研不是。人的學習能力是一個逐年下降的過程。無論是從學習能力,還是精力投入,環境影響來說,學校,必將是準備考研的最佳場所。辭職考研或者邊工作邊考研,必然是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克服了非常多的不為人知的困難。所以,趁著自身條件最好的時候考研,是最優選擇。
以上這些因素希望大家可以綜合考慮,當然,現實和想像總有差距,為了能讓大家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過來人」的考研感受。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如果你選擇先工作幾年,然後在想著去考研,那其實很沒有必要,也很容易考不上。在那個時候的你早就把知識忘得一乾二淨了,想要再認真學習是非常困難的,根本看不進去書。最後只會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大多數人考研其實就是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而不是為了說做學術,做科學研究。那如果你在本科畢業的時候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那麼何必考研呢?如果找不到好工作的話,再選擇考研,那也是沒問題的。
當然考研這東西還是更多看專業,有些專業本科畢業就很好就業,像計算機、會計啊這些,而有些專業需要碩士學歷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例如金融學、經濟學這些。
所以先工作還是先考研,這個選擇還得根據你自己的專業來定,不能跟風。
考研真的是一件很看人毅力的事情,是需要長期堅持學習才能考上的。
工作了幾年之後的人,你肯定是會比你的學生時代要分心給更多事情,上有老下有小,操心的事情是一件比一件多,要想湊出足夠多的時間來學習,那是需要做出很大犧牲的。
所以我認為如果你想考研,就應該大四畢業的時候立馬考了,不要再等到工作了幾年之後才考。如果你當時沒想考,之後也就別再為難自己了。
我就是工作了三年之後,又辭職去考研的,去年成功考上研究生,現在已經是研二了。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沒有在大學畢業的時候考?那我的答案就是,那時候的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我很迷茫。
我的本科專業是會計,畢業後做了三年財務。工作了三年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是真的不喜歡做財務,我喜歡做的是IT,於是我毅然決然辭職考研,從頭開始準備跨專業考研。
我認為工作之後再考研比較合適,只有在社會上經歷過風雨的人,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有目的性地去考研。否則考研只是你不想就業的一個藉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