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節日12月25日聖誕節,聖誕老人今晚送禮物,收到聖誕禮物?
聖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節我們把它當作耶蘇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裡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餘年內才有。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
記得我小時候就特別盼望過年,一進臘月,就開始掰著手指頭數日子,盼望著大年三十早點來,大清早就會被劈裡啪啦的鞭炮聲吵醒,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媽媽們一起貼春聯、貼窗花,聽他們講有關過年的故事。晚上,打著燈籠,拉著弟弟妹妹,跟著爸爸媽媽去給長輩拜年,除了裝滿一口袋的糖果,還能收到三五塊壓歲錢,幸福至極。
現在長大了,離開了農村,住在城裡,感覺年味淡了很多,或許是內心發生了變化吧,每每快過年,我的孩子們都十分的興奮,催促我快點將家裡裝飾一番,看到孩子們高興,我似乎也找回了童年時的一些回憶。
西方的洋節帶有浪漫主義色彩,氣氛熱烈、奔放,很符合孩子的性格特點,而中國的傳統佳節往往比較內斂、含蓄,帶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孩子不了解傳統佳節背後的由來,往往就不太喜歡。聖誕節孩子們的最愛,因為在這一天可以收到夢寐以求的聖誕禮物,每個孩子都會做夢幻想夜裡會不會有聖誕老人的到來!
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團聚,共進節日大餐,火雞是必備的美食,煙燻火腿、聖誕三文魚、聖誕布丁等美味也都會搬上餐桌。三文魚是一種流行的食品,亦是一種甚為健康的食品。魚肉含有高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但脂肪含量卻較低。魚肉呈橙色,是紅肉的魚類,但有少量白肉的野生品種。三文魚的食法有多種,歐洲及美國人則會以熱或冷煙燻方式製作煙燻三文魚,燻好的魚片一般會加上黃油,配著新鮮的檸檬汁一起享用。
聖誕節由來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重要節日。因為無法確定耶穌的具體生辰是什麼時候,所以早期的基督教便把羅馬帝國密斯拉教在12月25日紀念太陽神誕辰改為了聖誕節,現在我們所過的聖誕節,你們的一些相關習俗其實和當時的基督教也並沒有多大的聯繫,只是隨著時間的改變,聖誕節在某種程度上面的意義也有所改變。