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本小說,讓人無法分清它到底是輕小說還是推理小說,最後被塞到了輕文學裡。這套小說已經寫了16年了,卻僅僅只有六卷。儘管如此,它還是被人們所喜愛著,不管是小說本身還是改的番劇,都被認為是經典,神作。
這本小說裡塑造了一個人物,帶著灰色的色彩,投身於薔薇色的生活。無論是迷惑,苦惱,喜悅,驚愕,他只是平靜的坐在那裡,輕捋著額前的髮絲,扮演一個偵探的角色。他,信奉著一個簡單而讓人悲傷的信條,他那句座右銘言,也使無數人開始新一輪的思考,去思考人們與人生。
「多餘之事不做,必要之事從簡。」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一談這位讓人尊敬的少年,折木奉太郎,和他那悠長的假日。
2016年11月30日,冰菓的第六卷出版了。這是一本短篇集,將之前未收錄的短篇整理,收錄,成冊,其中就有《悠長的假日》。
《悠長的假日》是很老的一個短篇了,但我認為它對摺木奉太郎形象的塑造有著重大的意義。在讀《悠長的假日》之前,折木的形象是不完整的。我們知道他現在的節能,他現在的舉動,我們去不知道他的過去,他節能的背後到底是怎樣的無奈和悲傷。《悠長的假期》很好的補充了這一點。
折木奉太郎在晴朗的周日突然有了想要出去走走的衝動。他想找個可以讀書的好地方,思前想後,選中了荒楠神社。當他重走上學路,穿過飄香的街道,拾階而上,到達神社時,在那裡等著他的是十文字家的小姐十文字佳穗和剛巧來訪的千反田愛瑠。此時此地,千反田終於向折木提出了那個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折木同學你為何要那麼說呢?」
「就是那句話。……『多餘之事不做,必要之事從簡』。」
而折木也沒有迴避,他開始講述過去的一件小事。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折木在班級裡承擔的工作是校內環境委員,主要的任務是給花壇澆水。負責這項工作的並非他自己一人,折木的搭檔是一位女生,「田中同學」。
一開始他們每人一天輪流完成澆水任務,但沒過多久,田中因為家裡翻修,到較遠的地方暫住,擺脫折木代作澆水的工作,折木並為多想。直到後來有一天,田中的書包丟了。田中,折木和班主任四處尋找,索性最後找到了。可幼年的折木卻從這件突發的小事中察覺到了身邊的欺騙。欺騙並非是最痛的,人心的冷漠才是最痛的。折木的善心被人所利用,這也使折木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該如何的活著。這也是折木悠長假日的開始。
在這之前,折木的節能主義僅僅是一種有些消極的態度,而當我們了解了節能的背後,我們讀懂的是折木的悲傷與無奈。冰冷的世界上,我們那小小的善心,到底是能夠融化人際關係的堅冰還是只能被人利用成為一個傻瓜。折木選擇了後者。他並不絕望,只是將自己封閉,完成自己該做的,而不是別人讓他做的。
折木這種想法的產生是人之常情,是在真正認識世界後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一次蛻變,並沒有什麼值得唾棄或是追捧的。但我依然尊敬著折木奉太郎,僅僅是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應當「節能」。在生活中,有些人的心是冰涼的,他們不願與他人交流,相處,也不願意為別人做些什麼。可這些人和折木的區別就在於,折木經過思考選擇了節能,而他們,並沒有這個意識。他們抱怨一切,抱怨他人的冷漠無情,卻對自己的狀態一無所知。他們以一種模糊的感覺來判斷世界,將隨波逐流當做一種確信,心中一物所有,拒絕去思考,去改變。當我讀完《悠長的假日》,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自己,我的冷漠無情,自私自利,膽小懦弱,是否有著存在的意義。我也希望每個讀過《冰菓》的人,能在折木身上找到共鳴的人,好好想想,自己是真的「節能」,還是在自我欺騙。畢竟,折木已經快要從長夢中甦醒了。
在《悠長的假日》的結尾,折木的姐姐說過這樣的話。(畢竟冰菓裡全屬性最強的是姐姐。)
「是嗎。你這麼個笨拙的傢伙也想變機靈些啊。虧你是個笨蛋,腦筋在那種地方卻那麼好使,凡事總是會看到壞處。沒關係,我不會阻止你。這樣也挺好的。我覺得你說的全都沒錯。
從今往後,你會進入到漫長的假期之中。這樣也好,你就儘管休息就吧。沒關係的,只要休假期間你沒發生徹底改變那麼有朝一日,總會有個人來結束你的假期的。」
而這個結束假期的人正是千反田愛瑠。
在下才疏學淺,並不認為自己能夠讀懂什麼小說。時至今日,我也不能用語言解釋清楚,愛瑠的什麼地方觸動了折木,讓他開始改變。我也不希望聽到答案。因為我相信,千反田愛瑠所帶來的溫暖,真實存在於每個人的心間。在此,我也祝福大家能夠早日與自己生命中的光與溫暖相遇,從沉睡中甦醒,以自己的意志去做些事情,將她留住,開始薔薇色的人生。(天天:淺月你的女裝呢?)
小說,更是人生。在書籍中,我們與並不存在的他們相遇,去了解那些我們的雙手無法觸及的遠方。而這次,折木奉太郎告訴我們的,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我們要成為,折木奉太郎,雖然身為灰色,卻對薔薇色生活十分珍視的折木奉太郎。
這正是我在經歷過那段悠長假日後的感悟。
(某月:忘記說了, 昨天還有天天的中秋快樂,女裝當然是不存在的~)
文/天天 編輯/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